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06 毫秒
1.
复合核统计理论,自产生至今已有将近五十年的历史了.半个世纪以来世界上很多核物理工作者不断地进行着研究与改进,使得这个理论在核反应领域中始终占有重要地位.纵观复合核统计理论的发展历史,大体上可分为五个重要阶段: 一、玻尔独立假设 1936年N.玻尔在中子俘获现象的启发下,首先提出了复合核的概念[1].以高速运动的中子去撞击较重的靶核,中子往往被靶核吸收,形成一个较稳定的复合核,稍后这个复合核可能发生衰变(见图1). N.玻尔认为复合核的形成及稍后的衰变是两个互不相关的独立过程,这就是核物理上常提到的玻尔独立假设.后来有人作实验…  相似文献   

2.
李伟  窦硕星  王鹏业 《物理》2005,34(12):877-882
在真核生物中,DNA按左手手征性的方式,缠绕在组蛋白八聚体的周围,形成稳定的核小体结构.文章作者运用布朗动力学,数值模拟了DNA与组蛋白相互作用最终形成核小体的动力学过程,揭示了DNA与组蛋白相互作用的详细图景,并提出了组蛋白八聚体旋转模型,以解释这一过程.文章作者还计算了组成核小体的DNA在受到拉伸力时,组蛋白被从核小体中剥离下来的动力学过程,得到了组装和剥离过程的详细图像,给出了与前人单分子实验一致的拉伸力与拉伸长度的关系曲线和拉伸台阶.此外,还通过建立的组蛋白手征性模型,模拟了核小体手征性的形成过程,发现DNA的缠绕方向强烈依赖于组蛋白的手征性,显示出环境温度对核小体手征性有重要影响.  相似文献   

3.
基于Wenzel模型的粗糙界面异质形核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郑浩勇  王猛  王修星  黄卫东 《物理学报》2011,60(6):66402-066402
异质形核是形核发生的主要形式. 经典形核理论对基底界面作了理想化平面假设,然而实际异质形核体系中理想平直的固体界面是不存在的,这导致了异质形核描述与实际情况的偏差. 考察了固相晶胚在非平整界面上的异质形核过程,基于Wenzel润湿模型,分析了非理想界面的粗糙度因子对固相晶胚形核功的影响规律. 结果表明:当基底与晶核之间的本征润湿角小于90°时,基底界面越粗糙越有利于形核;本征润湿角大于90°时,基底界面越粗糙越不利于形核. 同时,游离晶胚在基底上润湿是球冠晶胚形成的重要途径,粗糙界面润湿过程中界面自由能的 关键词: 异质形核 粗糙界面 Wenzel模型 润湿过程  相似文献   

4.
用微扰方法系统求解了cc各态之间的耦合Schroedinger方程,讨论了粲粒子的形成时间和核吸收的关联. 通过计算J/ψ及ψ′在不同核子-核过程中的压低并与实验结果比较,发现形成时间对J/ψ,特别是ψ′的核吸收过程有重要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文章分析了EAST托卡马克核聚变装置在正常运行情况下产生的各种热负荷。计算过程考虑了核热沉积以及热传导、热辐射、对流引起的换热过程。其中稀薄气体对流热、辐射热和核沉积热是热负荷的重要组成部分。这些结果对于分析整个液氦系统消耗量,降低低温系统的成本有着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在原子核熔合反应或裂变反应的动力学过程中,颈部变量都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通常情况下,模型中变量的定义根据各种描述宏观形变的参数的不同而不同。为了进一步研究颈部增长在核熔合反应中的作用,通过引入弹核和靶核的形变参量来拓展哑铃模型。在此框架下,计算了从两个接触核到生成一个复合核过程的核熔合反应系统在不同形变下的势能曲面,同时又对核熔合反应体系的惯性张量和粘滞张量进行了计算,这些物理量的计算都为以后的朗之万动力学研究打下了基础。计算结果表明,在改进后的五参数哑铃模型之中,颈部变量是不稳定度并在核反应中起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7.
毛细管电子     
微结构光纤由一个中心核以及一组沿光纤长度方向环绕在中心核周围,呈六角形排列的空毛细管组成。在将电子直接植入纤维这一技术上,该研究小组已朝着计划的发展方向迈出了重要的一步。  相似文献   

8.
确定裂变核的断点构形是裂变物理中的一个重要问题.本文给出一个对一有缩颈的裂变核形状判断其是否会立即断裂的能量判据:在保持裂变核体积守恒和形状基本不变的条件下,如果核的形变能随其颈部变细而增加,则认为裂变核暂时不会断裂;反之,如果形变能随颈部变细而单调下降,则认为裂变核立即发生断裂.并采用适于描写颈部消失过程的形状参数化方法对235U(n,f)体系的几种质量分配的断后现象进行了统计模型的计算(入射中子能量从0—14Mev),这包括碎片的平均动能;电荷分布和质量分布.计算结果均与实验符合较好,证明了所提断点模型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9.
多核DSP在无人平台探测声纳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在信息技术日益成熟的今天,无人平台在军事和民用领域都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水下无人航行器探测已经成为水声领域重要前沿研究方向,高速运算处理能力更是整个系统的核心。本文以多核DSP作为处理核心,提出了一个水下无人平台探测声呐架构。首先对多核DSP性能做了基本介绍,并以几种基本运算和经典波束形成算法作为例子进行了说明,通过性能测试证明了这一架构适用于水下无人平台的实时信号处理。这一多核DSP架构的设计和应用在水声领域中具有一定实用价值。  相似文献   

10.
探索原子核的电荷与质量极限,合成长寿命超重核是当前原子核物理研究的重要前沿问题之一。本文综述了我们近几年在超重原子核结构性质与合成机制方面取得的理论研究进展。在结构性质方面,利用处理对关联的粒子数守恒方法,基于推转壳模型,系统研究了锕系核与超镄核低激发谱,发展了多维形状约束的协变密度泛函理论并用于研究锕系核势能面和裂变位垒以及N=150同中子素中的非轴对称八极关联等。在超重核合成机制方面,系统研究了利用重离子熔合反应合成超重核的三步过程,包括俘获过程——提出了一个位垒穿透概率新公式、熔合过程——提出了一个基于动力学形变势能面的双核模型、存活过程——系统研究了激发态超重复合核存活概率等。系统研究了合成超重核的热熔合反应,得到的熔合蒸发截面与实验符合,并预言了合成119和120号超重元素的生成截面。  相似文献   

11.
李先卉 《中国物理 C》1992,16(2):145-150
本文介绍了裂解-聚合反应机制对核反应能谱的中段连续谱的贡献.这个反应机制认为炮弹在靶核势场中经历了裂解及与靶核聚合两步过程.本文给出了一个处理裂解-聚合机制的有限程计算的理论方法.并把这一理论应用于α粒子轰击重不同的靶核的一系列核反应.理论与实验的比较证实裂解与聚合反应机制是对中段连续谱的主要贡献.  相似文献   

12.
刘渊  李扬国 《中国物理 C》1984,8(4):426-430
关联核模型很好地描写了大角度处高能强子-核散射. 但在许多工作中, 忽略了和关联一样重要的非弹性道效应. 本文中, 在强子-核弹性散射过程中, 我们计入了两次非弹性过程并导出了一简单公式. 具体计算了1GeV P+C12的弹性散射. 结果表明: 非弹性效应在所观察的角度对定量结果的影响是很小的.  相似文献   

13.
通过分别生长核层与壳层制备出了ZnO/CuO核壳结构的纳米线。形貌和结构分析表明,ZnO核为单晶纳米线而CuO则以多晶形式覆盖在核层表面上。光致发光(PL)研究表明,ZnO纳米线PL强度随CuO壳层厚度的变化而变化。当壳层比较薄时ZnO的PL强度增大,这主要是由于CuO壳层对ZnO核层的修饰减少了表面态,而当壳层厚度增加到一定程度时,ZnO的PL强度不再变化,这主要是由于在核壳结构中形成了type-I型结构的原因。我们对这一现象做了详细的讨论。  相似文献   

14.
一、引言利用盖革一米勒计数管研究放射性核衰变规律,是近代物理实验的重要内容之一。它要求重复测量次数多(我们要求学生测量500次左右),数据处理也较繁杂。若使用单板机,则可对实验过程进行自动控制和数据处理,并能将实验结果立即用直方图的形式显示在示波器上,这不仅能节约时间,免除学生的大量重复劳动,而且还有可能在现场比较测量次数对实验结果的影响,加深对核衰变的随机性的统计规律的认识,同时也有助于提高同学做单板机实验的兴趣。  相似文献   

15.
活跃星系核是中央核区活动性很强的一种银河系外星系核心.活跃星系核是20世纪90年代至今天文学界最活跃和最热门的研究领域之一,因此,对于这种天体现象有很多东西已被科学家们达成了共识,也有很多未知的东西并没有被科学家们搞清楚.所以,这是一门十分前沿却比较困难的学科.本文的目的是为了以较容易于理解的方式来帮助天体物理学初学者以及天体爱好者来初步认识活跃星系核这一前沿的天体现象.本文简要概述了几种较为常见的活跃星系核模型,并介绍了活跃星系核的标准模型、统一模型以及活跃星系核中最重要的黑洞.  相似文献   

16.
低能带电粒子聚变反应中的静电屏蔽效应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系统地评述了天体物理感兴趣能区带电粒子核反应中电子屏蔽效应的实验及理论研究的进展 ,简要地介绍了恒星热核反应中等离子体静电屏蔽效应理论探讨的概况 .着重说明深入研究天体物理环境对核过程的影响是核天体物理学的重要课题之一.  相似文献   

17.
核——核碰撞实验的发展和前沿二十多年的核——核碰撞实验的发展,已形成了低能、中能、高能配套的加速器和相应的实验技术,研究能区的跨度从几个Mev/A 到几十个GeV/A,使重离子物理得到了很大的发展。那么,什么是这门学科研究的前沿呢?由于目前重离子物理研究的分支很多,已经很难回答这一问题了。W.Greiner 在1987年的“重离子物理前沿”国际会议的总结报告中提出5个方面作为重离子物理的前沿,可以作为参考:1)强电场下的物理现象,即在重离子碰撞过程中在电荷真空中产生的过临界电场引的物理现象。  相似文献   

18.
 如何人为地诱发同核异能态辐射,从而利用储存在其中的巨大能量,是个备受关注的交叉学科课题。利用原子物理过程进行触发是目前较为可行的方案,原子物理参数将在里面起到关键作用。介绍了一套高效率的原子数据库,目前该数据库可对原子序数小于96的元素所有电离度离子的能级结构信息进行快速扫描,从而筛选出一些可能通过原子过程触发的同核异能态体系。通过在197Au元素电子跃迁诱导核激发过程和178Hf元素电子俘获诱导核激发过程中的应用,展示了该数据库对寻找合适同核异能态体系的作用。  相似文献   

19.
铁高压熔化线的测量——熔化机理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铁的高压熔化线是高压物理和地球物理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课题。就目前的研究成果来看,存在一个公认的问题:静高压实验测得的熔化温度系统地低于来自动态加载实验的熔化数据——在核-幔边界压力下(330 GPa),动压数据比静压数据高了近一倍(3 000 K)。从熔化相变的物理理论出发,对目前铁高压熔化线实验研究中的实验手段进行评述,并应用有关熔化相变理论的研究成果,对这一重要而未澄清的事实进行初步的探讨。结果表明:在目前铁高压熔化线的实验研究中,计及预熔化和冲击过热在静压和动压实验中对铁熔化温度的影响,可以得到相对自洽的实验结果。这一结果表明,地球核-幔边界压力下铁的熔化温度为3 850 K,外推可以得到铁在内核-外核边界压力下的熔化温度为6 000 K,核心压力下的熔化温度为6 300 K。这一结果还表明,地球液态外核的温度在3 500~5 100 K之间,与Anderson(1998)等推荐的数据一致。  相似文献   

20.
核外环境对衰变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核衰变速率是否受核外环境影响, 一直是核物理研究的热点问题。 这一问题不仅对核物理基础研究很重要, 而且与天体物理、 地质年代学、 凝聚态物理和核废物处理等都有重要关系。 旨在对这方面研究工作的进展做一介绍。The possible change of nuclear decay rates in different environments has long been an interesting topic due to its importance not only in nuclear physics but also in astrophysics, geological dating, condensed matter physics, disposal of nuclear waste etc. The progresses in the investigation of variations in nuclear decay rates are reviewed.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