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传统空间计量模型忽略了空间自回归系数的空间异质性。本文创新性的将空间杜宾模型扩展为部分系数可变的贝叶斯分层空间杜宾模型(BHSDM),并推导了相应的H-M Gibbs混合抽样算法。本文以粤港澳大湾区为例,用大湾区内的城市间专利合作申请数据构造空间权重矩阵并分析了1994-2018年粤港澳大湾区各城市经济增长中是否存在显著的知识溢出效应,以及各城市的空间自回归系数是否有显著的空间异质性。经过实证分析,本文发现(1)知识溢出效应提高了粤港澳大湾区的经济增长速度;(2)专利申请合作给各城市带来不同的边际收益,从整体而言,香港和澳门从合作中获得的边际收益较低,珠三角城市边际收益更高。  相似文献   

2.
京津冀产业创新生态系统是京津冀协同发展的重要内容.从产业创新生态系统外部和内部两个角度对京津冀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进行剖析,一方面运用生态学理论构建京津冀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借用Logistic模型分析京津冀区域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种群间的动态演化,协同效应初步显现;另一方面结合仿真方法模拟研究京津冀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内部各类种群之间的演化关系和演化规律.互惠共生是电子信息制造业创新生态系统演化的最佳关系模式.各创新主体之间不同的演化关系导致动态创新生态系统不同的演化方向,最终达到平衡状态,并提出相应对策建议.  相似文献   

3.
科技创新水平是增强国家和地区综合实力的决定性因素.内蒙古是祖国北疆的重要省份,科技创新对于改变内蒙古过度依靠煤炭等资源型产业发展的经济格局至关重要.通过研究发现,研究区间内内蒙古科技创新基本面各维度处于高水平耦合阶段,耦合协调性则经历了"低水平协调-中度协调-高水平协调(初级)"三大阶段,由于经济社会转型升级压力增大等因素影响,科技创新基本面耦合协调水平进一步提高的难度也随之加大.对此,从确保政府对科技创新支持力度和推广使用PPP模式参与科技创新两方面提出政策建议.  相似文献   

4.
京津冀、长三角和珠三角城市群是中国经济高度发达、最具发展潜力的区域,在低碳发展方面起到引领作用.从经济、资源、环境和绩效的角度构建区域低碳协同发展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结合逼近理想解的TOPSIS方法、灰色关联理论和距离协同模型,利用2005~2014年三大城市群50个城市数据实证分析了三大城市群的低碳协同发展程度.结果表明,三大城市群低碳协同发展度整体上呈现上升趋势,其低碳协同程度从高到底依次为长三角、珠三角和京津冀城市群.  相似文献   

5.
以产业间的垂直关联为切入点,加入空间权重矩阵,建立包含空间外溢效应的垂直关联产业协同发展的理论模型和分析框架.在此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112座城市为研究对象建立联立方程,采用步进回归的方法分析了随地理距离变化的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这两类垂直关联产业的协同发展问题.研究表明,两类产业之间的空间溢出效应显著存在,并且生产性服务业的空间溢出效应总体大于制造业;地理距离对两类产业的影响存在区域边界,在220公里的范围内,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均能产生显著的正面影响;考虑上海、武汉和重庆产业发展的综合影响,只有这三座超大城市周边范围的较小区域受到了显著的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6.
运用混合地理加权回归研究了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影响因素的空间异质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产业创新成果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存在地理差异,虽然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地理差异较小,但在统计上是显著的.这意味着创新活动成果与特定经济地理空间存在较弱关联性.投资促进了高新技术产业快速发展,并且这种影响是显著的,地理差异影响效应大于人力资本和创新活动成果,高新技术产业投资与特定的经济地理空间存在强相关.人力资本在高新技术产业发展中的作用最为明显,但地理差异影响效应较小.相对于其它影响因素,人力资本对高新技术产业影响效应与特定的经济地理位置关联性较弱.  相似文献   

7.
知识溢出是城市群中核心与非核心城市实现协同发展的重要手段.研究通过构建信息化背景下城市群空间经济增长模型,从要素动态均衡的角度,探究了信息化背景下两类城市互动形成的空间经济格局及增长模式.结果发现:随着知识溢出程度的增强,城市群由内部对称均衡向集聚均衡演变,逐渐形成地理上分散,经济上集聚的态势;知识溢出过程可以减小城市群各主要城市间资本增长率的差异,推进城市群内部资本市场的协同发展.  相似文献   

8.
杨水利  李雷 《运筹与管理》2021,30(3):190-198
如何提升产业创新效率是学界关注的热点问题, 选取2009~2018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 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双视角探讨了互联网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的影响机理。研究发现:互联网显著促进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提升, 在考虑内生性问题后结论依然稳健, 同时这种影响具有明显的滞后效应与区域差异, 有助于缩小落后地区与发达地区间的创新效率差距; 基于中介效应模型的检验结果表明, 互联网可以通过提升技术研发能力与成果转化能力对高技术产业创新效率产生促进作用。本研究可为有效推进“互联网+”战略与“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提供启示。  相似文献   

9.
基于成果转化贡献的科研团队成员收益分配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促进科技成果转化是我国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重要内容,是科技成果转化为现实生产力的关键环节,是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的根本要求。科研团队成员作为企业科技创新活动的主体,让其参与成果转化收益的分配,有利于调动其科技创新与成果转化的积极性。本文通过理论分析,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关键绩效指标法,研究科研团队成员在成果转化阶段的贡献的关键指标、权重及量表,构建收益分配模型。研究结论为完善科技成果转化各利益相关者的激励机制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10.
基于生态学原理,构建两斑块种群竞争模型.以江苏省和浙江省两斑块内工业企业为研究对象,分析工业企业种群竞争关系.浙江省工业企业种群内部互动关系显著,且呈现明显的协同关系.江苏省工业企业种群内部互动关系不显著.logistic模型和竞争度模型测算结果均表明江苏省和浙江省的工业企业竞争关系不强.测算两斑块工业企业种群投入产出指标的Malmquist指数,得到全要素生产率、技术进步和效率的变化趋势.发现工业企业协同效应促进了效率的提高,协同效应没有促进技术进步.  相似文献   

11.
杨威 《经济数学》2016,(4):22-26
基于物流产业空间格局演化,分析物流产业发展动因机制.结合试点城市特点,构建试点城市物流产业影响因素模型,运用回归分析对长沙市物流产业影响因素进行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服务业的市场需求、服务业的开放度、信息技术水平和市场反映能力,对长沙市物流产业发展有正向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12.
物流系统与重点产业的协同发展,对于区域经济的高质量发展和物流系统的能力提升,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在分析五种协同发展模型基础上,构建基于CRITIC(Criteria Importance Though Intercrieria Correlation)权重的距离协同发展复合模型,对河北省2010年-2019年数据分析,结果表明:河北省重点产业发展度高于物流系统发展度,特别是在2015年大规模承接京津产业转移之后,重点产业发展迅速;透过拉动因子显示重点产业对物流系统有显著的拉动作用;2015年后,总体协同发展度明显增速减缓,体现系统内外由冲突到缓和协同的时间匹配特性;最后对如何提高协同发展水平提出建议.  相似文献   

13.
在全域旅游的背景下,基于产业协同理论,利用工业、旅游业、农业产业系统有序度、协同度模型,从规模、结构、绩效三方面建立其协同度测度指标体系,依据2003-2014年的数据,定性和定量的分析评价了河北典型县域——涞水县、宽城满族自治县、抚宁县、蔚县的工旅农产业协同度.研究表明,县域工旅农产业协同度低,波动明显,且县域工业与旅游业协同变化趋势对其作用显著;县域旅游业与工业或农业普遍处于不协同状态,且前者协同度高于后者.  相似文献   

14.
我国大型企业的协同创新水平低于中等企业,为了分析其中的原因,在分析企业规模对协同创新影响机制的基础上,基于中国高技术产业统计年鉴数据,采用面板门槛回归模型,研究了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水平的门槛效应.研究结果表明: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水平非线性负相关,大型企业的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水平的负相关程度最高,其次是小型企业,中型企业最低.协同创新水平较低的企业,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水平的负相关程度较高;协同创新水平中等的企业而言,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水平的负相关程度较低;而协同创新较高的企业,其企业规模与协同创新水平正相关.企业发展速度与协同创新水平负相关.  相似文献   

15.
垂直关联产业生产性服务业和制造业间认知距离存在差异性.基于这一基本假设,将多样化指标进行熵值分解,从两大产业内多样化和产业间多样化两个方面对产业多样化水平进行重新界定.在此基础上,以长江经济带11省市为研究对象,建立了以知识溢出和投资组合为门槛变量的面板门槛模型.研究表明:产业内多样化对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产业间多样化则显著阻碍了经济增长和经济稳定.考虑门槛变量的影响,在知识溢出效应跨越第二个门槛之前,产业间多样化和经济增长显著负相关,当其跨越第三个门槛以后,产业内多样化和经济增长显著正相关;在投资组合效应跨越唯一门槛值以后,产业间多样化对经济稳定的阻碍作用占据主导,产业内多样化对经济稳定的促进作用逐渐消失.最后总结长江经济带6种发展动力类型,上海和浙江的发展动力最足,受到了知识溢出和投资组合的双重驱动.  相似文献   

16.
通过联立方程模型3SLS方法,对土地财政背景下,城市便利性影响城市集聚发展的机制和传导路径进行了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1)城市便利性通过促进人口集聚和产业集聚来推动城市集聚发展.城市便利性整体水平提高一个标准单位,城市人口集聚程度上升0.25个百分点,产业集聚程度相应地上升0.148个百分点.2)在城市便利性促进城市集聚发展过程中,人口集聚与产业集聚存在正向的循环因果累积关系,人口集聚吸引了更多的产业集聚,产业集聚水平的提高又进一步促进了人口集聚.3)城市便利性的集聚效应受到土地财政的制约.地方政府对土地财政的依赖程度越高,城市便利性的集聚效应越小.  相似文献   

17.
选取2009-2018年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的数据,运用区位商相对差异指数和熵权TOPSIS法分别测算其产业协同集聚度和区域创新水平,研究二三产业协同集聚对区域创新的影响.研究表明:产业集聚通过"知识技术、劳动力、物力"等外部规模经济增加创新产出;2009-2018年,两产业协同集聚水平由中西部向东部递减,区域创新水平东部明显高于中西部,空间溢出效应显著;两产业协同集聚对创新的影响呈现"倒U型"特征;最后基于计量结果提出相关建议.  相似文献   

18.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产学研协同创新是提高创新效率的有效途径.从绩效评价角度出发,选取我国31个省级行政区域,基于因子分析方法,构建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评价体系,并实证分析了产学研协同对中国区域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表明:各省市产学研创新绩效协同度及创新绩效整体偏低;学研方创新能力和参与度占据主要作用:加大政府、企业与科研机构的合作对区域创新绩效产生积极影响.通过客观地衡量各区域产学研协同创新绩效水平,以期达到对多个创新主体间协同行动及其效应的科学观测与全面评价.  相似文献   

19.
城市旅游的评价体现着系统性,很难以单一指标直接予以反映,依此为出发点,从系统学的理论为基础,分别从基础、公共服务、通达性、环境、载体五个方面,构建城市旅游竞争力指标体系,以江苏省13市为实证分析对象,分别从整体趋势、空间分布、内部差异、影响因素等方面进行研究,结论如下:1)江苏省各市城市旅游竞争力表现上升或下降的波动性变化,波动幅度较小,整体发展相对平稳;2)城市旅游竞争力在空间上呈现南强北弱的两极分化的特征;3)省内各城市的旅游发展差异性明显,这种差异性一直保持着并没有增长或缩小的态势;4)通达性对城市旅游的发展作用显著,其次基础、公共服务的作用较明显,载体的作用暂未充分显现;5)城市旅游竞争力内部构成系统协调性也很大的促进了城市旅游的发展,正相关作用凸显.  相似文献   

20.
改革开放40多年来,省会城市和计划单列市作为国家城市发展的核心城市,城市发展水平备受关注.文章从人口、资源环境、经济发展、科技创新、人民生活、公共服务6个方面选取28个核心指标构建城市综合实力评价体系.综合运用因子分析和聚类分析方法,对各城市综合实力进行比较和分析,结果表明:中国不同地区城市综合实力存在显著差异,东部地区城市整体实力较为强大,而西部地区城市相对较弱.在此基础上,提出了各地区城市综合实力的提升建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