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陆剑鸣老师的这篇文章告诉我们,学好数学概念的方法之一,是掌握数学概念的"结构",文章指出一个数学概念的结构,通常包含"成份"和"特征"两个方面.并以一元二次方程的概念为例,介绍了如何看结构.可供同学们学习数学概念时参考.  相似文献   

2.
戴尔曼(C.Dillmann)曾说"数学也是一种语言,是现存的结构与内容方面最完美的语言.""数学语言"是一个包含两个不同范畴的概念,狭义的概念指"数学所使用的语言",如文字语言、符号语言和图形语言等,广义的概念指"数学就是一种人们进行交流的语言",《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明确要求提高学生的"数学表达和交流的能力".但由于数学含有大量抽象深奥的概念、符号、思想和各种纷繁复杂的公式、定理、图形,被动接受式学习,学生就会感到数学语言是困难和枯燥的.如何在中学数学教学中借助语言学科的教学方式和手段,并适合数学学科的自身要求,研究者尝试运用读听写说进行研究和分析.  相似文献   

3.
向量是既有大小、又有方向的数学概念,前者是代数性质,后者是几何性质.一个数学概念中蕴涵两种迥然不同的性态,这是绝无仅有的.如何理解这个"复合体"的数学概念,对学生而言极富挑战性.……  相似文献   

4.
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它是数学知识的基础,是数学思想和方法的载体.心理学研究表明,学生获得概念的方式有两种:即概念形成与概念同化.下面我就结合两个教学案例来说明这两种方式的教学策略.  相似文献   

5.
概念是构成数学结构的基础,具有发展数学思维、提炼数学思想方法等作用.概念教学既可作为“陈述性知识”,也可作为智慧与技能上的“程序性知识”实施教学.文章中从“注重关键词,理解概念;深入剖析,提炼概念;合作交流,建构概念;类比分析,体系化概念”四个方面对高中数学概念教学的策略展开分析.  相似文献   

6.
数学建模中的创新意识培养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针对数学建模中模型建立与求解以及模型的评价与推广这两个环节,提出了"旁观者"与"当局者"这两个角色,并指出优秀数学建模参与者应该具备"从旁观者到当局者"以及"从当局者再回到旁观者"的双向角色转换能力.同时,还从形式和内容两个方面对数学建模优秀论文的共性进行了分析,并联系数学建模的两个环节,指出了优秀论文和数学建模过程中两个环节这两者与角色转换的紧密关系.最后,对如何培训学生成为一个优秀的数学建模参与者提供了一些参考和建议.  相似文献   

7.
史东升 《中学数学》2012,(24):21-22
数和形是研究数学的两个侧面,利用数形结合常常可以使研究的问题化难为易,正如华罗庚教授所说的那样"数无形,少有观,形无数,难入微",而函数则是体现数形结合思想的最突出代表,在数学中应加强数形结合的渗透.一、概念数学中,以形示数,渗透数形结合思想数学中的概念往往反映一定的数量关系,这种数量关系常用文字、符号表示,而图形也是一种语言,而且是更简便、更直观的图像语言,运用"图像语言"对"文字语言"加以解释,一方面渗透数形结合的思想,另一方面又能帮助学生更好的理解概念,例如:二次函数的顶点和最值是两个密切联系的概念,在教学二次函数y=ax2+bx+c(a≠0)的性质时,利用图像作如下描述:  相似文献   

8.
1 数学命题的涵义 首先对"数学科学"中的"命题"的涵义和"数学命题"的涵义进行考察,然后结合两个方面的考察来界定数学命题的涵义.  相似文献   

9.
应用意识是《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11年版)(以下简称“课标”)十个核心概念之一“.课标”指出“应用意识有两个方面的含义,一方面有意识利用数学的概念、原理和方法解释现实世界中的现象,解决现实世界中的问题;另一方面,认识到现实生活中蕴含着大量与数量和图形有关的问题,这些问题可以抽象成数学问题,用数学的方法予以解决”.蔡上鹤先生认为“这里的不足之处是没有加进第三方面:领会学数学、做数学、用数学三者的辩证关系”.为了探索在数学课堂教学的过  相似文献   

10.
<正>在文[1]、[2]中我们分别谈了通过看"结构"、识"两向性"学好数学概念的方法.这里我们再介绍一种学好数学概念的方法.有些数学概念是比较抽象的,学习这样的概念核心是"理解",所谓理解就是要真正把握它的"本质".尽管在数学概念的定义里已经明确了它的本质属性,但要真正把握它却并不容易.下面通过具体例子说明怎样抓概念的"本质".  相似文献   

11.
<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曾指出:理解基本的数学概念、数学结论的本质,了解概念、结论等产生的背景、应用.数学概念是反映一类对象的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方面的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是数学的逻辑推理起点,是构成数学知识的最基本的元素,是巩固知识与形成能力的一个基石,在数学教学与研究中处于重要的地位.清晰的数学概念是正确思维的前提,正确理解数学概念,是学习数学的核心,是培养学生逻辑思维能力的必要条件,因为一切数学思维都是以数学概念为基础,凭借数学概念来进行判断、推理、运算的,所以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基础要素与基本环节,不是"食之无味,弃之可惜"的鸡肋.但在我们新课程教学中应该如何促进学生对概念的理解与深化呢?如何使枯燥无味的概念课"活"起来呢?这些是我们数学教学必须要考虑的问题.本文试图从辨证的视角,以案例的形式来谈谈在新课程概念教学中的一些尝试,也"别有一番滋味在心头".……  相似文献   

12.
绪言关于数学基础的研究有两个方面:哲学方面和数学方面.在这篇论文里,我要限制于纯数学的问题,就是说,与数学上所特有的概念及方法有联系的而在其他科学中遇不到的问题。并且我要限制自己在这样的问题上,对于它们的解决数学的演绎工具是不可少的或似乎是不可少的.  相似文献   

13.
数学概念是事物空间形式和数量关系的本质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是进行数学思维的基本要素.只有正确理解和掌握数学概念,才能有效地进行判断、解释、推理、运算与解决问题.因此,数学概念教学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如何上好数学概念课呢?在传统的数学概念教学中,教师往往先举几个引入的实例,然后提出概念定义,并要求学生复述,接着讲解例题,最后是练习、巩固.二期课改实施以来,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逐渐淡出了课堂.探究式、体验式、小组合作等学习方式被广泛运用到数学概念教学中来,概念教学的方式发生了前所未有的积极变化,激发了学生数学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然而,伴随这一积极变化的同时,还应该注重在数学概念教学中渗透数学思想、建构概念体系.笔者以一节初中数学的概念课“分式的意义”中的两个教学片断为例加以分析.  相似文献   

14.
数学是研究客观世界的数量关系和空间形式的科学,数和形是数学研究的两个重要方面,在研究过程中,数形结合既是一个重要的数学思想,又是一种常用的数学方法.数形结合包括"以形助数"和"以数辅形"  相似文献   

15.
<正>数学概念是数学思维的基础,理解数学概念是掌握数学思想方法,提升数学思维品质的前提.初中数学概念的教学目标是帮助学生全面认识数学概念,理解数学概念的本质,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1)了解概念的形成背景;(2)理解概念的内涵与外延,掌握相应的数学方法;(3)进行概念的巩固与应用.因此,数学概念教学一般通过三个环节展开:首先,概念引入,带领学生初步认识概念的来源,为学生进一步理解概念奠定基础;其次,体验概念的形成过程,  相似文献   

16.
数学概念的教学过程大致可以分为概念的引入、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三个阶段.笔者以函数概念的课堂教学为例,从概念的理解和概念的应用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给学生以清楚的概念的教学有所思考。  相似文献   

17.
本文展示教学案例"数学史融入极限概念教学"的设计、实施和评价过程.从学生认知、思想方法和数学史三个维度来设计课堂教学,经试验和调查,数学史材料有机的融入到极限概念教学中有助于学生更好地理解极限的概念,并总结出数学史融入数学教学的一般流程.  相似文献   

18.
<正>"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是高中数学的一个重要知识点,是高考数学的一个常考点,也是一个易失分点,不少同学将"充分条件"和"必要条件"这两个概念搞混淆了.笔者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并有了自己的一点见解,现和同学们分享如下:一、理清定义在教材中常同时给出"充分条件"与"必要条件"的概念,一般地,"若p,则q"为真命题,即"pq",此时说p是q的充分条件,q是p的必要条件.笔者在教学中,分开给出这两个概念:(1)  相似文献   

19.
朱树华 《中学数学》2023,(10):89-90
<正>类比,即从两类或两种不同对象的一些相似点出发,得出它们其他方面可能的相似结论的一种推理形式.在数学教学中,我们常常听到学生抱怨数学难学、概念难懂,事实上这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类比法没有较好地运用于数学教学中所造成的.倘若在数学概念教学中能够创造性地融合“类比法”,则会改善这一情况,提高概念教学的有效性,进而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水平.  相似文献   

20.
张磊 《计算数学》2023,(3):267-283
很多交叉科学的实际问题在数学上都可以被归为求解具有多个变量的非线性函数或泛函的极小值问题,如何有效地寻找其能量景观的全局极小和如何找到不同极小之间的关系是计算数学领域两个长久以来尚未解决的重要科学问题.本文着重介绍近年来提出的“解景观”概念和方法.我们将回顾解景观的概念、构建解景观的鞍点动力学方法、以及解景观在液晶和准晶方面的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