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
碱在H2O2溶液中起均相催化作用,使H2O2的分解速度加快。在中学化学教学中引进这个实验,有积极的意义。一、实验步骤与现象在盛有5mL30%H2O2溶液的试管中放入一小粒NaOH固体,即可观察到固体表面泛起少量气泡。随着NaOH的溶解扩散,溶液其它部分才逐渐有气泡生成。著增加NaOH的用量,H2O2的分解速度就加快。用带余烬的木条伸入试管内木条复燃,说明生成氧气。静置,待H2O2分解完全后,滴入酚酞试剂,溶液变红,表明反应后碱仍然存在。二、本实验的作用1.高中化学第一册关于过氧化钠与水反应的演示实验,教材中只写出一个化学方程…  相似文献   

2.
严宣申 《化学教育》1994,15(4):35-36
把光亮的镁带置于蒸馏水(室温)中,看不到持续不断氢气的生成,一般认为这是在镁的表面生成了难溶的氢氧化镁之故。Mg+2H2O=Mg(OH)2+H2(1)若把光亮的镁带放入氯化铵溶液,则有氢气逸出。  相似文献   

3.
柠檬酸溶解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探求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条件,为废旧电池的进一步回收利用奠定基础。采用单因素与正交实验相结合的方法,对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条件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适宜的溶解条件为:柠檬酸浓度1.0mol.L-1、溶解温度45℃、H2O2加入量5.0%、料液比60g.L-1,在此条件下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率达到99.56%。对柠檬酸溶解废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的机理进行了探讨,认为在加入H2O2之前,尖晶石LiMn2O4中的Mn3+发生歧化反应生成Mn2+以及MnO2,而Mn4+在溶液中水解生成MnO2。MnO2与柠檬酸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生成丙酮二羧酸及Mn2+。加入H2O2之后,H2O2作为还原剂能够将剩余的MnO2全部还原为Mn2+,使正极材料LiMn2O4在柠檬酸溶液中的溶解率得以提高。  相似文献   

4.
通过实验深入研究并解释了可溶性镁盐与碳酸氢钠溶液混合的实验现象。明确指出由于碳酸氢镁配离子的形成和离子强度的影响,导致镁离子和碳酸根离子的有效浓度大大降低,因此可溶性镁盐与碳酸氢钠不能直接生成碳酸镁。进一步强调碳酸镁与强酸不能大量共存,明确指出方程式Mg2++HCO3-=MgCO3+H+缺乏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5.
王春 《化学教育》2010,31(5):66-66,79
1 问题的提出 为验证浓度对反应速率的影响,在人民教育出版社普通高中新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化学反应原理>(选修4)教材的第20页设计了如下实验:取2支试管,各加入0.01 mol/L的酸性KMnO4溶液,然后向一支试管中加入0.1 mol/L的H2C2O4溶液2 mL;向另一支试管中加入0.2 mol/L的H2C2O4溶液2 mL,记录溶液褪色所需的时间.本实验的预期现象是酸性KMnO4溶液颜色逐渐变浅直至褪为无色,且加入0.2 mol/L H2C2O4溶液的试管中溶液先褪色.  相似文献   

6.
周晓宏  张冬临  刘晓渝 《化学教育》2007,28(8):55-55,62
根据酸碱质子理论,NH4+是一种可提供质子的酸。铵盐溶液在与Mg反应中,根据具体的实验事实可以证明氧化剂不是H2O,而应是NH4+氧化了Mg,NH4+自身被还原为H2和NH3。  相似文献   

7.
茆建军 《化学教育》2006,27(6):55-55,64
Cu(OH)2和NH3·H2O反应生成[Cu(NH3)4]2 是大家所熟知的反应。有人断言:这个反应很容易进行。事实究竟如何?笔者在高二年级学完第四章“几种重要的金属”之后在课堂上引导学生进行了该探究活动。[实验1]取2支试管分别放入2mL饱和CuSO4溶液,然后分别滴加NaOH和NH3·H2O,观察现象  相似文献   

8.
邹庆松 《化学教育》1997,18(8):9-12
高中化学课本(甲种本)第二册第182页中指出:“镁能跟稀盐酸或稀硫酸反应生成氢气,不能跟碱起反应。”我们在教学中曾多次做了这样的实验:镁不跟氢氧化钠或氨水等碱溶液反应,但是侯能跟碱性银氨溶液反应。一、实验在200mL锥形瓶中加入50mL2mol/LAgNO3溶液和50mL6mol/L的氨水进行混合,得到100mL浓度约为1mol/L[Ag(NH3)2]+溶液,测得pH=12,该混合溶液中,未络会的〔NH。】。lmol/L,然后取3g去掉氧化层的侯条放入该碱性银氨溶液,立即用带有导管的橡皮塞塞紧瓶口,十几秒后,见到镁条表面有一层灰白色的海绵状物质析…  相似文献   

9.
常见酸根阴离子对镁与水反应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陆军 《化学教育》1998,19(8):39-41
一、问题的提出镁不能跟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但能与碱性银氨溶液反应生成氢气等产物。究其原因,有人认为是“反应途径不同”的缘故[1]:镁与氢氧化钠等碱溶液反应时,其表面形成了难溶的氢氧化镁,阻止了反应的进行;镁与银氨溶液反应时,镁先将银氨络离子中的银置换出来,使镁表面形成了Ag—Mg原电池,发生的是原电池反应:正极:2H2O+2e→2OH-+H2负极:Mg+2OH--2e→Mg(OH)2为了考察这一解释的可信度,笔者进行了下列2则实验。实验1(1)按文[1]方法用硝酸银和稀氨水制取少量银氨溶液;(2)把光亮的镁条置于银氨溶液中,…  相似文献   

10.
王涛 《化学教育》2013,34(8):67-67
1实验原理 在氨气喷泉实验[1~5]中采用紫甘蓝指示剂,随酸碱中和pH连续变化,烧瓶内溶液也依次呈现彩色变化. CH3COOH+NaOH =CH3COONa+H2O CH3COOH+NH3·H2O=CH3COONH4+H2O 2 实验用品 0.10 mol/L CH3COOH溶液、紫甘蓝指示剂、浓氨水、氢氧化钠固体、蒸馏水;1000 mL烧杯、500mL烧杯、500mL圆底烧瓶、双孔塞、10 mL注射器. 3 实验步骤及现象 (1)配制上喷溶液 热水浸泡紫甘蓝几分钟,即可得到紫甘蓝指示剂;向600mL浓度约为0.10 mol/L CH3COOH溶液中逐滴滴加紫甘蓝指示剂至溶液呈红色.  相似文献   

11.
周学工  吴文中 《化学教育》2019,40(15):71-75
一次验证镁与NaHCO3溶液反应得到H2的实验中,发现镁能与饱和Na2CO3溶液作用持续释出H2,为此通过分析Mg/H2O体系的热力学数据和研究其动力学机理认为实现镁与水溶液作用能持续释出H2的有效方法:在溶液中加入能破坏氢氧化镁保护层的某些离子。并设计有关实验证明:在碱性溶液中,若加入能与Mg2+形成稳定配合物的其他阴离子(如甘氨酸根离子、草酸根离子、EDTA等),则镁就能与碱性的盐溶液持续反应。  相似文献   

12.
采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从HCN氧化和水解两个方面研究了HCN消除反应机理,并考虑了HCN的直接消除反应(途径Ⅰ和途径Ⅱ)和CuO上的HCN消除反应(途径Ⅲ和途径Ⅳ)。途径Ⅰ为HCN与2个O2分子生成CO2、NO和H原子;途径Ⅱ为HCN与1个O2分子和1个H2O分子生成 CO2和NH3;途径Ⅲ为CuO上HNCO水解为CO2和NH3;途径Ⅳ为CuO上HCN水解为CO和NH3。研究发现,途径III速控步骤的活化自由能垒为157.32 kJ/mol,比途径Ⅱ中HNCO水解降低12.34 kJ/mol;比途径Ⅳ降低了63.8 kJ/mol。可见,HNCO是HCN净化过程中的重要中间体,CuO的加入降低了反应能垒,促进了HCN消除。  相似文献   

13.
谭宗俊 《化学教育》1992,13(3):52-53
对于乙醛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现行高中教材均用离子方程式表示为:CH3CH0+2[Ag(NH3)2]++20H-=> CH3C00-+NH4++2Ag↓+3NH3H2O,无可非议。  相似文献   

14.
在CCSD(T)//MP2/aug-cc-pVTZ-pp理论水平上,研究了HRnCCH与大气中H2O及NH3分子反应的机理,反应主要包括HRnCCH与HRnOH及HRnNH2之间的转化、H2O和NH3在HRnCCH中的碳碳三键上的加成反应以及HRnCCH与双分子水反应等.结果表明,HRnCCH与H2O反应生成HCCH和HRnOH及HRnCCH与NH3反应生成HCCH和HRnNH2的能垒分别为54.1和75.2 kJ/mol,而生成HRnCHC(OH)H,HRnC(OH)CH2,HRnCHC(NH2)H和HRnC(NH2)CH2的活化能分别为219.6,220.5,174.4和182.4kJ/mol,此结果表明HRnCCH反应性较弱且是稳态存在的.此外,在HRnCCH与H2O反应中加入单个水分子,仍然生成HRnCHC(OH)H,但反应活化能却降低了96.4 kJ/mol,说明水分子对该反应有明显的催化作用.  相似文献   

15.
硫酸铵焙烧法从低品位菱镁矿提取镁及其反应动力学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将低品位菱镁矿经900 ℃煅烧3 h,产物轻烧镁粉按比例与硫酸铵均匀混合后焙烧,MgO转化为MgSO4,产生的氨气用水吸收得到氨水.焙烧产物经过水溶、过滤,得到硫酸镁溶液.采用TG-DTA和XRD技术分析了轻烧镁粉与硫酸铵的反应历程,计算了反应过程的动力学,采用正交实验确定了反应的最佳工艺条件.研究表明:轻烧镁粉与硫酸铵的焙烧反应分3个阶段完成,第1阶段MgO转化为(NH4)2Mg2(SO4)3;第2阶段 (NH4)2Mg2(SO4)3与MgO反应生成MgSO4;第3阶段 (NH4)2Mg2(SO4)3分解生成MgSO4;3个阶段反应的表观活化能分别为(99.10±1.50),(97.51±1.85)和(133.65±0.46) kJ*mol-1,反应速率常数为2.21,1.07和1.56,并得到每个阶段反应的速率方程.当焙烧温度为475 ℃,焙烧时间为4 h,硫酸铵与氧化镁的物质的量比为1.1∶1时,镁的转化率可达91.4%.  相似文献   

16.
不同产地中药赤芍在振荡体系中的化学指纹图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H2 SO4 - CH2 (COOH)2 - Ce2( SO4)3- KBrO3化学振荡体系,研究了中药赤芍的化学指纹图谱,并对温度、赤芍用量进行了考察,确定体系的最佳实验条件为12 mL 3.0 mol/L H2SO4溶液、6 mL 0.4 mol/LCH2( COOH)2溶液、3 mL 0.005 mol/L ...  相似文献   

17.
陆军 《化学教育》1991,12(2):46
中学和中师化学课本中都指出:“氯化铵……也用在金属的焊接上,以除去金属表面上的氧化物薄层。”关于氯化铵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笔者所见有两种说法,一种是氯化铵受热分解出的氨气还原了金属氧化物,如氯化铵与氧化铜的反应为: NH4Cl(?)NH3↑+HCl↑ 2NH3+3CuO(?)3Cu+N2 +3H2O并有实验为证:将一根紫红色铜丝绕成螺旋状的一端在酒精灯焰上加热,使其表面生成一薄层黑色氧化铜,然后趁热将铜丝插入疏松的氯化铵晶体中,发现有白色烟雾产生,同时观察到铜丝表面恢复光亮。  相似文献   

18.
刘怀乐 《化学教育》2014,35(19):74-75
正1问题的提出文献[1]:硫酸铜的水溶液由于Cu2+水解而显酸性,其水解度随浓度降低而增加,288K时,0.1mol/L CuSO4溶液的pH=4.2,所以配制铜盐时,常加入少量同名的酸。文献[2][3]:在实验室配制FeCl3溶液时,由于FeCl3是强酸弱碱生成的盐,容易水解生成难溶于水的Fe(OH)3:FeCl3+3H2O=Fe(OH)3+3HCl致使溶液浑浊,得不到澄清的FeCl3溶液。所  相似文献   

19.
通过优势区相图的构建对NH4+-Mg2+-PO43--H+-H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不同镁、磷物质的量比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绘制了lgCT,Mg-lgCT,P和lgCT,P-pH相图,确定了MgNH4PO4.6H2O、Mg3(PO4)2.8H2O、MgHPO4.3H2O和Mg(OH)2的热力学稳定区。结果表明,在相当广的pH范围内,MgNH4PO4.6H2O和Mg3(PO4)2.8H2O都是主要存在的固相;在较低pH和较高磷浓度的条件下,MgNH4PO4.6H2O和MgHPO4.3H2O可以共存;而MgNH4PO4.6H2O和Mg(OH)2在碱性条件下更为稳定。当MgNH4PO4.6H2O、Mg3(PO4)2.8H2O与液相共存、pH=9.08~9.52时,溶液总氮浓度达到最低值。lgCT,Mg-lgCT,P和lgCT,P-pH相图可以用于指导磷酸铵镁的沉淀-溶解平衡过程,有利于废水中氨氮的脱除和回收。  相似文献   

20.
通过优势区相图的构建对NH4+-Mg2+-PO43-H+-H2O体系的热力学平衡关系进行了研究.在不同镁、磷物质的量比和离子强度的条件下绘制了lgCT,Mg-lgC,T,P和lgCT,p-pH相图,确定了MgNH4PO4·6H2O、Mg3(PO4)2· 8H2O、MgHPO4· 3H2O和Mg(OH)2的热力学稳定区.结果表明,在相当广的pH范围内,MgNH4PO4·6H2O和Mg3(PO4)2·8H2O都是主要存在的固相;在较低pH和较高磷浓度的条件下,MgNH4PO4·6H2O和MgHPO4· 3H2O可以共存;而MgNH4PO4·6H2O和Mg(OH)2在碱性条件下更为稳定.当MgNH4PO4·6H2O、Mg3(PO4)2· 8H2O与液相共存、pH=9.08~9.52时,溶液总氮浓度达到最低值.lgCT,Mg-lgCT,P和lgCT,P-pH相图可以用于指导磷酸铵镁的沉淀-溶解平衡过程,有利于废水中氨氮的脱除和回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