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96 毫秒
1.
导电聚合物酶电极的研究概况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简述导电聚合物酶电极的制备及其在生物传感器领域的应用,主要包括导电聚合物固定酶的方法、反应机理、以及导电聚合物酶电极的最近进展等。  相似文献   

2.
磷钼酸掺杂的聚吡咯薄膜电极的表征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离子在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中起着很重要的作用.因止匕自从导电聚合物薄膜修饰电极的研究开始以来,A们尝试了在导电聚合物膜中掺杂各种各样的离子[‘一句,以使导电聚合物膜向功能化方向发展.在这些众多的掺杂离子中,人们无感兴趣的是将那些电活性阴离子作对离子掺杂人导电聚合物膜中,如时C叫6【‘,司、杂多酸根离子”河等·将电活性阴离子作为对离子掺杂人导电聚合物膜修饰电极中,有助于人们对这种修饰电极的研究,因为这些对离子可以作为一种探针来检测对离子在腰中的传输情况.杂多酸掺杂的导电聚合物电极还具有电催化性能,对…  相似文献   

3.
生物电子学—现代分析化学新发展的重要领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生物电子学技术是基于电子学与生物技术的发展而诞生的新领域。本文阐述并展望在这领域的最新发展。包括:生物计算机与分子计算机,生物传感器,酶电极的生物催化作用,基于离子电极和生物离子学的生物传感器,导电聚合物传感器等。  相似文献   

4.
利用电沉积导电聚合物薄膜,提出了一种对乳腺癌相关的BRCA-1基因的高灵敏检测方法.以Au电极表面自组装DNA捕获探针,利用电沉积在DNA修饰电极表面固定含Ss^2+/3+的导电高分子作为电子传递媒介体.通过夹心法杂交目标靶DNA及辣根过氧化物酶标记的信号DNA探针.靶DNA杂交的信号探针上的辣根过氧化物酶与检测溶液中的过氧化氢反应,采用时间.电流(T-I)法,可以灵敏检测BRCA-1基因,其检测限可以达到10fM.  相似文献   

5.
聚邻苯二胺膜电极中辣根过氧化物酶的电子传递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利用酸的电化学固定法制备含辣根过氧化物酶的聚邻苯二胺膜电极,研究其伏安行为及对H2O2还原的生物电催化作用,结果表明,在所述生物电催化反应中酶与聚合物基质 直接电子传递,但对新制的酶电极而言,电聚合时生成并包埋在酶膜中的寡聚体可作为电子传递体加速氧化态酶的再生,根据酶电极电流响应实验曲线的拟合,发现经态酶的再生速度随是极电位的变化表观上符合Tafel关系式,提出了酶反应学参数的测定方法。  相似文献   

6.
聚苯胺和聚此咯具有很高的稳定性和良好的导电性.用导电高聚物固定酶比用其它材料,如聚丙烯酸胺胶体和导电有机盐(TTF、TCNQ),要方便得入所以导电高聚物是固定酶的一种新型的载体.用聚吡咯和聚苯胺固定的葡萄糖氧化酶形成的电极具有很好的生物电化学响应和很高的稳定性[1-8].在酶催化反应中,酶的激活和抑制作用,对于医药和生理有重要意义.邻菲少批是尿酸酶的激活剂问,但至今未见有关这方面的动力学报导.由于用酶电极能准确和方便地测定酶催化反应速率,所以本文报名用电化学方法来研究邻菲哮批对失活了的尿酸酶的激活作用及…  相似文献   

7.
将葡萄糖氧化酶(GOD)固定在α-环糊精聚合物中,而电子传递体分子被包含在环糊精腔穴中。固定化酶膜的FTIR测定表明,GOD与环糊精聚合物发生共价连接。制备了含电子传递体的不同GOD酶电极并比较了它们的性能。含四硫代富瓦烯的酶电极具有良好的电流响应特性,可望成为第二代葡萄糖酶电极的新构型。  相似文献   

8.
在电位型尿素酶电极的组装过程中,要求尽量不改变尿素酶的构型和构象,使其在酶膜中保持其自然状态,从而可获得较高的酶活力.用pH玻璃电极作原电极,将尿素酶固定在其表面,常用的有戊二醛交联法[1]和各种聚合物膜法[2~4].本文利用60%季铵化的聚(4-乙...  相似文献   

9.
用多巴胺电氧化聚合物膜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在铅笔电极上,制得简易的葡萄糖酶电极.用自制的葡萄糖酶电极对自制环糊精聚合物中环糊精单元进行定量检测.研究了自制的葡萄糖酶电极的检测范围和稳定性.结果表明环糊精聚合物中环糊精单元质量与葡萄糖酶电极响应电流间存在很好的线性关系,且酶电极稳定性好,可以多次反复使用,连续使用30天,响应电流只减弱7%.与用Sulfate-Phenol比色法测得的环糊精聚合物中环糊精单元结果相比,两者相对偏差在8%以内.  相似文献   

10.
辣根过氧化物酶/聚邻苯二胺膜电极的制备与性能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魏东  吴辉煌 《电化学》1995,1(2):186-192
辣根过氧化物酶(HRP)/聚邻苯二胺(PPD)膜电极由pH7.0磷酸盐缓冲溶液介质中邻苯二胺在玻碳电极上的电聚合而制得。讨论了HRP电化学固定化的过程。所得酶电极呈现生物催化活性,可在没有电子传递体存在的情况下催化H_O_2还原。该反应发生在聚邻苯二胺氧化还原的电位区,聚合物参与了酶的电子转移过程。分析了旋转HRP/PPD电极上酶反应的动力学,讨论了动力学常数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11.
涂亮亮  贾春阳 《化学进展》2010,22(8):1610-1618
导电聚合物(聚苯胺,聚吡咯,聚噻吩)作为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引起了人们广泛的兴趣,该类材料制备的超级电容器具有成本低、容量高、充放电时间短、环境友好和安全性高等优点。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导电聚合物及其与无机材料(碳材料/金属氧化物材料)复合所得电极材料在超级电容器中的应用进展,指出具有纳米结构导电聚合物材料及导电聚合物与无机纳米材料的复合是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的重要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12.
基于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力,将锇-聚乙烯吡啶复合物(PVP-OS)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交替沉积于固体基质表面,制得了包含生物成分的分子多层膜,膜层间的聚合物分子起到了粘接与导电的双重作用,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跟踪了石英基片上的组装过程,研究了多层膜电极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还原性能,并描述了多层膜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13.
刘百祥  李青山 《分析化学》1998,26(11):1365-1368
铂比互铂化处理后,形成疏松,粗糙的表面,将四硫富瓦烯-四氰基奎诺二甲烷导电有机盐入到铂化的铂黑微粒中。将3-羰基丁酸吡咯与吡咯按适当的比例在其表面用电化学聚合方法,将葡萄糖氧化酶固定于聚合形成的杂聚膜中制成微酶电极。该微酶电极测定时几乎不受氧分压影响,灵敏度高,响应快。  相似文献   

14.
吴宝璋  吴辉煌 《化学学报》1998,56(4):364-370
研究了水溶性环糊精预聚合物的存在对苯醌/氢醌体系在铂电极上氧化还原行为的影响, 根据伏安曲线讨论了该预聚合物与苯醌的分子包合作用。环糊精预聚合物与戊二醛缩聚反应而形成的不溶性聚合物膜用于葡萄糖氧化酶的固定化, 以制得新型的第二代葡萄糖电极。由于分子包合作用, 作为电子受体的苯醌在含酶的环糊精聚合物膜中具有较高的浓度, 从而加速了固定化酶的电子传递。测定了酶电极上BQ反应的动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15.
曾涵  赵淑贤  龚兰新  粟智 《应用化学》2013,30(4):436-443
采用循环伏安法将聚苯并咪唑和漆酶的复合物共沉积在玻碳电极表面。 制备的漆酶基电极在O2气饱和的磷酸盐缓冲液中可以观察到明显的催化还原电流,实现了无媒介体的酶-电极间直接电子迁移,电极静止时氧还原起始电位为645 mV,近于漆酶活性位T1的式电位580 mV,而极限扩散催化电流密度可达318.5×10-6 A/cm2。 但由于O2气在致密的固酶导电聚合物修饰层中扩散不够快(扩散系数只有在溶液中的1.25%),导致电极以较高速度旋转时极限扩散催化电流密度仅仅增加到1×10-3 A/cm2。 根据静态时极限催化电流密度求算得到的固定漆酶催化氧还原平均转化率为21.7/s。 这种漆酶基电极具有良好的重现性和长期使用性(储存10 d后催化活力仍然保持了初始值的80%以上),在人体生理温度和弱酸性条件下具有最佳催化活力。 这种漆酶基电极作为氧传感器具有良好的传感性能:检测限低(0.5 μmol/L),灵敏度高(71.1 μA·L/mmol),且对O2具有良好的亲和力(KM=89.9 μmol/L)。  相似文献   

16.
基于最新研究文献和自身研究工作,系统总结了以导电聚合物构建的各种高性能固态离子选择电极.导电聚合物所特有的共轭结构以及电子导电和离子导电的双重导电功能使其可以作为离子-电子转换器,从而实现对离子的传感响应与探测.由聚苯胺、聚吡咯和聚噻吩等导电聚合物为转换中间层而构建的离子选择电极可以实现纳摩尔浓度水平的离子传感探测,有望在环境监测、药物医疗和食品安全等诸多方面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7.
电化学传感器因具有灵敏度高、检测限低等优点而得到广泛应用,将非酶电化学传感器应用于葡萄糖浓度的检测具备重要的研究价值。以金属有机骨架、碳材料和导电聚合物为基底与金属及其衍生物复合,构建的纳米复合材料修饰电极对于葡萄糖的检测具有极高的灵敏度、较低的检测限和快速响应的能力,可应用于实际样品的检测。本文综述了近年来非酶葡萄糖电化学传感器的研究进展,通过对纳米复合材料的性能比较,为非酶葡萄糖传感器的构建提供思路。  相似文献   

18.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秀娟  周定 《应用化学》1995,12(1):108-110
葡萄糖氧化酶电极的制备于秀娟,周定,郭京华(哈尔滨工业大学应用化学系哈尔滨150006)关键词葡萄糖氢化酶,酶电极,制备酶与电极的连接即酶膜的形成是制备酶电极的关键步骤之一,有许多种方式[1~9].葡萄糖氧化酶(GOD)电极是研究较早和报道较多的一类...  相似文献   

19.
导电聚合物修饰电极由于聚合物结构致密,限制了底物在聚合物膜中的渗透,且随着膜厚的增加其导电能力逐渐减弱.碳纳米管在导电聚合物中的掺杂明显改善了导电聚合物的导电性~([1]).但是碳纳米管的水溶性差及纳米尺寸带来的聚集效应,使得通过主体聚合制备杂化膜的过程中容易出现相分离进而影响到杂化膜的性质~([2]).  相似文献   

20.
基于分子间静电相互作用力,将锇-聚乙烯吡啶复合物(PVP-Os)与辣根过氧化物酶(HRP)交替沉积于固体基质表面,制得了包含生物成分的分子多层膜.膜层间的聚合物分子起到了粘接与导电的双重作用.用紫外-可见光谱法跟踪了石英基片上的组装过程,研究了多层膜电极对过氧化氢的电催化还原性能,并描述了多层膜电化学行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