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染料的吸附性能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研究了环氧氯丙烷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3种染料的吸附性能,并与活性炭、壳聚糖的吸附性能进行了比较,探讨了染料的初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剂用量对吸附量及吸附速率常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在10℃时,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橙黄Ⅱ的饱和吸附量是活性炭、壳聚糖的4.39,6.68倍,吸附速率是壳聚糖的2.58倍;对3种不同类型的染料:橙黄Ⅱ、活性艳蓝、酸性紫,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的饱和吸附量分别为1182,934,595mg·g-1.当pH=3.0时,吸附量最大;染料初始浓度越大,吸附量越大,吸附速率越小;吸附剂用量越大,平衡吸附量越小,吸附速率越大.交联壳聚糖多孔微球对染料具有很高的吸附容量及较快的吸附速率,且可以再生重复使用.  相似文献   

2.
采用乳化交联法,经戊二醛交联包埋自制磁性颗粒,制得磁性交联壳聚糖微球.对其形貌进行分析,结果表明,该磁性微球表面平滑,粒径均匀.该微球对初始浓度32.28 mg/L的脱落酸吸附量为8.709×10-5mol/g,一次吸附率为89%.其吸附等温式符合Langmuir模型,表明吸附过程是以化学吸附为主的单分子层吸附.动力学过程用准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线性相关系数0.999.  相似文献   

3.
活性蓝F3GA固载的壳聚糖微球对过氧化氢酶的吸附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将反相悬浮交联法制备的壳聚糖微球树脂与三嗪染料活性蓝F3GA(Cibacron Blue F3GA)反应,制得亲和色谱填料,并采用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染料泄漏率测定等对此填料进行鉴定与表征.该填料具有良好的色谱性能,在pH为7.0的磷酸盐缓冲液体系下,对过氧化氢酶的饱和吸附容量为24.6 mg/g,改变pH值及离子强度对结合量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以淀粉与丙烯酸(AA)/丙烯酰胺(AM)为原料,采用接枝共聚的方法,在低油水比的反相悬浮体系中制备微米级可降解高吸水树脂微球,探讨了油水比、中和度、分散剂、引发剂、交联剂对树脂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产物的粒径和吸水倍率影响程度由大到小依次为:丙烯酸中和度、油水比、分散剂用量、引发剂用量、交联剂用量.研究得到的最佳工艺条件为:丙烯酸中和度0.7,油水比2.5∶1,分散剂用量0.7g,引发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0.3%,交联剂用量(占单体总质量)0.057%;得到产物的粒径约为1.5μm,吸水倍率为290.93g/g.  相似文献   

5.
固定化微生物在降解含油污水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活性炭吸附前后菌液浓度的变化测定了活性炭在25℃时对石油烃降解菌(W-2)的动态吸附量.考察了不同的固定化方法、交联剂的pH和包埋菌的量对固定化微球的物理性质和降解效果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直接包埋法优于先吸附后包埋固定法,在25℃交联24h时,最佳固定化条件为:交联剂溶液的pH值为5~6,包埋菌液与凝胶剂溶液体积比为1∶5,而且,包埋无机盐离子能加快固定化W-2恢复活性,并利用扫描电镜观察降解前后微球的表面结构.在含油量为300mg/L的无机盐培养基中,游离W-2适应的pH范围为7~8、盐度为3%左右,固定化W-2适应的pH范围为6~9、盐度范围为2%~5%,比游离W-2的适应范围变宽;游离W-2降解率最高达到40%左右,固定化W-2能达到70%以上,原油降解率提高了30%以上.  相似文献   

6.
以废弃虾壳为原料,自制壳聚糖,经环氧氯丙烷交联后与氯乙酸反应,合成了羧甲基交联壳聚糖树脂,研究了其对Pb2 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吸附容量达8.736mg/g,并应用于几种实际废水的处理,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7.
多孔纤维素球衍生物的制备与性能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由脱脂棉制备的多孔纤维素球经SEM对其整体结构和表面孔结构进行了表征.这种多孔的纤维素球经环氧氯丙烷活化后,再分别与两种氨基酸反应,制得了两种纤维素球氨基酸衍生物(PCS-I,PCS-I),测定了它们对金属离子及人血清蛋白的吸附能力.  相似文献   

8.
以牛血红蛋白为模板蛋白、丙烯酰胺为功能单体、N,N′-亚甲基双丙烯酰胺为交联单体、过硫酸铵为引发剂,采用"三明治"法制备了牛血红蛋白分子印迹膜.确定了最佳的实验条件,功能单体与交联剂的摩尔配比为40∶1,洗脱剂为1%SDS-10%HAc,其对模板蛋白的洗脱率为47%.结果表明,所制备的蛋白质印迹膜在3.5 h和2.9μmol/L重结合蛋白浓度时,对模板蛋白的吸附量达到最大.该分子印迹膜对模板蛋白的吸附量(0.22 nmol/cm2)明显高于非印迹膜对模板蛋白的吸附量(0.10 nmol/cm2),对血红蛋白、肌红蛋白、溶菌酶和牛血清白蛋白的印迹因子值分别为2.5,1.7,1.3和1.2,说明它对模板蛋白具有一定选择性.  相似文献   

9.
以过硫酸钾为引发剂,通过热引发聚合合成了聚甲基丙烯酸修饰壳聚糖微球(PMAA-GLA-CTS).用红外光谱和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并考察了它对水溶液中Zn2+和Cu2+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其吸附等温线符合Langmuir方程;pH 4.0时,对Zn2+和Cu2+的最大吸附容量分别为99.1,67.8 mg/g.用二级吸附动力学模拟反应过程有很好的线性相关性,据此确定该吸附过程为化学吸附.以0.2 mol/L的HCl为解吸剂,Zn2+和Cu2+的二次再生率分别为98.0%和96.0%.  相似文献   

10.
研究了LS-303B型树脂对黄酮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柱长8cm,内径1.0cm,内装2.5g LS-303B树脂的吸附柱,静态条件下,在pH2~6盐酸介质中,对银杏黄酮具有良好的吸附性能,最大静态吸附量为588.23μg/g.等温吸附符合Freundlich方程式,相关系数在0.98以上;当黄酮平衡浓度≥8.0μg/mL时,吸附还符合Langmuir等温式.负载柱可用60%的乙醇完全洗脱.  相似文献   

11.
低分子量壳聚糖纳米粒子缓释蛋白质药物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12,自引:2,他引:10  
低分子量壳聚糖(LCS)和三聚磷酸钠(TPP)以一定的浓度和体积配比在室温下搅拌,制得了LCS和经聚乙二醇修饰的LCS纳米粒子.用透射电镜观察纳米粒子的形貌,傅立叶红外光谱和X-衍射图谱表征其结构.并利用牛血清蛋白(BSA)作蛋白质模型药物,研究LCS纳米粒子包封和缓释蛋白质药物的性能,包封率达90%以上,在pH7.4的磷酸盐缓冲溶液中,释放达1周以上.并将LCS纳米粒子和高分子量壳聚糖(HCS)纳米粒子进行对比,粒径分别为20nm和210nm,蛋白质包封率分别为91.1%和93.2%,8d内总释放率分别为73.9%和17.6%.增加聚乙二醇的用量可降低蛋白质的包封率,加快释放速度.  相似文献   

12.
研究了桑叶总黄酮对蛋白质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及其抑制机理.以牛血清白蛋白(BSA)为硝化底物、ONOO-为硝化试剂,pH 7.2的PBS缓冲溶液为反应体系,根据428nm处吸光度的变化来反映硝基蛋白含量的变化.实验研究发现,在37℃,pH 7.2,反应时间90min以及BSA与ONOO-终浓度比为1∶6,桑叶总黄酮的浓度为3.640×10-3 g.L-1时,对硝化反应的抑制作用最强,抑制率可达55.70%.推测其抑制机理可能是桑叶总黄酮与ONOO-直接作用或清除ONOO-均裂产生的.OH和.NO2,进而抑制硝化反应的进行,而不是还原硝基化产物.桑叶总黄酮对硝化反应较强的抑制作用,为开发桑叶总黄酮为蛋白质硝化反应的抑制剂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3.
采用荧光光谱滴定法研究了葫芦[7]脲(CB[7])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实验发现,在常见的pH 7.4时,BSA的荧光强度随着CB[7]浓度的增大而明显降低,猝灭常数随温度升高而逐渐减小。结果表明,CB[7]能与BSA相结合,形成较稳定的配合物,BSA内源荧光猝灭属静态猝灭机理。分别采用Stern-Volmer方程和Lineweaver-Burk双倒数方程处理实验数据,获得了不同温度下的反应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以及相关热力学参数。在298K时,其表观结合常数(KA)为2.337×105 L.mol-1,结合位点数为1.078。基于热力学参数判定CB[7]与BSA之间存在协同的疏水作用和静电作用,这表明一方面BSA的氨基酸残基上的非极性基团可部分进入CB[7]疏水性的腔体,另一方面BSA又能与CB[7]端口质子化的羰基产生静电作用。同步荧光技术研究发现CB[7]没有引起BSA构象的变化,这为葫芦脲在药物载体和生命科学领域的应用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4.
以具有三维骨架结构的环氧树脂大孔聚合物为整体型模板,利用硅酸酯原位溶胶-凝胶过程和高温烧结法制备出大尺寸SiO2大孔材料,通过水热法用铝酸钠对材料进行表面改性,得到铝掺杂SiO2大孔材料(Al-SiO2),并用SEM、FTIR和XPS对大孔材料进行了表征.以Cu^2+和Pb^2+为模拟污染物,研究改性大孔材料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改性大孔材料对Cu^2+和Pb^2+均具有良好吸附能力;Al-SiO2对Cu^2+和Pb^2+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71mg·g^-1和138mg·g^-1,0.100gAl-SiO2对100mL50mg·L^-1水溶液中Pb^2+的去除率达到95.3%,重复使用3次后的去除率保持在89.8%.  相似文献   

15.
以5-(4-羟基苯基)-10,15,20-三(4-甲氧基苯基)-卟啉和乙酰水杨酸为原料制得了阿司匹林键联的自由卟啉,与不同的金属醋酸盐作用后得到了相应的金属配合物;通过核磁共振氢谱,红外,紫外可见,质谱和元素分析等方法对这些化合物进行了结构确证。借助于荧光光谱,考察了这些化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得到了相应的卟啉-BSA复合物的结合常数和结合位点数。结果显示,键合阿司匹林的卟啉化合物对BSA的作用较强。  相似文献   

16.
采用活性炭吸附方法控制饮用水中的三卤甲烷(THMs)。对筛选的活性炭进行动态和静态吸附实验。在ACL1,ACL2,ACY,ACM 4种活性炭中,椰壳活性炭ACL1对THMs的平衡吸附量最高;吸附行为更符合Freundlich经验模型。静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前1 h ACL1对THMs的吸附效率较高,4 h内达到吸附平衡,当温度为27~36 ℃时,温度变化对活性炭吸附THMs的影响较小;当THMs的初始浓度为200 μg·L-1时,ACL1对THMs的去除率大于90%;ACL1对THMs的吸附效率依次为CHBr3>CHClBr2>CHCl2Br>CHCl3。动态吸附实验结果表明,当进水的THMs浓度为200 μg·L-1时,出水THMs达到《生活饮用水卫生标准》(GB5749—2006)所需的最大吸附时长分别为:CHCl3 8.1 h,CHCl2Br 15.3 h,CHClBr2 15.6 h,CHBr3 16.5 h。  相似文献   

17.
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是水体中2种污染物, 对生态环境有潜在危害. 本文以市政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 氯化锌为活化剂热解制备污泥基吸附剂, 研究盐酸酸洗浓度、氯化锌浓度、热解温度、热解时间等对污泥基吸附剂吸附水中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 (1)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随盐酸酸洗浓度的增大而增加, 对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则随盐酸酸洗浓度的增大呈先降后增趋势, 两者均在1.500mol·L-1盐酸浓度下取得最优值. (2)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随氯化锌浓度和热解温度的增加呈先升后降趋势, 在氯化锌浓度为4.0mol·L-1、热解温度为500℃时有最优值; 随着热解时间的延长, 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的吸附性能分别在500℃热解70min和80min时有最优值. (3)污泥基吸附剂的最佳制备条件为 氯化锌4.0mol·L-1活化2h、500℃热解70min和80min、1.500mol·L-1盐酸酸洗; 以此制得的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的去除率分别为97.7%和96.4%, 平衡吸附量分别为97.9mg·g-1和3.9mg·g-1, 且污泥基吸附剂对亚甲基蓝和环丙沙星的吸附过程均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汉江下游武汉段河漫滩7个沉积物的吸附特征及温度和扰动强度对磷吸附等温线的影响,用改进的Langmuir模型和Freundlish模型对实验吸附数据进行拟合,可得到最大吸附容量(Qmax)、原有吸附可交换态磷(NAP)、临界磷平衡浓度(EPC0)和固-液分配系数(Kp)的值.结果表明,改进的Langmuir模型更适用于描述汉江河漫滩沉积物的吸附特征,其物理意义更明确;Kp与Qmax呈较好的线性关系;沉积物吸附和解吸磷能力与温度变化一致;沉积物在等温吸附磷过程中,固体浓度效应在强扰动强度(200r/min)时最强。弱扰动强度(150r/min)时次之,中扰动强度(100r/min)时最弱.  相似文献   

19.
荧光光谱法研究酸性大红3R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结合作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在Tris缓冲溶液(pH 7.4)体系中,运用荧光光谱法和紫外光谱法首次研究了染料酸性大红3R(AS)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并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体系荧光强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酸性大红3R与牛血清白蛋白能形成基态复合物,从而导致BSA内源荧光猝灭,猝灭机理主要涉及静态猝灭和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