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
运用电测技术对双金属层合梁的弯曲正应力进行了测试, 并且基于层合梁弯曲的 Timoshenko理论, 计算了均布载荷作用下简支层合梁的弯曲正应力. 通过对结果的比较, 弯曲 正应力的实测值、理论分析值和有限元计算三者结果较为接近, 相互佐证了本文实验方法与 理论分析的正确性. 本文的实验方法和理论分析可以直接引入材料力学的课程教学中, 可作为对传统的弹性梁纯 弯曲实验的扩展和弯曲正应力公式推导的延伸. 有利于加深学生对中性轴和复合材料概念的 理解, 是针对材料力学难点进行教学科研的有益尝试.  相似文献   

2.
梁的弯曲切应力分析是材料力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但是通过叠梁与整体梁不同弯曲变形形式的演示实验来说明梁层间存在切应力容易造成概念上的混淆。本文仍然采用材料力学方法分析了层间粘接后两层之间的相互作用,指出其本质是约束两层的拉伸与压缩变形而非约束层间剪切变形。正是这种约束作用使得横截面弯曲正应力重新分布,造成两种梁弯曲变形的明显差异。这一分析过程能够启发学生思考实验现象背后的力学本质,理解相关力学概念。  相似文献   

3.
应用高灵敏度的力传感器以及时间序列电子散斑干涉法,同时测出了不同厚度纯镍薄片三点 弯曲试件的抗力与变形,得到薄梁中心点处的载荷与挠度曲线. 应用Fleck和Hutchinson 的偶应力理论,结合平面应变弯曲模型,建立了薄梁处于弹性状态和弹塑性状态的 控制方程, 应用Runge-Kutta法进行数值求解,并将计算得到的载荷-挠度曲线以及无量纲化弯矩-表面 应变曲线和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 在理论计算过程中,没有拟合任何材料参数,所有的材料 参数均来自实验测量的结果,材料特征尺度也是根据Stolken和Evans的工作给出 的. 结果表明: 应用偶应力理论预测的结果和实验结果符合良好,而经典理论的预测结果与 实验不相符合.  相似文献   

4.
吴晓 《力学季刊》2023,44(1):210-217
利用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研究了双模量梁的弯曲变形问题,推导出了双模量梁的挠曲线方程及弯曲正应力公式.讨论分析了翘曲函数的指数n对挠度、正应力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拉压弹性模量的差异对梁的弯曲应力有较大影响.把高阶剪切变形理论的计算结果与弹性理论计算结果进行比较,可知该方法计算精度非常高.  相似文献   

5.
有效应力原理对土力学理论发展、工程实际问题的解决起到重要作用,它的提出是土力学发展成为一门独立学科的标志.准确理解和使用这一原理,是土力学本科课程教学中的一个关键.基于有效应力原理,从理论角度分析了垂直砂质边坡稳定性、负孔隙水压力问题及“楼歪歪”工程事故等问题的力学本质;其分析方法及思路,能帮助学生加深对有效应力原理的理解和解决工程问题能力,为土力学课程提供教学参考.  相似文献   

6.
 本静定平面桁架设计性实验教学模型为学生提供可自行组装的桁架结构, 结合理论计算与电测实验技术,研究实际桁架与理想桁架杆件的受力情况. 实验结果表明, 本静定平面桁架模型的设计是比较理想的. 通过该模型的设计,可以培养学生独立设计实 验、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掌握相关的实验操作技能等;使学生充分认识实际 桁架与理想桁架构造上的差别,是《理论力学》和《结构力学》等课程教学的有效补充 与延伸.  相似文献   

7.
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中需要强调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本文提出基于生活实践案例以问题链形式进行启发性工程流体力学教学.以总流能量方程及水头损失计算教学为例,设计了"自来水水龙头堵住一部分出口后水流喷射的距离和流量如何变化"这一简单生活实践问题,将重要知识点贯穿其中.教学应用效果表明,启发性、开放性的生活实践问题,能够很好地引导学生综合运用理论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同时能够培养学生的生活观察和独立思考能力.  相似文献   

8.
基于对充气机翼翼尖加载时机翼发生纯弯曲变形过程中功能转换关系的分析,建立了充气机翼发生纯弯曲变形时的弯矩预测公式,该式表明:机翼翼尖处加载载荷越大、长度越长,机翼翼尖变形量越大,并且翼尖变形量与翼尖加载质量、机翼长度呈线性对应关系;充气压强、翼型截面积越大,翼尖变形量越小,并且翼尖变形量与充气压强和翼型截面积呈反比例函数关系。为验证理论分析结果的正确性,本文进行了NACA0012翼型充气机翼的翼尖载荷实验。实验结果表明:理论计算值与实验数据之间的误差都在10%以内(理论计算值略小);并且在小压强、大加载时由于机翼弯曲最明显、机翼伸长量最大,误差也最大,但总体上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  相似文献   

9.
夹层梁弯曲正应力实验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正> 矩形截面梁弯曲正应力测定,是材料力学实验课的基本实验之一.但由于弯曲正应力公式的推导是从实验现象的叙述开始的,学生通过理论学习,对实验现象和实验结果早已熟悉,再作这简单的验证性实验就  相似文献   

10.
连续油管井下力学行为模拟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连续油管作业系统在井下受力复杂,借助相关实验研究可为连续油管实际入井深度、连续油管屈曲、锁死及解除锁死等问题提供解决思路. 根据相关理论计算结果确定了合适的实验系统几何参数. 设计了实验台架,进行了不同规格模拟连续油管和不同弯曲段长度实验. 分析了屈曲、螺旋屈曲锁死、首端屈服等实验现象,提出了螺旋屈曲锁死的条件. 实验结果与理论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该实验为连续油管井下力学行为分析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