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40 毫秒
1.
利用1H NMR、13C NMR、COSY、HSQC和HMBC等多种核磁共振技术,结合MS技术,确认了皂苷Tb的2个糖基化产物的结构,即偏诺皂苷元-3-O-α-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1)和偏诺皂苷元-3-O-α-D-葡萄糖-(1→4)-α-D-葡萄糖-(1→3)[α-L-鼠李糖-(1→2)]-β-D-葡萄糖苷(2). 化合物1和2为新化合物,对其1H NMR和13C NMR信号分别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分析.  相似文献   

2.
从胭脂树(Bixo orellana)种子中分离得到了一种胭脂树低聚糖:α-D-半乳糖-(1→3)-α-D-半乳糖-(1→6) -α-D-葡萄糖-(1→2)-β-D-果糖(BO-1). 通过1D NMR和2D NMR实验技术对其1H NMR和13C NMR谱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  相似文献   

3.
二维核磁共振波谱在阐明一种三萜多糖皂苷结构中的应用   总被引:10,自引:4,他引:6  
从毛茛科铁破锣属(Beesia)铁破锣[Beesia calthaefolia (Maxim.) Ulbr.]根茎的 正丁醇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一种齐墩果酸型三萜皂苷(1); 其化学结构通过化学方法和波谱分析(IR, ESI-MS, 1H NMR, 13C NMR, 1H-1H COSY, 1H-1H TOCSY, HMQC, HMQC-TOCSY, HMB C) 鉴定为齐墩果酸-3-O-β-D-吡喃葡萄糖(1→3)-α-L吡喃鼠李糖(1→2)-α -L-吡喃阿拉伯糖-28-O-α-L-吡喃鼠李糖(1→4)-β-D-吡喃葡萄糖(1→6)-β- D-吡喃葡萄糖酯苷. 本文具体介绍上述几种二维核磁共振技术在解析这一结构复杂的天然产物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
(3R)-4-[(4-甲基苯磺酰基)]-1,4-噻嗪-3-酰基-[(2R)-2-氨基-4-甲基]-戊酸异丙酯(代号:HD5-6),是一个拥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FK506结合蛋白家族(FKBPs)配体,具有显著的促神经再生作用,有望在临床实现对神经退行性疾病和肌萎缩侧索硬化、脑卒中的有效治疗.本文采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EPT、1D NOESY、1H-1H COSY、1H-13C HSQC和1H-13C HMBC等,并结合质谱(MS)、紫外光谱(UV)和红外光谱(IR)等方法对此化合物进行解析,对其1H和13C NMR谱峰进行全归属,通过多种谱学技术确证了该化合物的化学结构.  相似文献   

5.
从骨碎补(Drynaria fortunei)的乙酸乙酯萃取物中分离得到了2个黄酮苷类化合物,结合其理化性质,并通过ESI-MS,IR,1H NMR,13C NMR,1H-1H COSY,HSQC,HMBC等多种波谱学方法进行结构鉴定,鉴定化合物1和2分别为山奈酚-3-O-β-D-6"'-乙酰基-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及山奈酚-3-O-β-D-吡喃葡萄糖-(1→4)-α-L-吡喃鼠李糖苷,并对二者的1H NMR 化学位移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纠正了文献中C-5和C-9的归属错误.  相似文献   

6.
以溴化1-(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3-丁基咪唑盐(化合物1)、吡啶和醋酸钯为原料,快速合成了空气稳定的1-(2,3,4,6-四-O-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3-丁基-咪唑-2-亚基]-溴化钯(II)-吡啶(配合物2).配合物2的结构中存在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糖环上有多个手性碳,其核磁共振氢谱(1H NMR)和碳谱(13C NMR)较复杂,不易归属.本文通过元素分析对配合物2的组成进行表征,运用1D和2D 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DEPT135、DEPT90、DEPT45、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对配合物21H和13C NMR信号进行全归属.研究发现,在乙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的稠环上多个弱配位的氧和乙酰基氧原子上孤电子对的作用下,配合物2的氮杂环卡宾-钯(II)-吡啶金属键形成对稠环上碳氢化学环境的影响比对丁基的影响更为明显.  相似文献   

7.
猪去氧胆酸衍生物的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6α-羟基-3α-苯甲酰氧基-5β-胆烷酸甲酯(化合物1)及3α-羟基-6α-苯甲酰氧基-5β-胆烷酸甲酯(化合物[STHZ]2[STBZ])进行了1H,13C NMR检测,通过DEPT及DQF-COSY,13C-1H COSY, COLOC等NMR技术对其1H和13C NMR数据进行了全归属和详细的解析,并指出了其NMR数据特征.  相似文献   

8.
以4-氨基-5-氯-2,3-二氢苯并呋喃-7-羧酸和1-(3-甲氧基丙基)-4-哌啶胺为原料,通过酰胺缩合反应合成了普卡必利.普卡必利化学名为4-氨基-5-氯-2,3-二氢-N-[1-(3-甲氧基丙基)-4-哌啶基]-7-苯并呋喃甲酰胺,是二氢苯并呋喃的衍生物5-H4受体拮抗剂,是一种治疗慢性便秘的重要药物.普卡必利结构中存在多个化学环境非常接近的碳原子,核磁共振(NMR)谱图相对复杂.本文首先应用超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UPLC-MS/MS)和液相色谱-高分辨质谱(LC-HRMS)对其元素组成进行了分析,进而用一维和二维NMR谱(包括1H NMR、13C NMR、DEPT、1H-1H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对普卡必利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指认归属,确定了其结构.本工作对苯并呋喃衍生物及相关下游药物合成工艺的进一步优化,以及相关衍生药物的研究具有参考价值.  相似文献   

9.
本文以2-氰基-3-乙氧基丙烯酸乙酯与3,4-二甲基苯肼为原料,通过多步反应合成了三种新型吡唑并[3,4-d]嘧啶-4-酮类衍生物(A~C),通过核磁共振(NMR,包括1H NMR、13C NMR)和液相色谱-质谱联用(LC-MS)技术表征确证了其结构,并完整归属了三种化合物的1H NMR数据.对所合成的化合物1-(3,4-二甲基苯基)-6-甲基-5-[3-(哌啶-1-基)丙氧基]-1,5-二氢-4H-吡唑并[3,4-d]嘧啶-4-酮(A),通过小鼠脑部质谱成像和福尔马林实验进行了初步的体内镇痛活性评价,我们发现化合物A能透过血脑屏障,并产生显著且剂量依赖的镇痛活性.本研究为以吡唑并[3,4-d]嘧啶-4-酮为骨架的镇痛药物的研发提供了结构和体内活性的基础研究数据.  相似文献   

10.
含甲氧基二氮杂萘酮结构类双酚单体的波谱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核磁共振谱和质谱表征了4-(3-甲氧基-4-羟基苯基)-2,3-二氮杂萘-1-酮 (OO-DHPZ) ,对其结构的1H和13C NMR谱的化学位移作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1.
报道了1,2-二氢-2-(4-氨基苯基)-4-[4-(4-氨基苯氧基)苯基](2H)二氮杂萘-1-酮的合成,并用2D同核化学位移相关谱(1H,1H-COSY),2DROESY谱,2D异核13C-1H相关谱和2D异核13C-1H多键相关谱(HMBC)对该化合物的1H和13C NMR谱进行了完整归属,证明了此化合物是含二氮杂萘酮结构,而不是二氮杂萘醚结构.  相似文献   

12.
以3-氧化木糖为原料,通过Henry反应与硝基甲烷加成,得到两种硝基糖化合物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5-对甲苯磺酰基-α-D-呋喃核糖(1)和1,2-O-异丙叉基-3-C-硝甲基-4-甲烯基-α-D-呋喃核糖(2),其中化合物2为新型的硝基糖化合物.通过应用1D NMR和2D NMR测试了化合物2的1H NMR、13C NMR、1H-1H COSY、gHSQC和gHMBC,对化合物2的1H和13C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3.
南中国海海藻刺状鱼栖苔的化学成分研究(I)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超杰 《波谱学杂志》1998,15(3):237-242
从采自南中国海红藻刺状鱼栖苔的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出一个黄酮类化合物,经IR,UV,FABMS,1H-1H COSY,13C-1H COSY,HMBC等现代波谱技术确定其结构为5,7-二羟基-2-对羟基苯基-3-O-(6-O-对羟基肉桂酰基-β-D-吡喃葡萄糖基)-4H-1-苯并吡喃-4-酮,并对碳信号进行了明确归属.这是首次从红藻中分离出黄酮类化合物.  相似文献   

14.
该文合成了一个新的在医药方面具有潜在应用价值的含苯并咪唑环的酰氨基硫脲化合物,即4-(4-甲氧基苯基)-1-[2-(4-硝基苯氧基甲基)-苯并咪唑-1-基\]甲酰基氨基硫脲,并利用元素分析、IR和NMR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通过NOESY谱确定了其两种异构体(A和B)的构型,并利用2D NMR技术对它们的1H NMR 和13C NMR谱进行了全归属,给出了相应的偶合常数和两种异构体的含量.  相似文献   

15.
牛磺熊去氧酮胆酸分子结构的1H、13C NMR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应用多种二维核磁共振波谱方法研究并证实了熊胆汁中由牛磺熊去氧胆酸氧化生成的衍生物是牛磺熊去氧酮胆酸,同时详细介绍了根据2D-MAXY和MAXY-TOCSY谱进行谱峰归属和结构分析的过程.  相似文献   

16.
利用NMR技术测定两个新倍半萜醇酯化合物的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报道了从苦皮藤叶中得到的两个新倍半萜醇酯化合物.利用NMR和2DNMR技术测得它们的化学结构分别为1β-苯乙烯酰氧基,9β-(2-羟基)-异丁酰氧基,2β,6α,8α,15-四乙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和1β-苯甲酰氧基,9β-(2-羟基)-异丁酰氧基,2β,6α,8α,15-四乙酰氧基-4α-羟基-β-二氢沉香呋喃.并对其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  相似文献   

17.
采用多种核磁共振(NMR)技术(包括1H NMR、13C NMR、1H-1H COSY、1H-13C HSQC、1H-13C HMBC),对基于咔唑-靛红双-硫代碳酰腙新型衍生物2,即1-[(3Z)-2-氧代吲哚-3-亚基]-5-[(9-己基-3-咔唑基)亚基]硫代碳酰腙的1H和13C NMR信号进行了全归属,确定了其结构.  相似文献   

18.
Prudent analysis of the solid state 13C MAS NMR spectra of polycrystalline K2Pt(CN)4 · 3H2O (KTCP) reveals that in crystals of this compound there are two types of carbon nuclei with slightly different 13C chemical shift tensors, contrary to what is found for the solution NMR spectrum and previous static powder NMR studies on this compound and the high resolution solid state NMR studies on other similar compounds. The 13C MAS spectra measured at different rotor spinning speeds are satisfactorily simulated though the use of a newly developed computer program based on a novel density matrix formulation. The present method is eminently successful even though the spectra are rather complicated because of (1) the relatively large anisotropies of the chemical shift tensors; (2) the high-order dipolar interactions between 13C and 14N nuclei because of the strong quadrupolar coupling constants of 14N nuclei; and (3) the indirect J-coupling between the 13C and 195Pt. The principal elements as well as their orientations of the two 13C chemical shift tensors are evaluated from the spectral simulations.  相似文献   

19.
从三七根的8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并鉴定了2个人参皂苷类化合物,分别为6-O-(β-D-glucopyranosyl)-20-O-(β-D-xylopyranosyl)-3β,6α,12β,20(S)-tetrahydroxydammar-24-ene(化合物1)和notoginsenoside U(化合物2).应用1D和2D NMR(1H-1H COSY、HSQC和HMBC)对这2种化合物的结构进行解析,对化合物1的13C NMR文献报道数据进行了修正与讨论,并对化合物1的1H NMR数据进行全归属.同时在2D NMR的基础上对化合物2在氘代吡啶溶液中的1H NMR和13C NMR数据进行全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