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75 毫秒
1.
定比分点公式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 A( x1,y1) ,B( x2 ,y2 ) ,点 P( x,y)分有向线段 AB所成的比  APPB=λ  (λ≠ - 1 ) ,则 x =x1 λx21 λ ,y =y1 λy21 λ .且当 P为内分点时 ,λ >0 ;当 P为外分点时 ,λ <0 (λ≠ -1 ) ;当 P与 A重合时 ,λ=0 ;当 P与 B重合时λ不存在 .这就是定比分点的含义 .如果我们能适时地引导学生运用定比分点公式 ,不仅可以解决解析几何自身的若干问题 ,比如求点的坐标、证明三点共线、求参数范围、求轨迹方程等等 ,而且更重要的是拓宽或推广其它已学过的数学问题 .对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都是大有裨益…  相似文献   

2.
郑堂根 《中学数学》2002,(10):23-24
定理 如果 A、B两点的坐标是A( x1,y1) ,B( x2 ,y2 ) ,点 P在直线 AB上 ,APPB=λ  (λ≠ - 1 ) ,那么xp =x1 λx21 λ ,yp =λ1 λy21 λ .这是大家熟悉的定比分点公式 .运用该公式解题时 ,注意“数形结合”,明确点 P在直线 AB上的位置与数λ的相互对应关系 (见下表 ) ,不仅能使某些问题化难为易 ,而且能体味其解法的简洁美 .P在直线 AB上的位置λ的变化情况P在有向线段 AB内 0 <λ < ∞P→ Aλ→ 0 P→ Bλ→ ∞P为线段 AB中点λ =1P在有向线段 AB的延长线上 -∞ <λ <- 1P无限远离 B时λ→ - 1-P→ Bλ→ -∞P在有向…  相似文献   

3.
定比分点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王全  徐行 《中学数学》2001,(6):23-24
设 A( x1,y1) ,B( x2 ,y2 ) ,点 P( x,y)分有向线段 AB—— 所成的比 APPB=λ(λ≠ 1 ) ,则 x =x1 λx21 λ ,y =y1 λy21 λ .且当 P为内分点时λ>0 ;当 P为外分点时λ<0 (λ≠ - 1 ) ;当 P与A重合时λ=0 ;当 P与 B重合时λ不存在 .这就是定比分点的含义 .它在解析几何中的广泛应用是大家熟知的 ,如果我们注意充分挖掘定比分点的内涵 ,还不难发现它在其它一些非解几问题中的应用 .1  用于比较数的大小例 1 已知 a >0 ,b >0 ,0 相似文献   

4.
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最基本的概念之一 ,如果我们在进行解几多点共线问题、复数的、不等式的教学时 ,能适时地引导学生灵活地应用或恰当引入定比 ,运用定比分点公式进行坐标变换或推广一些已学过的知识 ,则可以大大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定比分点公式 若已知两端点为 P1 (x1 ,y1 )、P2 (x2 ,y2 ) .点 P分有向线段 P1 P2 所成的定比为λ,则分点 P的坐标为  x=x1 λ. x21 λ ,y =y1 λ. y21 λ(或 λ=x - x1 x2 - x=y - y1 y2 - y; λ≠ - 1 ) .图 1如图 1 :随着点在直线上的不同分布 ,定比λ的值分布也在变化 .可…  相似文献   

5.
定理 如果A、B两点的坐标是A (x1,y1) ,B(x2 ,y2 ) ,点P在直线AB上 ,APPB =λ(λ≠ -1) ,那么xP=x1+λx21+λ ,yP=y1+λy21+λ .这是大家熟悉的定比分点公式 .运用该公式解题时注意“数形结合” ,明确P在直线AB上的位置与数λ的相互对应关系 ,不仅能使某些问题化难为易 ,而且能体味其解法的简洁美 .P在直线AB上的位置λ的变化情况P在有向线段AB内P为线段AB中点0 <λ<+∞λ =1P在有向线段AB的延长线上 -∞ <λ<- 1P在有向线段BA的延长线上 - 1<λ <0  例 1 解不等式 0 <x2 -5x + 6x2 + 5x …  相似文献   

6.
题目已知点A(2,1),B(-2,2)在直线L:2x-3y c=0的两侧,求实数c的取值范围.我通过研究,找到了下面四种求解方法:方法一、利用定比分点公式解法一设直线AB与直线L交于P点,因为点A、B在直线L的两侧,所以点P(u,v)应是线段(?)的内分点,即点P分线段AB所成的比λ>0.由定比分点公式知:u=2-2λ/1 λ,v=  相似文献   

7.
杨绍业 《数学通讯》2001,(22):20-21
线段的定比分点是指 :P1P2 是直线l上的有向线段 ,点P是直线l上除P1,P2 外的任意一点 ,点P把有向线段P1P2 分成两条有向线段P1P和PP2 ,且两线段的比为 P1PPP2=λ ;若P1,P2 ,P的坐标分别为(x1,y1) ,(x2 ,y2 ) ,(x ,y) ,则λ =x -x1x2 -x或λ =y - y1y2 - y,从而有分点的坐标公式x =x1 λx21 λy =y1 λy21 λ(λ≠ - 1) .其中当λ >0时 ,P为内分点 ,特别当λ =1时 ,P为中点 ;当λ <0时 ,P为外分点 .巧用线段的定比和分点公式解一些代数题 ,简捷方便 ,快速准确 .请看下面例子 .例 1 如果式子中…  相似文献   

8.
张用周 《数学通讯》2000,(17):21-22
众所周知 ,二元一次方程是一次函数 y=kx b(或x =x0 )定义域x∈R ,如限制a≤x≤b ,则图象为线段 .线段与直线 ,这对定义域限制与放开的矛盾 ,在高中数学解题中能达到和协的统一 .1 与定比分点联系 ,虚拟交点 ,求变量图 1 例 1图的范围例 1 直线l过点P(-1,2 ) ,且与以A(-2 ,-3) ,B(3 ,0 )为端点的线段AB相交 ,求直线l的斜率范围 .解 设直线方程为 y -2 =k(x 1) .虚拟与线段AB的交点M ,且M分AB比为λ ,λ≥ 0 ,则M (-2 3λ1 λ ,-31 λ) .代入直线方程化简有k =2λ 5-4λ 1,∴k≥ 5或k <-12 .注…  相似文献   

9.
本单元知识点及重要方法本单元有几个重要概念 :有向线段 ,有向线段的长度 ,有向线段的数量 ,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 ;二个重要公式 :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 ,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一个重要的数学方法 :解析法 .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是本单元的重点与难点 .深刻理解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概念 ,是灵活运用有向线段定比分点公式解题的关键 .练习选择题1 若点P分有向线段MN所成的比为 - 13 ,则点N分有向线段MP所成的比为 (   )(A) - 13 .      (B) 13 .(C) - 23 .  (D) 23 .2 已知点A(x1 ,y1 )关于点B(x2 ,y2 )中…  相似文献   

10.
有向线段P1P2的定比分点P的坐标公式:P1(x1,y1),P2(x2,y2),P(x,y),并设P1P=λPP2,则有现在我们来考察如果O为平面上一点,那么三个向量OP1,OP,OP2之间有什么关系,这  相似文献   

11.
众所周知,在解析几何中有一个常用的定比分点公式,实际上在平面几何中也存在类似的结论.笔者给出关于线段比的一个定比分点公式,并举数例说明其在解题中的应用. 定理 设D是△ABC的边BC上一点,P、Q、R分别为AB、AD、AC(或其延长线)上的点,记会AB/AP=x1,AC /AR=x2,AD/AQ=x,BD/DC=λ,若P、Q、R三点共线,则x=x=x1+λx2/1+λ(*).  相似文献   

12.
定比分点公式是解几中非常重要的公式 ,利用它解 (证 )不等式将非常巧妙而有效 ,特介绍如下 :1 解不等式 对于解形如x1 <x <x2 (或 |x| <a)的不等式 ,我们是把x1 ,x ,x2 分别对应数轴上三点 :P1 ,P ,P2 ,P是有向线段P1 P2 的内分点 ,由定比分点公式λ=P1 PPP2 =x -x1 x2 -x,因为λ >0 ,所以 x -x1 x2 -x>0 ,通过解此不等式可得原不等式的解 ;而对于形如 |x| >a的不等式 ,我们同样把-a,x ,a分别对应数轴上三点 :P1 ,P ,P2 ,而此时P是有向线段P1 P2 的外分点 ,λ <0即 x aa -x<0 ,解此不等式即可…  相似文献   

13.
众所周知 ,解析几何中有向线段的定比分点公式是 x0 =x1 λx21 λ ,在各类数学问题中有与此相类似的结构 .命题 1 梯形的上底长为 l1,下底长为 l2 ,过腰上一点 P作底的平行线 ,交另一腰于 Q.且 APPB= λ( λ≠ - 1 ) .设 PQ长为 l0 ,那么 l0 =l1 λl21 λ.证明 :设 BA 延长线交CD延长线于 E,如图 1 .由△AED∽△ PEQ 可得 :AEAE λPB=l1l0( 1 )由△ AED∽△ BEC得 :AEAE λPB PB=l1l2( 2 )由 ( 1 ) ,( 2 )可得 l0 =l1 λl21 λ.特殊地 :当λ=1时 ,即可得到梯形的中位线定理 .  命题 2 棱台上底面积为 S1,下底面积…  相似文献   

14.
用定比分点解题的常见类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在定比分点定义中 ,P1 ,P ,P2 是数轴上三点 ,其坐标分别为x1 ,x ,x2 则P分P1 P2 之比λ =P1 PPP2 =x -x1 x2 -x,当P内分P1 P2 时 ,λ>0 ;当P外分P1 P2 时 ,λ<0且λ≠- 1 ;当P与P1 P2 的左端点P1 重合时 ,λ =0时 ;当P与P1 P2 的右端点P2重合时 ,λ→∞ ,或者说λ不存在 .对于以上几种情况 ,反之也成立 .我们正是利用理论中的可逆性来合理的求解某些数学问题 .下面举几例予以说明 .1 比较数或式值的大小例 1 已知a>0 ,b>0 ,0 相似文献   

15.
定比分点公式是解析几何中的一个重要公式 ,有着广泛的应用 .推导公式的关键是将有向线段P1P2 投影到坐标轴上 (如图 1) ,化点P分有向线段P1P2 所成的比λ为点M分坐标轴上有向线段M1M2所成的比 .即应用了公式 :  λ=P1PPP2=M1MMM2=x -x1x2 -x (Ⅰ )  λ=P1PPP2=M1MMM2=y - y1y2 - y (Ⅱ )(1)        (2 )图 1 推导公式 (Ⅰ ) ,(Ⅱ )所用图然而 ,定比分点公式一经推出 ,公式 (Ⅰ) ,(Ⅱ)往往不再被重视 .事实上 ,公式 (Ⅰ) ,(Ⅱ)启示着我们 :求解与线段之比有关的问题时 ,可以将其转化为在同一坐…  相似文献   

16.
仲济斋 《数学通讯》2000,(15):25-26
对于形如x1 ≤x≤x2 的不等式 ,如果利用定比分点公式来证明 ,往往会收到很好的效果 .具体方法如下 :把x1 ,x ,x2 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三点P1 ,P ,P2 ,P是有向线段P1 P2 的分点 ,由定比分点公式 :λ= P1 PPP2=x -x1 x2 -x.如果λ >0 ,则P是P1 P2 的内分点 ,此时x1 <x <x2 ;当λ =0时 ,有x =x1 ;当λ不存在时有x =x2 .因此当λ≥ 0时 ,即可证明x1 ≤x≤x2 .下面通过举例加以阐述 .例 1 已知 |a| <1,|b| <1.证明 :- 1<a b1 ab<1.证 设 - 1,a b1 ab,1分别对应数轴上的三点P1 ,P ,P2 ,P是P1 …  相似文献   

17.
本文通过一道题目介绍证明三点共线问题的12种思路 ,掌握这些思路可加深我们对一些概念、公式、定理的理解 .题目 证明 :三点A(1,3) ,B(5 ,7) ,C(10 ,12 )在同一条直线上 .思路 1 利用平面内两点间的距离公式 .证法 1:∵ |AB|=(5 - 1) 2 (7- 3) 2 =4 2 ,|BC |=(10 - 5 ) 2 (12 - 7) 2 =5 2 ,|AC|=(10 - 1) 2 (12 - 3) 2 =92 ,∵ |AB| |BC|=|AC|,∴A ,B ,C三点在同一条直线上 .思路 2 利用定比分点坐标公式 .证法 2 :设B′(5 ,y)是有向线段AC的定比分点 ,点B分AC所成的比为λ ,则  5 =1 10λ1 λ ,y =3 12…  相似文献   

18.
<正>一、定比分点向量公式如图1,设P1(x1.y1)、P2(x2,y2)为直线l上的两点,点P是l上不同于P1、P2的任一点,则存在一个实数λ,使■=λ■,λ叫做点P分有向线段■所成的比,则■=  相似文献   

19.
定比分点坐标公式引出的几个结论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有向线段P1P2 的定比分点坐标公式x =x1 λx21 λ ,y =y1 λy21 λ (λ≠ - 1) ,这是一个结构整齐、对称、富于数学美的公式 .该公式是点分线段得到的 ,若用线段分面 ,用面分体会有什么结论呢 ?笔者就λ >0的情况进行了一些探索得到如下几个结论 .结论 1 梯形上、下底边长分别为a ,b ,平行于底边的线段长为x ,此线段把梯形的高自上而下分成m∶n两段 ,记λ =m∶n ,则x =a λb1 λ .图 1 梯形证 如图 1,设梯形AEFD的高为h ,梯形EBCF的高为h2 ,作DQ∥AB交EF ,BC于点P ,Q ,作FG∥AB交BC于点G …  相似文献   

20.
设线段P1P2的两个端点为P1(x1,y1),P2(x2,y2),圆锥曲线G的方程为f(x,y)=Ax2 Bxy Cy2 Dx Ey F=0.则直线P1P2的两点式参数方程为x=x1 λx21 λ,y=y1 λy21 λ其中λ为P(x,y)分有向线段P1P2所成的比,即P1P=λPP2代入f(x,y)=0,并整理化简可得f(x2,y2)λ2 H·λ f(x1,y1)=0(1)其中H=2Ax1x2 B(x1y2 x2y1) 2Cy1y2 D(x1 x2) E(y1 y2) 2F.当f(x2,y2)=0时,P2在曲线G上,方程(1)退化为关于λ的一次方程.当f(x2,y2)≠0时,方程(1)的两根λ1,λ2分别是曲线G与直线P1P2的交点分P1P2所成的比,此时,若f(x1,y1)=0,则P1在曲线G上,方程(1)有一根λ…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