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高颖 《数学大王》2009,(8):24-24
“焦点访谈”是中央电视台的一个节目,它的播出时间是晚上7点38分,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下面是我的猜想,大家来看看我分析得有没有道理。  相似文献   

2.
我是一名珠算心算爱好者,刚跨入2012年就看到了两则珠算新闻,令人倍感欣喜!一则是喜看央视记者打算盘。2012年1月7日晚,中央电视台《焦点访谈》栏目播出《学籍注水为哪般》新闻报道,记者在采访时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一些农村学校在校学生人数和上报的统计表上的人数对不上。  相似文献   

3.
任思怡 《数学大王》2017,(14):74-75
晚上我看见妈妈一个劲地坐在电脑前研究着什么,于是便问妈妈:“妈妈,你在干什么呀?”妈妈头也不回地说:“我在买理财产品呀!”“什么是理财产品呢?”我追问道.“理财产品是由商业银行和正规金融机构自行设计并发行,将募集到的资金根据产品合同约定投入相关金融市场的金融产品,获取投资收益后,根据合同约定分配给投资人的一类理财的方式.  相似文献   

4.
“嘿,各位,我在这儿呢!”未见其人,先闻其声,瞧,贝卡正在那里向我们使劲儿挥舞着小触角,“别左顾右盼啦,大晚上黑漆漆的,也瞧不出个所以然来,还是让我来告诉你们吧!”淘气的贝卡吊足了我们的胃口,这才晃晃小脑袋,说:“这里是位于陕西省华阴市,以‘险’闻名天下的西岳华山!你问我为什么晚上来这儿?  相似文献   

5.
饭后猜谜会     
柯明亚 《数学大王》2013,(12):32-32
晚饭过后,全家都在看电视,除了电视机发出的声音,家里还真是寂寞。每天晚上家里一点笑声都没有,怎么办呢,7我想了一会儿,突然大喊:“爸爸妈妈,今天晚上我们来做一个游戏,怎么样?”爸爸问:“什么游戏?”“猜谜语。”  相似文献   

6.
寒假里的一个晚上,火爐旁圍坐着三个人:小华,他是初中二年級的学生,正拿着一本小書津津有味地看着,头也不抬一下;姐姐是一个中学生,大哥是师范学院的青年教师,后兩人在低声談着什么。“姐姐!請你回答,”小华忽然嚷將起来,“現在一支半母鷄在一天半生了一个半鷄蛋,你說一支母鷄在六天里要生多少蛋?”“真是怪問題!”姐姐被他吵得一惊,想了想后皺着眉头說,“半支鷄!半个蛋?”“倒不必以辞害义,可以想一想看。”大哥慫  相似文献   

7.
在7月份的某一天,偶然几位相识的同志问我一道题:“9粒算珠,两位整数的最大值是多少?”我考虑一下后,回答说:“是98。”他们半信半疑地又反问:“这是怎么得来的:”我说:“先看梁上两粒算珠为55,再看下面7粒算珠为43,2粒十7粒=9粒,55 43=98。98就是 9粒算珠的2位整数最高值。  相似文献   

8.
大家知道 ,在“幻方”中 ,每行、每列及每条对角线上的各数加起来是同一个和数 .有一个名叫亚当斯的青年对幻方产生了兴趣 .他想 ,既然有正方形的“幻方” ,那么 ,能不能作出一个正六边形的“幻六边形”呢 ?图 1 “一层”六边形排列大约从 1 91 0年开始 ,他就开始研究这种“幻六边形” .他先研究的是一层的 :如右图 ,能否将 1 ,2 ,3,4,5 ,6 ,7这七个数填入七个正方边形中去 ,使每条线上加起来是同一个和数 ?图 2 “两层”六边形排列他很快就发现 :这样的填法是不存在的 :如果图中x y要和x z相等 ,就有 y =z ,但 1到 7中的每个数…  相似文献   

9.
2003年3月22日,河北电视台卫星频道播出了《发明空间》栏目第17期。在那期节目里笔者表演了心算(?)=8539。朋友们问道:“怎么算得那么快?”应当说,这是多年来坚持科研攻关与教学改革紧密结合的结果。科研促教改、教改促科研,作为普及,本文给出九位数可开尽立方根的快速心算方法,篇幅受限理论推证从略。所举的例题均为可开尽立方根。  相似文献   

10.
巧算星期几     
大街上常遇到这种事:“今天是星期几”?“噢,今天是12号,是星期几呢”?碰到这种问题,.真让人觉得不方便,有没有办法计算呢?下面我们来研究这个问题: 首先,从日历可知2001年1月1号是星期一,因为平年365天(闰年366天),除以7余1天,可算得2002年1月1号是星期二,  相似文献   

11.
《数学通报》1992第7期p.38刊登了“利用e~x≥1+x证明不等式”一文,应用e~x≥1+x,可以使某些不等式,特别是有连乘积,乘方不等式的证明来得简捷有效。文中  相似文献   

12.
高考、中考中,乃至作业中,一个题你已经做好了.如果你这“解法”有错误,或者不完全对,而你自己却还不知情时,最重要的是什么呢?最重要的是“生疑”!是从不同的角度考虑后,你对这一解法自己产生了怀疑.决不是“为什么错?”因为你还蒙在鼓里呢,还不知道这解法已经错了.“为什么错?”只是第二步时要追究的.第一步是“生疑”,第二、三步才是“析疑”、“解疑”:“为什么错?”“错在哪里?”“完整的解答是怎样的?”没有这第一步,就决不会再有第二步、第三步的.所以,在课堂教学上,当发现学生有错误时,重要的是如何去启发学生“生疑”,自己意识到这“解法”可能有误.而不是直接告诉学生“为什么错?”以及它的正解.这正是当前的一些课堂教学中所缺失的;也是本篇设计的意义之所在!  相似文献   

13.
一、问题的提出 某次上网查找资料时,笔者无意中看到这样一则新闻:高考成绩放榜,佛山市第一中学冒出了“最牛学霸宿舍”,一个7人宿舍有5人进入全省前100名,其理科总分列佛山市第1、3、4、5名.这个宿舍的7个学生,分别进入了清华大学、北京大学、香港大学、上海交通大学4所重点大学.近年,学霸宿舍成为教育新闻中奇特的风景线,高分考生缘何会在一群人当中集中“爆发”?“学霸宿舍”的学习方法有何特别之处?  相似文献   

14.
说话,办事总离不开所处的大环境.有时不能简单地“就事论事”、“就话论话”,必需明确一下“大环境”是什么.例如“用5角钱可以得到一个乒乓球吗?”这在百货大楼当然是“可以”,然而在大沙漠中答案则是“不可以”.如果我们不去问“大环境”是什么,而“就话论话”的给一个回答,情况该是怎样呢?我们可以设想那该是:如果你头脑中出现百货大楼,回答是一个样;如果她想到大沙漠,那回答将是另一个样.生活上如此,在数学中也是如此.如果有人突然问你“x2 1=0有解吗?”这时你一定反问“你问的是在复数范围内,还是在实数范围内呀?”或者你冷静地说“它…  相似文献   

15.
记者:“2008年将在北京举办奥运会,请问开幕那天是星期几?”王老:“2008年北京奥运会开幕那天是星期五。”记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是星期几?”王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那天是星期六。”  相似文献   

16.
在平时的教学中 ,我们都碰到过这样的题 :将 7个相同小球放入 4个不同盒子中 ,1)不出现空盒时的放入方式共多少种 ?2 )任意放入时的方式共有多少种 ?该题有多种解法 ,现介绍其中的“隔板法” .解  1)将 7个相同小球一字排开 ,在其中间的 6个空格中加入无区别的 3个“隔板”将球分成四份 ,故每一种插入隔板的方式对应一种球的放法 ,则不同的放法共有N =C3 6=2 0种 .2 )每种放法对应于将 7个相同小球与 3个相同“隔板”进行的一次排列 ,即从 10个位置中选 3个位置安排隔板 ,故共有N =C3 10 =12 0种放入方式 .凡“相同小球放入不同盒中”的…  相似文献   

17.
多元智能理论在数学教学中的运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1 多元智能理论——时代的需要“多元智能”理论是在 1983年 ,由美国哈佛大学加德纳教授提出来的 .该理论对传统的智力定义和测量手段提出了挑战 ,拓展了对人的智能的研究领域 ,特别对教育、教学方法和教育评价产生了很大的冲击 .“多元智能”认为每个人除了语言智能和逻辑——数学智能外 ,至少还有其他 7种智能——“空间智能”、“音乐智能”、“人际关系智能”、“自我认识智能”、“身体运动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存在智能”.它关注的问题是 :“你的智能类型是什么 ?”学生的智能无高低之分 ,只有智能倾向的不同和强弱的差别 …  相似文献   

18.
甲:听说你最近研究数学很有成果.乙:不错,我最近研究猜学很有成果.甲:什么?猜学?你不是在研究数学吗?乙:对!数学就是猜学,猜学就是数学!甲:别开玩笑!数学考试一直在反对猜押题,你怎么会去研究猜题呢?乙:不,不是研究“猜题”,我是在研究“猜想”,就是猜想题目的解法和答案.甲:题目的答案本来要靠“解析”,怎么能靠“猜”呢?乙:解中含猜,猜中得解!数学解题,本来就靠两个字.第一字是“套”,套现成的公式,套已有的结论,这就是数学的“初级阶段”.甲:哦,套公式,只是初级阶段,那么“高级阶段”呢?乙:高级阶段是我要说的第二个字,就是“猜”字.在高…  相似文献   

19.
本文是笔者在使用人教版高中课标数学1A版所进行的教学实践中学生典型的困惑纪要.1针对“把集合的元素一一列举出来”,某学生提出,是否每个元素都要写出?2针对“所有奇数的集合E={x∈Z|x=2k 1,k∈Z}”,某生提出,集合Z比集合E“大”,为什么Z在E内,集合E反而比集合Z“小”?集合的“范围”是否随着“分隔符”后面的条件越来越多而变得越来越小?3针对“{x|x是两条边相等的三角形}”,某生提出,x是实数,怎么又是三角形?4针对“把不含任何元素的集合叫做空集”,某生提出,空集里没有元素,既然没有元素,为什么还要定义为集合?5针对“空集是任何…  相似文献   

20.
現行初中代数課本上冊(1956年6月出版,余元庆等編)§22是討論“代数和”的概念。我个人认为教学这一章教材,首先必須注意三个問題,即:什么是“代数和”,引进“代数和”的基础;为什么要引进“代数和”的概念;关于“代数和”的式子的語言表达問題。下面拟就这三个問題进行討論,希望同志們批評指正。 1.什么是“代数和”,引进“代数和”概念的基础是什么?这个問題在課本中已讲得很清楚了。由有理数減法法則知道,因为減去一个数就等于加上和这个数相反的数,所以任意两个数的差都可以写成和的形式,例如:7-3可以写成7 (-3);8-(-5)可以写成 8 ( 5)。同样,含有加法和減法的一切式子,也都可以用和的形式表示出来。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