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骆敏倩  衡伟利  代娟  魏元锋  高缘  张建军 《化学进展》2021,33(11):2116-2127
与药物晶态相比,无定形态具有更高的表面自由能、更高的表观溶解度和更快的溶出速率.然而,药物无定形态属于热力学不稳定体系,易向稳定的晶态转变而减缓药物的溶出度,进而降低其生物利用度.本文主要介绍了药物无定形态的本质、结晶理论、物理稳定性的影响因素以及抑制转晶的策略,为合理设计无定形药物产品和有效开发无定形制剂提供理论指导,有助于无定形技术在解决药物难溶性问题中发挥更广泛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共无定形药物是活性药物成分与其他小分子固体物质(药物或辅料)结合形成的具有单一玻璃化转变温度的单相无定形二元体系。它作为一种新的药物固体形态,可能改善药物的溶解度、溶出速率、稳定性及生物利用度等理化性质,已成为药物研发的一种新途径。本文主要对共无定形药物的定义、形成机理、制备方法、分析鉴别方法、物理化学稳定性以及溶解度和溶出速率进行综述,并对共无定形与固体分散体和共晶的比较进行了概述。  相似文献   

3.
将水难溶性药物吲哚美辛包埋于可降解聚(醚-酐)三维光交联网络凝胶中, 使该凝胶具有较好的溶胀性能. X射线衍射测定结果表明, 药物能以分子或无定形态分布, 贮存2个月后药物仍无形态改变, 溶出实验结果表明, 包载在凝胶中的药物比原料药物具有更快的溶出速率和累积溶出量. 采用该法能提高制剂中药物的物理稳定性, 阻延药物析晶, 有效地用于药物增溶.  相似文献   

4.
在制备聚醚酐凝胶的基础上, 用两种不同的可光交联疏水性单体与聚醚酐大分子单体在紫外光引发下制备三维交联凝胶, 使得凝胶的溶胀性能和亲-疏水性能发生变化, 从而影响凝胶与难溶性药物的相容性; 选用吲哚美辛为模型药物, 通过后包合法将其包载于凝胶网络中, X射线衍射(XRD)检测结果表明, 药物能以分子或无定形态分散于其中, 优化后的凝胶可得到更高的载药量和包封率, 能有效地提高疏水性药物的溶出度, 且药物体外释放速率与单纯聚醚酐凝胶相比, 被有效延缓, 更适于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5.
层状复合氢氧化物对乙酰苯甲酸的负载与体外释放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共沉淀-微波晶化法合成层状复合氢氧化物(LDH)后, 用不同方式将乙酰苯甲酸(ASP)组装到LDH层间制成载药体LDH-ASP, 通过对合成及药物释放前后的液相分析与固相表征数据研究了LDH对ASP的负载及载药体LDH-ASP在磷酸盐介质的溶释现象. 结果表明: LDH层间通道是负载、贮存及控制药物释放的微观基础; 载体选择、药物配比、反应能量供给方式及搅拌强度是决定并影响LDH-ASP载药效率的基本因素, LDH-ASP结构参数可以反映药物负载情况、并与其释放性能明确相关; LDH对ASP的负载与释放均致晶胞参数改变、结晶度下降; 载药体与前体的晶态属性、热力学行为及表面特性相似, 而释放药物后固相的晶态性征减弱、无定形性增强、通道吸附活性降低, 有利于使命后载体在体内降解消除.  相似文献   

6.
小的有机分子在室温以上能形成稳定的无定形玻璃态称为无定形分子材料(amorphousmolecular materials)[1].无定形分子材料有着有机小分子的结构,却具备聚合物的特殊性能,如具有玻璃态,可旋涂成膜等,因此这一类特殊材料引起了人们极大的研究兴趣[1~4].与晶态、液晶态等相态相比,  相似文献   

7.
不同结晶度的乙二醇及其水溶液玻璃化转变与焓松弛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为了考察晶体成分对无定形成分玻璃化转变和结构松弛行为的影响,利用差示扫描量热法(DSC),结合低温显微技术,研究了乙二醇(EG)及其50%水溶液在不同结晶度时的玻璃化转变和焓松弛行为.采用等温结晶方法控制骤冷的部分结晶玻璃体中的晶体份额.DSC结果表明,对于部分结晶的EG,只有单一的玻璃化转变过程,而对于50%EG,当结晶度不同时,不同程度地表现出两次玻璃化转变(无定形相Ⅰ和无定形相Ⅱ).相Ⅰ的玻璃化转变温度和完全无定形态的含水EG的玻璃化转变温度相一致;相Ⅱ的玻璃化转变温度要比此温度约高6 ℃.低温显微观察结果印证了DSC实验结果.DSC等温退火的实验和KWW(Kohlrausch-Williams-Watts)衰变函数分析结果表明,EG无定形和50%EG中的两种无定形有不同的焓松弛行为.  相似文献   

8.
以氧氯化锆为锆原,氨水为沉淀剂,硫酸溶液为浸渍液,通过沉淀-浸渍法制备SO2-4/ZrO2(SZ)酯化催化剂,其结构经BET、X-射线衍射(XRD)、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及扫描电子显微镜(SEM)表征.结果表明:随着焙烧温度升高,催化剂的比表面积依次降低,孔径增大,氧化锆的晶态由无定形态转化为四方晶态再转化为单斜晶态;于600℃焙烧时,催化剂形成的S=O键红外吸收峰最强;于700℃焙烧时,催化剂结构被破坏.在丙烯酸与十八醇的酯化反应中对催化剂进行活性测试.结果表明:600℃焙烧的催化剂产率最高(96.4%).  相似文献   

9.
合成一种新型含推-拉电子基团的大π共轭高分子聚[(3-辛酰基吡咯-2,5-二)对二甲氨基苯甲烯](POPDMABE).用氢核磁共振谱、傅里叶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等分析手段对聚合物POPDMABE进行了结构表征.该聚合物易溶于多种极性有机溶剂和酸性水溶液,易于加工.热重分析表明,POPDMABE可耐180℃的高温.通过X射线衍射和透射电镜研究表明,POPDMABE以晶态和无定形态共存.光致发光光谱表明,在360nm的紫外光激发下,POPDMABE能发出蓝色荧光.  相似文献   

10.
纯有机室温磷光(RTP)材料因其潜在的应用价值而备受关注.迄今,多数已报道的有机RTP材料在晶态下发射出较强的RTP,但在溶液加工过程中易生成无定形态,从而失去RTP性能.本文通过一锅法两步反应,合成了含有多个甲氧基的二氟化硼衍生物(BF2-t PMO).晶体结构分析表明,多个甲氧基的存在构建了有效的分子间非共价相互作用.这些非共价键作用可抑制分子运动,保持较高的发光效率.此外,这些非共价键作用能够使其在溶剂处理后依然保持晶态性质,进而保持RTP性能.实验结果表明, BF2-t PMO可溶解在不同溶剂中且在溶剂蒸发后仍能保持相同的RTP特性,为易加工型RTP材料的设计提供了有效的策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