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
《光谱实验室》2007,24(1):43
德布罗意(L)首先提出电子和原子都具有波动性的理论,获1929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出生于一个法国贵族家庭,曾祖父在法国大革命期间被处死。他冲破家庭传统,选择科学研究为终生职业。1924年获得巴黎大学博士学位,1928年起他在彭加莱学院任理论物理学教授直至1962年退休。1924年发表他著名的电子波动理论论文。当时光的波粒二象性刚被证实。他把这种二象性扩展到物质,解决了原子内的电子运动问题。  相似文献   

2.
M.德布罗意对科学的贡献王较过(陕西师范大学物理系,西安710062)M.德布罗意(MauricedeBroglie),是法国著名的X射线物理学家,在实验物理学领域作出了显著的贡献.L.德布罗意(LouisVictordeBroglie)就是在他...  相似文献   

3.
(一) 路易士·德布罗意1892年8月15日生于法国塞纳河畔的蒂厄浦.在他14岁的时候父亲去世,由他二哥莫里斯(著名的实验物理学家)担负起对他的抚养和教育责任.德布罗意小时候的兴趣集中在历史学和法律方面,后来在他二哥的影响和帮助下,渐渐对物理学发生了兴趣.1909年中学毕业后,他进入巴黎大学文理学院学习,1910年获得了历史学硕士学位,1913年又获得了物理学硕士学位. 德布罗意兴趣的转移,主要是受他二哥(莫里斯)和彭加勒《科学和假设》和《科学的价值》等著作的影响,以及他了解到1911年第一届索尔…  相似文献   

4.
 德布罗意同狄拉克之间的关系,甚至比他同薛定谔之间的关系还来得密切:德布罗意和他的二哥莫里斯·德布罗意由于研究X射线的吸收、散射及其光谱的缘由,很早就同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的卢瑟福及其在剑桥大学三一学院的乘龙快婿福勒有学术联系。德布罗意1923年10月13日发表于英国《自然》杂志第112卷2815期540页题名为“波和量子”的论文,就是由福勒推荐的.  相似文献   

5.
《光谱实验室》2007,24(1):42
戴维孙因发现电子衍射、证实了德布罗意关于电子具有波粒二象性的论点,与英国的小汤姆孙共获193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在普林斯顿大学取得哲学博士学位。一生中大部分是在贝尔R18电话实验室度过的。在该室最初是研究金属受热时发射电子,以后参与研制电子显微镜。在1927年和革末发现电子束被金属晶体反射时,显出与X射线及其他电磁波相似的衍射图样。这一发现使人们对亚原子粒子的波粒二象性有更深的理解,在研究核、原子和分子的结构时是很有用的。  相似文献   

6.
《光谱实验室》2007,24(1):36
康普顿1913年毕业于伍斯特学院(他父亲是院长)。1916年在普林斯顿大学获得博士学位。1919年他又到剑桥大学,在卢瑟福卧。的指导下深造一年。次年,他回到美国,任华盛顿大学的物理系主任,1923年转入芝加哥大学。康普顿将巴克拉的工作发展了一步。巴克拉的实验涉及物质对X射线的散射,但他只能用非常粗糙的吸收性测量来确定散射X射线的性质。康普顿则利用了布拉格父子发明的技术,能准确地测量散射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
巴克拉曾在利物浦大学学习。巴克拉常常代他的老师洛奇(Lodge)讲课。大学毕业之后,赴剑桥大学在汤姆孙指导下进修,后于1902年返回利物浦大学任教。1913年又去剑桥大学,开始研究X射线。他在1906年证明,当X射线被特定的元素散射时,会产生具有特定贯穿性的射线。如果按照元素在周期表中的顺序去逐一研究,就会发现,各种元素产生的“标识X射线”的贯穿本领是逐渐增大的。  相似文献   

8.
《光谱实验室》2007,24(1):26
他在测定晶体结构的基础上,提出X射线衍射的布拉格公式,因此他和父亲共获1915年诺贝尔物理学奖。他生于澳大利亚,在阿德莱德大学求学,1909年到英国剑桥大学三一学院学物理学、1912年他在劳厄发现X射线通过晶体产生衍射的基础上,进行了一系列实验。1913年发表布拉格公式,这是用X射线衍射分析晶体结构的基本公式,他还用他父亲设计的X射线分光计精确测出X射线的波长。  相似文献   

9.
《光谱实验室》2007,24(1):60
富兰克林(R)出生金融家家庭,1941年毕业于剑桥大学,1947-1950年期间,在巴黎的一所实验室学会了X射线衍射技术。自1951年起,她去威尔金斯手下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她细心拍摄了脱氧核糖核酸在不同温度下的各种X射线照片,发现照片总是表明脱氧核糖核酸具有螺旋形分子结构。此外,她还判明磷酸基团一定位于该螺旋结构的外侧。  相似文献   

10.
 路易斯一维克多·德布罗意(Louis-Victorde Broglie 1892-1987)是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德布罗意主要从事理论物理、尤其是关于量子问题的研究,他在该领域取得的重大研究成果为现代物理的发展做出了杰出的贡献.1924年11月,德布罗意在博士论文中阐述了著名的物质波理论,并指出电子的波动性.  相似文献   

11.
 今年8月15日是法国物理学家L·V·德布罗意诞生百年纪念日.1924年他获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在博士论文中首次提出了“物质波”概念.E.薛定谔在1926年发表有关波动学论文时认为:“这些考虑的灵感,主要归因于德布罗意先生的独创性的论文.”德布罗意于1929年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为此,本刊发表厚宇德、王德云文章,以资纪念.  相似文献   

12.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6
1931年鲁斯卡在柏林大学获得工程师证书,1934年获得博士学位。那时,他在科学界已有了声望。鲁斯卡认为,由于电子具有波的特性(这是德布罗意推断,戴维森证明了的),因此对它可以作与光波相类似的处理。由于电子带有电荷,它们能受磁场作用,像光波一样被透镜聚焦起来。那么,为什么不可以有一个“电子显微镜”呢?由于波长越短,放大作用越大;电子波的波长比一般光波短得多,因此电子显微镜的放大作用应该比一般的光学显微镜大得多。  相似文献   

13.
采用固相法制备了Pr0.45(Ca1-xSrx)0.55MnO3(x=0.0,0.2,0.4,0.6,0.8,1.0)多晶样品.通过测量样品的X射线衍射(XRD)谱、磁化强度-温度(M~T)曲线、电阻率-温度(ρ~T)曲线,研究了Sr^2+替代Ca^2+对Pr0.45Ca0.55MnO3体系磁性和电性的影响.实验发现:...  相似文献   

14.
近代物理一题图1为 ̄208pb对800MeV质子弹性散射的微分截面的实验测定结果,图中实线为理论计算值,它与实验数据符合得较好。图中曲线类似于不透明圆物的夫琅禾费衍射图样。(1)求800MeV质子的德布罗意波长λ.(2)利用德布罗意波长和衍射图样中相...  相似文献   

15.
《光谱实验室》2007,24(1):145
西格班1911年在隆德大学获得博士学位,于1914年开始研究X射线。他研究出一种方法,可准确地测定各种元素产生的X射线的波长。用这种方法,西格班发现了同莫塞莱曾研究过的那种标识X射线相比透射力较小而波长较长的若干组X射线。简而言之,他发现了为每一种元素所特有的X射线光谱。对于玻尔B36等人认为各种原子内的电子以“壳层”状态分布的观点,这一发现是一个强有力的支持。  相似文献   

16.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0
浦品在1874年手无分文地移民到美国。他抓住一切机会努力进取,终于进入哥伦比亚大学学习,于1883年毕业。为继续深造,他到了德国,在赫姆霍兹和基尔霍夫指导下学习,并取得博士学位。他重返美国后,成为哥伦比亚大学的教授。浦品的发明极多。他设计了一个可对X射线轰击起反应的荧光屏,这样便可以直接观察到X射线,而且能容易地把它拍摄成照片(这就是荧光检查仪)。  相似文献   

17.
《光谱实验室》2007,24(1):139-139
薛定谔一战前入维也纳大学学习。战后,他作为一名炮兵军官在西南战线服役。1921年成为德国斯图加特大学的教授。薛定谔在得知德布罗意提出的物质波和电子具有波动性这一概念之后,立即想到可以用这种概念来修正玻尔的原子模型。在薛定谔的原子模型中,电子可以位于周长等于其物质波波长整数倍的任何轨道上。  相似文献   

18.
《光谱实验室》2007,24(1):72
一战时,海森堡正值少年,曾在街上多次与少年殴斗。他热衷登山运动。尽管如此,他最有兴趣的还是科学。在慕尼黑大学,他在索末菲的指导下学习,1923年获得博士学位。其后又去哥本哈根,在玻尔的指导下工作。德布罗意和薛定谔把电子当作波,而海森堡把它当作粒子来处理。他预言氢分子有两种状态:正氢,其中两个原子的核依同一方向自旋:仲氢,两个原子的核沿相反方向自旋。  相似文献   

19.
1924年11月,巴黎大学举行了一场不同寻常的博士考试。尽管应试的年轻人发表了令人难以接受的新见解,但考试委员会成员们被应试者的聪明和勇气所感动,为他的大胆假说──物质波理论打开了绿灯。众所周知,物质波就是德布罗意波,这位应试者的名字将永远和物质波紧紧地联系在一起。 出击之前 1892年,路易·德布罗意出生于法国迪埃普的公爵门庭。他在德赛利中学读书时,就显示了出众的文学才华而引人注目。 十八岁时获得巴黎大学历史学士学位,接着又学习法律。年青有为的德布罗意尚无一点迹象表明他日后会成为著名的物理学家。 但本世纪初物理学界…  相似文献   

20.
今年8月15日是法国著名理论物理学家,物质波理论的创立者L.V.德布罗意(LouisVictor de Broglie,1892-)九十岁生日.本文概要介绍他的科学生涯和对现代物理学发展做出的贡献. L.V.德布罗意发展了爱因斯坦于1905年提出的光的波粒二象性概念,创造性地构思了物质波概念,成为波动力学的主要奠基人之一.他在从玻尔的原子理论转变到量子力学的过程中,起了关键性的作用.1929年他因“发现电子的波动性”而获诺贝尔物理学奖.他曾长期从事理论物理的教学和研究工作,对理论物理的后来发展和为其培养人才均做出一定的贡献. L.V.德布罗意于1892年8月15…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