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4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87 毫秒
1.
郝亚暾  杨媛  杨云霞  李奇 《化学学报》2009,67(11):1177-1181
合成了2,2’-二(4-羟基苯基)丙烷为主体分子的四丁基铵包合物, [(n-C4H9)4N]+•[(C15H15O2)2H]-, 并通过单晶X射线衍射法对其进行了晶体结构测定, 发现该包合物的晶体存在两种同质异晶体. 结果表明, 晶型1属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a=2.8199(2) nm, b=0.92730(8) nm, c=2.1450(3) nm, β=130.050(1)°, Z=4, R1=0.0771, wR2=0.2452; 晶型2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1.0895(1) nm, b=1.2331(2) nm, c=1.7244(2) nm, α=108.137(2)°, β=94.458(2)°, γ=100.172(2)°, Z=2, R1=0.0697, wR2=0.2176. 晶型1中2,2’-二(4-羟基苯基)丙烷阴离子的氢键链构成管道式主体晶格, 正四丁基铵阳离子被包合在这些管道中; 晶型2中2个独立的2,2’-二(4-羟基苯基)丙烷阴离子分别形成氢键主体层, 它们交替排列并与夹在其间的正四丁基铵阳离子形成类三明治层状包合物.  相似文献   

2.
1,3-偶极环加成合成双-1,2,4-噁二唑啉衍生物及单晶结构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与1,3-丙二胺或对苯二胺缩合, 形成新的双席夫碱3和4, 然后分别与氯代肟在三乙胺条件下发生1,3-偶极环加成, 得到新型双-1,2,4-噁二唑衍生物6a~6f和7a~7f. 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和MS确证, 并用X射线衍射法测定了化合物6e的晶体结构. 化合物6e属于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3.5134(8) nm, b=0.50575(11) nm, c=2.0598(5) nm, α=90°, β=102.02(8)°, γ=90°, Mr=756.81, V=3.5798(14) nm3, Dc=1.404 g/cm3, Z=4, F(000)=1576, μ=0.095 mm-1, R=0.0787, wR=0.2093.  相似文献   

3.
新型双席夫碱类化合物的合成及晶体结构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孟华  解正峰  胡君  刘方明 《有机化学》2008,28(8):1423-1427
用2-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喹喔啉基-2-甲醛和2-(4-溴苯基)-1,2,3-三唑基-4-甲醛为原料, 在冰醋酸的条件下分别与二胺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新的双席夫碱5a~5d, 6a~6d和7a~7d. 目标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 IR, 1H NMR, MS, X射线确证. 同时测定了化合物6c的晶体结构. 其属于单斜晶系, C2/c空间群, 晶胞参数 a=1.7670(4) nm, b=0.48001(10) nm, c=1.1751(2) nm, α=90.00°, β=94.42(3)°, γ=90.00°, V=0.9937(4) nm3, Dc=1.399 g/cm3, Z=2, F(000)=436, μ=0.089 mm-1, R=0.0413, wR=0.1067. 初步生物活性筛选结果表明, 目标化合物6b在Vero细胞上有抗疱疹病毒I型活性.  相似文献   

4.
报道了用3-甲酰基色酮、5,5-二甲基-1,3-环己二酮、乙酰乙酸乙酯与醋酸铵一步法合成4-(色酮-3-基)-3-乙氧羰基-1,4,5,6,7,8-六氢-5-氧代-2,7,7-三甲基喹啉类化合物, 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并分析了代表性化合物2f的晶体结构. 2f晶体属于单斜晶系, P2/c空间群, 所得晶胞参数为: a=2.0255(4) nm, b=0.9132(2) nm, c=1.4066(3) nm, β=121.60(3)°, V=2.2159(8) nm3, Z=4, Dc=1.335 g/cm3, μ=0.209 mm-1, F(000)=736, R1=0.0556, wR2=0.1248.  相似文献   

5.
以1-苯基-3-甲基-5-苯氧基-吡唑-4-甲醛和1-苯基-3-甲基-5-对甲苯氧基-吡唑-4-甲醛为原料, 在碱性条件下与苯乙酮(取代苯乙酮)发生羟醛缩合, 合成出10种新型含吡唑基的查尔酮; 再用此查尔酮与邻氨基硫酚在冰醋酸中反应, 合成了10种新的1,5-苯并硫氮杂, 化合物的结构经元素分析、IR和1H NMR确认, 同时测定了化合物6c的晶体结构. 化合物6c属单斜晶系(Monoclinic), 空间群P2(1)/n, 晶胞参数a=1.1793(2) nm, b=1.1907(2) nm, c=1.8726(4) nm, α=90°, β=104.71(3)°, γ=90°, M=522.04, V=2.5432(9) nm3, Dc=1.363 Mg/m3, Z=4, F(000)=1088.  相似文献   

6.
新型含二茂铁的α-氨基膦酸酯的合成及表征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将亚磷酸二乙酯与含有二茂铁席夫碱的化合物反应, 合成了一系列新型的含二茂铁的α-氨基膦酸酯, 所有化合物均经过元素分析, IR, 1H NMR, 31P NMR进行表征. 3h的X射线单晶表明, 3h属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晶胞参数a=0.9728 nm, b=1.1056 nm, c=1.3713 nm, α=108.445(2)°, β=98.649(2)°, γ=104.890(2)°, 最终偏差因子R=0.049, wR=0.1152.  相似文献   

7.
马志宏  李放  刘晓焕  林进 《有机化学》2009,29(8):1294-1297
由C9H6-n-BuH与Ru3(CO)12在二甲苯中加热回流, 合成了一个新的双核配合物(η5-C9H6-n-Bu)2Ru2(CO)4.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η5-C9H6-n-Bu)2Ru2(CO)4的结构, 结果表明: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Pī空间群, a=0.8880(5) nm, b=1.2337(8) nm, c=1.3235(8) nm, α=83.054(12)°, β=76.683(10)°, γ=77.036(12)°, V=1.3713(15) nm3, Dc=1.588 g•cm-3, m=1.134 mm-1, F(000)=658, Z=2, R1=0.0993, wR2=0.2459.  相似文献   

8.
以芳香基三唑类杀菌剂三唑酮为先导物设计并合成了5个含N,N-二烷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芳香三唑类化合物, 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 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了[α-(4-甲氧基苯甲酰基)-2-(1,2,4-三唑-1-基)]乙基-N,N-二甲基二硫代氨基甲酸酯的晶体结构, 晶体属于三斜晶系, 空间群, 晶胞参数为: a=0.73482(15) nm, b=1.1051(2) nm, c=1.1209(2) nm, α=90.32(3)°, β=101.97(3)°, γ=105.13(3)°, V=0.8578(3) nm3, Z=2, Dc=1.357 g/cm3, F(000)=368, µ=0.324 mm-1. 生物测试结果显示这5种有机化合物都具有杀菌性和植物生长调节活性  相似文献   

9.
在水热条件下合成了一个新的混合价配位聚合物 [Cu(en)2H2O]2•8H2O, 并对其进行了元素分析, IR, UV, TG-DSC等表征. X射线单晶衍射结果表明, 化合物属于单斜晶系, P21/c空间群, 晶胞参数a=1.88678(12) nm, b=2.30383(14) nm, c=2.61234(16) nm, α=90°, β=95.844(1)°, γ=90°, V=11.2964(12) nm3, Z=4, Dc=3.954 g/cm3, R1=0.0975, wR2=0.2041. 结构测定结果表明, 聚合物中杂多阴离子骨架通过氧桥相连并形成一维无限链. 热性质研究表明, 形成标题化合物后杂多阴离子骨架分解温度大约在600.4 ℃, 热稳定性较母体杂多酸明显增强.  相似文献   

10.
在甲醇-乙醇混合溶剂中, 含有N, O给体的二齿配体2-(2-羟苯基)苯并咪唑与NiCl2•6H2O在常温下反应合成得到标题化合物, 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热分析以及X射线单晶衍射法对其进行了组成和结构表征. 结果表明该化合物为三斜晶系, 空间群P-1, 晶胞参数: a=1.2046(2) nm, b=1.4891(3) nm, c=2.1342(4) nm, α=96.787(3)°, β=104.862(3)°, γ=99.993(3)°, V=3.5904(12) nm3, Z=2, Dc=1.349 g/cm3, F(000)=1516, GOF=1.008, R1=0.0583, wR2=0.1455 [I>2σ(I)]. 在标题化合物的晶体结构中, 晶体学不对称的三个配位中心Ni(II)原子配位环境各不相同, 五个配体提供的五个氧配位基中有四个起着桥联的作用, 形成了一个新颖的V型金属簇状化合物. 变温磁化率研究表明标题化合物在整体上表现为弱的反铁磁性耦合作用.  相似文献   

11.
由Bi(Hcydta)•5H2O和Nd(NO3)•6H2O按1︰1的物质的量比, 在水溶液中合成了含Bi(III)-Nd(III)的异核配位聚合物{[(NO3)Nd(H2O)4(μ3-cydta)Bi(μ-ONO2)]•2.5H2O}n. 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热重-差热和X射线单晶衍射等手段对标题配合物的组成和结构进行了表征. 该配合物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 , 晶胞参数: a=0.9235(3) nm, b=1.0902(4) nm, c=1.4253(5) nm, α=71.840(4)°, β=86.877(4)°, γ=76.991(4)°, Z=2, Mr=936.65, V=1.3284(8) nm3, Dc=2.342 g• cm-3, μ=8.646 mm-1, F(000)=900, 最终偏离因子R1=0.0406, wR2=0.1124. 在该配合物中, 铋(III)与配体cydta4-的4O2N和1个硝酸根中1个O原子以及邻位分子的硝酸根形成8配位的畸变双帽三棱柱. 钕(III)与4个水分子的O, 1个硝酸根中2个O以及来自3个不同配体cydta4-的桥联羧基O结合, 形成9配位的三帽三棱柱构型. 羧酸根在Bi—Nd和硝酸根在Bi—Bi间的桥联作用, 使得整个配合物分子连接成无限二维框架结构. 热分析以及分解产物的红外光谱表明配合物热分解经历脱水、配体热分解、硝酸盐转变成氧化物等多步连续分解过程, 最后在625 ℃失重恒定.  相似文献   

12.
在酸性条件下, 分别合成了四氯合钯(II)离子与2种喹诺酮(诺氟沙星, NFLX=C16H18N3O3F; 环丙沙星, CPLX=C17H18N3O3F)离子形成的配合物(NFLXH)2[PdCl4]•2H2O (1)和(CPLXH)2[PdCl4]•2H2O (2). 用元素分析、IR、UV以及摩尔电导测定等方法对其进行了表征. 配合物1的晶体结构经X射线单晶衍射确定, 结构参数: 三斜晶系, P-1空间群, a=0.84561(17) nm, b=0.94191(19) nm, c=1.2832(3) nm; α=111.26(3)°, β=97.23(3)°, g=96.38(3)°, V=0.9312(4) nm3, Z=1, 最后吻合因子R=0.040, wR=0.088. 利用紫外光谱法、荧光光谱法对配合物与小牛胸腺DNA (ct-DNA)的作用进行了研究, 研究表明, 配合物对DNA的作用模式为插入作用, 与DNA的结合常数Kb分别为: Kb(1)=2.06×104, Kb(2)=2.43×104. 其后测试了配合物对体外肿瘤细胞的抗增殖活性. 经采用四甲基偶氮唑蓝分析法(MTT法)测试后发现配合物1和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人原髓细胞白血病HL-60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显著强于相应的喹诺酮分子本身, 其中配合物2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抑制率可高达(95.4±3.7)%, 半数抑制浓度(IC50, 72 h)为(124.5±10.3) μmol•L-1.  相似文献   

13.
采用蒸气相合成法以吡啶作为蒸气源, 在吡啶气氛下磷酸铝固态凝胶被转化为一种三维骨架结构的磷酸铝微孔化合物, 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了其晶体结构, [Al3P3O12F][C5H5NH]•0.2H2O微孔化合物属三斜晶系, 空间群P-1(2), 晶胞参数a=9.127(2) Å, b=9.185(3) Å, c=9.346(2) Å, α=85.563(14)°, β=77.346(6)°, γ=89.628(17)°, V=762.2(4) Å3, Z=2, Dc=2.074 Mg/m3, Mr=468.09, F(000)=474, μ=0.64 mm-1. 其和以前报道的磷酸铝分子筛UT-6具有相同的骨架结构, 起始凝胶组分中的氟离子参与了骨架生成(Al—F—Al), 骨架中有三种相互独立的8元环孔道互相交叉最终形成类似于AlPO4-CHA型沸石的笼型结构. XRD, TG-DTA研究结果表明, 合成的样品具有较高的热稳定性, 400 ℃煅烧后, 其骨架结构保持不变.  相似文献   

14.
2-氨基-4,6-二甲基嘧啶与硫氰酸钾、4-甲氧基苯甲酰氯在乙酸乙酯中反应, 合成了1-(4-甲氧基)苯甲酰基-3-(4,6-二甲基嘧啶-2-氨基)硫脲, 并用X射线单晶衍射法测定其晶体结构, 晶体属单斜晶系, 空间群为P21/n, 晶胞参数为: a=1.0134(4) nm, b=1.3172(5) nm, c=1.0988(4) nm, β=91.671(8)°, V=1.4661(9) nm3, Dc=1.433 g/cm3, μ=0.234 mm-1, F(000)=664, Z=4, R1=0.0571, wR2=0.1328. 运用Gaussian 03程序, 对标题化合物进行了HF/6-31+g(d)和B3LYP/6-31+g(d)水平的几何全优化和频率计算, 并对其成键情况及自然键轨道(NBO)进行了分析. 初步实验证明该化合物具有良好的生物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