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2 毫秒
1.
合成了铜(Ⅱ)的手性单核配合物[Cu(OPSer)(phen)(H2O)]·3H2O(1)(H2OPSer=L-O-磷酸丝氨酸;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对配合物进行表征,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铜(Ⅱ)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分别与1个L-O-磷酸丝氨酸离子的1个氮原子和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分子的2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每个分子单元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分子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在1.8~300 K范围内磁性测定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铁磁耦合相互作用,经理论拟合:g=2.07,zJ′=0.044。  相似文献   

2.
铽、镝-3-噻吩乙酸二元、三元配合物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合成了四种新型的铽、镝的二元、三元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EDTA配位滴定分析表明其通式为RETh3·2H2O,RETh3phen(RE=Dy,Tb;Th=3-噻吩乙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对配合物进行了紫外光谱、红外光谱、荧光光谱、热重分析.结果表明,二元配合物在100℃左右失去结晶水,三元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稳定性;在TbTh3phen中,3-噻吩乙酸和邻菲啰罗啉能很好地将能量传递给Tb3+离子,Tb3+离子546nm绿色荧光发射峰最强.  相似文献   

3.
溶液法合成了铕、铽与1H-苯并三唑-1-乙酸及1,10-邻菲啰啉的稀土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稀土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等手段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配合物的可能组成为Ln(L)3phen(Ln=Eu(III),Tb(III);HL=1H-苯并三唑-1-乙酸,Hbtaa;phen=1,10-邻菲啰啉)。利用荧光光谱、热分析和电化学方法讨论了配合物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合物均有较好的发光性能。  相似文献   

4.
本文合成了一个水合双配体铒配合物,即一水合三异烟酸-(1,10-邻菲咯啉)合铒(Ⅲ),并得到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数据显示,在配合物中,中心铒(Ⅲ)离子采用八配位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与O6N2组合配位,其中1个氧原子来源于水分子,5个氧原子来源于3个异烟酸分子,而2个氮原子则来自于1,10-邻菲咯啉配体。在晶体结构中,2个O—H…N氢键连同1个C—H…π和π…π超分子间作用力一起形成了二维(2D)网状结构,此2D结构进一步通过层间π…π作用力和C—H…O作用力形成3D超分子构型。低于1000 nm的荧光测试显示该化合物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5.
以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和1,10-邻菲啰啉为配体,采用溶液法合成了一种铕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配位滴定、摩尔电导率、红外光谱和紫外光谱对其进行表征。其组成可能为Eu(L)3phen·3.5H2O(HL=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5-mbtaa;phen=1,10-邻菲啰啉)。使用热分析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的性质。热分析结果显示:铕配合物具有较好的热稳定性。荧光光谱显示:该配合物发出Eu(Ⅲ)特征荧光,并且5-甲基-苯并三唑-1-乙酸是较好的敏化剂。  相似文献   

6.
合成了两种过渡金属配合物[M(HPAA)(phen)2]HPAA.7H2O(M=Zn,1;Cu,2;HPAA-=对羟基苯乙酸根;phen=1,10-邻菲啰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结构分析显示,两种配合物属于异质同晶型,不对称单元都是由1个金属离子,2个对羟基苯乙酸根离子,2个邻菲啰啉分子和7个游离的水分子组成的,其中有1个对羟基苯乙酸根离子未参与配位。每个金属离子的配位数为6,处于扭曲的八面体配位环境中。另外,用荧光光谱法研究了两种配合物与DNA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似文献   

7.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配合物Cu2(cbba)4(phen)2(1)和Zn(cbba)2(bipy)(2)(Hcbba=2-(4′-氯-苯甲酰基)苯甲酸,phen=1,10-邻菲罗啉,bipy=2,2′-联吡啶),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8.
晶体工程是根据分子堆积和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将超分子化学的原理、方法以及控制分子间作用的策略用于晶体,以设计出结构新颖、具有独特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的新晶体[1].超分子间的非共价作用主要包括氢键 [2]、π-π堆积作用 [3]、阳离子-π作用和疏水缔合等,通过选择不同结构的配体,使其在配合物中产生多种非共价作用,是实现从分子到材料的一条重要途径.在配位超分子化合物的设计中,柔性配体相对于刚性配体使用较少[4].α,ω-二元脂肪羧酸根[-OOC-(CH)2n -COO-]具有C-C单键骨架和4个终端羧酸氧原子,单键展现出优良的挠性,而羧基有多种配位方式[5,6].如果再引入端基配体邻菲啰啉,邻菲啰啉的的刚性与二元脂肪羧酸根的柔性进行有机结合,可能形成结构新颖的超分子体系[7,8].本文以镉(II)为中心离子,分别以丁二酸和戊二酸作为第一配体,以邻菲啰啉作为端基配体,在常温下合成了配合物 [Cd2(phen)2(succ)(H2O)2](NO3-)2 ·3H2O (1)和[Cd2(phen)2(glut)2][Cd2(phen)2(Cl-)2]·2NO3-·14H2O(2)(succ =丁二酸,glut=戊二酸,phen=邻菲啰啉).X-射线单晶衍射测试表明,配合物1由丁二酸根单齿桥联两个Cd2+形成双核单元,进一步由氢键桥联成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含有两个独立结构,分别由戊二酸根和CI-桥联为双核单元,相邻的双核独立单元之间依靠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构筑成二维网状结构.  相似文献   

9.
利用水热反应合成了一种新的锰配合物[Mn(ADB)(phen)(H2O)2]n(1)(H2ADB=偶氮苯-4,4′-二甲酸,phen=邻菲啰啉),运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电化学等方法对它进行了研究,并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配合物的单晶结构。晶体结构表明,配合物属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1,晶胞参数a=0.762 00(13)nm,b=0.915 30(15)nm,c=1.826 2(2)nm,α=88.467(3)°,β=84.145(2)°,γ=77.542(2)°。配合物1的中心锰离子是六配位,具有扭曲的八面体结构,偶氮苯-4,4′-二甲酸连接相邻的锰离子形成了一维"之"字链,进而链与链之间通过π-π堆积和氢键相互作用拓展成三维超分子结构。磁学性质研究表明该配合物为反铁磁性。  相似文献   

10.
曾凌 《无机化学学报》2013,29(6):1149-1156
合成了2个配位聚合物{[Cd(btaa)(phen)(CH3COO)].H2O}n(1)和{[Ag2(btaa)(4,4-bpy)2](NO3).2H2O}n(2)(Hbtaa=1H-苯并三氮唑-1-乙酸,phen=1,10-邻菲啰啉,4,4-bpy=4,4-联吡啶),采用单晶X-射线、红外光谱、元素分析和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中的镉离子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成一维螺旋链状结构。在配合物2中,银离子被4,4-联吡啶连接成一维链状结构,这些一维链通过1H-苯并三氮唑-1-乙酸根桥连以及Ag...Ag作用和π-π堆积连接成一维梯子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11.
刘娥  张强  董丽芳  建方方 《化学通报》2016,79(9):839-843
本文合成了一个水合双配体铒配合物,即一水合三异烟酸一(1,10-邻菲咯啉)合铒(Ⅲ),并得到了它的晶体结构。晶体结构数据显示,在配合物中,中心铒(Ⅲ)离子采用八配位扭曲四方反棱柱构型与O6N2组合配位,其中一个氧原子来源于水分子,五个氧原子来源于三个异烟酸分子,而两个氮原子则来自于1,10-邻菲咯啉配体。在晶体结构中,两个O-H···N氢键连同一个C-H···π和一个π···π超分子间作用力一起形成了二维(2D)网状结构,此2D结构进一步通过层间π···π作用力和C-H···O作用力形成3D超分子构型。荧光测试显示,该化合物的荧光光谱大约在370nm-390nm处发射紫色荧光。  相似文献   

12.
合成了铜(Ⅱ)的手性单核配合物[Cu(OPSer)(phen)(H2O)]·3H2O(1)(H2OPSer=L-O-磷酸丝氨酸;phen=1,10-邻菲啰啉)。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和磁性对配合物进行表征, 并利用单晶X-射线衍射法测定其结构。铜(Ⅱ)具有变形四方锥的配位环境, 分别与1个L-O-磷酸丝氨酸离子的1个氮原子和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分子的2个氮原子以及1个配位水分子的氧原子配位。配合物每个分子单元通过氢键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分子间存在π-π堆积作用。在1.8~300 K范围内磁性测定表明:配合物1中存在铁磁耦合相互作用, 经理论拟合:g=2.07, zJ′=0.044。  相似文献   

13.
过渡金属离子与3-氟邻苯二甲酸(H2Fpht)、1,10-邻菲啰啉(phen)通过水热反应得到了5个配合物:[M(Fpht)(phen)(H2O)3]·H2O(M=Ni 1,Co 2),[Cu(Fpht)(phen)(H2O)]·H2O(3),[M(Fpht)(phen)(H2O)]·H2O(M=Zn 4,Cd 5)。通过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元素分析、红外分析、荧光分析以及差热-热重分析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1和2为单核分子,中心离子Ni(Ⅱ)和Co(Ⅱ)与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1个氧原子,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3个配位水分子的3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六配位的扭曲八面体构型。配合物3为Z字形一维链状结构。中心Cu(Ⅱ)离子与2个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2个氧原子,1个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四方锥构型。配合物4和5具有相似的一维螺旋结构,中心Zn(Ⅱ)和Cd(Ⅱ)离子与2个3-氟邻苯二甲酸根的3个氧原子、1,10-邻菲啰啉的2个氮原子以及水分子中的1个氧原子配位,形成扭曲的八面体构型。  相似文献   

14.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超分子配合物[Cd Cl2(L1)]n(1)和[Pb(BDC)0.5(HBDC)(L2)]·2H2O(2)(H2BDC=对苯二甲酸,L1=2-(4-氨基苯酚)-1H-咪唑并[4,5-f]菲咯啉,L2=2-(4-N,N′-二甲基苯)-1H-咪唑并[4,5-f]菲咯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荧光光谱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配合物1是一维链状结构,配合物2为零维结构,它们均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结构。此外,还用高斯09程序PBE0/LANL2DZ方法对配合物1和2进行了自然键轨道(NBO)分析,计算结果表明配位原子与Cd(Ⅱ)、Pb(Ⅱ)离子之间存在着共价作用。  相似文献   

15.
用水热法合成了两种新的配合物[Cd2(e,e-trans-chdc)2(bipy)2(H2O)2].H2O(1)和[Mn2(e,a-cis-chdc)2(phen)2(H2O)2].2H2O(2)(chdc=1,2-环己二羧酸,bipy=2,2′-联吡啶和phen=1,10-邻菲咯啉),用X-射线单晶衍射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配合物1和2均为双核分子。配合物1中,2个镉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e-tran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镉髤离子与1个2,2′-联吡啶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4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单帽变形三棱柱构型。配合物2中,2个锰髤离子由2个1,2-环己二羧酸根以e,a-cis配位方式桥联,每个锰髤离子与1个1,10-邻菲咯啉的2个氮原子、2个1,2-环己二羧酸根的3个氧原子及1个水分子中的氧原子配位,形成了畸变的八面体构型。配合物1和2分子之间都存在π-π堆积和O-H…O、C-H…O弱作用,进而将双核分子连接成三维超分子网络结构。配合物的荧光均来自于配体的荧光。  相似文献   

16.
以牛磺酸、邻香草醛为原料,合成了配体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再用所得配体与醋酸镍、邻菲啰啉作用,合成了配合物 [Ni(phen)2(tovsb)]·4H2O(phen=邻菲啰啉,tovsb=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其结构通过IR,元素分析和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标题配合物属三斜晶系,Pī空间群;a=1.04661(16),b=1.2303(2),c=1.4063(2) nm,α=83.714(4),β=88.539(3),γ=69.398(3)°,V=1.6947(5)nm3,Z=2.结构分析表明,两个邻菲啰啉共提供四个配位原子,牛磺酸缩邻香草醛席夫碱提供两个配位原子,中心Ni(II)离子是一个六配位的畸变八面体结构.该聚合物中含有四个结晶水分子,水分子通过氢键作用,形成了一个六聚水簇,配合物分子通过氢键和π-π堆积作用形成三维超分子结构.  相似文献   

17.
李付安  李建定  杨维春 《化学通报》2015,78(12):1118-1122
采用水热法合成了一种基于π…π作用构建而成的Cu(Ⅱ)的3D超分子配位聚合物[Cu L(phen)]n(1)(H2L=5-(咪唑甲基)间苯二甲酸,phen=1,10-菲咯啉),并利用元素分析、粉末XRD、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衍射分析的方法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构分析表明,配合物1的单晶为三斜晶系、空间群为Pī,在1中,作为桥基配体的阴离子L2-将Cu(II)离子连接起来构成了2D网络(Cu3L3)n,相邻的2D层又通过咪唑环间的π…π作用连接成了双层结构,这些双层结构又被处于平行分布的菲咯啉环间的π…π作用延展为稳定的3D网络。此外,本文还研究了配合物1的光化学性质。  相似文献   

18.
合成了3,4-二甲氧基苯乙酸邻菲啰啉钆(Ⅲ)配合物:[Gd2(DMPA)6(phen)2](HDMPA=3,4-二甲氧基苯乙酸,C12H12O4;phen=1,10-邻菲啰啉),并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分析对其进行了表征,用单晶X射线衍射方法测定了配合物的晶体结构,晶体属于三斜晶系,空间群P-1。测定了铕离子掺杂的配合物的荧光光谱,荧光光谱表明,游离配体没有荧光,在形成配合物后,显示了铕(Ⅲ)离子的特征发射,在591,618,649和684 nm处观察到了4个分别对应于三价铕离子的5D0→7F1,5D0→7F2,5D0→7F3和5D0→7F4跃迁的特征发射峰,其中以5D0→7F2跃迁的发射最强,这表明配体将吸收的能量有效地转移给了中心离子,配体起到了很好的敏化作用。  相似文献   

19.
在乙醇-水介质中,经60℃水浴加热合成了三种稀土固体配合物。对其进行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元素分析、紫外光谱、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分析等测试,推测其化学组成为[Re(L-leu)3Phen]Cl3.nH2O,并对配合物进行大肠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枯草芽孢杆菌抑菌性质的测试;结果表明:LaCl3,CeCl3,ErCl3和L-亮氨酸没有抑菌效果,邻菲啰啉与三元稀土配合物对这三种菌都具有抑菌效果,但是三元稀土配合物的抑菌效果明显强于邻菲啰啉,而且对大肠杆菌抑菌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20.
通过水热法合成了2个新的金属-有机配位聚合物[Pb(NA)L]n1,[Pb(CH3COO)L]n.nH2O 2(H2NA=烟酸,L=2-(4-硝基苯酚基)-1H-咪唑[4,5-f][1,10]邻菲罗啉)。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和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这2个配合物通过氢键和π-π相互作用形成了三维超分子网状结构。此外还研究了配合物1和2的荧光性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