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利用固相反应合成了稀土取代的复合氧化物Eu0.5RE0.5Fe0.5Mn0.5O3(RE=La,Pr,Nd,Sm,Gd,Tb,Dy,Ho,Er,Tm,Yb),测量了这些化合物的XRD和XPS谱,在XPS研究中发现,稀土取代而使稀土元素本身的结合能相对于其倍半氧化物中的有所降低,在取代的复合氧化物中,随着RE离子半的减小,Fe2p3/2,Mn2p3/2的结合能随之增加。  相似文献   

2.
本文企图通过中毒研究钙钛矿催化剂的活性中心及其作用.实验方法和条件与前文完全相同.  相似文献   

3.
Sm0.5Sr0.5CoO3阴极氧还原动力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极化、交流阻抗技术考察了担载于La0.9Sr0.1Ga0.8Mg0.2O3(LSGM)电解质上的Sm0.5Sr0.5CoO3- La0.8Sr0.2Ga0.8Mg0.15Co0.05O3(SSC-LSGMC5)复合阴极的氧还原反应动力学.在SSC-LSGMC5阴极氧还原反应的阻抗谱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两个半圆.高频环的电导与氧分压无关,低频环的电导正比于氧分压的0.5次方.并且低频环的氧分压级数随着反应温度的降低而减小,可能对应于吸附氧原子的扩散过程. SSC-LSGMC5极化曲线与经典的Butler-Volmer方程吻合.阴、阳极的电荷转移系数均为1左右,交换电流密度的氧分压级数为1/4,对应于电荷转移过程. 实验结果显示SSC-LSGMC5上的氧还原反应机制随反应条件的不同而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4.
In this paper, density functional computations have been applied to the structural, elastic and electronic properties of ternary transition metal diborides Re0.5Ir0.5B2, Re0.5Tc0.5B2, Os0.5W0.5B2 and Os0.5Ru0.5B2 in hexagonal (P63/mmc) and orthorhombic (Pmmn) structures with both local density approximation and generalized gradient approximation. LDA gives smaller lattice parameters and larger elastic moduli than GGA. Both results show that the hexagonal ones are more stable than orthorhombic ones except Os0.5Ru0.5B2. Moreover, the hexagonal structure has superior elastic property than orthorhombic one. Generally speaking, the calculated elastic moduli of Re0.5Ir0.5B2 and Os0.5Ru0.5B2 are smaller than those values of Re0.5Tc0.5B2 and Os0.5W0.5B2 within the same structure because of the filling of antibonding states. The relativistic effects result in weaker bonds of Tc-B (Ru-B) than those of Re-B (Os-B). All the diborides are ultra-incompressible. Re0.5Tc0.5B2 has the largest shear modulus and it is a promising superhard diboride like Os0.5W0.5B2. The elastic properties are in high correlation with the bond strength. The shear moduli are more sensitive than the bulk moduli to the bond strength.  相似文献   

5.
采用溶胶-凝胶法制备了Zr0.5Ti0.5O2固溶体薄膜,通过X-射线衍射分析(XRD)、扫描电镜分析(SEM)、紫外吸收光谱(UV-Vis)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等方式对材料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实验制得的材料Zr:Ti=1:1,薄膜表面平整、致密、光滑,皲裂情况较单纯的TiO2和ZrO2薄膜有明显改进;另外由于Zr的掺入,薄膜在紫外光波段有良好的吸收,吸收边较TiO2薄膜有明显的蓝移。通过标准的光刻剥离技术和磁控溅射技术在Zr0.5Ti0.5O2纳米薄膜上制作了叉指型的金属电极。在5V偏压下,样品对可见光不吸收,对260 nm的紫外光有明显的光电响应,光电流与暗电流之比近3个数量级。  相似文献   

6.
Ce0.5Zr0.5O2固溶体的原位拉曼光谱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控制合成条件以湿化学法制备了Ce-Zr-O(Ce)/n(Zr)=1固溶体,XRD结果证实催化剂前体经923K焙烧后可获得立方相Ce0.5Zr0.5O2固溶体,TE倒固溶体颗粒大小均一、分散、呈纤毛状、在氧化和还原气氛条件下分别对固溶体进行了原位拉曼光谱研究,结果表明,除450-470cm^-1处出现而心立方晶格F2g拉曼地应的强拉曼谱峰外,290-320cm^-1,57-620cm^-1,770-  相似文献   

7.
Li4Mn0.5Ti0.5O4合成与鉴定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Li4Mn0.5Ti0.5O4合成与鉴定;LiMnTi复合氧化物;尖晶石型结构;离子筛;离子交换;锂  相似文献   

8.
K-Ce0.5Zr0.5O2催化碳颗粒物燃烧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用等体积浸渍法制备了不同K负载量的xKNO3-Ce0.5Zr0.5O2系列催化剂,用程序升温氧化反应(TPO)考察催化剂对碳颗粒物(soot)燃烧的催化活性. 并采用XRD、BET、FT-IR、XPS等技术对KNO3负载催化剂进行表征. 结果表明KNO3负载量对催化剂的比表面、表面化学环境有显著的影响;KNO3能使催化剂对soot的催化燃烧活性有较大提高,且存在最佳负载量,当x=0.5时,催化剂的活性最好,碳颗粒物的起燃温度(Ti)和峰顶温度(Tp)分别为290 ℃和360 ℃. 在反应过程中,KNO3熔融状态的形成和K2CO3的生成,使催化活性明显提高.  相似文献   

9.
采用浸渍法制备了B掺杂的Cd0.5Zn0.5S光催化剂,考察了不同B掺杂量的Cd0.5Zn0.5S催化剂在可见光光照下的放氢活性和稳定性.实验结果表明,B掺杂可以显著提高催化剂的活性和稳定性.B的掺杂量对催化剂的活性有显著影响,最佳担载量为2%.在利用XRD、PL、XPS、UV-V is等手段对催化剂表征的基础上,结合光催化性能测定结果与催化剂表征结果,初步探讨了B掺杂对Cd0.5Zn0.5S光催化剂性能的影响机制.结果表明,B掺杂显著地增强了B/Cd0.5Zn0.5S催化剂的紫外-可见漫反射和荧光光谱强度.XPS结果表明,催化剂中的B物种不是以简单氧化物的形式存在,而可能是通过某种化学反应与Cd0.5Zn0.5S光催化剂作用,使催化剂的性能得以改善.  相似文献   

10.
La0.5Ba0.5CoO3中Y的替代效应   总被引:2,自引:3,他引:2  
用固相反应法制备了La0.5Ba0.5CoO3多晶材料,系统研究了Y的替代对材料磁性和输运特性的影响,结果发现,Y的掺入主要产生了两种效应,一是Y向Co的3d轨道产生了电荷转移,使分子磁矩下降,二是出现了Co离子的反铁磁交换作用,当Y含量少于或等于0.3时,材料中出现了自旋的非共线结构。当Y含量大于0.3时,材料从铁磁态为主转变为反铁磁态为主,对不同Y含量的材料,其导电机制都属于极化子的变程跳跃导电,随Y含量增加,材料电经迅速增大。  相似文献   

11.
通过控制反应物摩尔比、晶化温度和时间以及体系的碱度等重要因素,用水热法在温和的条件下合成了Na0.5La0.5TiO3;结构分析表明单相的Na0.5La0.5TiO3是具有立方对称性的钙钛矿型化合物,晶胞参数为3.875(。A);初步认为该化合物合成过程为溶解-沉淀机理.  相似文献   

12.
La0.5Sr0.5MnO3上CO氧化反应机理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利用脉冲反应证实了在钙钛矿型La_(0.5)Sr_(0.5) MnO_3催化剂上一氧化碳氧化反应在低温区(146℃以下)为Eley—Rideal单点吸附机理,并对此反应进行了初步反应级数考察。研究了晶格氧开始参与氧化反应的温度和高温区的反应情况,估算了表面晶格氧的活动度。  相似文献   

13.
La0.5-xNdxBa0.5CoO3化合物的磁性和输运特性   总被引:4,自引:4,他引:4  
在La0.5-xNdxBa0.5CoO3化合物中用Nd对La进行了替代研究,结果表明,Nd的掺入未改变Co3d电子的巡游性。随Nd含量增大,材料的分子磁矩单调下降,当Nd含量大于或等于0.45时,材料中出现了磁性相分离,当x≤0.45时,随Nd含量增加,材料的居里温度单调下降,这是由于稀土离子的尺寸效应。电阻测量表明,在所研究的温度范围内,在居里点以下,材料属热扩散导电,在居里点以上属极化子的变程跳跃导电。  相似文献   

14.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分散剂用微波—固相复合加热技术合成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0.5O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技术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进行了表征。恒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54mAh/g,且有良好的循环性能。重点利用循环扫描伏安、计时电量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对材料在循环前后的电化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过循环后材料的导电能力以及锂离子扩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材料中的锂含量对材料的导电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5.
正极材料LiNi0.5Co0.5O2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聚丙烯酰胺(PAM)为分散剂用微波—固相复合加热技术合成了层状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Ni0.5Co0.5O2。通过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粉末衍射(XRD)分析技术对材料的微观形貌和相结构进行了表征。恒电流充放电循环测试表明:材料的放电比容量高达154mAh/g,且有良好的循环性能。重点利用循环扫描伏安、计时电量和电化学交流阻抗测试技术,对材料在循环前后的电化学性能变化规律进行了探讨。结果表明,经过循环后材料的导电能力以及锂离子扩散能力都有了很大的提高。另外,材料中的锂含量对材料的导电能力也有很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以无机盐为原料,利用高分子网络凝胶法在常压(101.325kPa)和较低温度(550℃)条件下合成出Ce0.5Zr0.5O2超细粉,并用XRD粉末衍射、TEM透射电镜和FT-IR红外光谱对所得产物的晶相和微观形貌进行表征。结果表明,所得超细粉体为单一立方相固溶体且结晶良好,粉体平均粒径约为9.5nm,无明显硬团聚。  相似文献   

17.
高性能Sm0.5Sr0.5CoO3阴极的制备与表征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用固相合成法合成了Sm0.5Sr0.5CoO3 (SSC)中温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阴极材料.以La0.9Sr0.1Ga0.8Mg0.2O3为电解质,利用多种技术考察了不同温度(1173~1373 K)焙烧的SSC阴极,以及1173 K 焙烧、掺杂La0.8Sr0.2Ga0.8Mg0.15Co0.05O3(LSGMC5)或La0.8Sr0.2Ga0.8Mg0.09Co0.11O3 (LSGMC11)高氧离子电导材料的复合SSC阴极.SEM的结果显示,随着电极焙烧温度的增加,电极的颗粒度增大,孔隙度减小;LSGMC5、LSGMC11的掺杂对电极微观结构影响不大.交流阻抗和极化实验的结果表明,SSC电极的活性随电极焙烧温度的增加而减小,电极的最佳焙烧温度在1173 K左右;掺杂了LSGMC5或LSGMC11的复合SSC电极的活性以及稳定性显著高于SSC电极.  相似文献   

18.
Sr0.95Ca0.05Fe0.5Co0.5O3- and Sr0.5Ca0.5Fe0.5Co0.5O3- perovskites were studied by 57Fe emission Mössbauer spectroscopy. It was found that Co prefers lower valence and lower coordination number than Fe in both compounds. The comparison of the emission and transmission Mössbauer spectra of the CO2 treated materials revealed a preferred formation of Fe-containing products in reaction with CO2 in Sr0.5Ca0.5Fe0.5Co0.5O3- , and it is proposed that such a reaction can be responsible for phase separation in Sr0.95Ca0.05Fe0.5Co0.5O3– after absorption and partial desorption of CO2 at 950 °C.  相似文献   

19.
以聚乙烯吡咯烷酮、硝酸锂、硝酸锌和硝酸铁为主要原料,通过静电纺丝技术结合后期的热处理制备了直径在50~100 nm的单相Li0.5-0.5xZnxFe2.5-0.5xO4(x=0.0,0.2,0.3,0.4,0.5,0.8)纳米纤维.利用热重-差热分析、X射线衍射、场发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和振动样品磁强计研...  相似文献   

20.
单相Ce0.5Zr0.5O2立方固溶体的高压高温合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化学沉淀法制备的 Ce O2 和 Zr O2 纳米微粒为前驱体 ,首次在高压高温 (3 .1 GPa,1 0 73 K)下合成了单相 Ce0 .5Zr0 .5O2 面心立方固溶体 .使用 X射线衍射、TG-DTA、XPS、Raman、电子自旋共振谱和交流阻抗谱等对样品的结构、Ce离子的价态和导电性进行了表征 .实验结果表明 ,纳米 Ce O2 -50 % Zr O2 混合物在高压 (0 .9GPa以上 )高温 (1 0 73 K以上 )条件下可以发生固态反应 ,高压下固溶温度明显降低 .Ce0 .5Zr0 .5O2 面心立方固溶体在 773 K以下是热稳定的 ,不发生结构转变 ,固溶体中 Ce离子完全以 Ce4 + 形式存在 ,773 K退火也不引起 Ce4 + 向 Ce3 + 转变 ,晶格中氧缺位非常少 .Ce0 .5Zr0 .5O2 面心立方固溶体是离子导电 ,82 3 K时电导率 σ=1 .2× 1 0 -5S/cm,与纯 Ce O2 在同温度下的电导率同数量级 ;1 1 2 3 K时 σ=2 .1× 1 0 -3 S/cm,小于掺入稀土或碱土氧化物的氧化锆和氧化铈基电解质的电导率 .在高温区和低温区 ln(σT)与 1 /T的关系满足斜率不同的二条直线 ,低温活化能小于高温活化能 .固溶体的显微硬度 (50 g载荷 )为 572 HV.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