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59 毫秒
1.
研究了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和甜菜碱(Betaine)以及复配体系在油水界面和气液界面的排布行为,探讨了温度、无机盐和复配比例对表面活性剂界面活性和泡沫稳定性的影响,重点探讨了多价无机阳离子对表面活性剂界面吸附行为和复配协同加合增效作用的影响,得到了海水为介质条件下两方面性能均较好的体系,取得的认识为高盐条件下低张力泡沫驱油体系的设计与应用提供理论依据和指导.  相似文献   

2.
重烷基苯磺酸盐的界面性质和驱油机理   总被引:13,自引:0,他引:13  
重烷基苯磺酸盐是在三次采油中广泛采用的表面活性剂之一,但重烷基苯原料组成复杂导致最终磺化产物的驱油效果差异很大.实验通过柱层析的方法将重烷基苯分离成6个族组分,并对其中的二烷基苯、单烷基苯和二烷基茚萘满、烷基萘、多苯烷进行磺化,中和提纯后对各磺酸盐进行界面张力测定.通过对比不同矿化度下界面张力以及各组分复配后的界面张力,对原油等效烷烃数(EACN)以及各组分碳数最低值(nmin)测定,得出各组分之间协同效应的规律和复配机理,从而阐明了重烷基苯磺酸盐的驱油机理.通过研究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与各组分之间的复配作用对上述规律和机理进行了进一步验证.  相似文献   

3.
测定了5种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和相对分子质量(以下简称分子量)分布不同的烷基芳基磺酸盐复配体系的吸附等温线,分别考察了分子量、分子量分布、温度和无机盐对复配体系在油砂/石英砂表面的吸附量的影响。 结果表明,对5种分子量分布复配体系吸附量依次降低的顺序为递增分布、正态分布、反正态分布、递减分布和均匀分布;复配体系在油砂表面的吸附量随着磺酸盐的平均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随NaCl浓度的增加而增加。另外,在低浓度时,MgCl2、CaCl2和Na2SO4比NaCl对吸附的影响显著。 NaCl对复配体系在油砂表面的吸附影响比对石英砂表面吸附的影响略大。  相似文献   

4.
本文采用浓硫酸作为磺化剂,以聚醚醚酮(PEEK)为原料研究了在25℃、35℃、40℃、45℃、50℃和55℃以及2至24h磺化时间下所获得的SPEEK膜的物理化学性质,探讨了磺化温度、磺化时间对SPEEK膜的各项性能的影响.SPEEK膜的磺化度、离子交换容、含水率、导电率和钒离子渗透率等均随磺化温度和磺化时间的增加而呈...  相似文献   

5.
酯基Gemin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与SDS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酯基Gemini型季铵盐表面活性剂[Cm-1H2m-1COOCH2CH2(CH3)2N+(CH2)n+N(CH3)2CH2CH2OOCCm-1H2m-1]•2Br-(简称II-m-n, m=10, 12; n=3, 4, 6)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的复配体系的相互作用以及无机盐(NaBr)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 结果发现, 其复配体系具有显著的胶团化协同增效作用和降低表面张力的增效作用, 并且II-10-n与SDS的复配体系的增效作用具有等链长效应. II-m-n/SDS复配体系的胶团化协同增效作用随n增大而增强. 混合胶团中II-m-n与SDS的摩尔比均近似为1:1, 显示各复配体系的混合胶团均带电性, 因此NaBr的加入能增强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和促进混合胶团的形成.  相似文献   

6.
最低硅铝比八面沸石MAX合成条件的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研究了SiO2/Al2O3为2.0的LSX(又称MAX)的合成条件.结果表明,对于MAX体系,适合的老化温度为70℃,老化时间为6h.老化温度不仅影响反应速度,而且还影响诱导期产生晶核的类型,从而影响产物的纯度.对原料配比的研究表明,合成MAX的体系对水摩尔比的变化相当敏感.由于MAX体系的硅铝反应完全,便于原料中碱的回收和利用,从而可降低生产成本并减少对环境的污染.  相似文献   

7.
造纸污泥中提取的木质素改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为提高以造纸污泥为原料制备的木质素减水剂的减水性,用H2O2 和Na2SO3分别对木质素进行氧化、磺化.氧化工艺条件为:对10g木质素,过氧化氢用量为1.5g,反应温度80℃,pH=9,反应时间2 h.所得到的产品比一般磺化产品的减水性能优越,经检测各项主要指标达到普通减水剂的国家标准(GB8076-1997).  相似文献   

8.
石油磺酸盐中活性组分的识别对于磺化原料油的选择和磺酸盐产品界面活性的稳定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开展石油磺酸盐关键活性物质结构的确定与活性检测研究,可以提升高品质石油磺酸盐生产的可控性.采用液相色谱制备技术,结合质谱分析和界面张力测试评价,从长庆石油磺酸盐样品中成功分离制备出了具有优异界面活性的关键活性组分.试验结果表明,其活性组分占总石油磺酸盐含量的7.3%,可以将油水界面张力快速降至超低(<1.0×10^(-3) mN/m),且具有广泛的油相普适性,对于正己烷~正十六烷油相以及多种油田来源原油,均可将油水界面张力降至超低.此外,活性组分以单磺酸盐为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414(不含Na^(+)),相对分子质量分布范围在380~450之间,主要组成是以多种同分异构体结构形式存在的十七烷基苯磺酸盐和十八烷基苯磺酸盐混合物.  相似文献   

9.
一种新型室温固化、耐高温环氧树脂体系及其性能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采用1-己基-3-甲基咪唑四氯化铁盐([C6mim]FeCl4)与混合胺复配室温(20 ℃)固化双酚A型环氧树脂E-51,并与其它脂肪胺类室温固化E-51体系在力学性能、热性能、耐老化性能方面的数据进行了比较,同时分析了[C6mim]FeCl4不同添加量对固化体系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C6mim]FeCl4/混合胺复配室温固化E-51体系的室温拉伸强度可达90 MPa,高温(120 ℃)下也保持了良好的力学性能,热失重(5%)分解温度为310 ℃,200 ℃老化7 d后,拉伸强度为28 MPa,是一种可在高温下使用的新型环氧树脂室温固化体系。  相似文献   

10.
张春明  黄昭  杨扬  王丹  何丹农 《有机化学》2014,(7):1347-1351
以苯酐为起始原料,采用改进的苯酐法及磺化方法,首先通过硫酸氧化合成蒽醌,再通过发烟硫酸磺化在蒽醌的侧位上引入磺酸根,从而制备了含有电子转移活性的可溶于水的高纯度蒽醌-2-磺酸盐,然后通过电化学聚合反应在集流体上原位得到聚吡咯复合材料(PPy/AQS).最后,将得到的PPy/AQS复合材料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有机电极材料,在常规的有机电解液中形成稳定的电池体系,具备储存和释放锂离子的能力,具有良好的充放电性能及循环稳定性.  相似文献   

11.
郑福尔 《广州化学》2015,40(1):42-47
以葡萄糖、戊二醛、焦亚硫酸钠为原料,通过羟甲基化和磺化反应制备出新型高效环保还原剂,优化了合成工艺,红外光谱表征了产品结构,对比了合成还原剂和保险粉的性能。通过优化实验确定了制备的最佳工艺:葡萄糖/戊二醛/焦亚硫酸钠的摩尔比为1∶3.5∶1.5、羟甲基化反应温度为70℃、羟甲基化反应时间为1.5 h、磺化反应温度为95℃、磺化反应时间为3 h,产品在30℃、还原剂质量浓度为5 g/L、NaOH质量浓度为15 g/L条件下5 min的还原电位为-933 mV。性能测试结果表明合成的还原剂在空气中保持稳定的时间以及其还原性能均优于市售的保险粉。  相似文献   

12.
本文考察了非离子型表面活性剂烷基糖苷(APG)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之间的复配性能,测定了不同摩尔比的APG和BS-12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泡沫和乳化性能,并且研究了无机盐对复配体系表面活性的影响情况。研究结果表明,APG和BS-12复配体系与单独任一表面活性剂体系相比具有较好的表面活性,两者具有明显的协同增效作用,且在摩尔比为3:7时,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最高、起泡性能最好、形成的泡沫和乳状液最稳定,协同增效作用最显著。此外,无机盐的加入提高了复配体系的表面活性,当NaCl浓度为0.0  相似文献   

13.
测定了自制的9种烷基芳基磺酸盐复配体系在25℃下的临界胶束浓度cmc(1×10<'-5>moL/L)及临界胶束浓度下的表面张力γ<,cmc>(mN/m).研究了烷基芳基磺酸盐相对分子质量及其分布与表面性能的关系.平均相对分子质量432的5种分布cmc和γ<,cmc>值分别为:2.341和28.96(递增型分布);2.4...  相似文献   

14.
稻壳炭基固体酸催化剂的制备及其催化酯化反应性能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明  陈登宇  朱锡锋 《催化学报》2013,34(9):1674-1682
以热解稻壳炭为原料, 浓硫酸为磺化剂制备了固体酸催化剂. 采用X射线衍射、X射线光电子能谱、元素分析、孔结构分析和热重-质谱联用等手段对其进行了表征. 以油酸和甲醇的酯化为探针反应, 考察了磺化温度和时间对催化剂活性的影响, 探讨了反应条件对油酸转化率的影响, 并对所制催化剂的稳定性进行了研究. 结果表明, 制备该催化剂的适宜磺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90℃和0.25 h, 在该条件下制得的催化剂为无定形碳结构, 磺酸基密度为0.7 mmol/g. 该催化剂表现出较高的催化酯化反应活性, 在催化剂用量为5%、甲醇/油酸摩尔比为4、酯化温度和时间分别为110℃和2 h的条件下, 油酸的酯化率可达98.7%. 该催化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 经7次连续反应后, 油酸的酯化率仍可达96.0%.  相似文献   

15.
本文报道应用热裂解气相色谱-离子阱联用系统研究了固体表面活性剂(十二烷基磺酸钠和十二烷基苯磺酸钠)的梯度热裂解产物。结果表明:当热解温度为350~400℃时,表面活性剂磺酸盐中的杂质将以热提的形式除去,裂解温度为600℃时可获得磺酸盐表面活性剂的最佳裂解产物。  相似文献   

16.
PEP与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复配体系泡沫性能的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研究了PEP型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分别与十二烷基苯磺酸钠(DBS),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形成复配体系的泡沫性能,讨论了浓度及配比的变化对泡沫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起泡性和稳泡性皆随混合表面活性剂的浓度的上升而增强;在一定浓度下,随着PEP比例下降,起泡性和稳泡性也随着增大,并达到稳定值。  相似文献   

17.
研究了以TTC为催化剂,十二醇、环氧氯丙烷和亚硫酸氢钠为原料三步法制备发泡剂十二醇甘油醚磺酸盐(DGES)的最佳合成条件,并用红外光谱对分子结构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最佳条件下合成的十二醇甘油醚磺酸盐在发泡能力、稳定性和抗高温分解方面均优于普通泡沫,能满足低压钻井方面的需要.  相似文献   

18.
三联阳离子表面活性剂的合成及复配性能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丹丹  许虎君  赵伟 《应用化学》2007,24(10):1211-1215
以环氧氯丙烷、叔胺、甘油为主要原料,水为溶剂,经过开环、季铵化反应,合成了新型三联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Ⅲ-12-4),得率为86.9%。采用质谱和元素分析测试技术对产物结构进行表征,证明所得产物即为目标产物。通过采用DCA-315型表面张力及动态接触角分析仪对表面张力的测定研究了其与十二烷基硫酸钠(SDS)复配体系的表面化学性质,稳态荧光探针法考察了微极性变化,还得到了胶束聚集数。结果表明,复配体系与单一体系相比,具有更低的临界胶束浓度(cmc)和降低表面张力的效能,表现出协同效应。当n(Ⅲ-12-4)∶n(SDS)=3∶7时,复配体系的临界表面张力(γcmc)和临界胶束浓度分别为16.95mN/m和1.33×10-5mol/L,并且胶束聚集数只有SDS的1/6,混合胶束结构紧密,微极性降低。  相似文献   

19.
醇醚糖苷的制备及其复配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环氧乙烷(EO)平均加合数分别为0.8和3.0的脂肪醇醚AEO0.8、AEO3.0为原料,直接与葡萄糖反应,反应混合物用超临界CO2萃取技术提纯,分别得到醇醚糖苷AEG08、AEG30,并用气相色谱法定量分析了AEG08和AEG30的组成.然后分别对AEG08、AEG30与醇醚硫酸盐(AES)及十二烷基甜菜碱(BS-12)复配体系的表面张力、临界胶束浓度(cmc)、润湿力、乳化力、起泡及泡沫稳定性进行了测定.结果表明AEG与AES按不同质量比复配后,表面张力、cmc、起泡及泡沫稳定性显示了一定的协同效应,润湿力和乳化力显示了负的协同效应;而AEG与BS-12复配后,其表面张力、cmc、润湿力、乳化力、起泡及泡沫稳定性都显示了明显的协同效应.  相似文献   

20.
以杂萘联苯共聚醚砜(PPHES)为原料,氯仿为溶剂,浓硫酸为磺化试剂,采用非均相磺化法对PPHES进行了磺化改性,得到了一系列不同磺化度的磺化杂萘联苯共聚醚砜(SPPHES).考察了浓硫酸浓度、磺化反应温度和时间等工艺条件对产物磺化度的影响.利用FT-IR、1H-NMR对SPPHES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磺酸基已成功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