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电子束对LY12硬铝的损伤效应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LY12硬铝受到电子束辐照时产生的热激波及材料的损伤破坏效应进行了理论计算,将计算值同实验结果进行比较,二者基本上是一致的。在研究中等能量沉积产生材料的破坏效应时,应适当考虑材料的熔化过程,所用的状态方程是GRAY三相状态方程,而在研究材料的损伤破坏时,我们修正了计及损伤效应的Bodner-Partom本构模型。  相似文献   

2.
铝、铜、铅压力熔化曲线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应用Vinet等人提出的温度T时的普适状态方程(UEOS),结合Guina等人提出的金属熔化模型,给出了计算金属的压力熔化曲线的方法,并就典型金属Al、Cu、Pb进行了实际计算,计算结果与实验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3.
飞秒激光辐照金属材料的过程是一个复杂的物理过程,涉及等离子体、材料熔化和喷溅、热波的产生和发展等方面。用传统的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对这一过程进行数值模拟还有困难,包括高应变率下材料参数选取,状态方程的描述等,另外固液界面的产生及熔化材料的喷溅也超出了连续介质假设的范畴。与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不同,分子动力学方法是基于统计力学的计算方法,通过对材料中单个原子的受力进行分析,从而模拟整个模型状态的计算方法,避免了连续介质假设的局限。  相似文献   

4.
利用壳层模型分子动力学方法,研究了高温高压条件下CaF2的熔化温度,同时计算了温度为300K、压强上升到100GPa时CaF2 的状态方程.研究中考虑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的过热熔化,通过晶体的现代熔化理论,对CaF2 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熔化温度进行了修正, 获得了高温高压下CaF2的熔化温度.因此,常压下壳层模型分子动力学方法为研究物质熔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  相似文献   

5.
目前,一般都是根据固体的某个熔化方程和 P-T(P为压力,T为温度)形式的冲击绝热线,来确定晶体在冲击熔化点的压力和温度.这种方法的缺点是计算烦杂.本文提出了一个假设的熔化条件,然后借助Gruneisen状态方程等关系式,导出了金属冲击熔化开始时的温度、压力等参数计算公式.尽管在  相似文献   

6.
用从头算方法优化计算了面心立方铝的电子结构和总能,得到了它在零温下的状态方程和弹性性质.将得到的总能与晶格体积拟合到Debye模型,获得了非平衡态下的Gibbs自由能与温度、压力之间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计算了相应的热状态方程,利用Burakovsky-Preston-Silbar (BPS) 熔化模型计算了铝的熔化曲线.所有的电子结构和总能计算都是基于局域密度近似(LDA)和广义梯度近似(GGA)的平均得到的.计算得到的铝在高温、高压下的状态方程与一些热力学性质和熔化曲线同冲击波和静高压实验数据在225 G 关键词: 铝 热力学状态方程 从头算 熔化曲线  相似文献   

7.
利用分子动力学方法结合有效的对势,模拟了下地幔条件下钙钛矿结构MgSiO3的熔化曲线.研究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精确地再现了广泛压强范围内钙钛矿结构MgSiO3的状态方程,并且熔化曲线与最新的实验结果也符合的很好.在压强上升到下地幔压强范围内,压强低于60 GPa时的钙钛矿结构MgSiO3熔化曲线比较陡,接着变得平缓.在核幔边界压强135 GPa时,钙钛矿结构MgSiO3的熔化温度是6500 K,明显低于Zerr和Boehler实验结果的外推结果.  相似文献   

8.
通过分析势能曲线解释了钙钛矿结构MgSiO3熔化模拟过程中模拟熔化温度存在较大差异的原因,并进一步研究了对势参数在分子动力学模拟中的影响. 通过调整已有的经验势得到了一组新的势参数,以此来进行分子动力学研究,得到的常温常压下摩尔体积与Belonoshko和Dubrovinsky的结果符合较好,并且其状态方程、常压下热容和常压下热膨胀系数与他人的实验值都较好地吻合. 另外,所得到的熔化温度也与以前的研究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利用壳层分子动力学方法结合有效的对势,研究了高压条件下CaO的熔化曲线。研究表明,分子动力学模拟结果精确地再现了广泛压强范围内CaO的状态方程。研究中考虑了分子动力学模拟熔化存在的过热现象,通过晶体的现代熔化理论,对CaO的分子动力学模拟熔化温度进行了修正,获得了高温高压下CaO正确的熔化温度。因此,常压下引入壳层模型的分子动力学为研究物质熔化提供了一个很好的方法,这种方法可进一步推广到其它物质的高压熔化研究中。  相似文献   

10.
 利用经典分子动力学和第一性原理分子动力学,研究了氦在高压下的熔化曲线、状态方程和非金属-金属转变。得到了氦在温度小于4.5 eV、 密度0.3~5.0 g/cm3范围内的状态方程,并把氦的熔化曲线的压强范围拓展到了50 GPa。氦的能隙宽度曲线表明,温度大大降低了氦的金属化密度。  相似文献   

11.
利用密度平移的方法对Peng-Robinson状态方程计算的液相密度进行了修正,给出了其描述平移量的关联式。对22种卤代烃纯物质的计算结果表明,修正后的PR方程能够很好地计算液相密度,并且能很好地再现纯物质的临界压缩因子,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2.
简单流体和烷烃表面张力的梯度理论模型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比容平移修正后的Peng-Robinson状态方程和密度梯度理论建立了简单流体和烷烃的表面张力的理论模型,并提出了适合于这一类纯物质的作用因子通用关联式。对3种简单流体和21种烷烃的表面张力的计算结果表明, 利用新的作用因子关联式结合梯度理论模型能在广泛温度范围内高精度地再现纯物质的表面张力,总的平均绝对偏差为 0.19 mN·m-1,计算精度可以满足工程应用的需要。  相似文献   

13.
论VLW状态方程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论述了VLW状态方程中爆轰产物分子势参数的确定;根据不同类型炸药爆轰性能参数计算结果对炸药爆轰产物碳在CJ态的相进行了分析讨论,认为不同的炸药,产物碳有石墨和金刚石两种相存在;将VLW状态方程和BKW状态方程进行了比较分析,指出了BKW状态方程与VLW状态方程的区别及其产生的原因,并给出了VLW状态方程计算含能材料(包括高能炸药、燃料空气炸药、民用炸药)的爆轰性能参数计算结果。结果表明,计算值与实验值符合较好。  相似文献   

14.
混合物物态方程的体积相加模型和热力学自洽条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介绍了一个表列数据相加模型,用体积-压强迭代法编程计算混合物物态方程。在各组分材料物态方程满足热力学自洽条件的前提下,证明了混合物物态方程也满足热力学自洽条件。最后给出两个算例(空气和Xe-D2体系)。  相似文献   

15.
 利用最新的X光衍射实验数据和Ar原子的弹性散射实验结果,得到了Ar原子间的相互作用和350 GPa下的固态氩的状态方程。这个状态方程可以作为超高压力下的压标。在150 GPa以上的压标,是目前高压研究中急需的。固态氩既可作为准静水压传压介质,又可作为高压X光衍射中的压标使用。本文计算了固态氩的Grüneisen参数、Debye特征参数、定容比热和等温体模量随压力的变化,压力范围为0~150 GPa。  相似文献   

16.
1引言在混合替代工质的研究中,要分析其热力学性质和循环性能,必须有能够准确描述混合制冷剂性质的状态方程。目前计算采用的各种混合状态方程都必需有混合物各组分间的二元交互作用系数Kij。Kij的值一般需要由回归二元混合工质的PVTx实验数据或相平衡数据而得到。实际的混合工质替代研究中,常常没有或缺少混合物的实验数据。对于二元混合物而言,其热力性质应与组成这种混合物的两种纯质的性质密切相关,有可能以纯质的物性来表达混合物的性能,而大多数纯质制冷剂都有用实验数据回归的精度很高的专用状态方程和蒸气压方程。所以,如…  相似文献   

17.
LiH电子结构和物态方程与离子半径比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下载免费PDF全文
 本文给出了用LMTO能带方法计算的离子晶体LiH的不同WS球半径比的计算结果。其压缩比σ=1.0~2.5。在电子带结构、电子占据数及零温物态方程等方面进行了比较。比较结果表明:二元化合物的原子半径比不同对计算的电子带结构及电子占据数有一定的影响,但对晶体的整体性质如物态方程、相变等影响不大。在高压情形下,这个影响减弱。  相似文献   

18.
VLW状态方程的回顾与展望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回顾了VLW状态方程建立的背景,阐述了它问世十余年后,该状态方程中的第三项从理论上得到证明的事实,并对今后的发展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9.
《Nuclear Physics A》1998,637(3):435-450
We construct the equation of state (EOS) of nuclear matter using the relativistic mean field (RMF) theory in the wide density, temperature range with various proton fractions for the use of supernova simulation and the neutron star calculations. We first construct the EOS of homogeneous nuclear matter. We use then the Thomas-Fermi approximation to describe inhomogeneous matter, where heavy nuclei are formed together with free nucleon gas. We discuss the results on free energy, pressure and entropy in the wide range of astrophysical interest. As an example, we apply the resulting EOS on the neutron star properties by using the Oppenheimer-Volkoff equation.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