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
MARED程序是模拟Z箍缩内爆过程的二维三温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它适用于不同装置条件和不同负载参数.利用MARED程序对Z箍缩内爆进行模拟,结合丝阵Z箍缩实验分析表明:相同负载质量条件下,钨丝阵内爆产生的X射线辐射功率远大于铝丝阵产生的X射线功率;相同负载电流条件下,负载质量越大,计算得到的X射线功率越低;X射线功率随着负载电流增加而增加.MARED程序能够较好地反映Z箍缩内爆动力学过程,特别是不稳定性发展的二维图像,能够给出与不稳定性简化模型的理论分析及实验结果定性一致的演化规律.MARED程序模拟丝阵填充泡沫形成辐射场的初步计算得到了与Sandia实验室模拟Z装置上丝阵填充泡沫定性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2.
基于X箍缩软X射线辐射点源对单丝及多丝Z箍缩发展过程进行了背光成像研究,实验平台为清华大学电机系研制的脉冲功率装置PPG-Ⅰ(500 kV/400 kA/100 ns)。成像光路安排为:作为X射线源的X箍缩和作为目标物的单丝或多丝(双丝)Z箍缩分别安装在装置的输出主电极阴阳极之间或回流导电杆处,成像胶片采用高分辨力、高灵敏度的X射线胶片。利用自行设计的电流传感器和罗氏线圈对目标物实际流过的电流进行监测。为了测定目标物金属细丝的质量消融率,设计了m级厚度的阶梯光楔。通过大量成像实验,获取了Z箍缩等离子体融合、先驱等离子体形成及不稳定性发展等过程的相关物理图像以及质量消融率、丝芯膨胀率等重要定量参数。  相似文献   

3.
双层钨丝阵的Z箍缩动力学过程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宁成  丁宁  刘全  杨震华 《物理学报》2006,55(7):3488-3493
基于Z箍缩零维模型、丝阵碰撞假设和箍缩动能最大化的优化原则,对美国Sandia实验室Z装置的典型双层钨丝阵负载进行了优化分析,结果表明它基本上是优化的.在丝阵碰撞假设下,利用一维三温辐射磁流体力学程序对其箍缩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模拟结果再现了Z箍缩过程的一维时空演化过程,得到了内外层丝阵的运动轨迹和驱动电流在它们之间的转移规律,并将计算得到的宏观结果与实验结果进行了比较.表明丝阵相互作用的碰撞假设有合理性. 关键词: Z箍缩 双层钨丝阵 零维模型 一维辐射磁流体  相似文献   

4.
云中客 《物理》2005,34(1):17-17
在 10 0ns时间里 ,由电容器中释放出 2 0MA的电流输送到Sandia的Z装置的金属导线笼内 ,从而产生出能量为 1.8兆焦耳的软X射线 ,其峰值功率可达到 2 0 0TW (2× 10 14 W ) .这个Z装置是世界上能量具有最高峰值脉冲功率的装置之一 ,也是最有效率的软X射线源 (其辐射功率在 10 0— 10 0 0 0eV的范围内 ) .它的X射线能量转换系数可达到 10 %— 15 % ,要比其他X射线源的效率高很多 .Sandia的Z装置在两个重要的方面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一是核聚变反应 ,利用它将来可能产生出能实用的商用功率 ;二是可以作为实验室核武器模拟 .由于国际上的…  相似文献   

5.
利用凸晶摄谱仪获取Z箍缩等离子体X辐射单色图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考虑晶体摇摆曲线的影响,用光线追迹方法讨论了凸晶摄谱仪的能谱分辨率、单色图像径向空间分辨本领以及晶体与X射线源之间的距离对它们的影响.根据讨论建立了云母凸晶摄谱仪,在"强光一号"装置上对系统进行了成功地测试,获得铝丝阵负载Z箍缩等离子体X辐射单色图像.时间积分图像表明,Z箍缩Al等离子体K壳层Lya和Heβ线辐射来自等离子体核心直径约2.3 mm的区域.  相似文献   

6.
铝丝阵列Z箍缩的辐射磁流体动力学过程   总被引:5,自引:4,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拉格朗日坐标系下,建立了描述Z箍缩等离子体内爆动力学过程的一维三温辐射磁流体力学方程组,并编制了相应的拉氏程序。利用该程序对美国Sandia实验室Saturn装置上的铝丝阵列内爆实验进行了数值模拟,得到了内爆等离子体各参量的时空分布。其中内爆到心时刻、X光峰值功率、X光总能量等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表明所建立的物理模型和编制的程序是合理和可靠的。  相似文献   

7.
赵屾  朱鑫磊  石桓通  邹晓兵  王新新 《物理学报》2015,64(1):15203-015203
利用PPG-1脉冲电流源(400 kA, 100 ns), 同时驱动X-pinch和双丝Z箍缩负载. 用X-pinch作为X射线源, 对双丝Z箍缩进行了轴向背光照相的初步实验. 得到了双丝Z箍缩在r-θ 平面上随时间演化的图像, 观察到了丝阵Z箍缩所有早期过程, 包括丝芯膨胀、冕层等离子体产生、等离子体向丝阵中心的运动、先驱等离子体形成. 利用阶跃光楔滤片, 对上述背光图像进行了等离子体质量面密度的标定, 首次得到了在r-θ平面上双丝Z箍缩等离子体质量面密度的时空分布图像.  相似文献   

8.
肖德龙  丁宁  王冠琼  王小光  李晨光  毛重阳 《强激光与粒子束》2020,32(9):092005-1-092005-12
基于脉冲功率技术的Z箍缩过程可以实现驱动器电储能到X光辐射的高效率转换,形成极端温度、密度、压力条件,近年来在惯性约束聚变及高能量密度应用中取得了一系列重要进展。综述了国际上辐射间接驱动和磁直接驱动两条Z箍缩聚变技术路线发展现状,简要介绍了我国Z箍缩聚变尤其是7~8 MA脉冲功率装置上的动态黑腔研究进展;分别从辐射与物质相互作用、辐射不透明度、材料动态特性、实验室天体物理等方面,概述了Z箍缩应用于高能量密度物理研究的技术路线和主要成果。希望通过对Z箍缩聚变及高能量密度应用研究的论述和发展趋势分析,推动我国Z箍缩研究领域的进一步发展。  相似文献   

9.
考虑晶体摇摆曲线的影响,用光线追迹方法讨论了凸晶摄谱仪的能谱分辨率、单色图像径向空间分辨本领以及晶体与X射线源之间的距离对它们的影响.根据讨论建立了云母凸晶摄谱仪,在“强光一号”装置上对系统进行了成功地测试,获得铝丝阵负载Z箍缩等离子体X辐射单色图像.时间积分图像表明,Z箍缩Al等离子体K壳层Lyα和Heβ线辐射来自等离子体核心直径约2.3 mm的区域. 关键词: 单色图像 摄谱仪 光线追迹  相似文献   

10.
箍缩背光照相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PPG-Ⅰ脉冲功率装置(500 kV,400 kA,100 ns)驱动X箍缩负载,得到了μm量级的亚纳秒脉冲X射线辐射点源。在阴阳极轴线和回流柱上同时安装X箍缩负载,前者可作为背光照相的X射线点源;后者可作为被拍照的目标X箍缩。获得了X箍缩发展过程不同时刻的时间序列图像,在背光照相的图像中可以清晰观察到X箍缩交叉点处等离子体的外爆、箍缩以及最终的崩溃阶段。将阴阳极轴线上的X箍缩负载用Z箍缩丝阵负载代替,实现了对丝阵负载Z箍缩放电起始阶段的X射线背光照相,观察到了最初的各单丝电爆炸、等离子体膨胀及融合过程,同时观察到了双丝Z箍缩发展过程中的等离子体不稳定性。实验结果有助于深入理解Z箍缩发展的物理过程,同时可为有效的模拟建模分析提供基本的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1.
牟维兵  陈盘训 《物理学报》2001,50(2):189-192
当X射线射入不同材料组成的界面时,在低Z材料的一侧将产生剂量增强.介绍了界面剂量增强效应的基本原理,并用蒙特-卡洛程序计算了钨-硅、钽-硅、钨-二氧化硅和钽-二氧化硅界面的剂量增强系数. 关键词: X射线 界面 辐射损伤 剂量增强系数  相似文献   

12.
Z箍缩内爆产生的电磁脉冲辐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讨论了Z箍缩内爆产生的低频电磁脉冲的辐射特性. Z箍缩驱动金属丝阵或固体套筒高速内爆,部分磁能通过与负载的运动耦合而向外辐射. 理论结果表明,电磁脉冲辐射功率由电流和内爆轨迹共同决定. 在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流体物理研究所的初级实验平台上开展了负载电流为7 MA,10%–90%上升时间65 ns的丝阵Z箍缩实验,根据实验测得的电流和内爆轨迹得到了电磁脉冲的辐射功率和频谱. 电磁脉冲峰值功率约为1 GW,能量约为0.5 J,能量转换效率约为10-7;峰值频率位于20–70 MHz,具有较宽的辐射频谱. 电磁脉冲辐射参数远小于软X射线辐射参数(峰值功率为50 TW,能量为0.5 MJ). 在弱相对论条件下,电磁脉冲辐射功率近似地正比于电流的6次方,随电流急剧增大. 软X射线辐射是丝阵Z箍缩过程中的主要能量转换形式,本文的研究结论表明,在更高的驱动电流下,电磁脉冲辐射将提供另一种重要的能量转换途径,势必会对诊断设备造成严重影响;此外,这类强电磁脉冲在其他领域也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关键词: Z箍缩 内爆 电磁脉冲  相似文献   

13.
在惯性约束聚变研究中获得滞止阶段内爆靶丸芯部状态图像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和价值。高功率密度拍瓦装置打击高Z金属靶产生轫致X射线(70 keV)光源,并利用康普顿背光照相获取该图像是重要的诊断方法。基于神光Ⅲ主机装置483 kJ的驱动能力开展相关背光照相性能研究。结合国外相关实验结果和数值模拟计算方法分别从光源亮度以及内爆过程产生的噪声分析入手,从理论上设计了整套康普顿成像系统。结果表明在神光Ⅲ主机上利用康普顿背光照相可以获得高质量的内爆压缩靶丸滞止阶段图像。  相似文献   

14.
袁瑾 《光谱实验室》2002,19(3):393-394
本文研究了重金属离子Cd^2 -Glu配合物的合成方法,用X射线光谱对Cd^2 -氨基酸配合物进行了鉴定。  相似文献   

15.
The Pinch Technology and the MIND method are combined in the analysis of a Swedish refinery. The heat exchanger network of the crude distillation system is analysed using the Pinch Technology. The results show that the steam demand from the boiler units in the energy supply part of the system can be reduced by 20% in the optimized heat exchanger network and by 21% when a heat pump is added to the system. A multi-period cost optimization of the operating strategy is performed using the MIND method. The results from the Pinch analysis are then input to the MIND optimization. The system cost of the total energy system of the refinery is optimized with regard to flexibility in the process system as well as changes of energy costs and the operating conditions of the cogeneration unit. The combination of methods shows that significant capital savings can be achieved when the energy saving potential of the process system is integrated in the overall operating strategy of the energy system. It is, in this case, possible to compare investments in energy saving measures to investments in increased steam production capacity.  相似文献   

16.
“阳”加速器Z-Pinch实验中负载方案的分析   总被引:8,自引:6,他引:2  
 对“阳”加速器(1.2MV,1.5MA,120ns)上开展Z箍缩(Z-Pinch)内爆等离子体实验产生强X光源的负载设计进行了基本的物理分析,在此基础上给出负载的结构尺寸、气体种类、密度和相关的参数。这些结果对物理问题的分析是有帮助的.  相似文献   

17.
X光转换是激光—等离子体相互作用中的一个重要研究课题。文中介绍了在“神光”装置上利用亚千X光能谱仪测量X光能谱、辐射温度与X光转换效率;并给出了转换X光总量、辐射温度与激光能量、脉冲宽度及腔面积的定标关系。  相似文献   

18.
A comprehens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emission characteristics for electrons induced by X‐rays of a few hundred eV at grazing‐incidence angles on an atomically clean Cu(111) sample during laser excitation is presented. Electron energy spectra due to intense infrared laser irradiation are investigated at the BESSY II slicing facility. Furthermore, the influence of the corresponding high degree of target excitation (high peak current of photoemission) on the properties of Auger and photoelectrons liberated by a probe X‐ray beam is investigated in time‐resolved pump and probe measurements. Strong electron energy shifts have been found and assigned to space‐charge acceleration. The variation of the shift with laser power and electron energy is investigated and discussed on the basis of experimental as well as new theoretical results.  相似文献   

19.
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单个光子操控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分别利用空间和光纤马赫—曾德尔干涉仪对空间和光纤传输中的单个光子的干涉现象进行了研究,干涉对比度可达到90%以上,实现了空间和光纤中的单个光子的路由操控。实验采用脉冲调制加衰减的方法产生单个光子,获得了每个脉冲中只包含0.1个光子的准单光子源。通过改变压电换能器的电压控制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单个光子在两个输出端的选择,实现了光子在节点上的路由。采用同步符合检测技术,利用重复频率为1kHz,脉冲宽度为100ns的同步信号对输出信号进行符合,实现了量子效率高于70%,暗计数小于0.2s^-1的单光子高灵敏度检测,观测到了单个光子在相位操控下出射到两个输出端的有序分配现象。验证了基于马赫—曾德尔干涉仪的单个光子路由操控实现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20.
王圩 《物理》2004,33(8):597-604
文章对布拉格衍射效应在半导体光电子材料和光电子器件,特别是在光纤通信中的光电子器件的应用和发展进行了详细的介绍.文中以布拉格光栅衍射效应的光反馈和选模功能为主线,逐一介绍了X射线双晶布拉格衍射技术在半导体材料、特别是在量子阱和应变量子阱超薄层晶体生长和质量控制方面的作用,介绍了内建布拉格光栅对光通信用光信号源的发展所起的重要作用,波导光栅在复用和解复用过程中的作用,以及光纤布拉格光栅在全光纤通信系统中的应用及发展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