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68 毫秒
1.
指出了计量数比规则存在的缺陷:不利于贯彻有关物质的量及其单位摩尔的SI规定,不能继承当量定律的数据资料,不能表示反应的性质,不能正确表达水硬度、碱度、树脂交换容量及电解定律,缺乏科学的导出过程及计量关系表达式,计算过程繁杂。而等物质的量规则继承和发展了当量定律,使整个滴定分析计算简单规范。  相似文献   

2.
本文阐明在分析化学的滴定分析计算中,不采用化学反应的等物质的量规则,不用基本单元表示物质的量浓度的观点。  相似文献   

3.
赵梦月  赵建宏 《化学通报》2021,84(2):182-184
本文指出了滴定计算中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缺陷,并提出了等物质的量定律,将这个反映化学反应客观规律的定律定义为:在氧化还原反应体系中氧化剂与还原剂得与失电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在酸碱反应体系中酸与碱得与失质子的物质的量相等;在沉淀反应中阳离子与阴离子所具有电荷的物质的量相等;在络合滴定中金属离子与氨羧络合剂的物质的量相等。等物质的量定律可用下式表达:(i=k)∑(i=1)△n(1/zAi)Ai=(i=P)∑(i=1)△n(1/zBi)Bi。这个定律及其表达式能使复杂的滴定分析计算简单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4.
对等物质的量规则的认识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分析化学中,废除了以当量为基础的当量定律后,有些学者提出了等物质的量规则的理论,并在新编分析化学教材中得到了应用。但是,对等物质的量规则尚持有不同的看法。本文首先剖析了等物质的量规则,并提出了一种表述等物质的量规则的方法,然后阐述了等物质的量规则的优越性以及使用等物质的量规则计算时应注意的几个环节。  相似文献   

5.
容量分析中的物质的量计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张增强 《化学教育》1992,13(3):45-49
在量和单位的国家标准中,当量及其有关的量均被废除,代之而出现了物质的量及其有关的量,自然当量定律也被废除,代之而出现了等物质的量规则。由于当量及其有关的量和当量定律在分析化学中使用很久,人们已非常习惯,加之人们对国家标准中物质的量及其有关的量和等物质的量规则不太熟悉,因此在分析化学计算上还存在不少问题,如何在分析化学计算中应用等物质的量规则,在教学中是应该探讨的。  相似文献   

6.
滴定分析是化学分析教学的重要内容,但滴定分析给人的印象是样品用量大、分析时间长、灵敏度低、条件苛刻等。本文指出了上述问题的原因,通过具体例子证明了滴定分析可以降低样品用量、提高样品通量,选择电势或纳米材料等指示方法可以提高灵敏度、降低条件选择难度。本文希望让学生了解不一样的滴定分析以及滴定的丰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相似文献   

7.
等物质的量规律及其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福全 《化学教育》1992,13(1):38-41
根据等物质的量规律,利用基本单元进行各种化学计算,除在滴定分析中得到应用外,其他化学计算很少见到。原因是对等物质的量规律缺乏论证。本文从摩尔的定义、质量守恒定律对等物质的量规律进行了解释,举了用等物质的量规律进行化学计算的几个典型例题,介绍了它的计算方法。  相似文献   

8.
李娜  吴熙 《大学化学》2023,(6):75-81
本文比较了北京大学《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与国外主要分析化学教材中定量化学分析的一部分内容,主要涉及误差与分析数据处理、溶液中的化学平衡与容量滴定分析。各教材对化学分析部分的基本内容、方法与思路基本一致,对内容展示的方式、顺序、切入点有所不同,为读者提供了不同的视角。《定量化学分析简明教程》在保证阐明基本概念、原理与方法的前提下,保持简明特色。国外大部分教材对溶液中的化学平衡基本概念进行详细介绍,适合没有学过普化原理的学生学习。未来的分析化学教材中,化学分析的内容可能会因为学科前沿的发展、新方法的出现而精简,建议适当加强在建立分析方法中涉及的步骤或流程、误差与数据处理的内容,建议涵盖建立分析化学方法应考虑的问题(即分析化学语言)以及分析方法特性评价的部分,建议进一步凝练溶液中化学平衡问题处理的思想方法,因为这些构成了理解分析化学思路的基础,以及发展分析方法和实施认证新方法的保证。  相似文献   

9.
林洪 《大学化学》2014,29(1):81-84
提出了建立计量关系、确定量比等式及替换物质的量并计算的三步骤滴定分析计算方法。方法具有简单和通用的优点,有助于学生计算能力的提高。  相似文献   

10.
在强碱性溶液中用EDTA溶液络合滴定钙时,硅与钙形成硅酸钙沉淀干扰滴定。若采用钙盐反滴定或沉淀分离硅等方法,则操作较繁琐。我们参考资料,探讨了大量硅存在下络合滴定钙的方法,将硅酸的形态、硅酸结合水多少等的物理化学性质,应用到化学分析上来,有效地消除了硅对络合滴定钙的干扰。  相似文献   

11.
史俊 《大学化学》2001,16(4):46-47
在目前普遍使用的《分析化学》的教材中[1,2],把滴定分析中的滴定度T与标准溶液的物质量浓度c之间的换算关系简单地归纳为:  相似文献   

12.
二点滴定法——导数求值滴定法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前言容量分析法是一种准确、可靠,应用广泛的定量分析方法,因而在化学分析发展过程中它一直占着重要的地位。即使在化学分析趋向于仪器化、自动化、计算化的今天,它仍然是化学分析中一种不可缺少的手段。容量分析的关键在于滴定终点的确定,一般确定终点的方法有指示剂法和电位法两种。指示剂法要求样品无色,并要有合适的指示剂;电位法适宜的范围虽广,但操作较繁,花费时间长。本文从寻找一种简便、快速、适宜范围广、容易实现自动化的滴定方法出发,将数学方法、电子计算机技术与容量分析结合,提出了一种新的滴  相似文献   

13.
王丰 《大学化学》2010,25(1):64-67
介绍应用简单酸碱体系扩展、广义酸碱平衡、广义络合效应和查漏补缺等方法处理滴定分析理论中平衡体系组分分布、副反应系数和综合性习题解析等问题的体会。  相似文献   

14.
测温滴定     
一、前言当进行化学反应时,由于能量的变化,常常伴随着放热或吸热现象。而且温度的变化与作用物质的量、具有一定的关系。测温滴定是以测量反应体系的温度变化为基础的容量分析方法。以待测溶液中加入滴定剂的量与对应的温度变化作图,根据等当点附近滴定曲线的显著转折来判断滴定终点。最初应用的测温滴定方法是:滴定反应在  相似文献   

15.
王欢  李梦龙  周向葛 《化学通报》2014,77(11):1138-1140
化学分析教科书中给出的弱酸能被准确滴定的条件是cKa≥1.0×10-8。本文根据这一判据的来源(滴定突跃≥0.3pH单位),对一元酸体系的滴定情况进行了严格数学处理。计算结果表明,只有同时满足弱酸的浓度c1.0×10-3mol/L和cKa≥1.0×10-8条件下,弱酸才能被准确滴定。对于浓度极稀的酸溶液(c≤1.4×10-4mol/L),无论强酸还是弱酸都不能被准确滴定。对教材很少涉及的不同浓度酸碱互相滴定的情况也给出了有价值的结论。  相似文献   

16.
等物质的量规则及其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为了在化学中,尤其在分析化学中贯彻执行《关于在我国统一实行法定计量单位的命令》、《中华人民共和国计量法》以及有关量和单位国家标准,必须废除“当量”、“当量浓度”、“当量定律”。为了解决废除当量定律后分析化学中的计算问题,作者曾提出了“等物质的量规则”。等物质的量规则是在当量定律基础上,根据化学反应的客观规律,利用物质的量及其导出量(物质的量)浓度的定义提出的,既继承  相似文献   

17.
正1985年赵梦月等首先提出了等物质的量规则~([1])。等物质的量反应规则的内容详解及举例,参见文献~([2])。它受到化学界的广泛重视、热烈讨论和积极思考,已被不少作者采用~([1,3-5])。同时,在国家标准的起草中,也得到了充分运用~([6-7])。广大的化学工作者也经常使用等物质的量规则,进行相关的专业教学、学生试验、溶液配制与计算、日常化学检测、仲裁分析和科研开发等活动。  相似文献   

18.
中等化学应贯彻“量和单位”系列国家标准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胡美玲 《化学教育》1996,17(5):1-11
本文遵照国家有关文件的规定,结合中等化学教材和教学的实际,对修订义务教育初中、普通高中、中等师范、职业高中等教材使用量和单位的名称、符号和书写规则时,贯彻实施国家标准的做法作了介绍。文中就使用相对原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物质的量及溶液组成的标度、热化学方程式的表达等如何修订;质量百分比浓度、体积比浓度、ppm浓度等的废除;B的质量分数、体积分数、化学计量数等的引入,以及阿伏加德罗常数、摩尔质量、摩尔体积、B的物质的量浓度等定义的修订或修订设想作了说明。  相似文献   

19.
混合酸的滴定判据及终点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刘虹 《化学研究》1997,8(4):61-63
关于混合酸的滴定,在分析化学教材和参考书中,详细论述的不多。有的教材根本没有讲授混合酸的滴定,有的只简单的谈到关于混合酸的滴定,情况跟多元酸相似,有的则直接给出第一化学计量点时溶液中的H^ 浓度的计算公式。笔者在多年的分析化学教学中发现,学生对此有较多的疑问,不知道计算公式从何而来等。本文就混合酸的滴定作一较为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20.
佟玲  田应朝 《大学化学》1990,5(5):31-36
终点误差是分析化学教学中滴定分析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对此均有讨论.本文从终点误差的定义出发,根据反应的摩尔比关系,导出计算终点误差的通式,并结合终点时的物料平衡与电荷平衡关系,导出不同类型滴定反应的终点误差计算式,同时讨论该误差公式在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络合滴定中的应用.这些公式较一般的分析化学教材所采用的公式更加容易理解和便于计算,虽然不能包括全部滴定分析误差的计算,但具有较大的普遍性.由于公式是根据反应的摩尔比关系而不是当量关系导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