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赵广柱  杜际更 《化学教育》2006,27(10):59-60
现行高中化学教材第二册(人教版),酸碱中和滴定的指示剂仅选择了酚酞,有些人认为不选甲基橙的原因是使用甲基橙时的误差太大。对于强酸、强碱之间的中和滴定,使用甲基橙和酚酞的误差到底有多大呢?我们不妨以0·1 mol/L的NaOH和0·1 mol/L HCl之间的滴定为例,通过计算来说明一下  相似文献   

2.
佟玲  田应朝 《大学化学》1990,5(5):31-36
终点误差是分析化学教学中滴定分析部分的重要内容之一,国内外分析化学教材对此均有讨论.本文从终点误差的定义出发,根据反应的摩尔比关系,导出计算终点误差的通式,并结合终点时的物料平衡与电荷平衡关系,导出不同类型滴定反应的终点误差计算式,同时讨论该误差公式在酸碱滴定、沉淀滴定、氧化还原滴定和络合滴定中的应用.这些公式较一般的分析化学教材所采用的公式更加容易理解和便于计算,虽然不能包括全部滴定分析误差的计算,但具有较大的普遍性.由于公式是根据反应的摩尔比关系而不是当量关系导出,  相似文献   

3.
将滴定分析的准确分为实验设计的准确和实验测定的准确两部分.进而将滴定分析工具分为硬性工具和软性工具,前者为实物性测量工具,后者为滴定分析所涉及的化学反应.最后指出滴定终点误差实质上是相对误差在滴定分析中的具体体现,其值的大小由测定对象的数量、测量工具的优劣以及软性工具的读数误差等3个因素决定,并统一于从形式上类似的林邦公式.  相似文献   

4.
滴定分析中的终点误差计算,学者们在配位滴定、酸碱滴定中多采用林邦误差公式,陶德祥等在氧化还原滴定中也推导出类似公式。本文就林邦误差公式在沉淀滴定中的应用进行了探讨,推导出了林邦误差公式形式表示的沉淀滴定终点误差计算公式,现介  相似文献   

5.
电位滴定法测定合金钢中的锰含量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电位滴定法具有不需要指示剂,在有色、混浊或具有荧光的溶液中可滴定,以及混合溶液中的连续滴定等特点受到广泛关注.锰的分析方法中手工滴定分析及光度分析应用较多,随着现代仪器分析技术的发展,用电位滴定取代化学滴定可避免指示剂的干扰、减小了手工滴定的操作误差,减轻了劳动强度,测量快捷、准确度高、重复性好.  相似文献   

6.
多元酸碱分步滴定的可行性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李克安 《大学化学》1993,8(1):15-18
分析化学教科书中,对多元酸能否分步滴定都给出了判据。以二元酸的分步滴定为例,当△pK_a≥5,c_aK_(a_1)≥10~8,△pH=±0.3时,滴定误差|TE|≤0.5%。基于A.Ringbom误差公式导出的这一判据被广泛的采用。在我们的教学中,曾有人对此提出了疑向:(1)在c_aK_a≥10~(-8)的前提下,分步滴定的准确度是否仅决定于△pK_a,而与被滴酸的浓度大小无关?(2)c_aK_(a_1)≥10~(-8),是一元酸被准确滴定的条件,对一元酸准确滴定的误差要求是0.1%,而多元酸分步滴定的误差要求是0.5%。所以分步滴定中仍要求c_aK_(a_1)≥10~(-8)是否合理?本文拟从滴定过程的质子条件出发,导出计算分步滴定误差的精确算式,借助计算机进行计算,得到分步滴定的确切条件,同时引用浓度对数图对此条件作出直观形象的说明。  相似文献   

7.
基于移动中和界面(MNB)概念,研制了一种基于电泳酸碱滴定(EABT)的新装置.其核心技术是在电泳管中建立MNB,通过对电泳管中的MNB在一定时间内迁移距离的测定,推测酸或碱的浓度.EABT实验表明:HCl浓度的对数值与MNB移动距离存在线性关系.此关系可用于检测未知酸的浓度;不同酸碱指示剂对EABT方法没有明显影响,这能有效避免在容量分析法中不同指示剂对判定终点断滴所造成的误差;EABT具有良好的精密性和稳定性,日内差和日间差的RSD值分别小于1.6%和3.8%.  相似文献   

8.
提出了只需两组滴定数据即可计算电位滴定化学计量点的新的电位滴定终点识别方法,并可以对计算结果进行误差判断。此方法是在两点法的基础上,可用较大的电位间隔进行滴定操作的新电位滴定方法。试验结果表明,对任意滴定体系,一般只需测定3~4组滴定数据即可得到符合误差要求的计算结果,通过大量试验表明,此方法结果与二次微分法的结果一致,且具有较高的精密度与准确度。分析速度较经典电位滴定法有较大提高。  相似文献   

9.
多元弱酸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一直是酸碱滴定中的一个教学难点。基于分布分数的分析指出了当前分析化学教材中有关探讨磷酸分步滴定的某些错误结论,并在此基础上,通过滴定突跃大小的计算,对多元弱酸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进行了探讨分析。结果表明:若人眼判断滴定终点时有±0.2pH的不确定性时,滴定误差控制在0.5%,强碱滴定多元弱酸时,分步滴定的准确条件是:Kai/Ka(i+1)≥105.0;cKai≥10-8.7。  相似文献   

10.
控制电位滴定法的误差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研究了影响控制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因素,得到的结论是:第一,电位的控制误差及滴定剂体积的测定误差是影响控制电位滴定法测定结果准确度的主要因素.计算模型中的比例系数越大,滴定曲线的变化率越大,这种影响越小.第二,多组分体系的测定误差,与组分在计算模型中比例系数的相对大小有关.比例系数越大,测定误差越小.第三,不同浓度(或不同浓度比)待测溶液滴定曲线的差异越大,对控制电位滴定法的测定越有利.  相似文献   

11.
一、容量分析的误差来自哪些方面?什么是应当着重考虑的? 导致容量分析误差有多方面原因:有因滴定终点与反应的等当点不一致所引起的终点误差(end-point error)或称滴定误差(titration error);因溶液体积测量不准引起的体积测量误差(其中包括容量仪器刻度不准、管壁滞留过多以及读数不准所引  相似文献   

12.
滴定磷酸是多元酸滴定的典型例子。目前国内流行的分析化学教材中均未讨论滴定曲线的计算问题,只介绍了用最简式计算第一、二等当点的方法,该法不够严谨误差较大;J.G.Dick 介绍了用近似公式计算 H_3PO_4  相似文献   

13.
蔡碧霞 《化学教育》2009,30(11):56-57
利用pH传感技术绘制酸碱中和滴定曲线,测定未知酸(或碱)溶液的浓度,感受滴定过程中的"突跃",体会现代传感技术给科学研究带来的方便.  相似文献   

14.
张云 《分析化学》2004,32(4):464-468
以Ag+ 滴定Cl-的沉淀滴定计算分析为例 ,研究了电动势测定误差对滴定计算分析法的影响规律。理论推导与实验验证表明 :电动势测定误差对滴定计算分析法的影响小于直接电位法。电动势测定误差对滴定计算分析法测定结果C的影响与滴定分数α有关 ,在α =1处 ,这种影响为 0 ,α离 1越远 ,这种影响越大。这是因为C由D1 与D2 两部分组成 ,其中D1 与电动势无关 ,D2 与电动势有关。在α =1处 ,D2 对C的贡献为 0 ,α离 1越远 ,D2 对C的贡献越大。电动势测定的系统误差与偶然误差对单点滴定法均有影响 ,但在α =1附近 ,这种影响最小。电动势测定的系统误差是影响线性滴定法的主要因素 ,而偶然误差对线性滴定法的影响较小。电动势测定的偶然误差是影响双点滴定法的主要因素 ,而系统误差对双点滴定法没有影响 ;当电动势增量ΔE >- 0 .0 1 8V时 ,双点滴定法的误差一般大于单点滴定法  相似文献   

15.
李艾华  余凡  郭艳华 《化学教育》2018,39(20):20-22
滴定分析中的误差有正有负。通常情况下,在进行误差分析时,把引起误差的各种因素转化为消耗的滴定剂的体积变化,再来确定最后分析结果误差的正负。使用该法时,一般要进行变量转换,学生时常出错。本文介绍的方法是:先列出待测结果的计算公式,再找出公式中存在问题(即有偏差)的代入项,比较其与真实值(或有效值)的大小,最后由公式判定待测结果误差的正负。学生用此方法判断滴定分析中误差的正负,结果快速而准确,展示了该方法的实效性。  相似文献   

16.
蔡晶  徐承波 《化学教育》2017,38(2):39-42
在多元外在表征教学理论的基础上,提出了酸碱中和滴定的教学设计,主要包括创设酸碱中和滴定实验情境、引入酸碱中和滴定概念与原理、介绍滴定管、选择指示剂、演示实验、使用Netlogo解释酸碱中和滴定等内容。研究结果表明该教学设计能帮助高职生更好地理解“酸碱中和滴定”知识。  相似文献   

17.
常量滴定分析适用于测定质量百分数W大干1%的组分。常用的滴定剂浓度为0.01~0.1mol/dm~3,滴定剂用量在20cm~3左右。由于常量滴定管的读数精度为±0.02cm~3,故滴定误差一般小于千分之二。当被测组分的含量较小,滴定剂用量不足10cm~3时,滴定误差将会增  相似文献   

18.
多元酸碱分级滴定的可行性判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1 现行判据的不可靠性在判断多元酸碱分级滴定的可行性时 ,现行文献 [1~ 4] 常采用 Δp K≥ 4 (或 Δp K≥ 5)、c0 Kn≥1 0 -8为判据标准。认为当 Δp K≥ 4时 ,可使分级滴定的结果满足 :误差 | TE|≤ 1 % ,滴定突跃 | J|≥0 .4 0 (目标 ) ;当 Δp K≥ 5时 ,可使分级滴定的结果满足 :误差 | TE|≤ 0 .5% ,滴定突跃 | J|≥ 0 .6 0(目标 ′)。当 c0 Kn≥ 1 0 -8时 ,可使最后一级 (总量 )滴定的结果满足 :| TE|≤ 0 .2 %且 | J|≥ 0 .6 0或 | TE|≤ 0 .1 %且 | J|≥ 0 .4 0 (目标 )。1 .1 上述标准并非达到滴定目标的充要条件计…  相似文献   

19.
络合滴定中的滴定误差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双曲正弦函数的性质,提出了一种处理络合滴定误差的新方法,导出了一个内含最大敏锐指数的络合滴定误差公式,进而获得了计算络合滴定突跃范围的公式。其处理结果与传统方法一致。  相似文献   

20.
罗登柏 《大学化学》1987,2(6):31-35
在滴定分析中,用误差图来讨论与终点误差有关的问题十分方便。例如,络合滴定的误差图,清楚地反映了TE、K_(ML)、ΔPM和C_M四者之间的关系,若知其三者,可由图求出其四来。孟凡昌等移用络合滴定误差图讨论了最简单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问题,即参加反应的两个电对都是对称性电对,且滴定剂的n_T等于被滴定剂的n_x的情况。我们曾提出一个适用于各种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的公式,本文以此为基础,得到一个氧化还原滴定的终点误差图(见图1),表示终点误差TE、终点与等当点pe值之差Δpe及等当点pe_(eq)与被滴定剂克式量pe~0之差Δpe~□三者的关系。利用该图可以进行各种复杂情况的氧化还原滴定终点误差问题的讨论。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