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一、对第六章教材系统性的体会“氧化物、硷、酸、盐”一章教材的重要性:通过这章的教学,给学生树立无机物质分类的概念,认识各类化合物的通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对高中进一步学习各类元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知识如何教给学生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这章教材编写系统如何,对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新课本第六章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是每一类化合物都分两次提出。分两次提出,绝不是单纯的重复。原因有二:第一,因为提到某一类化合物必要牵涉到另一类化合物,如提到酸的性质,就要牵涉到硷和盐;提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也必须要联系到酸和硷。所以不能一次便把某类化合物的知识全部讲完。第二,旧课本,难点比较集中,一次把酸类,硷类,盐类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缺少在这方面知识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2.
这章教材是向学生介绍几种酸、硷和盐。在这些具体材料的基础上分析、归纳得出各种物质——酸、硷、盐的定义。从盐类连系到和国民经济有密切关系的矿物肥料。最后用图表表示物质的分类和各类物质间的关系。根据教学大纲和教科书,我们提出这章的教学目的、进度和方法如下:  相似文献   

3.
为了使学生避免片面理解,孤立现象和死背定义等毛病,而能透澈地、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已获得的科学知识,经常地进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现在我把复习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几种酸、碱、氧化物和盐”这一章的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得到指正,而能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一、教材分析酸、碱、盐、氧化物这一章是无机物基本概念的基础,通过酸、碱、盐、氧化物的组成,深入地贯澈了原子——分子理论,从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基础上了解到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这一章里应对前几章所讲的定组成  相似文献   

4.
孙夕礼 《化学教育》2010,31(10):13-15
人教版 5化学.(必修)“第四章非金属及其化合物”浓缩了Si、P、N 、Cl 等主要非金属元素 及其化合物的内容, 这部分的知识内容是在学生掌握了物质的量、物质的分类、离子反应和氧化还原 反应这些理论, 加上金属及其化合物知识的基础上来学习的。  相似文献   

5.
白福秦 《化学教育》1996,17(4):21-26
碳和碳的化合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等四章之后,“铁”、“溶液”、“酸、碱、盐”等三章之前。  相似文献   

6.
中学化学教学大纲已经颁发开始试用,它基本上是根据苏联化学教学大纲为蓝本编订的。最初我看到苏联化学教学大纲的时候,发生了很多问题:为什么要这样安排?有些教材要重复的讲,像周期律、酸、硷、盐,原子结构理论,金属等。为什么金属元素举出来的那样少?经过仔细研究才看出它的完整的系统性、直观性和量力性。不只照顾了科学的系统更重要的是照顾了教学系统,重复是按照学生的接受能力逐步加深,非常适合各年级学生的年龄特征和知识水平。在我过去的教学中,学生不只一次的提出‘我们学了化学感觉所得到的知识非常零散好像章与章之间没有很多的关系’当时也试图将课本的教材加以调整使它系统化,但无论怎样调排仍然不能弥补这个缺点。现在有了这个教学大纲,对今后教学将减少许多困难。大纲中很  相似文献   

7.
为了使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关于各类无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更清晰的形成氧化物、硷、酸、盐的概念,学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使用简单仪器、药品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溶解、过滤、加热、蒸发等操作的技能技巧,能够独立的进行系统的实验工作。我在讲过初中化学第六章“氧化物、硷、酸、盐”之后进行了一次两节课时的实习作业。在这一章的总结复习之后先布置了下列题目作为家庭作业:“根据你学过的关于氧化物、硷、酸、盐的知识,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从二氧化硅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的氧化铜?写出主要的操作手续,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说明:硫酸铜、硝酸铜、氯化铜、钠盐、钾盐均能溶于水]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前完成上项作业,让教师详细批改并给予评分。由于学生对这一章各类物质的性质掌握得较好,又经过教师适当的提示说明,在作业上发生理论性错误的为数极少。仅从个别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先用碱与二氧化硅作用或应用三氧化硫与氧化铜作用等,但另一方面从作业中也发现了学生对溶液的知识和物质  相似文献   

8.
在初中化学课本第七章讨论到“重要的几种酸、硷、氧化物和盐”。通过前面六章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课程。根据物质构成的变化,去判定物质的转变;由分子及原子观点说明物质的结构;又对分子原子学说,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定律等予以适当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把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首先由感性到理性地建立起来。初中化学课本前六章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了空气、氧、氢、水和溶液,这是具有两种意义的;一方面因为这些教材是属于应用最广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必须讲述,另一方面的意义是通过这  相似文献   

9.
研究“氮和磷”这个课题(在九年级)具有重大教养和教育的意义。在氮和磷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的实例上使学生认识这些物质的新性质:氢化物组成硷和特种盐,硝酸与各种金属生成特殊反应和硝酸盐被热分解等现象。研究氮和磷也可能给予温习和综合研究一系列的基本化学概念: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硷、酸和盐。在这里也使学生认识氮化物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把它主要的用作炸药,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恐怖;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相似文献   

10.
一.本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化学教学法,第二分册,奚尤什金著,第九章“碳燃烧”第一节,“本章的教导任务和本章的内容”,第168页,人民教育出版社。在学习碳的时候,学生认识了碳的若干化学性质。同时他们对元素和单质的概念的理解也正确了。学生认识到一个新的、有重大实用意义的现象——吸附作用。在学习燃烧的时候,学生应该领会到掌握这个非常重要的化学过程在化学上的意义。  相似文献   

11.
初中化学课本第六章氧化物、酸、碱和盐,这一章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物质系统研究的开始。课本对各类物质作了较系统的介紹,这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一章的教学中主要关键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除此以外,根据我校的教学经验,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对盐的性质的教学,課本中对盐的性质只在物理性质方面作了簡单的介紹,说明所有的盐都是固体,通常是規则的晶体,許多种盐具有颜色,各种盐的溶解度各不相同。課本中根本沒提到盐的化学性质,根据需要我认为有补充盐的化学性质的必要。系統讲解盐的化学性质时,一方面对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作了复习,同时也将盐的知识充实系统了,更重要  相似文献   

12.
一引言初中化学“氧化物、碱、酸、盐”一章主要的教学任务是: 通过介绍几种在国民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根据原子-分子学说使学生正确的形成关于氧化物、碱、酸、盐各类物质的概念以及了解其相互反应关系。在形成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如何进行科学上的概括,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这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全是新的,要想先了解其中一类物质,必然要牵涉到另一类甚至于另外几类物质。因此氧化物、碱、酸、盐不论哪一类物质的完整概念也不可能一次就建立起来。所以在编写和讲授这部分教材时,除去概念本身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外,对讲授的顺序即如何使学生形成这些概念的方法的逻辑系统还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3.
颜士才 《化学教育》2021,42(15):7-7
正1 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与改进"复分解反应"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1章第6节的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含义、反应条件以及能够区分判定4种基本反应类型,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就"复分解反应"编排次序来看,本章第1节首先引出了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本质。紧接着后面几节内容围绕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酸和碱的反应、几种重要的盐展开,尤其是在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之后,  相似文献   

14.
经典酸碱理论认为:CO2分子是强的电子受体,且水化成酸,而CO难以水化成酸,为什么碳原子价态改变对它们的性质有显著的影响?CO分子是弱的电子受体究竟原因何在?类似CO的化合物如NO,也并不象一般非金属氧化物那样表现为酸性氧化物。进一步理解这种特性,对中学化学教学是有益的。  相似文献   

15.
用铜盐置换法分离测定单体金属元素时,通常均获得偏高的结果。但由于至今尚未找出引起这种偏高的原因,所以人们仍将其作为一种经典方法而广为引用。本文研究了铜盐置换反应,发现在该反应过程中,有一种能诱导金属氧化物部分溶解的副反应产生,并证明这种置换诱导副反应,是引起单体金属元素测定结果偏高的主要原因。因此,铜盐置换分离法不适用于冶金产品的化学物相分析。  相似文献   

16.
王运武 《化学教育》1988,9(4):31-33
同分异构现象在有机化合物中普遍存在,它是有机化合物数目繁多的原因之一。在整个教材所讨论的各类化合物中都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因此,对于这一重要概念,我们必须牢固掌握。同分异构现象,顾名思义,它是化合物具有相同的分子式而结构不同的一种现象。但就有机化合物的结构来说,有三个不同层次,即构造、构型和构象。通过对教材第一至第七章的学习,我们知道,在分子结构的三个层次中都存在着同分异构现象。譬加,很多类化合物都存在着碳链异构和位置异构,此外,在不同类化合物之间存在着类别异构;以及有时还存在着可相互转变的动态互变异构等。  相似文献   

17.
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译的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盐及其制法’,内容极为丰富,大概地统计一下,这一章中共列举了八十七种盐、三十种氧化物、九种氢氧化物、九种金属和二十七种酸。是要在初中已习的酸、碱、盐的基础上进一步讲酸、碱、盐的相互关系,以期学生得到一个系统的概念。因此本章提到的元素、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相当的多。如不瞭解这一章编写的意义,必感觉内容太多,抓不着重点,尤其是一个方法又一个方法逐一的讲授,不容易得其要领,并且费时较多。现在把我个人所瞭解这一章的精彩处述出,供读者参考,并希望  相似文献   

18.
非氧化物陶瓷以优异的综合性能,在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领域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制备出适于烧结的非氧化物陶瓷超细粉体,人们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工作.本文综述了非氧化物陶瓷超细粉的研究进展,其中涉及机械粉碎法、金属元素反应法、金属氧化物碳热还原(氮化)法、聚合物热解法、气相化学反应法及溶剂热合成法等,并对金属氧化物碳热还原(氮化)法的进展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描述.  相似文献   

19.
陆禾 《化学教育》1980,1(3):28-30
统编高二化学“电解质溶液”章的理论知识相当集中,也相当重要。这些知识,从某种意义上讲是教材水平的一个标志;这些知识对于学生已学过的酸、碱、盐和离子反应等有关知识,起着概括和提高的作用,对于即将学习的络合物、金属化合物间的反应等知识起着理论指导作用。  相似文献   

20.
一、这一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教学法,第98页。这章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对主要几类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来使学生对物质认识得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先前获得的关于物质的知识。具体地来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丰富学生关于化学反应的概念,使学生懂得化合物分类的初步概念;巩固学生自觉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