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今年是江西省高考自行命题的第二年,试卷在去年基础上稳中有变、变中求新,适当地调整了试卷难度,体现出稳中求进的精神.一、在知识中考能力1.考查考生在新情境中解决问题的能力今年和去年的试题考查的主干内容基本一致,但一些常规问题给出的情境和陈述方式有新的面貌.如第15题,以棱柱作载体考查棱锥侧面展开问题,打破了常规;第19题考查三角函数问题,但在形式和解决问题的途径上均有创新;第20题中情境也不同一般,题中的三棱锥实际上是四棱锥的一半.2.注重交汇,设计新颖试题在知识网络交汇处的命题设计新颖,注重了知识间的交叉、渗透和综合.如…  相似文献   

2.
1.综合评述2003年高考理(22)题是一道有别于往年试题模式、操作性较强的压轴试题,解答此题主要用到数列、排列组合等知识,主要考查考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应该说在时间充裕的情况下,解答此题并不困难,但从考生得分情况来看,得分率较低.其原因有二:一是由于此题为试卷的最后一题,而该年高考试题  相似文献   

3.
王剑明 《数学通讯》2003,(12):14-15
在立体几何和解析几何知识交汇点上的综合题,重视知识间的交叉、渗透,使能力立意的内涵和几何的神韵契合一致.请看如下几例.1选择题中交汇题  相似文献   

4.
能力立意是近几年高考试题的一大特点 ,也是今后高考数学命题的基本思想 ,信息题恰好能体现这一要求 ,因此在近几年的高考试卷中时有出现 .笔者在文 [1]中分析了一类定义新运算法则或运算关系的信息题的解法 ,本文再介绍一类定义新概念的信息题的解法 .1 热点分析这类试题的特点是在试题中给出了中学数学内容中没有遇到的新概念 ,首先要求学生读懂并理解 ,然后根据这个新的概念作进一步的推理 ,这类题主要考查学生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获取新知识的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因此有加大趋势 .2 典型例题选讲例 1  (2 0 0 3年北…  相似文献   

5.
所谓“新概念题”是从教材中引申一些新的概念、符号,要求学生运用所给的新概念或符号作一步的运算、分析、推理来解决问题,需要学生有较强的阅读理解能力、知识迁移能力及综合应用知识的能力.新概念题既能考查学生的运算能力、逻辑推理能力,也能考查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独立获取数学知识的能力,符合“能力立意”的命题思想.另外新概念题还能反映学生进一步学习的潜能,体现了高考的选拔功能.  相似文献   

6.
1引言数学是思维为主的科学,解题能力是衡量学生数学思维品质的重要手段.学生注意的指向不同,解题方法也会随之变化.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倡导“一题多解”,即从不同角度、不同方位审视分析同一题目中的数量关系,用不同方法求得同一结果的思维过程[1].达尔文说,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方法的知识,而“一题多解”及解题后的反思是学习数学解题方法的有效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7.
应用题两例     
<正>利用适当的图分析数量关系,是帮助我们解题的很好途径,同样也是一种重要的能力.例1一次环保知识竞赛共有30道题,规定答对一道题得4分,答错或不答一道题扣1分,在这次竞赛中,小明被评为优秀(80分或80分以上),小明至少答对了几道题?  相似文献   

8.
高一立体几何课本 P97有这样一道习题 :我国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的远地点距地面 2 384 km,在这时地球上约有多少平方千米上的人能看到这颗卫星 ?见图 1 .此题看似平常 ,实则内涵丰富 ,是一道很好的应用问题 ,有着广阔的开发利用前景 .经过充分思考 ,我以此题为基础进行延伸 ,发掘原题的潜在功能 ,并利用对空间图形有着较强演示力的 Authorware 5.0单独做成一课时的 CAI课件 ,课堂实践证明效果很好 .1 教学目的1培养学生空间想象力、探索能力和应用课本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2训练学生的运算能力 ;3通过此题进行国情教育 ,了解一些高科…  相似文献   

9.
万新才 《数学通讯》2001,(19):41-42
20 0 1年高考理科数学第 (2 0 )题是一道难题 ,也是一道好题 !说其难 ,是指相当多的学生在考试时面对该题 ,茫然无措 ,一头雾水 .待到考试后查对答案估分时 ,又突然恍然大悟 ,同时追悔莫及 !说其好 ,是指该题综合性强 ,有效融入了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不等式等知识 ,深刻地考察了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应变能力 ,做到了在知识网络的交汇点上设计问题 ,体现了高考改革的命题方向 .例 1  (2 0 0 1年高考理科第 (2 0 )题 )已知i,m ,n是正整数 ,且 1<i≤m <n .1)证明 :niPim<miPin;2 )证明 :(1 m) n>(1 n) m.解  1)需…  相似文献   

10.
习题课是初三数学总复习的主要课型,可灵活地选择经典中考题进行改编和拓展,通过一题多解和一题多变,加强知识间的纵横联系,拓宽解题思路,让学生在探究中巩固所学知识,提高综合运用知识解题的能力和数学素养,本文精选一道中考试题进行改编,给出三种解题思路,然后通过改变结论、改变条件或改变背景,对此题进行变式拓展.  相似文献   

11.
<正>教材是知识的源头,重视教材知识,重视教材上的题目挖掘,并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而且能够充分发挥做习题的潜在功能,培养学生灵活思维的能力.下面举例谈谈笔者的一点认识和体会.题目(选修2-1第73页第5题)如图1,M是抛物线y2=4x上一点,F是抛物线的焦点,以Fx为始边,FM为终边的角∠x FM=60°,求|FM|.  相似文献   

12.
项当 《数学通讯》2023,(7):43-45
在教学中,要用心领会教材的精髓,重视对例题和习题的变式学习,挖掘和拓展教材中习题的内在教育价值,做到一题多变、一题多探、一题多用,提升学生综合运用知识的能力.本文对一道与圆有关的教材习题进行变式探究,分析图形中线段之间的数量关系.  相似文献   

13.
函数内容是高中数学的重要知识板块,它是考查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和运算求解能力的主要载体.而导数又是研究函数问题的有力工具,利用导数证明不等式成立是高考试题的常考题型.借助导数工具对2021年全国新高考Ⅰ卷第22题解法进行探究,以求一题多解.并立足原题,多方变式,旨在对综合性问题或新颖问题重新建构,以求一题多变.  相似文献   

14.
王先进 《数学通报》2007,46(5):47-49
好的选择题不仅可以体现对学生知识与能力的综合考查,一两道漂亮的选择题也常常是一份试卷的闪亮点.笔者在近几年的命题过程中尝试命制了一些选择题,这里列举几道,并简单谈谈它们的来龙去脉,供参考.1轻轻一改,别有洞天——来源于课本题来源于课本的题目,最好不要是对原题的简单  相似文献   

15.
一、2 0 0 4年湖南省高考数学试题的命题特点 :  2 0 0 4年全国高考不再是全国统一的一份试卷 ,有不少省份单独命题。笔者手头就是一份湖南省的数学试卷。该试卷几乎涵盖了所有重要的知识点 ,试题安排由易而难 ,有一定的层次 ,在客观题中已经出现了综合性的试题 ,最后两道综合题落脚在解几何题中和数列上 ,还结合了向量、导数等新知识 ,除了知识上综合性较强外 ,还涉及了数形结合 ,分类讨论等数学思想方法的考查 ,这是一份全面考查数学知识能力的试卷。1 .试题在综合能力上有要求(1 )理科一/ 6题 设函数f(x) =x2 +bx +c,(x≤ 0 )2   …  相似文献   

16.
黄健 《数学通报》2022,(9):11-16
高考是国家选材最直接的方式,也是检验教学教研质量的基本手段.2022年新高考全国1卷(下称新1卷)坚持素养导向、能力为重原则[1],紧扣高中数学主体内容,突出学科特点,重视理性思维,强调关键能力.试题比例恰当,基础题源于课本、中档题追求内涵、高档题灵活创新,呈现出“低起点、多层次、高落差”的特点.试卷注重对概念理解的考查,引导教学回归本源,大部分试题以经典问题为载体,通过适度改编,考查学生对问题本质的理解程度.同时,试卷充分发挥数学的应用价值,多处设置问题情境,真正让知识学以致用.在一些关键的能力题上,试卷通过多题引导、层层递进的方式进行提示,力求有效区分学生层次.试题的解答追求通法通解,摒弃各类“秒杀”技巧,体现公平性原则.  相似文献   

17.
1 高考回顾三角函数是高中数学的基础知识 ,是高考考查的重点内容之一 .高考主要考查三角函数的图象、性质 ,以及结合三角变换求三角函数值 ,以此为载体考查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和综合处理问题的能力 ,涉及的数学思想方法主要有数形结合的思想、分类讨论的思想和等价转化的思想 .从近三年的高考试题 (新课程卷 )看 ,三角函数的分值占总分的 11%左右 .2 新题评析2 .1 基础题注重考查三角函数的化简、求值、图象、性质 ,尤其是三角函数的周期性、单调性、奇偶性、对称性和最值 .作为基础题 ,有些题是只需稍作变换即可作答的 ,也有些题给…  相似文献   

18.
随着高考改革的深入,概率知识与其他知 识的联系与交汇日益密切,以其他知识为背景 的概率问题逐渐增多.下文就概率与其他知识 的交汇点举例说明。 1 概率知识与排列、组合知识的交汇 例1 (2000年两省一市高考题)一项普 法知识竞赛,共有10个不同的题目,其中选择 题6个,判断题4个,甲、乙两人依次各抽一题,  相似文献   

19.
骆惠  张敏 《中学数学》2008,(4):16-18
向量在近几年高考中越来越重要,其工具性作用已渗透以数学的各个分支.解答题中主要是以向量为载体的综合问题,体现向量"搭台",其他知识"唱戏"的特点.近年来高考中小题综合化的特点,已被大家所共识.选填题中对向量知识的考查更加灵活多变,对学生能力要求较高,可是只要是题型新颖一点或能力要求高点的题就成为学生得分的"事故多发地带".……  相似文献   

20.
令标 《中学生数学》2012,(24):19+18
题目如图1,等腰△ABC中,顶角∠A=100°,∠B的平分线交AC于点E,求证:AE+BE=BC.该题为《中学生数学》2011年7月(下)课外练习初二年级的第1题.贵刊2012年3月(下)"两道课外练习题的另证"一文给出了别于供题者的一个另证,阅后受益匪浅.此题条件清晰,结论简明,能较好地考查学生驾驭所学几何知识的应用能力.下面将多方探析其新证(所用知识不超出初二范围),供读者参考.分析如图,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