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光学学报》2006,26(4):05-505
首届中国国际应用激光、光电技术贸易博览会暨研讨会于2006年3月21~23日在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拉开帷幕。这场由德国“制造”,德国LASER.World of Photonics在中国衍生的世界著名光电技术贸易博览盛会被首次引入上海。全场汇聚来自中、德、美、加、瑞以及中国台湾等18个国家和地区的163家展商参展,其中,国际展商占65%。展区分为激光元件和激光设备两大主题区域,  相似文献   

2.
激光在汽车工业中的发展现状与应用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近年来激光技术在汽车工业中的几项重要应用,详述了激光在诸如激光焊接、激光打标、激光热处理和激光切割等有关汽车工业技术中的应用状况,同时对汽车工业中所用激光类型进行了归类。最后综述了半导体激光器泵浦全固态激光器以及短脉冲和超短脉冲激光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3.
力源 《应用光学》1997,18(1):47-47
两家德国大公司,BaimierBenz和Schneider无线电厂,去年组成激光显示技术公司(LDT),大屏幕彩色电视用的半导体激光技术推出者施奈德无线电厂的首席经理认为,这种彩色电视将“预示着大型显示器的新纪元”。当半导体技术还处在研制阶段时,激光显示技术公司于1995年在德国柏  相似文献   

4.
《中国光学》2012,(5):554-554
激光生产与加工技术,生产革新的强大推动力 近年来,激光加工技术在各行各业得到广泛应用,特别是在以汽车工业、机械制造、船舶制造、航空航天、半导体和电子等为代表的制造业,以及对金属及非金属材料的加工,诸如激光打标、焊接、快速成型、表面处理、维修、模压全息、光栅制造等,激光加工技术正在发挥越来越大的作用。  相似文献   

5.
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发展及相关技术概述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激光被称为"最快的刀"、"最准的尺"、"最亮的光",与原子能、计算机、半导体并称为20世纪新四大发明。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在工业加工、医疗美容、光纤通信、无人驾驶、智能机器人等方面有着广泛的应用。如何实现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光源,一直以来都是国际的研究前沿和学科热点。为此,简述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发展历史,综述了大功率半导体激光器的共用技术,包括大功率芯片技术和大功率合束技术,并对大功率半导体激光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6.
基于激光的光谱辐射定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随着地面遥感、航空与航天遥感、等离子体物理、定量光谱学等研究的发展,对光谱辐射定标精度提出了越来越高的要求,推动了基于可调谐激光的光谱辐射定标新型技术的发展。国际上英国、美国、德国等国家的计量科研机构相继建立了溯源于低温辐射计、低不确定度的基于可调谐激光的光谱辐射定标装置,用于探测器、遥感仪器光谱响应度定标和特性研究。其中美国国家标准技术研究院(NIST)的均匀光源光谱辐照度和辐亮度响应度定标装置(SIRCUS)和德国物理技术研究院(PTB)的光度学可调谐激光装置(TULIP)最具代表性。相对于灯-单色仪系统,在辐射定标应用中,基于激光的光谱辐射定标具有光谱带宽窄、波长精度高、定标不确定度低等众多优点。本文介绍了基于激光的光谱辐射定标的发展状况和以英国国家物理实验室(NPL)、NIST和PTB为代表的基于激光的辐射定标装置结构与性能,分析了基于激光的光谱辐射定标技术优势,并进一步阐述了此技术的应用。基于激光的光谱辐射定标装置可广泛应用于重要的高精度系统级辐射定标测量,包括亮度温度、空间遥感仪器辐照度和辐亮度定标,推动航空航天、大气物理、光谱学、生物科学等科研、工业领域的发展。  相似文献   

7.
《中国光学》2014,(1):175-176
可深度加工的激光直写技术研究人员利用双光子聚合法制备了具有亚微米分辨率的有高度的复杂结构。双光子聚合法是通过聚焦激光束使光敏液体聚合,从而创建三维物体。但是,利用该技术制备的结构在高度上通常受显微镜镜头焦距的限制,该显微镜镜头用于使激光聚焦至样本。德国汉诺威激  相似文献   

8.
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及发展趋势的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举例介绍了激光全息技术在几个学科和产业领域的应用现状,分析了几个应用实例中的突出优点和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几个学科领域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趋势。结论表明:随着激光全息技术不断与其它学科技术,尤其是其它学科最新技术的交叉和综合运用,激光全息技术的应用前景是很大的。目的是明确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方向,不断推动激光全息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相似文献   

9.
2 kW半导体激光加工光源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针对激光加工在金属材料焊接、熔覆、表面硬化等工业领域的应用,考虑到半导体激光器体积和重量小、效率高、免维护、成本低以及波长较短等特点,设计了功率达2 kW的半导体激光加工光源。在大通道工业水冷条件下,采用48只出射波长分别为808,880,938,976 nm的传导冷却半导体激光阵列作为发光单元,最终研制出了2 218 W高亮度光纤耦合模块。此高亮度模块可以实现柔性加工,直接应用于金属材料焊接、熔覆、表面合金化等工业领域,对于半导体激光器在工业领域的应用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0.
激光在农业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激光是一种新型光源,激光是受激辐射光放大产生的一种单色性、方向性和相干性都很好的强光光束。激光器是20世纪的重大发明之一,是人造光源的一次革命。自1960年美国的梅曼发明了第一台红宝石激光器以来,在激光产生短短的几十年时间里,无论是在激光理论还是在激光技术、激光的应用等方面都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激光已经在工业、国防、医学等领域获得愈来愈多的应用。近10年来,激光在农业中的应用也取得了可喜的成果。  相似文献   

11.
光电总体集成技术和光电系统的研发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光电技术是信息化建设和国防科技工业的重要支撑技术,在实现装备现代化进程中占据着重要地位.本文论述了光电集成技术的重要性,总结了其主要的研究内容,对今后的发展提出了相应的建议.  相似文献   

12.
在目前的图像处理技术发展现状中,图像挖掘技术是其中一项较为突出和新颖的技术分支。而随着日益庞大的图像数据信息处理量的要求增加,却没有一个有效的分析和处理技术,为此,如何解决大量数据的解析和处理问题是目前图像挖掘技术的主要方向。本文将着重研究图像挖掘技术的原理和其在目前社会中的应用情况。利用简析图像挖掘技术的基本原理分析其数据模型,探讨其所具备的基本功能以及在车辆目标识别上的应用和方法。总结出图像挖掘技术对图像中所存在信息的完全解读,挖掘图像中存在的隐形关联,而且随着图像挖掘技术的不断改进,其目标识别的功能可以应用到车辆管理模式当中。通过实验表明,此方法可以对目标图像中车辆数量和种类的辨识度达到80%以上。  相似文献   

13.
热管技术在金属模具均温散热上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热管作为一种高效的传热元件,其优异的导热性能,在模具行业有着越来越大的作用。简述了在热管的工作原理,较为系统地介绍热管技术在模具行业上的应用,并且将热管冷却方式和传统模具冷却方法进行了比较。介绍热管技术在热流道系统中应用的进展,热管技术在注塑模中的应用,以及在铸造模具行业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4.
I set forth and discuss E.U. Condon’s views on science and society, focusing specifically on Condon’s views on science and religion, science and government, and the necessity for world peace. Even disregarding his contributions to theoretical physics, Condon proves an interesting case study for several reasons. He had extensive experience in academia,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and was a scientist who easily crossed the insider-outsider divide between scientists in Cold War America. Moreover, Condon was a person of the Progressive Left advocating World Government as necessary for peace and warning of the dangers of the militarization of American society as well as of science itself. Known for being outspoken, he became an inviting target for the forces of anticommunism in Cold War America. In March 1948, the House Un-American Activities Committee charged that Condon was “one of the weakest links in our atomic security.” Michael A. Day is Professor of Physics at Lebanon Valley College. He holds doctorates in both physics and philosophy.  相似文献   

15.
I argue that research in the basic sciences during the German occupation of Denmark, which began on April 9, 1940, suffered considerably, whil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in technology enjoyed improved conditions as Danish industry moved toward the requirements of the German wartime economy. Several organizations were created to further Danish–German scientific and cultural collaboration or to manifest Danish cultural identity. The staff of the Danish Technical College and the number of their publications remained largely constant although no papers appeared in British or American journals after 1941. Danish universities massively resisted collaboration and maintained an illusion of “business as usual.” At the Niels Bohr Institute, laboratory equipment continued to be constructed and developed and scientists continued to publish in Danish and other Scandinavian journals, although they were increasingly isolated owing to their inability to obtain foreign scientific journals and to correspond with foreign scientists. The Niels Bohr Institute was occupied from December 6, 1943, to February 3, 1944, a surprisingly short period, owing, I argue, to strategic compromises in following incompatible orders from the German army, security police, and civilian administration. Finally, I offer an interpretation of Niels Bohr’s vehemently negative reaction to Werner Heisenberg in their meeting in Copenhagen in September 1941.  相似文献   

16.
All natural and living systems are governed by atomic and molecular behavior at the nanoscale. Research is now seeking systematic approaches to create revolutionary new products and technologies by control of matter at the same scale. Fundamental discoveries and potential implications of nanotechnology to wealth, health and peace have captured the imagination of scientists, industry and government experts. The National Nanotechnology Initiative (NNI) has become a top national priority in science and technology in U.S. for fiscal year 2001, with a Federal nanotechnology investment portfolio of $422 million. Nanotechnology is expected to have a profound impact on our economy and society in the earlier 21st century.The vision,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 strategy, and timeline of NNI are presented by using several recent scientific discoveries and results from industry.  相似文献   

17.
杜祥琬 《物理》2005,34(7):480-486
在现代社会进步的历程中,基础性很强的物理科学和应用性很强的工程技术,扮演着不同的角色.但它们之间却存在着紧密的相互联系和深刻的相互作用.文章首先以物理学与核能、激光、航天三个领域的关系为例,说明现代物理学对许多工程技术领域的开创起着先导和引领的作用,而工程技术不仅直接地创造生产力,而且反过来开拓并深化了物理学研究的疆域,为之提供了更加丰富、精致的环境条件和更有力的研究手段.进一步阐明现代物理学与工程技术的这种关系具有普遍性和发展性.物理学与工程技术不仅互相促进、携手并进、相互渗透,而且与哲学、社会科学密切相关,共同推动着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从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思想观念上深刻地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物理学与工程技术在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所担负的责任,要求物理学家和工程技术专家应该具备一些共同的优良品格:高度的社会责任感和为科技事业献身的精神,唯真求实、开拓创新以及科学的思维方法与哲学造诣等.  相似文献   

18.
蔡志祥  曾晓雁 《中国光学》2010,3(5):405-414
基于激光的直写技术具有加工周期短、使用灵活、无需掩模、环境要求低等诸多优点,其在微电子等领域应用广泛。本文引入了一种新的激光直写技术一激光微熔覆技术,介绍了该技术的工艺过程及特点,并在此基础上集成制造了激光微熔覆设备。通过激光与物质的相互作用原理,理论分析了激光微熔覆电子浆料的成型机理。最后,举例说明该技术在微电子、光电子以及传感器领域的应用,并对该技术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初步预测,认为该技术在混合集成电路基板的加工、微型传感器和加热器的制造、平面无源电子器件和分立无源电子器件的研制以及生物芯片、电子封装等领域有好的发展前景。  相似文献   

19.
磁信息存储技术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韦丹 《物理》2004,33(9):646-651
文章介绍了磁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背景,简述了磁信息存储工业百年来的发展历史,论述了磁信息存储工业中重大的技术进步与物理学、材料学、电子工程学、机械学、计算机学等各个研究领域之间的关系,从而说明高技术工业的发展是多学科共同努力的结果,但应用磁学对于突破磁存储工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起到非常核心的作用;文章还讨论了微磁学与磁信息存储技术的发展互相促进的过程,介绍了与磁信息存储技术相关的国际前沿研究进展,并探讨了磁信息存储技术未来的发展有可能对物理学及相关学科的基础研究提出的挑战.  相似文献   

20.
社会信息化的发展要求不断变化和提高光信息人才,这就要求光信息科学与技术专业应从实践能力培养的目标出发,以深化基础教学、注重实践能力、鼓励创新思维作为指导思想,加强校内外实践教学环节的实效性,注重建立高素质的实践教师队伍和完善科学的实践教学考核方法,努力构建创新人才培养的实践教学培养体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