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不连续介质力学分析的块体-夹层模型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雄 《力学学报》1997,29(3):323-331
基于岩体等不连续介质的实际结构特征,利用约束变分原理,建立了可同时用于不连续介质和连续介质力学分析的块体 夹层模型.该方法利用拉格朗日乘子法和罚函数法把单元间的连续条件作为约束条件引入泛函中,把不连续介质问题和连续介质问题统一处理,既能方便地求解连续介质力学问题,更重要的是能方便地处理不连续介质力学问题,如岩体结构.由块体 夹层模型可导出刚性有限元和弹性有限元(常应变元)的列式,而且块体的形状可以是任意多边形  相似文献   

2.
单壁碳纳米管屈曲的原子/连续介质混合模型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张田忠 《力学学报》2004,36(6):744-748
用数学和力学研究所,上海 200072)//力学学报.--2004,36(6).--744~748 提供了一种运用原子/连续介质混合(hybrid atomic/continuum,HAC)方法解决纳米力学问题的思路. 通过在连续介质力学模型中引入利用分子力学方法获得物性参数,建立了预测单壁碳纳米管临界屈曲参数的HAC模型. 结果表明, HAC模型具有与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可比拟的简洁性, 同时可表征纳米管微观结构特征对屈曲参数的影响. 计算结果表明,Zigzag纳米管的抗屈曲性能优于Armchair纳米管. 基于Tersoff-Brenner作用势的分子动力学结果证实了这一结论.  相似文献   

3.
通常情况下认为碎裂结构的岩体具有非连续介质的特征。但是随着西部大量水电工程的勘查和建设,遇到了一类比较特殊的岩体,这类岩体中裂隙发育,结构面间距很小,按照国标划分为碎裂结构岩体,但是其本身又具有较高的力学性质,表现为具有较高的变形模量、抗剪强度参数和完整性系数,并且具有似连续介质的特征,这与通常的碎裂结构岩体有本质的区别。本文将利用两个实例工程对这一现象进行初步的分析,得到了水电工程可利用岩体的一种新的评价方法。  相似文献   

4.
论“岩体结构控制论”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孙广忠 《力学学报》1993,1(1):14-18
经过长期实践和研究,作者于1984年提出岩体结构控制论是岩体力学的基础理论,并全面、系统地以岩体结构控制论为指导研究了岩体变形、岩体破坏及岩体力学性质的基本规律;提出岩体变形系山岩体材料变彤和岩体结构变形共同贡献的,岩体破坏系受岩体材料破坏和岩体结构破坏控制的;岩体力学性质不仅决定于岩体材料力学的性质,而且受控于岩体结构力学效应及环境因素力学效应。在此基础上,作者提出了岩体可以划分为连续介质、碎裂介质,块裂介质及板裂介质四种岩体力学介质,从而建立了完整的岩体结构力学理论体系。  相似文献   

5.
本文探讨理论力学中变质量系统动力学与连续介质Reynolds输运定理的联系。Reynolds输运定理是连续介质(例如流体)质量/动量/能量输运规律的共同基础,因而具有基本的理论重要性。本文通过详细对比分析说明:在理论力学中,基于一般质点系模型的变质量系统动力学与连续介质力学的输运规律,本质上具有相同的理论框架和分析工具。如果在任意质点系模型的基础上引入质点空间连续分布的假设,则可以将变质量离散体系的力学结论拓展至连续介质的基本输运规律(包括质量/动量/能量)。  相似文献   

6.
对化学驱动的连续介质化学-力学耦合系统进行研究,从热力学定律和化学势角度出发,推导了等温过程的化学-力学耦合本构关系和控制方程,利用变分方法建立了化学-力学耦合系统的能量泛函,得到化学-力学耦合控制方程的等效积分形式和相应的有限元列式. 结合算例,对连续介质的化学-力学耦合行为进行了数值计算,数值结果反映了化学与力学系统的相互耦合作用,即浓度变化能引起介质的变形,同样力学作用也能引起浓度重分布. 从全新的角度建立了描述连续介质的化学-力学耦合行为的基本理论和数值方法,能够较好地反映一类连续介质的化学-力学耦合行为.   相似文献   

7.
基础力学课程体系是现代工程教育的重要基础。理论力学作为力学课程体系的起点,提供了力学基本概念和原理。一方面,以离散体系(质点/刚体)为研究对象的理论力学与以连续体系(介质/变形微元体)为对象的连续介质力学,它们之间既存在密切联系又差异明显;另一方面,源于理论/经典力学的动力系统理论和非线性科学研究对应用力学学科产生了广泛影响。围绕这两个侧面,作者将在《理论力学研究性教学新探索》系列教研论文中阐释它们之间的联系。本篇探讨刚体运动基点法公式和连续介质速度场分解之间的关系,它们分别给出刚体模型和连续介质模型的速度分布规律,前者依赖刚体转动角速度矢量,而后者由速度梯度张量所刻画。本文将说明,两者存在对应理论关系,且刚体基点法公式是连续介质速度场分解的退化形式,即忽略变形效应。  相似文献   

8.
基于连续介质或者离散裂隙假设,含裂隙的多孔介质渗流问题有多种数学力学模型。受物理界面的启发,提出一种新的有限裂隙连续介质力学模型,可以为宏观裂隙-多孔介质内的流体输运问题等提供近似计算方案。该模型属于一类双重介质模型,将曲面上低维度的流场转化为三维空间的流场,并且与连续的多孔介质的流场耦合,在数学上表示为统一的输运控制方程和初始边界条件。这个近似模型为不方便实施高维度-低维度耦合求解的数值计算方法提供新的模拟思路,如光滑粒子流体动力学等无网格粒子类方法。  相似文献   

9.
周创兵  於三大 《力学学报》1999,7(4):332-336
本文论述了岩体力学性质的尺寸效应,提出了与岩体弹性参数相应的表征单元体REV的力学描述,根据中心极限定理推导了估算裂隙岩体REV 的数学表达式。研究表明,岩体表征单元体的大小是岩体力学性质尺寸效应的客观反映。本研究成果为合理选取岩体力学参数提供了一条新途径。  相似文献   

10.
综述了连续介质方法在碳纳米管研究中的最新进展. 主要叙述梁、壳模型, 膜模型,多尺度方法,分子结构力学方法,非局部连续介质方法,以及无网格法的基本原理、 基本方法,及其最新进展,指出其局限性,并预测连续介质方法在碳纳米管研究的发展趋势 和方向.  相似文献   

11.
迅速发展的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白以龙 《力学进展》1996,26(4):433-436
迅速发展的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研究白以龙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北京100080关键词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牛顿力学;混沌;复杂性20世纪中、后期以来,自然科学观正在经历一个重大的转变,即从确定论,还原论的看法又向前跃进了一步,如周光召在1995年全国科学...   相似文献   

12.
DNA的力学问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索瑾  樊学军 《力学进展》1998,28(4):532-544
介绍了目前采用连续介质力学的方法研究脱氧核糖核酸(DNA)方面的进展,包括DNA之所以吸引连续介质力学工作者的兴趣所在;他们应用的研究手段和一些主要的研究结果,重点放在DNA的实验力学的物理、化学基础,实验的原理和方法,对目前讨论得较多的DNA的超绕构形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3.
岩体结构力学——岩体工程地质力学的新发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孙玉科 《力学学报》1997,5(4):292-294
本文从岩体工程地质力学角度, 研讨了岩体结构力学的意义, 地位与作用。作者就个人的认识, 将岩体结构力学的理论特点, 概括为五个方面, 即再变形和再破坏, 岩体结构的控制作用、岩体结构控制论、赋存环境以及关于岩体的多种力学介质和力学模型构成的力学体系。  相似文献   

14.
岩体施工过程损伤演化预测的时变力学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由建立的岩体损伤本构模型,依据时变力学理论对岩体进行不同施工路径下的分步开挖计算,并对施工过程中各点损伤演化历程进行计算机仿真模拟,以预测后续开挖的损伤状态及寻求较优施工步序。理论及算例分析均表明:存在损伤演化时,不同施工步序下岩体终应力位移和损伤状态均不同,设计与施工应进行损伤演化的时变力学分析,以保证施工安全。  相似文献   

15.
纳米力学进展   总被引:19,自引:6,他引:19  
杨卫  马新玲  王宏涛  洪伟 《力学进展》2002,32(2):161-174
概述在固态下纳米力学的若干研究内容.首先对纳米力学及其范畴 进行界定,然后介绍纳米力学方法,包括属于纳观计算力学范畴的大规 模分子动力学算法、连续介质/分子动力学交叠层算法、准连续介质算法 和LMPM方法;及属于纳观实验力学范畴的纳米云纹法和纳米压痕法.随即 阐述纳米力学的新兴研究领域:包括纳米晶体的超塑性变形、纳观断裂 力学、纳米管力学和纳米压痕力学.  相似文献   

16.
力学——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续)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  ??? 《力学与实践》1998,20(2):61-72
力学———自然科学学科发展战略调研报告(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2固体力学这里所说的固体指在一自然约定的时间尺度内可有效承受剪力的连续介质.固体力学旨在认识与固体受力、变形、流动、断裂有关的全部自然现象,并利用这些知识来改善人类生存条件、实现人类目...  相似文献   

17.
高翔  高谦  余伟健  张周平 《力学学报》2007,15(6):746-751
本文针对金川Ⅲ矿区岩体质量及参数,并在11个钻孔数据资料的基础上,采用数学统计和数值模型来分别分析矿区岩体质量和力学参数的特征。对11个钻孔的资料进行详细的统计分析,进行每一个钻孔不同深度的岩体节理裂隙统计和岩体分类评价,并由此获得了建立矿块力学参数模型的数据。再建立表征整个岩体特性的三维力学模型,并揭示了矿块力学特性的分布特性和变化规律。此研究为崩落法采矿设计和数值模拟提供可靠的依据。  相似文献   

18.
地下工程爆破对危岩稳定性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根据爆破峰值速度衰减规律及危岩体主控结构面的假定,通过欧拉方程确定作用于危岩体峰值爆破荷载,并对峰值荷载进行修正得到时程爆破惯性力,建立了3类危岩体动力物理模型及计算模型,结合极限平衡方法得到3类危岩体动力稳定系数计算方法,选取最小的稳定性系数作为整个危岩体的动力稳定性系数,最终给出了3类危岩动力稳定性评价方法。以重庆市万州区太白危岩体为例,选取5个代表性危岩体进行动力稳定性计算,结果表明,3类危岩体动力稳定系数计算方法能较好地评价和反映危岩体的动力性态。  相似文献   

19.
《力学与实践》2004,26(5):84-84
2004年10月2日是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于2004年9月29日举行了“祝贺郑哲敏先生八十华诞应用力学学术报告会”,向郑哲敏先生表示热烈祝贺,并通过报告会,弘扬郑哲敏先生倡导的学术思想和治学精神.包括美籍华人学朱家鲲先生在内的200余位中外学出席了会议.郑哲敏先生从事科学研究近60年,长期从事固体力学研究,开拓和发展了我国的爆炸力学事业.他擅长运用力学理论解决工程实际问题,提出了流体弹塑性体模型和理论,并在爆炸加工、岩土爆破、核爆炸效应、穿甲破甲、材料动态破坏、瓦斯突出等方面取得了重要成果.他倡导海洋工程力学、材料力学性能、环境灾害力学的研究,创建了中国科学院力学研究所非线性连续介质力学实验室,为推动我国力学事业的发展做出了贡献,先后当选为中科院院士、中国工程院院士和美国国家工程科学院外籍院士。  相似文献   

20.
围绕水布垭水电站坝基地质模型研究 ,开展了工程地质调查、岩石力学室内外测试和试验和工程应用的研究。在大量野外工作及理论分析的基础上 ,详细研究了水布垭水电站工程地质岩组 ,地质构造规律及坝基岩体地应力和水文地质条件 ,建立了坝基岩体的概化地质结构模型。开展了针对坝基基本地质模型单元的岩体质量评价 ,提出了坝基基本地质模型单元的岩体力学参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