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膨胀石墨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膨胀石墨为吸附剂,研究它对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情况。主要探讨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膨胀石墨粒度及不同浓度的NaCl溶液对吸附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适宜条件下,膨胀石墨对壬基酚聚氧乙烯醚非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速率较快;最大吸附量约为259.50μg/g,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处理方面显示出良好的吸附性能。  相似文献   

2.
研究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体系(十二烷基氯代吡啶,辛基磺酸钠,辛基三乙基溴化铵/十二烷基苯磺酸钠)在硅胶,纯水和硅胶,矿化水界面上的吸附作用,探讨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对阳(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吸附作用的影响.结果表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基本不影响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带负电固体表面的吸附;而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存在却使本来吸附量就不大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带负电的固体表面上不再吸附.在矿化水中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吸附量比在纯水中明显降低.从硅胶表面吸附机制解释了所得结果.  相似文献   

3.
以氢氧化铈[Ce(OH)_4]为吸附剂,研究其对铀酰离子(UO_2~(2+))的吸附行为,并对吸附实验进行了条件探索。动力学研究表明,Ce(OH)_4对UO_2~(2+)的吸附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型;此外,对吸附UO_2~(2+)前后的吸附剂进行了扫描电镜分析,结果显示,吸附前后的Ce(OH)_4形貌发生了较大改变;将Ce(OH)_4在100~600℃下焙烧后的产物进行吸附实验,发现焙烧后产物的吸附能力降低。研究结果表明,吸附机理主要是Ce(OH)_4表面的羟基与UO_2~(2+)发生了络合作用。  相似文献   

4.
吕功煊 《分子催化》2013,27(3):218-226
以表面活性剂修饰的MCM-41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负载离子液体[NH2p-mim][PF6]的二氧化碳吸附剂,考察了表面活性剂对离子液体在MCM-41上分散的影响以及所导致的CO2吸附性能的变化.利用红外光谱(FT-IR),X-射线衍射(XRD),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热重分析(TG)技术对所合成的负载型离子液体吸附剂进行了表征研究,并与其吸附CO2的性能变化、离子液体与表面活性剂相互作用方式等因素进行了关联.结果表明:MCM-41负载离子液体后对CO2的吸附性能略有提高,而经表面活性剂修饰的MCM-41负载离子液体后,对CO2的吸附容量较载体本身提高了2.5倍.这一方面是因为表面活性剂胶束改善了MCM-41上离子液体的分散性,另一方面是表面活性剂胶束对离子液体分子上电荷分布的影响,导致离子液体内部阴阳离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减弱,从而引起离子液体中-NH2上N原子电子云密度增大,使其与CO2作用更容易.CO2在经表面活性剂修饰后的MCM-41负载离子液体[NH2p-mim][PF6]吸附剂上的吸附受扩散控制,其吸附-脱附CO2所需能量较小,经过5次吸附-脱附循环后,其吸附性能仍保持稳定.热重分析结果表明,经表面活性剂修饰后的MCM-41负载离子液体吸附剂在100℃下氮气气氛再生时不会发生性质改变.  相似文献   

5.
壳聚糖经双氧水降解得到低分子量壳聚糖,用水杨醛对低分子量壳聚糖进行化学改性得到其相应的衍生物.分别研究了壳聚糖和水杨醛改性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对锆(Ⅳ)离子的吸附,考察了锆(Ⅳ)离子起始浓度、溶液pH值、吸附时间以及温度对这两种吸附剂吸附锆(Ⅳ)离子性能的影响,得出了最佳吸附条件.用红外对最佳条件下的吸附产物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壳聚糖吸附锆离子的最佳条件为:锆(Ⅳ)离子的起始浓度为6.5×10-4g/mL,振摇时间为6.5h,pH值为5~6;水杨醛改性的低分子量壳聚糖吸附锆离子的最佳条件为:锆离子的起始浓度为4.7×10-4g/mL,振摇时间为5h,pH值为5~6.这两种吸附剂对锆(Ⅳ)离子的吸附受温度影响均不大,吸附行为均满足Langmuir等温式.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锆(Ⅳ)离子与这两种吸附剂均发生了配位作用.  相似文献   

6.
研究了多种MOF材料对溶液中铈离子的吸附性能,经过对比得出,铜基MOF材料Cu-BTC对Ce(Ⅳ)的吸附效果最佳。采用SEM,BET,XRD,FT-IR等方法对其结构和形貌进行表征,并考察平衡时间、温度、初始浓度、pH、离子强度等参数对吸附行为的影响;对吸附前后的Cu-BTC进行XPS分析,考察其对Ce(Ⅳ)的吸附机制;另以实际放射性废水作为研究对象,探究Cu-BTC对真实放射性废液中α核素的吸附性能。结果表明:Cu-BTC对Ce(Ⅳ)离子的吸附在2 h内达到吸附平衡,吸附剂投加量一定时,平衡吸附量随溶液中铈离子初始浓度的增大而增大,平衡吸附率反之;溶液pH的增大与离子强度的减小可促进Cu-BTC对Ce(Ⅳ)的吸附;吸附等温线的研究表明Cu-BTC的吸附行为符合Langmuir等温吸附模型,以化学吸附为主,吸附过程为自发的吸热反应,低温有利反应的进行。此外,Cu-BTC对实际放射性废水中的α核素有较好的处理效果,平衡吸附比为52.51%。  相似文献   

7.
苯和1-辛烯对Ce(Ⅳ)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硫的影响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选取苯和1-辛烯作为模拟汽油中的芳烃和烯烃,分别研究它们对Ce(Ⅳ)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脱硫的影响.结果表明,吸附剂的选择性吸附脱硫性能随着模拟油中苯和1-辛烯含量的增加而显著降低.借助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紫外漫反射光谱(UV-DRS)技术研究发现.Ce(Ⅳ)Y分子筛对苯和1-辛烯的吸附模式及影响脱硫的机理是不同的.Ce(Ⅳ)Y分子筛阳离子和苯形成π络合作用,作用力较弱,容易脱附;而与1-辛烯的双键发生σ-π络合,不容易脱附.在Ce(Ⅳ)Y分子筛选择性吸附含苯模拟油中的硫化物时,由于苯的存在,苯和噻吩在分子筛表面存在严重竞争吸附,影响了吸附剂的选择性脱硫.而在含1-辛烯的模拟油中,由于1-辛烯直接和分子筛发生强相互作用,占据了吸附剂的活性位,导致Ce(Ⅳ)Y分子筛的脱硫性能显著降低.  相似文献   

8.
云南沱茶自混合水溶液中吸附除砷(Ⅲ)的特性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本文通过分析云南沱茶的结构特征,以及在不同浓度、时间、PH、温度及表面活性剂存在时,自混合水溶液中吸附除砷(Ⅲ)的特性,并通过吸附模型解释了观察到的实验现象。  相似文献   

9.
研究了氧化活性炭对Cd(Ⅱ)离子的吸附以及各种表面活性剂对吸附量的影响。发现氧化活性炭对Cd(Ⅱ)离子有较强的吸附作用。外加阴离子表面活性剂能显著提高Cd(Ⅱ)的吸附量,而外加阳离子和非离子表面生剂则降低Cd(Ⅱ)的吸附量,最后提出 性炭吸附Cd(Ⅱ)的最佳条件。  相似文献   

10.
指示离子方波伏安法测定阳离子表面活性剂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非电活性的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二甲基苄基氯化铵(1227)中加入镉(Ⅱ),1227浓度对镉(Ⅱ)峰电流明显影响,镉(Ⅱ)作为指示离子,可测定微量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浓度。影响机理为配离子CdCl+和1227的阳离子(R+)都在阴极上吸附,CdCl+吸附使峰电流增大,R+吸附使峰电流减小。CdCl+吸附快,R+吸附慢。利用Oring 7.0拟合出1227存在下镉(Ⅱ)的还原峰电流数学模型。通过Origin 7.0非线性拟合出了CdCl+与R+的吸附常数和促进因子,对复杂吸附过程峰电流可进行定量计算。该方法为相对标准偏差(n=5)为2.2%,加标回收率为96.8%。  相似文献   

11.
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对有机颜料艳红6B光催化降解的影响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四丁基溴化铵(TBAB)和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AB)对TiO2光催化降解艳红6B(R6B)的影响,讨论了表面活性剂与R6B的相互作用,给出了二者与TiO2之间的吸附模型. 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加入可增加R6B的降解褪色速率,但表面活性剂自身并不降解. 在强酸(pH=3.00)和强碱(pH=12.60)条件下,R6B的降解褪色速率较快. pH值相同时,体系中TBAB的浓度变化对R6B降解褪色速率的影响不大,而CTAB浓度的变化对R6B降解褪色速率的影响较为明显,CTAB浓度为0.4 g/L时R6B的降解褪色速率最快.  相似文献   

12.
用表面活性剂十六烷基三甲基溴化铵(CTMAB)和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合改性沸石,制备了阴阳离子表面活性剂改性沸石,利用X射线衍射和红外吸收光谱表征了改性前后沸石的结构,并研究了改性沸石对亚甲基蓝的吸附行为.结果表明,改性后沸石的吸附性能明显增强;在溶液pH 8、常温,吸附时间100 min、改性沸石用量20 g/...  相似文献   

13.
超临界条件下合成晶型骨架的介孔氧化锆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采用聚氧乙烯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PEO)为模板剂,超临界乙醇为介质,在不同条件下(各种PEO,不同pH值和络合剂)合成了类似于MSU的介孔氧化锆.XRD,N2物理脱吸附曲线,TEM及选区电子衍射证明该介孔氧化锆骨架为四方晶型;改变表面活性剂类型、络合剂及pH可调变介孔氧化锆的BET表面积与孔分布.  相似文献   

14.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在稀土多元络合物中的应用已有些报导。文献曾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参与形成的络合物提出“氢键理论”,笔者也就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对钪铬天青S在乙二胺-盐酸缓冲条件下的成络反应进行了研究,认为络合物成因是乙二胺分子和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胶束共同作用的结果。本文研究了非离子表面活性剂脂肪醇聚氧乙烯醚在乙二胺盐酸缓冲条件下,对钇-铬天青S-邻菲  相似文献   

15.
本工作研究澳化十二烷基呲啶(C_(12)NBr)和硫酸十二烷基钠(NaC_(12)S)两种正、负离子表面活性剂的混合溶液(加入溴化钠作成等离子强度溶液)的表面吸附。用滴体积法测定C_(12)NBr水溶液、等离子强度的、不同C_(12)Br-NaC_(12)S比例的水溶液及1:1当量C_(12)NBr-NaC_(12)S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利用等离子强度条件下的Gibbs吸附公式 -((dγ/dln m_N))_m_S=RTГ′_N及- -((dγ/dln m_N))_m_N=RTГ′_S,可分剧求出正、负表面活性离子的吸附量。结果表明: 1.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之存在大为增加正离子表面活性剂的表面活性;反之亦然。1:1当量C_(12)NBr-NaC_(12)S混合溶液的CMC约为2×10~(-5)m,比C_(12)NBr溶液的CMC约小650倍。 2.负离子表面活性剂之存在促进正表面活性离子的表面吸附;反之亦然。这恰好与负、负表面活性离子混合溶液及丁醇-负表面活性离子混合溶液之情形相反。 3.加无机盐(NaBr)对1:1当量C_(12)NBr-NaC_(12)S混合溶液的表面张力几无影响,亦即对吸附无显著影响。由此提出,对于无盐时的1:1C_(12)NBr-NaC_(12)S混合溶液,Gibbs吸附公式应为 -dγ/RT=(Г′_N+Г′_S)dlnm_N(或s) 4.1:1 当量混合溶液表面吸附的最小分子面积为16(?)~2(加NaBr)及15(?)~2(未加 NaBr)。因此可能有多分子吸附层的形成。此外,自实验结果的解析提出1:1当量混合溶液的表面无双电层;而正、负表面活性剂的高表面活性及高吸附量的产生,是由于长链间的van der Waals引力及正、负离子的静电引力的作用。  相似文献   

16.
研究了不同表面活性剂对硒的氢化物发生原子荧光测定(HG-AFS)的影响,发展了一种灵敏度高、选择性好的HG-AFS测定硒的方法。在定量还原Se(Ⅳ)为Se(Ⅳ)的条件下,测定了补硒品康必硒中的Se(Ⅳ)、Se(Ⅳ)和有机硒的含量。  相似文献   

17.
通过原位水热合成方法直接制备出不同载Ce量的Ce(Ⅳ)-X分子筛,并考察了其对模拟汽油中噻吩的吸附性能。采用粉末X射线衍射(XRD)、傅里叶变换红外(FT-IR)、紫外-可见漫反射(UV-vis DRS)、全谱直读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氮气吸附和NH3程序升温热脱附(NH3-TPD)等方法对分子筛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合成分子筛均具备典型的X型分子筛结构,同时Ce(Ⅳ)被较好地引入到分子筛的骨架结构中;载Ce分子筛的酸性大于X分子筛,而且Ce(Ⅳ)-X分子筛的酸性随着Ce掺杂量的增加而增强。吸附实验表明,载Ce分子筛对噻吩的吸附性能明显好于X分子筛。其中,n(Ce)/n(Si)=0.05的分子筛脱硫效果最佳,饱和吸附容量达到52.541 9 mg/g。再生实验表明,加热再生的Ce(Ⅳ)-X分子筛对噻吩仍具有理想的吸附效果。n(Ce)/n(Si)=0.05的分子筛再生后饱和吸附容量为47.512 1 mg/g,约为新鲜吸附剂的90.43%。  相似文献   

18.
研究了稀土元素铈(Ⅲ)离子与3,4-二羟基苯甲酸(H3L)在水溶液体系中生成羧基配位化合物的条件,表征其组成为Ce(H2L)2(OH)·3H2O,并研究了该配合物在一定条件下,铈离子由羧基配位反应变为由两八邻酚羟基配位的配合物[Ce(HL)n]的转型反应及氧化成铈(Ⅳ)配合物的反应.  相似文献   

19.
混合表面活性剂体系直接测定钢铁中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以2,3,7-三羟基-9-取代荧光酮作为显色剂的多元络合物及其分析应用的研究越来越多。根据文献报道和我们的工作,发现这类试剂中以水杨基荧光酮(SAF)、邻硝基苯基荧光酮(ο-NPF)和二溴苯基荧光酮(DBPF)的性能较佳,实际应用比较好。在有表面活性剂存在时,ο-NPF在酸性介质中能与许多高价金属离子如Ti(Ⅳ)、Zr(Ⅳ)、Ge(Ⅳ)和Sn(Ⅳ)产生灵敏的显色反应。我们研究了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TMAB与几种非离子表面活性剂混合使  相似文献   

20.
吴彬  白录  巩前明  梁吉 《物理化学学报》2009,25(6):1065-1069
如果能在无需聚合物或共价官能团辅助的条件下, 将多壁碳纳米管(MWNTs)高浓度地分散在乙醇中, 那么向各种复合材料引入MWNTs的过程就会更加便捷. 为此, 制备了多种含有表面活性剂的多壁碳纳米管乙醇悬浮液并对比考查了它们的稳定性. 非离子表面活性剂Triton X-100 和Tween 65显示出了在乙醇中分散悬浮高浓度MWNTs的能力, 能够使1.0 g·L-1 MWNTs乙醇悬浮液的上层清液经240 h后浓度仍分别在0.50和0.35 g·L-1以上. 这样长时间稳定的、没有聚合物或共价官能团辅助的MWNTs乙醇悬浮液, 其浓度比文献报道的值高. 进一步探讨了这些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子结构对于分散MWNTs的优势, 并直观给出了其吸附于碳纳米管表面的可能形式. 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透射电子显微镜的表征结果都证实了表面活性剂分子吸附于碳纳米管表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