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25 毫秒
1.
本文采用激光诱导荧光法研究了钐、铕、铽和镝配合物的化学性质、光谱特性与光谱能级间的关系,提出了稀土配合物荧光发射的能量传递模型,并导出速率方程和定态解,根据Dexter固体敏化发光理论讨论了影响荧光产率的各种因素,推导出配体三重态向稀土离子激发态进行有效能量传递的3个条件。  相似文献   

2.
吡唑啉酮类稀土配合物的发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3,他引:0  
合成了一系列吡唑啉酮类稀土铽、铕、钐、钆、镝的配合物, 并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和紫外-可见光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解析了铕配合物的晶体结构. 测定了配体的三重态能级, 研究了这4种配合物的发光性质. 并通过研究配体到稀土离子的能量传递过程, 合理地解释了这些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质的差异.  相似文献   

3.
合成了系列铕铽双核稀土有机稀土配合物Tb1-xEux(TTA)3Phen,通过差热.热重分析、XRD、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等测试手段研究了配合物的组成、结构和发光性质。由紫外可见光谱可以看出,稀土有机配合物的吸收峰主要来自有机配体HTrA和1,10-Phen;差热-热重分析证明,稀土有机配合物热稳定性较好。荧光光谱和电致发光表明,铽对铕配合物的发光有协同作用。在该系列配合物中,不仅有机配体可以将吸收的能量传递给发光的铕离子使其发光,而且铽离子也可将其吸收的能量通过分子内能量传递给铕离子,增强铕的发光强度。同时就双核稀土有机配合物光致发光和电致发光的特性及掺杂体系的能量传递过程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4.
利用烯-巯加成的方法,合成了一种带有三联吡啶基团的有机硅氧烷,该中间体用核磁共振、红外、质谱等手段进行了表征确认.以该中间体作为第二配体,加入稀土(Eu3+、Tb3+)烟酸配合物,在正硅酸乙酯的存在下用溶胶-凝胶法原位制备了稀土(Eu3+、Tb3+)烟酸配合物与二氧化硅基质以共价键相连的烟酸稀土分子杂化发光材料.通过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漫反射光谱、荧光光谱和寿命测试表征了制备的杂化发光材料.荧光光谱数据表明在杂化材料中,由于三联吡啶配体通过有效的分子内传能过程将其激发态的能量传递给稀土离子的发射能级,从而极大地提高了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掺铕离子的最强发射为617nm,是纯红光发射;而掺铽离子的最强发射为543nm,是典型的绿光发射.掺铕和铽的分子杂化材的荧光寿命分别为0.66ms,0.68ms,同时荧光衰减均为一级指数衰减,说明稀土离子在杂化材料中分散得很均匀.  相似文献   

5.
合成了以桂皮酸、8-羟基喹啉为配体,以镱、铕为中心离子的稀土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摩尔电导、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法进行表征,并采用紫外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了配合物与牛血清白蛋白(BSA)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随着配合物浓度的增加,BSA紫外光谱表现出明显的增色效应,配合物可有规律地猝灭BSA的荧光。  相似文献   

6.
王彩荣  王璟琳  白洋 《化学通报》2015,78(8):764-767
摘要: 以BCPD为配体,按不同摩尔比掺杂Ln 3+ (Ln = Gd,Y)的Eu混合物为中心体,合成掺杂钆、钇的稀土铕配合物EuxLn1-x-BCPD,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掺杂钆、钇后的配合物结构与未掺杂的BCPD-Eu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基本保持一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掺杂离子对铕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均存在“共发光效应”,但钆的共荧光作用要强于钇;随着掺杂离子的加入,体系中R值均大于1,且当掺杂稀土离子与铕离子的比例接近1:1时,所得掺杂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成本低且发光性能良好的稀土发光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7.
以邻羟基苯乙酮和苯甲酰氯为原料, 经过酯化反应、 Fries重排合成了1-(2-羟基苯基)-3-苯基-1,3-丙二酮(HPPPD)及其与铕(Ⅲ)的配合物, 并通过IR, 热重-差热分析和^1H-NMR谱对其进行了表征. 研究了酚羟基的引入对稀土配合物发光性能的影响. 结果表明该配体与铕(Ⅲ)形成的配合物发出很强的铕(Ⅲ)的特征荧光, 并且以邻菲罗啉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高于二元配合物. 但是, 配体HPPPD与铽(Ⅲ)、钐(Ⅲ)和镝(Ⅲ)等形成的配合物, 无论是二元的, 还是三元的发光均很弱. 这是由于该配体的能级与不同稀土离子能级匹配程度的差别所致.  相似文献   

8.
新型稀土Eu,Tb(Ⅲ)芳香羧酸配合物的合成及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以2-二苯胺羰基苯甲酸(L)为第一配体,咪唑并[5,6-f]邻菲罗啉(IP)为第二配体,合成出新型稀土铕、铽三元配合物。采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可见光谱对配体和配合物的结构进行了表征。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配合物中的稀土离子与第一配体L中的氧原子以及第二配体IP中的氮原子进行了配位。紫外光谱表明配合物主要是由第一配体L吸收能量。通过荧光光谱、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研究了配合物的荧光性能,结果显示:两种配合物均表现出稀土离子的特征发射,且配合物的荧光量子效率和荧光寿命与发光强度成正比,配合物Tb(L)3IP的各项荧光性能均优于Eu(L)3IP。  相似文献   

9.
本文采用经典Claisen酮酯缩合法,合成了一种新型双官能团配体6-对甲基苯甲酰乙酰基-2-吡啶甲酸(H2L),通过红外光谱、核磁共振谱和质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以H2L为配体合成了铕的二元配合物和1,10-菲咯啉为第二配体的三元配合物,并通过红外光谱、差热热重分析、荧光光谱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及其发光性质研究。结果表明:所有配合物均能发射铕(Ⅲ)的特征光谱,最强发射峰在615nm左右,配体极好地敏化了稀土离子的发光。第二配体的引入使三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明显大于二元配合物的荧光强度。  相似文献   

10.
以N,N'-二(2-羧基苯基)-2,6-吡啶二甲酰胺(BCPD)为配体,按不同摩尔比掺杂Ln3+(Ln=Gd,Y)的Eu混合物为中心体,合成掺杂钆、钇的稀土铕配合物EuxLn1-x-BCPD,并对配合物进行了光谱分析。红外分析结果表明,掺杂钆、钇后的配合物结构与未掺杂的BCPD-Eu配合物的配位结构基本保持一致;荧光分析结果表明,两种掺杂离子对铕配合物的特征荧光均存在"共发光效应",但钆的共荧光作用要强于钇;随着掺杂离子的加入,体系中R值均大于1,且当掺杂稀土离子与铕离子的比例接近1∶1时,所得掺杂配合物的荧光强度最大。实验结果为进一步开发成本低且发光性能良好的稀土发光材料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1.
廉志红  徐岩  黄汉国 《分析化学》2002,30(3):342-345
在Sm3 + 、Eu3 + 噻酚甲酰三氟丙酮 三正辛基膦化氧己烷萃取体系中Y3 + 、La3 + 、Gd3 + 、Tb3 + 、Dy3 + 、Lu3 + 等离子可增强Sm3 + 、Eu3 + 的纸上荧光 ,其中以Tb3 + 的增敏效应最强 ,灵敏度提高了 6倍。将滤纸适当处理后可使Sm3 + 、Eu3 + 的检出限分别达到 0 .15和 0 .0 0 7ng。本法用于混合稀土氧化物中 0 .xng级的Sm3 + 和0 0 0xng级Eu3 + 的同时测定 ,结果满意  相似文献   

12.
This paper reports the determination of samarium, europium and gadolinium by Sm and Gd monoxide emission and Eu atomic emission. The enhancement effect of other rare earth elements on Sm, Eu and Gd emission was studied. Large amounts of lanthanum (La) were used as enhancing reagents and chemical interference inhibitors and the dual wavelength method was introduced to eliminate spectral interference, in which the analytical wavelengths used were Sm 651.0 nm, Eu 459.4 nm and Gd 461.6 nm and the reference wavelengths were Sm 651.4 nm, Eu 459.8 nm and Gd 461.2 nm. The method has been applied to the assay of Sm, Eu and Gd in synthetic Sm---Eu---Gd concentrates with satisfactory results.  相似文献   

13.
本文采用自己组装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测定装置,研究了铕(钐)-三氟乙酰丙酮-三正辛基膦化氧(Eu(Sm)-TFA-TOPO)在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农乳-100存在下的光谱特性、荧光衰减动力学特性和发光机理。提出了能量传递机制和第二配体TOPO在荧光发射过程中的作用,制定出TFA-TOPO-农乳-100体系测定痕量铕和钐的时间分辨荧光光谱分析方法,用于测定高纯氧化钇中的痕量铕和钐,结果令人满意。  相似文献   

14.
为了准确测定板栗中矿物元素和稀土元素的含量水平,采用冷冻干燥方式预处理样品,选用硝酸和过氧化氢体系微波消解样品,结合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技术,建立了板栗中钠(Na)、钾(K)、镁(Mg)、锰(Mn)、铁(Fe)、钒(V)、钴(Co)等19种矿物元素及镧(La)、铈(Ce)、镨(Pr)、钕(Nd)、钐(Sm)、铕(Eu)、钆(Gd)、铽(Tb)、镝(Dy)、钬(Ho)、铒(Er)、铥(Tm)、镱(Yb)、镥(Lu)、钇(Y)等15种稀土元素的同时分析测定方法。方法检出限为0.0027~0.78μg/L,相对标准偏差为1.4%~6.3%。通过国家标准物质GBW10019苹果的准确度实验验证,测定结果均在标准证书值范围内。实验结果表明,方法适用于板栗中矿物元素及稀土元素的同时测定。  相似文献   

15.
激光诱导导数荧光法测定铕,钐,铽和镝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激光为荧光的激发光源极大地提高了检测灵敏度,以光学光谱分析仪(OSA)为探测器,具有灵敏度高、再现性好等优点,曾得到广泛的应用。 由于OSA系统中硅靶摄象管的暗电流随开机时间及环境温度而变化,使背景扣除困难,引起较大的误差,为了方便地消除暗电流的影响以及提高重叠荧光峰的分辨力,我们将OSA  相似文献   

16.
IntroductionAsearlyas1967,inthestudyofthefluorescentcharacteristicsoftheion..associationcomplexEu' -TTA-pyridine,Melentavaetal.[1Jpointedoutthatthef1uorescenceintensityofthesystemwasgreatlyincreasedbytheadditionofGds orTbf' ,andmoreoveronlyinthesuspensiontheenhancementofthefIuo-rescencewasobserved.However,thisphenomenonwasregardedasinterferenceinthepresenceofotherrareearthionsandwaseliminatedbyanextractionpro-cedure.Thisphenomenonwassystemacticallyinvestigatedandcalledcolumines-cence[2j,co…  相似文献   

17.
Hong KB  Jung KW  Jung KH 《Talanta》1989,36(11):1095-1099
Trace amounts of uranium, europium and samarium can be determined by means of laser-induced fluorescence. The fluorescence emission and excitation spectra were observed by adding fluorescence enhancing reagents. The fluorescence lifetimes of these elements were also measured. The intensities of emission were found to be linear with respect to the concentration of the element over a wide range. The detection limits for U(VI), Eu(III), and Sm(III) were established as 0.05, 0.1, and 10 ng/ml, respectively. The study suggested that this is a suitable technique for the trace determination of uranium and rare earth elements.  相似文献   

18.
三维荧光光谱法同时测定钐,铕,铽和镝   总被引:3,自引:2,他引:3  
李建军  陈观铨 《分析化学》1990,18(8):726-730
  相似文献   

19.
Conditions for the sorption of europium(III) ions by finely dispersed zirconium oxophosphate and for the formation of Eu complexes upon treatment of the resulting adsorbates with solutions of reagents (Na2WO4; oxalic, nicotinic, quinaldic, benzoic, and nalidixic acids; and benzoyltrifluoroacetone) were studied. It was found that the adsorbate of the Eu complex of nalidixic acid (the ratio of components, 1 : 2) exhibits highly intense luminescence and is characterized by the highest photostability. The use of sorption and the complexation of Eu with nalidixic acid on the sorbent improved the selectivity and lowered the detection limit for the determination of europium in high-purity samarium oxide.  相似文献   

20.
稀土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研究进展   总被引:16,自引:0,他引:16  
综述了稀土元素掺杂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的研究进展,总结了硫化物、钛酸盐、硫氧化物、硅酸盐、氧化物和磷酸盐等基质体系的红色长余辉发光,并指出硫氧化物和磷酸盐等基质是最具有发展前景的红色长余辉发光体系,讨论了Eu^2 在硫化物、Pr^3 在钛酸盐以及Eu^3 和Sm^3 等稀土离子在硫氧化物和硅酸盐等体系中的红色长余辉发光机制。介绍了传统的高温固相法以及溶胶.凝胶法、微波合成法等稀土红色长余辉材料的制备技术。提出了从基质材料、制备技术和稀土离子发光机制入手是稀土红色长余辉发光材料今后研究与开发的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