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31 毫秒
1.
采用半经验的复杂晶体化学键理论研究了r1-xKxMnO3的化学键性质。计算结果表明,Pr-O键及K-O的共价性随钾掺杂浓度的增加而略有减小,Mn-O的共价性则增加,且Mn-O的共价性要强于Pr(K)-O键,得到的键极化率也服从同样的规律。  相似文献   

2.
研究了La2-xSrxCu1-yFeyO4(x=0.13,0.15,0.17和y=0.0,0.002,0.004,0.006)多晶样品在不同磁场下(H=1,3和5T)正常态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和超导转变温度与Fe掺杂含量的关系.结果表明,不掺杂样品的正常态直流磁化率呈宽峰行为.随着Fe掺杂量的增多,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由宽峰行为变为Curie-Weiss行为.与此同时,超导转变温度随Fe掺杂含量的变化而变化.这表明载流子浓度是影响超导的重要因素.对Fe掺杂样品,其正常态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可以用X=a+bT+c/(T-T0)很好的表示.我们认为,其中a+bT项是带Pauli顺磁的贡献.对同一掺Fe样品,增加外磁场时,居里常数c增大而常数项a减小.这是由于在Fermi面存在不满的窄带(dx2上Hubbard带),它是导致居里顺磁的原因.增加磁场时它往高能方向移动,窄带的电子空得更多,这些电子移向较宽的杂化带,导致每个Cu离子的磁矩增大,而带的Fermi面电子态度减小.我们的实验结果也表明,超导电性与能带结构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3.
测量了掺La的Bi2212系统的随温度变化(80 ̄300K)的热电势。结果表明,热电势随掺杂浓度的增加(载流子浓度减少)而增大。定性解释了绝样样品的热电势的宽峰移动,并且用N-L模型及双带模型对热电势的结果进行了定量分析。  相似文献   

4.
测定了八-4-(十六烷氧基)双酞菁镧氯仿溶液在亚相水面上的π ̄A曲线,同时制备了它的LB膜。应用红外光谱及紫外-可见光谱法对其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5.
通过测量基频光波长为1.064μm时几个不同掺杂类型和掺杂浓度的Si(100)(2×1)样品表面反射二次谐波强度随温度的变化关系,说明在此波长上二次谐波不是来源于表面耗尽场的影响,而是来源于表面态电子。Si(100)(2×1)表面反射二次谐波强度反比于温度的平方。本文提出了一个简单模型,给出了初步解释。  相似文献   

6.
实验上研究了(La1-xSrx)2CuO4)高Tc单晶样品的c-轴正常态电阻同温度的关系以及Tc附近c-轴电阻作为磁场和磁场取向的函数,结果表明,(1)随着Sr含量的增加,c-轴正常态电阻从半导体行为变为金属行为,和(2)固有的各向异性随Sr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弱,这些意味着Sr掺杂在La基系统中有利于Cu-O面间耦合的改善。  相似文献   

7.
实验上研究了(La(1-x)Srx)2CuO4高Tc库晶样品的c-轴正常态电阻同温度的关系以及Tc附近c-轴电阻作为磁场和磁场取向的函数.结果表明,(1)随着Sr含量的增加,c-轴正常态电阻从半导体行为变为金属行为,和(2)固有的各向异性随Sr含量的增加而逐渐变弱,这些意味着Sr掺杂在La基系统中有利于Cu-O面间耦合的改善.  相似文献   

8.
采用Sol-Gel方法首次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制备了具有氧磷灰石结构的发光体Mg2Y8-x-y(SiO4)6O2:Eu,Bi(x,y≥0),利用XRD、IR、TG-DTA三种手段研究了发光体的形成过程。室温(293K)和液氮温度(77K)的荧光光谱表明Eu3+和Bi3+在这种基质中分别发射红光和蓝光,每mol基质中其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14mol和0.03mol,并且其发光都存在温度猝灭。Eu3+的激光感生荧光光谱中存在两条5D0-7F0跃迁线,表明Eu3+同时进入4f格位和6h格位。在Eu3+、Bi3+共掺杂的发光体中,观察到了Bi3+→E3+的部分能量传递。  相似文献   

9.
本文考查了Fe(Ⅲ)-Ⅰ-、Cr(Ⅵ)-Ⅰ-及Cr(Ⅵ)-Ⅰ-Fe(Ⅱ)体系的反应曲线,证明由于Fe(Ⅱ)的引入,体系产生Cr(Ⅴ)中间体并快速氧化Ⅰ^-;通过实验确定Cr(Ⅵ)-I^--Re(Ⅱ)体系的化学计量关系,导出了诱导反应的机理及速率方程,并通过反应曲线的研究进一步证实了反应机理,对含铬废水中铬的测定起到一定作用。  相似文献   

10.
报道一种以5,7,7,12,14,14-六甲基-1,4,8,11-四氮杂环十四-4,11-二烯酮(Ⅱ)配合物为催化剂,丙酮酸为有机底物,溴酸钠作氧化剂,硫酸为介质的振荡化学反应新体系,描述了该体系的振荡特性,得到了振荡范围,详细研究了各物种的初始浓度,温度等对振荡行为的影响,通过研究还原性物质(维生素C和葡萄糖)自由基抑制剂(丙烯酰胺,丙烯腈和H2O2),Ag^+,Hg^2+和CCl4等对振荡的影  相似文献   

11.
用非极性喇曼散射光谱研究了混晶(RbxK1-x)2SnCl6性质随组份(0〈x〈1)及温度(10K〈T〈300K)的变化,发现在纯K2SnCl6晶体中用Rb^+部分替代K^+后,将降低原K2SnCl6的相变温度Tcl。当混晶中Rb^+成份超过极限浓度(x〉0.7)后,该相变就被抑制,不同组份样品的同一喇曼模频率,随Rb^+的增加,向低频方向移动,用平均力常数拟合给出很好的理论解释。  相似文献   

12.
系统地研究了Gd掺杂对Bi2Sr2Ca1-xGdxCu2Oy单晶超导电性及各向异性电阻率的影响。Tc满足Tc/Tc,max=1-82.6(ax+b)^2,并随Gd含量的增加而下降,这是由于Gd掺杂引起载流子浓度减小所导致。在x≥0.19时,ρab(T)在Tc随近有类半导体行为,dρab/dT随Gd含量的增大而增大。ρc(T)呈半导体行为,并可用唯象公式ρc(T)=(a/T)exp(△/T)+bT+  相似文献   

13.
采用Sol-Gel方法首次在比较低的温度下制氧磷灰石结构的发光体Mg2Y8-x-y(SiO4)6O2:Eux^3^+,Biy^3^+(x,y≥0),利用XRD,IR,TG-DTA三种手段研究了发光体的形成过程。室温(293K)和液氮温度(77K)的荧光光谱表明Eu^3^+和Bi^3^+在这种基质中分别发射红光和蓝光,每mol基质中其最佳掺杂浓度分别为0.14mol和0.03mol,并且其发光都存在  相似文献   

14.
本文报道了对Y1-xRxBa2Cu3O7-δ(R=Eu、Gd)两个系列样品的超导电性研究结果.首先,发现随着Eu、Gd掺杂量x的增加,Y1-x]EuxBa2Cu3O7-δ和Y1-xGdxBa2Cu3O7-δ的晶胞体积均随之增大.但所有样品均保持与Y-123样品相同的单相正交结构;正电子平均寿命实验结果表明Cu—O链处局域电子密度ne随Eu、Gd掺杂浓度x的增加而减小.说明Eu、Gd对Y位的替代引起晶胞结构参量的变化不汉改变了Y位的电子密度.同时也影响了Cu-O链周围的电子密度分布;超导转变温度Tc随Eu、Gd掺杂浓度x增加而略有增加,反映了Eu、Gd掺杂虽然改变了体系的局域电子结构.但没有破坏超导所需的Cu-O链与CuO2面之间的耦合:Y位掺杂体系的超导电性与掺杂离子的磁性无关,而与掺杂离子的半径有关.  相似文献   

15.
本文在分析了均匀掺杂分布式光纤放大器(d-EDFA)的基础上,提出了沿传输方向掺杂浓度单调下降(单变),和降升结合(两变)的两种渐变型分布式光纤放大器,并用传输方程研究了透明传输和最佳掺杂浓度下,受激喇曼散射对均匀、单变和两变型三种d-EDFA的各种特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6.
本文用喇曼散射的方法研究了六氯锡化钾铵混晶系列样品[(NN_4)_xK_(1-x)]_2SnCl_5(x=0,0.05,0.1,0.15,0.2,0.25,0,3,1)从室温到77K的行为,首先观察到了其外振动模的双模行为,并且还发现了其一内模T_(2gint)的宽度随铵离子浓度x的增加而增加,相变温度Tc却随铵离子浓度的增加而迅速下降,下降速率约为dT_c/dx=-600K/mol,这一行为是由于正四面体的NH_4 ̄+离子对正八面体的SnCl_6 ̄(2-)离子团的转动产生阻碍而引起。内模T_(2gint)的宽度变化也是由于铵离子的转动影响以及由它引起的晶格畸变所导致。双模行为来自于强烈的集团效应。  相似文献   

17.
采用半经典理论,建立了Er ̄(3+)掺杂光纤中孤子的传输放大方程。该方程考虑泵浦激发态吸收,故适用于0.5-1.49μm波长范围的所有泵浦情况。同时,该方程适用于任意折射率分布光纤,任意泵浦和信号光波模式、任意掺杂形状、均匀加宽和非均匀加宽、集总放大和分布放大,为深入研究Er ̄(3+)渗杂光纤孤子放大特性、优化掺杂光纤设计提供了必须的基本分析方程。  相似文献   

18.
张干兵  徐晖 《光谱实验室》2000,17(5):552-555
采用共沉淀法合成了掺杂La、Gd、Y的Tb-邻氨基苯甲酸配合物,研究其荧光性能,结果显示,掺杂La、Gd、Y后,对Tb配合物的发光有增敏作用,讨论了不同的掺杂离子(La、Gd、Y)及掺杂量对其荧光性能的影响。发现,当掺杂离子取代大部分Tb^3+时,其发光增强仍十分显著。  相似文献   

19.
用SQUID直流磁强计研究了La(1.85)Sr(0.15)Cu(1-x)FexO(4-y)(x=0.002,0.004和0.006)多晶样品在不同磁场下(H=0.01,0.03,0.05T)正常态的直流磁化率与温度关系和超导转变温度与Fe掺杂含量的关系.实验结果表明,不掺Fe的样品其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里宽峰行为,随着Fe掺杂的增多,直流磁化率与温度的关系由宽峰行为迅速转变为Curie-Weiss行为.与此同时,超导转变温度也由不掺Fe的31.0K增加到33.6K(x=0.002),然后再单调降低.这清楚地表明,载流子浓度才是影响超导的最重要的因素。对于掺Fe的样品,其正常态直流磁化率X与温度T的关系可以用X=a+bT+c/(T一T0)很好地表示.我们认为,式中a+bT项是由于Cud带泡利硕磁的贡献.增加磁场时,对于同一个接Fe样品,居里常数C增大而常数项a减小.这是由于掺Fe的样品在Fermi面存在不满的窄带(dx2上Hubbrd带),它是产生居里硕磁的原因.增加磁场时,它往高能量方向移动,窄带的电子空得更多,这些电子移向较宽的Cu杂化带.这样一来,增加磁场时,每个Cu离子的磁矩增大.而Cud带的Fe  相似文献   

20.
在水溶液中通过N-(2-(2’-氨基-乙氨基)乙基)草酰甲酯胺与硫酸铜反应合成了具有单核和桥联多核心1,10-邻菲咯啉端接的标题配合物,测定了其红外光谱,并对主要的红外吸收带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