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王晓倩  高铁  洪专  屈锋 《色谱》2015,33(7):673-677
基于亲和毛细管电泳,定性比较了血浆、肠道及细胞线粒体中所选的9种重要功能蛋白质与神经毒性生物毒素--软骨藻酸(domoic acid, DA)的相互作用。以DA淌度比变化量 Δ M与蛋白质浓度L作图,根据斜率值大小可比较DA与蛋白质作用的相对强弱。结果如下:可与DA相互作用的有6种蛋白质,作用强弱为:人凝血酶 > 细胞色素C≈胰蛋白酶≈免疫球蛋白E (Ig E) ≈核糖核酸酶A > λ 核酸外切酶;而铁蛋白、转铁蛋白、凝集素与DA未表现出相互作用和亲和力。实验表明,亲和毛细管电泳具有高效、快速、所需样品量低的优点,可用于DA作用靶蛋白的筛选,为DA的毒性机制研究和毒性防护提供基础信息。  相似文献   

2.
余方志  章大鹏  袁征  赵强  汪海林 《色谱》2020,38(10):1133-1142
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在决定细胞命运的许多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对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分子机制研究有利于对基本生命过程的理解,为相关疾病的临床治疗及药物筛选提供理论指导。另一方面,利用一些已知的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可以帮助开发先进的生物工程和生命分析技术,为相关研究提供有力的技术支持。因此,建立灵敏、快速的分析方法用于表征蛋白质-DNA的相互作用十分重要。高效毛细管电泳(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CE)技术因其超高的分离效率、极低的样品消耗与较短的分析时间等优势被广泛应用于化学、生命科学和环境科学等多个研究领域。其中,亲和毛细管电泳(affinit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ACE)技术已经成为考察分子间相互作用的重要研究工具。这篇文章综述了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自建立以来在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分析方面的研究进展,并对经典的研究工作进行了着重介绍,主要包括三方面的内容:(1)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简介;(2)利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进行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基础分子机制研究;(3)利用已知的蛋白质-DNA相互作用发展针对目标分子及目标反应的亲和毛细管电泳检测技术。本文还对该领域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与探讨,提出应从以下两个方面增强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的分析能力:(1)充分发挥CE技术样品消耗少和高通量等优势,分别发展针对少量珍贵生物样品的高灵敏检测方法和针对大量未知因素的高通量筛选方法;(2)结合DNA测序及质谱技术快速筛选、鉴定未知的蛋白质-DNA相互作用的精确靶点。  相似文献   

3.
α-干扰素的液相色谱/毛细管电泳两维分离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用亲和色谱/反相色谱、亲和色谱/毛细管电泳和凝胶色谱/毛细管电泳等两维系统, 对白细胞提取液中的α-干扰素进行分离分析, 并对结果进行比较,充分肯定了亲和色谱/毛细管电泳联用在蛋白质类药物制备纯化中的显著作用,以及毛细管电泳作为此类药物分析工具的可能性。  相似文献   

4.
梅芳  赵新颖  屈锋 《色谱》2012,30(12):1229-1234
以细胞色素c(Cyt c)为碱性蛋白质模型,建立了毛细管电泳评价Cyt c与3种不同链长的单链脱氧核糖核酸(ssDNA)库相互作用的评价方法,研究了离子强度对Cyt c与ssDNA库相互作用的影响。比较了Cyt c与含有20、40和60个随机碱基序列的3种不同链长的ssDNA库的作用及基于未涂层毛细管和涂层毛细管的毛细管区带电泳方法。因碱性蛋白质在未涂层毛细管管壁上存在吸附,因此利用未涂层毛细管区带电泳不能区别3种ssDNA库与其作用的差异。利用涂层毛细管电泳法,在压力辅助的反向电压下,根据游离ssDNA库的峰面积变化可比较3种ssDNA库与细胞色素c的相互作用差异。结果表明,含有20个随机寡核苷酸链长的ssDNA库与Cty c的作用最强。此外,NaCl浓度显著影响Cyt c与ssDNA60库的作用。在优化的实验条件下,0.02 mol/L NaCl有利于两者的相互作用。调节盐浓度可抑制非特异性静电作用,能提高碱性蛋白质适配体的单轮筛选效率。利用未涂层毛细管电泳分析复合物及游离ssDNA库的峰面积变化,可优化有利复合物形成的盐浓度。  相似文献   

5.
赵新颖  郭淑元  陈凡  屈锋  罗爱芹 《分析化学》2013,41(8):1204-1208
基于毛细管区带电泳考察了不同离子液体的阳离子母核、烷基侧链碳原子数目和阴离子组成对牛血清白蛋白的影响,以及离子液体[C4mim]BF4与肌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血红蛋白、牛凝血酶和转铁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利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比较了[C4mim]BF4与上述蛋白之间的相互作用,并计算得到结合常数Kb分别为1.24×107 L/mol,1.23×106 L/mol,5.75×104 L/mol和5.60×104 L/mol。结果表明,转铁蛋白、血红蛋白、肌红蛋白、牛血清白蛋白与离子液体的相互作用依次减弱,存在1~2个数量级的差异。结合毛细管区带电泳和亲和毛细管电泳模式可实现离子液体与多种蛋白质相互作用的定性与定量表征。  相似文献   

6.
本研究分别采用区段-区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法(Plug-Plug Kinetic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ppKCE),及以药物为添加剂的亲和毛细管电泳法(Affinity Capillary Electrophoresis,ACE)对盐酸异丙肾上腺素(Hydrochloric Acid Isoproterenol,HAI)与牛血清白蛋白(Bovine Serum Albumin,BSA)的结合作用进行研究。实验结果显示,ppKCE法可同时测得HAI与BSA相互作用体系的结合速率常数kon和离解速率常数koff分别为163.60L·mol-1·s-1、3.50×10-2±0.95×10-2s-1(n=3)。ppKCE法和ACE法测得HAI与BS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4.67×103 L·mol-1、6.02×103 L·mol-1,两种方法所得结果能够较好吻合。证明毛细管电泳法在药物-蛋白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可靠性,可用于测定药物与蛋白的相互作用,从而用于新药筛选研究。  相似文献   

7.
方梅  赵睿  韩慧婉  余晓  盛力  藏冰  刘国诠 《分析化学》2000,28(8):925-929
建立了一种定量研究大分子与小分子间相互作用的毛细管电泳新方法,即在线微透 析三电极系统亲和毛细管电泳法。本法可测定小分子的自由浓度而不受蛋白质大分子的干 扰。详细介绍了实验装置的制作,探讨了进样机制。作为实例,研究了生理条件下pH7.4, 50mmol/L磷酸介质中,牛血清白蛋白与磺胺甲基异噁唑、L-色氨酸、D-色氨酸的亲和常数的 测定,其值分别为5.8×10~ 4L/mol, 2.3 ×10~4L/mol, 1.77×10~3L/mol。本法较简便,能在生理环 境下测定,样品用量亦少。  相似文献   

8.
分别采用亲和毛细管电泳法和荧光法对6种氟喹诺酮类药物(司帕沙星、洛美沙星、左氧氟沙星、诺氟沙星、培氟沙星和氟罗沙星)与牛血清白蛋白的相互作用进行考察. 结合比均为1∶1, 结合常数在104 L/mol量级, 热力学参数表明体系间的相互作用力以范德华作用力和氢键力为主. 另外, 亲和毛细管电泳实验结果表明, 缓冲溶液pH值和离子强度增大会造成结合常数在一定程度上的减小, 使相互作用减弱. 同时, 荧光猝灭实验结合紫外光谱扫描说明体系间为静态猝灭. 所得到的数据对进一步研究氟喹诺酮类药物的作用机理、提高药效和开发新一代氟喹诺酮类药物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9.
动平衡毛细管电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动平衡毛细管电泳(KCE)是一种既能测定配受体间相互作用热力学参数、还可获得配受体间动力学参数的新方法.本文对动平衡毛细管电泳的发展历史、作用模式和原理,以及动平衡毛细管电泳目前存在的一些问题进行了评述.  相似文献   

10.
建立了一种可同时测定kon和koff这两个动力学参数的区段-区段动力学毛细管电泳(ppKCE)新方法,以测定西酞普兰与BSA的亲和相互作用体系的动力学参数kon,koff及结合常数Kb值进行了方法的具体应用,采用时间比的方法对所测得的结果进行了验证.该方法操作更为简便,可有效避免常规ppKCE存在的限制,并降低了对毛细管电泳分离度及检测灵敏度的要求,拓展了动力学毛细管电泳的应用领域.  相似文献   

11.
钱鑫  田晏  罗欣欣  潘静苗  邓苏雅  黄一可  付琦峰  夏之宁 《色谱》2020,38(10):1170-1178
毛细管电泳(CE)在新药研发领域显示着重要的应用前景。CE使用水溶液介质作为实验体系,保证了药物筛选在类似于生命介质的环境中进行,优于其他传统体外仪器筛选方法。除了维持被筛选分子和作用对象的生物活性外,CE筛选过程着重突出配体与受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瞄准与药理学理论相关的重要参数,如结合常数Kb 、结合速率常数Kon 和解离速率常数Koff ,有利于模拟并预测机体内靶标与药物之间的相互作用过程。该文回顾了毛细管电泳进行药物筛选的历史,评述了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方法所依据的理论和相对成熟的各种常用方法,并抽取了部分典型实例以及相关技术进行说明,对以亲和毛细管电泳、动力学毛细管电泳为手段的药物筛选方法进行了介绍,包括分子和细胞层次的药物筛选,以及针对不同类型的候选药物的研究工作都有提及。毛细管电泳与多种技术的联用,包括与质谱以及化学发光等联用发挥了更大的效能。联用方法还应用于中药有效成分的筛选。毛细管电泳在DNA编码化合物库筛选中将有良好应用前景。馏分收集的发展为筛选药物提供了广阔前景,它配合指数富集配体系统进化技术为毛细管电泳药物筛选提供了更多可能。总之,毛细管电泳多样可选的药物筛选方法和技术将为新概念的药物筛选与药物评价提供有力支撑。  相似文献   

12.
免疫亲和毛细管电泳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陈泓序  张新祥 《色谱》2009,27(5):631-641
免疫亲和毛细管电泳方法结合了免疫分析的高特异性和毛细管电泳分离的高效、快速、样品用量少等优点,是复杂样品中特定组分分析的重要方法之一。激光诱导荧光检测器的使用以及毛细管电泳分离前免疫预富集过程的引入,可以进一步提高分析测定的灵敏度,使其能够用于痕量物质的高灵敏测定。本文结合作者所在课题组的工作,对免疫亲和毛细管电泳的两种主要模式,即均相的毛细管电泳免疫分析(CEIA)和非均相的免疫亲和毛细管电泳(IACE)的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相似文献   

13.
本研究分别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和亲和毛细管电泳法研究了重酒石酸去甲肾上腺素(NE-B)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紫外光谱结果表明,NE-B与BSA形成结合物而使BSA的紫外吸收增强。亲和毛细管电泳结果表明,37℃与25℃时时二者的结合常数(K)为分别为K_1=1.03×10~4L·mol~(-1),K_2=9.14×10~3L·mol~(-1)。由热力学参数计算结果可知,NE-B与BSA之间的结合属自发过程,二者之间的作用力以疏水作用为主。  相似文献   

14.
《色谱》2020,(9)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液相分离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特点,在蛋白质分离分析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熔融硅毛细管容易吸附蛋白质,导致电渗流不稳定,分离结果重现性变差;此外,商用毛细管电泳中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由于光程短,使得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灵敏度往往不能达到低丰度蛋白质的直接分析要求。因此寻找能够阻止蛋白质吸附、同时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涂层是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蛋白质的重要课题之一。聚(2-甲基-2-■唑啉)(PMOXA)作为一种类肽类亲水性聚合物,具有与抗蛋白质吸附聚合物聚乙二醇类似的亲水性、抗蛋白质吸附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类肽结构使之具有较聚乙二醇更好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在生物质传递、药物载体和阻抗蛋白质吸附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聚(2-甲基-2-■唑啉)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一是利用多巴胺作为黏合层将其涂覆在毛细管内壁作为抗蛋白质吸附涂层,这种涂层不仅能成功分离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如溶菌酶、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和α-胰凝乳蛋白酶原A),而且在定量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过程中,能阻抗其他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毛细管电泳对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检测效率。二是将其与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构成二元混合刷涂层,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涂层可吸附目标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在另一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可将吸附的目标蛋白质全部释放,同时在释放过程中,处于涂层表面的聚(2-甲基-2-■唑啉)会进一步阻止蛋白质的吸附,释放的蛋白质在电渗流和电泳的双重作用下快速迁移,到达检测器的蛋白质瞬时浓度大大增加,使目标蛋白质得到富集,目标蛋白质的检测信号得到放大,从而达到了提高低丰度蛋白质检测灵敏度的目的。此外,该文还对聚(2-甲基-2-■唑啉)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5.
采用毛细管电泳相互作用分析法建立了一种直接评价污染物毒性的新方法。分别将毛细管区带电泳、胶柬电动力色谱与配体分离法结合,对苯醌和小牛胸腺DNA混合温育后的体系进行相互作用研究。研究发现,苯醌对小牛胸腺DNA能产生相互作用并形成DNA加合物,获得了苯醌对小牛胸腺DNA有损伤作用的判断。由于苯醌是苯在体内的代谢终产物,因此认为苯醌对DNA的损伤是苯致癌的途径之一。  相似文献   

16.
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及其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王京兰  钱小红 《色谱》1999,17(4):342-345
对近几年新发展起来的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ACE)的原理、分类及方法作了简要介绍,着重介绍了亲和毛细管区带电泳、毛细管亲和凝胶电泳、胶束电动色谱中的亲和电泳、亲和毛细管等电聚焦、亲和探针毛细管电泳等过程和方法。对ACE在分子生物学、生物化学中的应用及该技术在亲和常数测定、核酸片段识别、竞争免疫分析、药物先导化合物的筛选等方面的应用也作了介绍。  相似文献   

17.
白玉  范玉凡  葛广波  王方军 《色谱》2021,39(10):1077-1085
小分子药物进入人体血液循环系统后与人血清白蛋白(HSA)、α1 -酸性糖蛋白(AGP)等血浆蛋白存在广泛的相互作用,这些相互作用深刻影响药物在体内的分布及其与靶标蛋白的结合,进而影响药物效应的发挥。深入探究药物与血浆蛋白间的相互作用对于候选药物的成药性优化、新药研发、联合用药的风险评控等意义重大。而发展高效、灵敏、准确的分析检测方法是开展药物-血浆蛋白相互作用研究的关键。近年来,色谱技术由于其高通量、高分离性能、高灵敏度等特点在该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包括测定血浆蛋白翻译后修饰对药物结合的影响,多种药物的竞争性结合等。其中,高效亲和色谱(HPAC)和毛细管电泳(CE)应用最为广泛,能够通过多种分析方法获取结合常数、结合位点数、解离速率常数等相互作用信息。该文着重综述了HPAC和CE在药物-血浆蛋白相互作用研究中的常用策略及最新研究进展,包括HPAC中常用的前沿色谱法、竞争洗脱法、超快亲和提取法、峰值分析法和峰衰减分析法,以及CE中常用的亲和毛细管电泳法(ACE)和毛细管电泳前沿分析法(CE-FA)等。最后,该文还对当前色谱方法存在的不足进行了总结,并对色谱技术在药物-血浆蛋白相互作用研究领域的应用前景和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18.
近年来,由于毛细管电泳技术理论的不断完善,亲和毛细管电泳技术得到迅速发展,并在生命科学、生物技术、临床医学、药物学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对亲和毛细管电泳的原理、优点及分类做了简要介绍,并且着重介绍了近几年ACE技术在蛋白质分析、核苷酸分析、药物分析、手性分离及小分子、离子分析等方面的研究进展,及其在亲和常数测定、蛋白质结构分析、核苷酸的检测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19.
王雨晨  王延梅 《色谱》2020,38(9):1022-1027
毛细管电泳作为一种常见的液相分离技术,因其分析速度快、分离效率高、样品消耗量少等特点,在蛋白质分离分析领域有广泛应用。然而,常用的熔融硅毛细管容易吸附蛋白质,导致电渗流不稳定,分离结果重现性变差;此外,商用毛细管电泳中常用的紫外检测器由于光程短,使得毛细管电泳的检测灵敏度往往不能达到低丰度蛋白质的直接分析要求。因此寻找能够阻止蛋白质吸附、同时能够提高检测灵敏度的涂层是毛细管电泳分离分析蛋白质的重要课题之一。聚(2-甲基-2-噁唑啉)(PMOXA)作为一种类肽类亲水性聚合物,具有与抗蛋白质吸附聚合物聚乙二醇类似的亲水性、抗蛋白质吸附性和生物相容性,而且其类肽结构使之具有较聚乙二醇更好的稳定性,因此近年来在生物质传递、药物载体和阻抗蛋白质吸附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该文主要从两个方面对聚(2-甲基-2-噁唑啉)在毛细管电泳中的应用进行了阐述。一是利用多巴胺作为黏合层将其涂覆在毛细管内壁作为抗蛋白质吸附涂层,这种涂层不仅能成功分离多种蛋白质的混合物(如溶菌酶、细胞色素C、核糖核酸酶A和α-胰凝乳蛋白酶原A),而且在定量检测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过程中,能阻抗其他蛋白质的非特异性吸附,提高了毛细管电泳对奶粉中三聚氰胺、乳铁蛋白的检测效率。二是将其与具有刺激响应性的聚合物(如聚丙烯酸)构成二元混合刷涂层,在一定的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涂层可吸附目标蛋白质(如牛血清白蛋白、溶菌酶),在另一pH和离子强度条件下可将吸附的目标蛋白质全部释放,同时在释放过程中,处于涂层表面的聚(2-甲基-2-噁唑啉)会进一步阻止蛋白质的吸附,释放的蛋白质在电渗流和电泳的双重作用下快速迁移,到达检测器的蛋白质瞬时浓度大大增加,使目标蛋白质得到富集,目标蛋白质的检测信号得到放大,从而达到了提高低丰度蛋白质检测灵敏度的目的。此外,该文还对聚(2-甲基-2-噁唑啉)在毛细管电泳分离蛋白质中的未来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20.
柱端安培检测毛细管电泳芯片及其初步应用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采用两步蚀刻技术制作集成工作电极导管的毛细管电泳芯片,30 μm直径的碳纤维微电极通过导管与分离通道末端对齐和固定,芯片上还制作了阴极通道以固定电泳负极.以神经传递物质多巴胺(DA)和邻苯二酚(CA)表征制作的芯片,DA和CA测定的线性范围为5~200 μmol以及20~800 μmol,检测限分别是0.51和2.9 μmol(S/N=3).三种酚类的检测结果表明该芯片可应用于环境样品的分析.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