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61 毫秒
1.
酸酐化聚砜对聚砜/液晶聚合物共混物的界面增容作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首先合成了马来酸酐接枝改性聚砜.改性后聚砜材料的表面张力增大,其中的极性分量增加明显,并以此增容聚砜/液晶聚合物(VectraB950)为原位复合体系,研究了增容前后共混物的加工流变行为和界面性能.结果表明,酸酐化聚砜可增强聚砜与液晶聚合物之间的界面作用,引起共混物加工粘度的上升;漫反射FTIR研究表明,增容后共混体系中的特殊相互作用增大;XPS和PLM的研究表明,在熔融加工过程中改性聚砜与液晶聚合物组分之间存在一定的界面化学反应,并生成了接枝共聚物.共混物相容性的提高应归结于相间化学反应与物理作用共同作用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用扫描电子显微镜图像分析研究了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及其部分相容体系的相形态结构,计算了表征相结构和尺寸的结构参数,如分散相的平均直径、平均弦长和分散相的质心相关距等.并分别讨论了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及其部分相容体系的相形态以及其结构参数与共混物组成的关系.测定了聚合物及其共混物体系的力学性能,讨论了共混物组成与力学性能的关系.聚丙烯/聚酰胺1010共混物的拉伸模量与组成的关系较为复杂,但其部分相容体系的拉伸模量与组成呈线性关系.聚丙烯/聚酰胺1010及其共混物体系的屈服强度与共混物组成均呈线性关系.表征相结构的两相平均弦长比(l-1/-l2)与组成以及共混物体系力学性能与组成的关系,二者相似.同时讨论了体系力学性能随相尺寸等的变化规律.  相似文献   

3.
聚合物/聚合物界面的分子链扩散问题在塑料注塑、焊接、共混等领域普遍存在.动态流变法是研究聚合物/聚合物界面分子链扩散的一种有力手段,这种方法对于界面间分子链扩散的监测非常灵敏.本文简述了用动态流变法研究聚合物/聚合物界面扩散的原理、实验方法以及优点,着重讨论了采用该方法研究初始界面分子链末端分布对扩散机理的影响、对称聚合物/聚合物界面分子链扩散的量化,非对称聚合物/聚合物界面的相互扩散,分子量多分散性对聚合物/聚合物界面扩散的影响,聚合物/聚合物界面间的流动和扩散耦合以及近年来动态流变法在化学反应型聚合物/聚合物界面的应用进展.  相似文献   

4.
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形成的相结构决定着共混材料的各项性能。近几年,研究发现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受限条件下的相结构与非受限条件下的相结构有很大不同。本文从理论模型、实验结果以及影响因素(包括受限程度、组分比、剪切速率和粘弹性)等方面,综述了近年来开展的受限条件对不相容聚合物共混物相结构影响的研究进展,指出了现有研究的一些不足之处并展望了该领域的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5.
近年来,由于粒子填充聚合物共混物的广泛运用,复合材料的结构研究具有重要意义.除了研究粒子在聚合物中的分散外,关于粒子对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分离影响也做了大量工作.研究结果表明粒子的尺寸,粒子的表面处理以及粒子含量对聚合物共混物相分离热力学以及动力学有重要影响.由于粒子对聚合物组分的选择吸附、聚合物分子对粒子的润湿作用、填料对聚合物相区生长的阻碍导致了聚合物共混物-填料体系相行为的复杂性.本文扼要地综述了聚合物共混物-填料体系相分离的理论基础以及实验结果,介绍了粒子对相分离的影响因素,并展望了该领域的研究趋势和前景.  相似文献   

6.
各类多组分聚合物中的特殊相互作用   总被引:16,自引:2,他引:14  
本文以作者实验室的新结果为主,评述了关于向各类多组分聚合物中引入特殊相互作用及其对相客性的影响以及该领域的发展趋势.所讨论的多组分聚合物包括简单共混物、嵌段共混物、互穿网络聚合物、共聚物和均聚物的共混物、离聚物的共混物以及无机粒子和聚合物的复合物等.  相似文献   

7.
<正> 短切玻璃纤维增强的热塑性复合材料具有加工简便,生产周期短,可以反复加工等优点,因此得到了广泛应用。但短切玻璃纤维会给加工成型带来困难,主要在于纤维对加工设备的磨损,以及由于纤维的加入增大了熔体的粘度等。如果提高加工温度来降低粘度又会导致高聚物降解。几年前Kiss和Isayev提出用热致液晶聚合物(TLCP)的刚性棒状分子链作增强剂与被增强基体熔融共混,在加工中TLCP原位形成增强纤维,形成原位复合材料。原位复合材料中由于TLCP的流变性质,使其共混物的加工粘度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普通熔融共混法和水辅助加工法,制备了具有不同共混形态的聚丙撑碳酸酯(PPC)/淀粉共混物,并研究了淀粉分散形态对共混物的玻璃化转变温度(Tg)、流变以及力学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采用普通熔融共混法时,淀粉未发生糊化,并以原颗粒状分散于基体中;而采用水辅助加工法时,淀粉发生糊化,并在挤出过程中原位形成纤维结构。当淀粉以纤维形式分散于PPC基体中时,其与PPC间的界面接触面积显著增加,二者的相互作用增强,PPC/淀粉共混物的Tg、储能模量以及复合黏度显著提高。力学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当淀粉质量分数为30%,采用水辅助加工法制备的PPC/淀粉共混物的拉伸模量相比于纯PPC提高了67.7%。  相似文献   

9.
聚合物/橡胶共混物脆韧转变机理的定量化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于聚丙烯(PP)、聚酰胺(PA)类准韧性聚合物在室温低速拉伸时为韧性破坏,因此Bucknall提出的室温下拉伸蠕变试验体积应变方法、不能用于表征这类共混物的脆韧转变机制.应用时温等效原理,可使低速低温拉伸试验和室温冲击试验相关等效.由此提出在聚合物的脆化温度下拉伸蠕变体积应变方法适用于所有的聚合物共混物的增韧机理的定量化研究.结果给出,当体积应变-轴向应变曲线的斜率用K表示时:室温冲击脆性PP的K=0.76,主要是空洞-银纹化损伤机制;超高韧性PP/EPDM(V_(?)=0.30)的K≈0,主要是微剪切损伤机制.从而定量化的确认了这种损伤机制的转化是准韧性聚合物PP/橡胶共混物产生脆韧转变的根本原因.  相似文献   

10.
粘度比对刚性链高分子与柔性链高分子共混物微结构的影响何嘉松,卜文胜,张洪志,许向青(中国科学院化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化工部北京化工研究院,北京,100013)关键词高分子共混物,热致液晶聚合物,聚合物加工影响柔性链高分子与柔性链高分子共混...  相似文献   

11.
叙述了多相聚合物共混过程中相结构的形成及变化机理,并综术了多相聚合物共混加工在线分析的几种方法。介绍了天津大学自己研制的动态激光背散射在线分析系统。  相似文献   

12.
聚合物共混:Ⅰ.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讲主要介绍聚合物共混物的制备方法,其中包括熔融共混、溶液共混、胶乳共混、冷冻干燥共混、接技共聚共混、互穿聚合物网络、就地反应型共混、分子共混等.  相似文献   

13.
嵌段共聚物熔体流变行为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微相分离的结构特点赋予了嵌段共聚物很多优异的性能,使其广泛应用于汽车部件及工具手柄、电线电缆包皮或绝缘带、医疗制品及食品容器、密封胶、粘合剂、涂料以及聚合物共混改性等领域。聚合物流变特性直接关系到材料加工参数的选择以及产品最终性能,是聚合物结构设计、材料加工参数优化选择及拓展产品应用领域的理论基础。本文对嵌段共聚物的熔体流变行为进行了综述,着重介绍了与嵌段共聚物特殊结构相对应的流变特性,以及流变特性与相行为之间的关联,并提出了嵌段共聚物熔体流变行为研究的前沿与重点。  相似文献   

14.
 从理论上详细分析了非相容共混体系液滴形变、破碎的机理和双重海/岛复合结构的形成条件.应用电子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法,以聚苯乙烯/等规聚丙烯共混物为试样,对聚合物共混中双重海/岛复合结构的形成机理、结构形态和形成条件进行了研究.提出了双重海/岛复合结构形成过程的模型.  相似文献   

15.
聚合物二元共混物拉伸强度混合规则的改进模型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改进了关于聚合物二元共混物拉伸强度混合规则的模型 ,保留了原模型中分别表征共混物界面和相结构对共混物拉伸强度产生影响的两个因子F和M .用此模型处理了三个共混体系的拉伸强度数据 ,反算出共混体系的界面强度因子F和相结构强度因子M ,结果表明 ,该改进模型的预测值与实验结果相符程度与原式几无差别 ,但使F和M的物理意义更为明确、合理 ,其相关系数也有所增大  相似文献   

16.
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及相分离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综述了聚合物共混物相容性和相分离的研究现状。介绍了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容性理论,影响相容性的因素及改善和相容性的方法和表征相容性的手段。聚合物共混物的相分离机理制约着材料的性能,旋节分离和成核-增长相分离分别形成不同的形态结构。旋节分离和成核-增长相分离所对应的动力学过程是不同的,散射光强与相分离时间分别满足指数和幂指数关系。  相似文献   

17.
离子聚合物及其在高分子共混物中的增容作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本文介绍了离子聚合物的定义、制备、结构、对离子聚合物体系中的特殊相互作用类型进行了归纳总结,指出了它在高分子共混物中的增容作用,并展望了离子聚合物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18.
聚合物管主要用于流体压力输送,要求环向强度高,耐应力开裂性能好,使用寿命长。我们借鉴天然管竹子因竹纤维轴向排列使其轴向破裂易,横向破裂难的结构特点,提出形成偏离轴向的增强相结构可以显著提高聚合物管的性能,自行设计研制了新型的聚合物管旋转挤出装置,通过芯棒和口模独立可调的旋转运动与轴向速度可调的挤出/牵引运动的不同组合,形成与常规挤出不同的应力场,并通过管内外壁双冷技术调控聚合物管中温度场,从而在聚合物管中形成和定构不同层次的偏离轴向排列的增强相结构(如取向分子、串晶、原位成纤诱导形成串晶、外加纤维等),大幅度提高聚合物管的环向强度和耐应力开裂性能,如旋转挤出聚乙烯管形成偏离轴向串晶结构,使其环向拉伸强度和裂纹引发时间分别比常规挤出聚乙烯管提高78%和544%。我们还从理论上分析了旋转挤出中聚合物的流变行为,得到其流动速率数学表达式,阐明旋转挤出形成偏离轴向增强相结构的机理。旋转挤出加工为制备高性能聚合物管提供新设备、新技术、新理论。本文简要总结了我们通过旋转挤出制备高性能聚合物管的一些研究工作。  相似文献   

19.
用固体高分辨NMR系统地研究了几种典型的均聚物,共聚物,聚合物共混物以及用接枝共聚物增容的不相容聚合物共混体系的^13C自旋-晶格弛豫特性。研究结果表明:^13C自旋-晶格弛豫时间是表征固体聚合物体系的很有用参数,它能提供有关本体聚合物微观形态结构的信息,并要望建立聚合物的微观怀宏观性能的关系,它不仅能准确无误地反映共混体系中可能存在的各种相互作用,而且能定性地给出相互作用的大小和准确地指明相互  相似文献   

20.
用反应加工方法将具有不同性能的高分子材料通过共价键或离子键组装在一起,制备具有各共混组分优良性能的新型高分子合金材料,是当前高分子材料科学发展较快的领域之一.本文分别就聚合物/聚合物共混体系和聚合物/可聚合性单体共混体系原位合金化问题进行了讨论,简要概括了国内外该领域研究取得的最新成果.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