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负载金属镨的壳聚糖对含氟水的处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采用负载镨的壳聚糖作为含氟水的吸附剂,其最佳制备工艺条件为:壳聚糖用量1.0 g·L-1,Pr3 浓度0.1 mol·L-1,反应时间8 h,吸附剂粒径0.1 mm.该吸附剂的最优工作条件为:pH 7.0,温度50 ℃,吸附时间60 min.当吸附剂用量为1.60 g·L-1时,对浓度20 mg·L-1的含氟水去除率达到99.0%.用0.1 mol·L-1的NaOH对吸附饱和后的吸附剂进行解吸处理24 h,可以有效地恢复其吸附性能.吸附剂对F-的吸附过程符合Langmuir吸附等温线方程;对F-的饱和吸附容量为62.1 mg·g-1.吸附动力学符合拟二级速率方程,颗粒内扩散过程和液膜形成的边界层是吸附过程的主要限速步骤.  相似文献   

2.
用胱氨酸对面包酵母表面进行修饰制成生物吸附剂,以戊二醛为交联剂,研究了该吸附剂对直接蓝的吸附性能、特征及其影响因素.实验结果表明,温度45 ℃,pH 1.0~5.0,吸附时间2 h是修饰酵母对直接蓝吸附的最佳条件.吸附过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吸附模式为Langmuir单分子层吸附,修饰酵母和未修饰酵母的吸附速度分别为500,238 mg·g-1·h-1;吸附容量分别为65,57 mg·g-1.  相似文献   

3.
为了制备可生物降解的高效吸附材料,以离子液体为溶剂,氯乙酰胺为改性剂,微晶纤维素和四氧化三铁为原料制备磁性纤维素。研究其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考察了溶液pH值、时间和温度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的最佳实验条件是反应温度293K;溶液pH值为7。磁性纤维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最大吸附容量为123.15mg·g-1。磁性纤维素对亚甲基蓝的吸附动力学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方程。热力学参数吸附自由能变、吸附焓变和吸附熵变均为负值,表明吸附过程为放热、自发反应过程。离子液体是一种绿色、溶解性强的溶剂,对环境无污染,且制备的磁性纤维素可方便的通过外部磁场分离回收。磁性纤维素是一种优良的吸附染料废水的材料。  相似文献   

4.
以废旧轮胎炼油过程中产生的轮胎热解渣为原料制备炭吸附材料,采用瞬时加热法和KOH活化法制备活性炭。首先利用正交实验对材料制备最佳条件进行了探讨,所制备材料通过了氮气吸附等温曲线、SEM、FT-IR以及重金属Zn、Cu、Cr、Cd含量进行了表征,同时测试了材料去除水中亚甲基蓝的能力,通过包括平衡、动力学方面的研究,解释了材料对亚甲基蓝的吸附机理。结果显示,经过处理后轮胎橡胶热解渣对氮气的吸附等温曲线趋向Ⅳ型,中微孔孔隙增加,比表面积为149.21 m2·g-1,比表面积增加2倍以上,重金属Cu、Cr、Cd浸出含量较低。吸附过程符合一级动力学方程和Langmuir模型,对亚甲基蓝的吸附随初始浓度的增加而吸附容量也不断增加,最大可达98.81 mg·g-1,吸附过程呈现单分子层物理吸附趋势。该结果为废旧轮胎热解渣的资源化处理提供了新的思路。  相似文献   

5.
采用软模板法制备有机三维花形层状双金属氢氧化物(O3D-LDH)。通过静态吸附实验考察不同投加量、反应时间、染料初始浓度条件下,O3D-LDH对甲基橙(MO)和亚甲基蓝(MB)的吸附性能,并结合XRD、SEM、FT-IR等测试表征手段探究其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当吸附剂投加量分别为1.0和2.5 g·L~(-1)时,O3D-LDH对MO和MB的去除效果最佳;反应时间均在360 min达到平衡;初始浓度为200 mg·L~(-1)时,O3D-LDH对MO和MB的最大吸附量分别为174.20和57.46 mg·g~(-1)。O3D-LDH对MO的去除机制主要为离子交换作用,对MB的去除机制主要为表面物理吸附。  相似文献   

6.
茉莉酸甲酯对杜氏盐藻β-胡萝卜素含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甲基茉莉酸(MeJA)对杜氏盐藻生长、β-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的影响.在盐藻生长基本培养基中分别添加0μmol.L-1、50μmol.L-1、100μmol.L-1、200μmol.L-1、500μmol.L-1、1 000μmol.L-1和2 000μmol.L-1 MeJA,每隔2 d取样,测定盐藻细胞生长、β-胡萝卜素含量及叶绿素含量.研究结果表明:低MeJA浓度(50~500μmol.L-1)对盐藻的生长无显著的影响,高MeJA浓度(1000~2000μmol.L-1)对盐藻的生长有显著的抑制作用.盐藻β-胡萝卜素及叶绿素含量随着MeJA浓度的升高,呈现先升高后降低的趋势,100μmol.L-1 MeJA处理盐藻时其β-胡萝卜素含量最高,200μmol.L-1 MeJA处理盐藻时其叶绿素含量最高.方差分析结果表明:MeJA对盐藻的生长、类胡萝卜素及叶绿素含量有极显著影响(P0.01),MeJA是诱导盐藻次生代谢产物积累的一个有效的诱导因子.  相似文献   

7.
以镉污染土种植水稻秸秆为原料, 通过500℃不同时间(10~720min)处理制备秸秆热解产物(生物炭和秸秆灰), 测定产物中镉的含量及其溶出性. 结果表明, 水稻秸秆经热解处理后挥发镉总量的29.6%~48.4%; 样品产率随热解时间的增加而下降; 单位质量生物炭和秸秆灰中镉含量为2.35~7.05mg·kg-1和15.0~16.4mg·kg-1, 分别是水稻秸秆中镉含量(0.948mg·kg-1)的2.5~7.4倍和15.8~17.3倍; 通过不同提取剂得到镉溶出率由低到高依次为0%~43.2%(采用0.01mol·L-1 CaCl2提取)、0%~44.3%(采用Toxicity Characteristic Leaching Procedure提取)、28.8%~58.8%(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单次提取)、35.1%~98.4%(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连续4次提取); 随着热处理时间的延长, 样品中镉溶出率逐渐降低; 由于热解过程中镉的挥发和形态转变, 水稻秸秆转变为生物炭和秸秆灰后镉的可溶出总量(采用1mol·L-1 pH5.0乙酸-乙酸钠连续4次提取)由0.933mg·kg-1降至0.223~0.384mg·kg-1, 表明受镉污染的水稻秸秆热解转化为生物炭和秸秆灰可以有效缓解镉潜在的溶出风险.  相似文献   

8.
臭氧氧化技术是一项具有应用前景的新型污泥减量技术, 但臭氧处理会导致污泥脱水性能恶化, 影响后续处理处置, 需要其他技术或手段的辅助以提高污泥脱水性能. 以市政剩余活性污泥为原料, 采用FeOOH、Fe2O3、TiO2、MnO2、Al2O3粉、Al2O3球、果壳活性炭、椰壳活性炭、粉质炭、煤质炭、铜丝等11种非均相催化剂开展污泥的非均相臭氧催化氧化实验, 研究污泥脱水性能的变化. 结果表明, 在11种非均相催化剂中, TiO2、Fe2O3、Al2O3球、铜丝、FeOOH、粉质炭能够显著抑制臭氧处理对污泥脱水性能的恶化作用, 其中FeOOH、粉质炭和铜丝效果最佳. 在FeOOH、粉质炭和铜丝催化臭氧氧化体系中, 22.50mg·L-1臭氧为较优浓度, 浓度过低或过高均不利于污泥脱水性能的改善. 3种催化剂中, FeOOH催化臭氧氧化对低含固率(0.5%和1%)污泥的脱水性能有明显的改善效果. FeOOH投加量的增加有利于在较短的反应时间内改善污泥的脱水性能. 向含固率为0.5%的污泥中投加300mg·g-1 DS FeOOH、37.95mg·L-1臭氧, 污泥的CST可在5min内下降21.1%. FeOOH催化臭氧氧化是一种有前景的强化污泥脱水性能的方法.  相似文献   

9.
以石灰石粉末、磷酸氢二铵、无水氯化钙为原料,通过一步共混法制备HAP-APB@CaCO3复合材料,研究复合材料对水溶液中Cu(Ⅱ)的吸附性能。利用XRD、FT-IR、SEM、BET等技术手段表征复合材料的结构和微观形貌。考察了无水氯化钙投加量、吸附时间、铜离子浓度和温度对吸附实验的影响,并借助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模型、准一级和准二级动力学模型、热力学模型对复合材料的吸附行为进行分析。结果表明,当石灰石粉末、磷酸氢二铵、无水氯化钙三者质量比为25:50:15时,复合材料对Cu(Ⅱ)的吸附性能达到最佳,在温度为30℃,Cu(Ⅱ)浓度为20 mg·L-1,吸附剂用量为0.01 g, pH为5.52,吸附时间为120 min时,HAP-APB@CaCO3复合材料和无水氯化钙改性的HAP-APB@CaCO3复合材料对Cu(Ⅱ)的吸附量分别为90.90和155.88 mg·g-1。Langmuir等温线和准二级动力学可以更好地用于描述材料对Cu(Ⅱ)的吸附行为,热力学结果表明吸附材料对Cu(Ⅱ)的吸附是自发的,具有吸热性。  相似文献   

10.
为提升藻菌共生体系对畜禽养殖废水的脱氮除磷效果,搭建曝气管式光生物反应器,与藻菌吸附固定化技术相结合,通过投加3种不同填料和无填料的悬浮藻菌体系对比,选取在曝气条件下适合处理高氮磷浓度废水的固定化填料。实验表明,聚氨酯海绵(PF)填料吸附固定化藻菌生物量干重0.3354 g·g-1,辫式纤维填料0.3732 g·g-1,高密度聚乙烯K1填料0.0135 g·g-1。填料能促进藻菌共生,增大絮体粒径。在初始COD浓度1836 mg·L-1,NH+4-N初始浓度524 mg·L-1,TP浓度30 mg·L-1的模拟畜禽养殖废水中,采用聚氨酯海绵填料的藻菌吸附固定化系统对NH+4-N去除率达到99.81%、TN去除率58.37%,TP去除率71.7%;辫式纤维填料NH+4-N去除率85.87%、TN去除率59.10%,TP去除率70.74%;高密度聚乙烯K1填料NH+4-N去除率94.68%、TN去除率38.06%,TP去除率59.21%。综合污染物去除效果,在处理高氮磷浓度的养殖废水中,采用PF填料是最佳的选择。  相似文献   

11.
摘要:考察现有氟离子的测定方法,探讨用氟离子选择性电极法测定茶叶中的氟的条件.除了电极测定条件外,茶叶样品的浸提处理对测定的准确度有很大影响.从缓冲溶液的成分、茶叶粉碎度、浸泡时间、浸泡所用盐酸的浓度、温度、茶水比例等方面研究最佳的测定条件为在室温下,用0.10 mol·L-1的盐酸浸泡粉碎过的茶叶,配成茶水比例为1 g茶∶50 mL水,浸泡1 h.  相似文献   

12.
以热处理后的餐厨垃圾和市政污泥为底物, 采用高温两相厌氧发酵工艺, 在外加热源条件下, 研究不同进料负荷(OLR)对两相厌氧产氢、产甲烷系统的产气性能影响. 结果表明 随着产氢相OLR的增加, 系统平均VS产气率、氢气体积分数、容积产气率呈先升后降的趋势, 并在OLR为·(L·d)-1时取得最大值, 分别为·g-1、 45.61%和·(L·d)-1; 当产甲烷相OLR为·(L·d)-1时, 甲烷体积分数最大, 为49.54%, 当产甲烷相OLR为·(L·d)-1, 系统平均VS产气率和最大容积产气率最大, 分别为·g-1和·(L·d)-1, 且此时两相系统VS去除率与能量产率最高, 分别为65.37%和30.93kJ·L-1. 因此, 高温、高含固率餐厨垃圾协同市政污泥厌氧两相产氢产甲烷不仅能同时获得产量与体积分数均较高的氢气与甲烷, 而且能够有较高的VS去除率.  相似文献   

13.
采用酸解法提取牛骨粉中的可溶性钙, 以钙的溶出率为指标, 在单因素实验基础上, 采用正交实验优化牛骨粉中可溶性钙提取的工艺条件, 同时研究了牛骨粉酸解过程中磷的溶出率变化. 研究结果表明: 牛骨粉和盐酸的料液比为1:12, 盐酸浓度2mol?L-1, 反应温度70℃, 酸解时间60min时, 酸解液中可溶性钙的溶出率高达94.39%.  相似文献   

14.
采用循环伏安法制备了二水杨酸乙二胺Schiff碱铜配合物/多壁碳纳米管修饰电极(SalenCu(Ⅱ)/MWNTs/GC).该修饰电极的循环伏安图显示,电荷在SalenCu(Ⅱ)/MWNTs膜中的传递过程受扩散控制.实验结果表明:该修饰电极对抗坏血酸有明显的电催化氧化作用,且峰电流的变化在0.1~1.1mmol.L-1范围内与抗坏血酸的浓度变化呈线性关系;用于抗坏血酸的检测,方法的灵敏度为29.709nA/(μmol.L-1),检出限为0.303μmol.L-1.  相似文献   

15.
采用热重-差式扫描量热法(TG—DSC)分析了不同酸度的盐酸-水合氯化铈饱和溶液中生成的CeCl3·nH2O晶体在空气氛围热分解脱水的过程,热分析表明酸度对CeCl3·nH2O晶体结晶形式有影响,氯化铈饱和溶液在盐酸中生成的CeCl3·nH2O晶体较商品CeCl3·nH2O晶体的热分解多一个恒温脱水失重的过程.X射线粉末衍射(XRD)结果表明此商品CeCl3·nH2O晶体为CeCl3·7H2O,盐酸-水合氯化铈饱和溶液中生成的CeCl3·nH2O晶体为含有不同个数结晶水的混合物.  相似文献   

16.
利用原子力显微镜技术(AFM),系统地研究了由乙醇与多价离子(hexammine cobalt(Ⅲ)[Co(NH3)36+])协同作用导致的λ-DNA凝聚现象.单独测得3价Co(NH3)36+的临界凝聚浓度大约是10μmol·L-1,乙醇的临界凝聚体积分数大约是15%.若3价离子[Co(NH3)36+]的浓度大于400μmol·L-1时,可以观察到DNA的解凝聚现象.在DNA溶液中同时加入乙醇(体积分数12%)与Co(NH3)36+(8μmol.L-1),当其浓度各低于其临界值,也可观察到凝聚现象,说明乙醇与Co(NH3)36+对DNA的凝聚有协同作用,而且在协同作用下,可以观察到典型的圆环结构(toroids).利用电荷逆转与离子释放机制分析了观察到的解凝聚现象.  相似文献   

17.
利用微分脉冲伏安法研究了日落黄、苋菜红和柠檬黄等3种着色剂在裸玻碳电极上的电化学行为及定量分析测定的可行性.实验发现,在表面活性剂溴化十六烷基三甲铵(CTAB,浓度为40.0×10-6 mol·L-1)存在下,3种着色剂日落黄、苋菜红和柠檬黄均具有较高的电化学测定灵敏度,它们的线性范围分别为4.0~40.0,5.0~60.0和2.5~35.0 nmol·L-1,对应的最低检测线分别为1.54,2.38和1.10 nmol·L-1.但这3种被测物质中日落黄和苋菜红的伏安波谱相互重叠,因此在不进行化学分离预处理的情况下很难对这3种着色剂同时进行测定.采用偏最小二乘法、主成分分析以及它们的一阶导数等化学计量学方法对它们的重叠伏安谱图进行解析和定量分析,结果表明,导数偏最小二乘法的计算结果最好,总相对预测误差(RPET)为6.18%.利用提出的方法对冰激凌、汽水和糖果等实际样中的3种着色剂进行直接测定,获得了较好的定量分析结果.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丙硫氧嘧啶对L-半胱氨酸包覆的ZnS纳米粒子荧光强度的影响,发现在pH=6.5的KH2PO4-NaOH缓冲溶液中,丙硫氧嘧啶对功能化ZnS纳米粒子有荧光猝灭作用,据此建立了以功能化的ZnS纳米粒子为荧光探针测定药物制剂中丙硫氧嘧啶含量的荧光分析法.丙硫氧嘧啶浓度在4.00×10-6~4.00×10-4mol.L-1范围内与体系的荧光强度线性关系良好,相关系数r=0.998 7,检出限(S/N=3)为1.70×10-6mol.L-1,对浓度为4.00×10-5mol.L-1丙硫氧嘧啶标准溶液平行测定11次的相对标准偏差为1.49%.该法用于丙硫氧嘧啶片中丙硫氧嘧啶含量测定,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