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859 毫秒
1.
一、对第六章教材系统性的体会“氧化物、硷、酸、盐”一章教材的重要性:通过这章的教学,给学生树立无机物质分类的概念,认识各类化合物的通性和它们之间的联系,对高中进一步学习各类元素起着很大的作用。但是,这些知识如何教给学生则是值得研究的问题。所以这章教材编写系统如何,对教学起着很大的作用。新课本第六章教材在编写上的特点是每一类化合物都分两次提出。分两次提出,绝不是单纯的重复。原因有二:第一,因为提到某一类化合物必要牵涉到另一类化合物,如提到酸的性质,就要牵涉到硷和盐;提到酸性氧化物的性质,也必须要联系到酸和硷。所以不能一次便把某类化合物的知识全部讲完。第二,旧课本,难点比较集中,一次把酸类,硷类,盐类的知识教给学生,而学生又缺少在这方面知识的基础,因  相似文献   

2.
在初中化学课本第七章讨论到“重要的几种酸、硷、氧化物和盐”。通过前面六章教材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化学是研究物质及其变化的课程。根据物质构成的变化,去判定物质的转变;由分子及原子观点说明物质的结构;又对分子原子学说,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定律等予以适当的讨论,也就是让学生把化学课程的基础理论部分,首先由感性到理性地建立起来。初中化学课本前六章的教材内容,还包括了空气、氧、氢、水和溶液,这是具有两种意义的;一方面因为这些教材是属于应用最广的物质,在初中化学中必须讲述,另一方面的意义是通过这  相似文献   

3.
1.通过初中化学第七章最重要的几种酸、硷、氧化物和盐的教学使学生形成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以及酸、硷、盐的正确概念,对物质的分类有个初步轮廓。奠立更进一步学习金属和非金属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基础。碳是自然界分布很广的一种非金属元素,其化合物种类很多。它与呼吸、燃烧、营养及日常生活的很多现象有紧密的关联,而这些现象又是学生们所常见的。讲授起来要比其他非金属元素(如硫、磷、矽等)容易接受。所以初中教材中出“碳”为非金属元素的代表是很恰当的。学生在前几章中曾学习过:碳在氧中燃烧、空  相似文献   

4.
为了使学生巩固已经学习过的关于各类无机化合物的重要化学性质,更清晰的形成氧化物、硷、酸、盐的概念,学会运用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并为了使学生熟练地掌握使用简单仪器、药品进行实验的方法和溶解、过滤、加热、蒸发等操作的技能技巧,能够独立的进行系统的实验工作。我在讲过初中化学第六章“氧化物、硷、酸、盐”之后进行了一次两节课时的实习作业。在这一章的总结复习之后先布置了下列题目作为家庭作业:“根据你学过的关于氧化物、硷、酸、盐的知识,怎样用最简便的方法从二氧化硅和氧化铜的混合物中提取纯净的氧化铜?写出主要的操作手续,以及有关的化学方程式。[说明:硫酸铜、硝酸铜、氯化铜、钠盐、钾盐均能溶于水]要求学生在下次上课前完成上项作业,让教师详细批改并给予评分。由于学生对这一章各类物质的性质掌握得较好,又经过教师适当的提示说明,在作业上发生理论性错误的为数极少。仅从个别学生的作业中发现有先用碱与二氧化硅作用或应用三氧化硫与氧化铜作用等,但另一方面从作业中也发现了学生对溶液的知识和物质  相似文献   

5.
为了使学生避免片面理解,孤立现象和死背定义等毛病,而能透澈地、系统地、牢固地掌握已获得的科学知识,经常地进行复习是非常必要的。因此现在我把复习初中化学“最重要的几种酸、碱、氧化物和盐”这一章的体会写出来,希望能得到指正,而能更好地改进今后的教学工作。一、教材分析酸、碱、盐、氧化物这一章是无机物基本概念的基础,通过酸、碱、盐、氧化物的组成,深入地贯澈了原子——分子理论,从单质和化合物的概念基础上了解到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这样就培养了学生关于辩证唯物主义的世界观,在这一章里应对前几章所讲的定组成  相似文献   

6.
初中化学课本第六章氧化物、酸、碱和盐,这一章是在前几章的基础上,对物质系统研究的开始。课本对各类物质作了较系统的介紹,这为学生今后的继续学习打下了基础。在这一章的教学中主要关键是注意知识的系统性,除此以外,根据我校的教学经验,在这一章的教学中还应注意以下几点: 第一点是对盐的性质的教学,課本中对盐的性质只在物理性质方面作了簡单的介紹,说明所有的盐都是固体,通常是規则的晶体,許多种盐具有颜色,各种盐的溶解度各不相同。課本中根本沒提到盐的化学性质,根据需要我认为有补充盐的化学性质的必要。系統讲解盐的化学性质时,一方面对酸和碱的部分化学性质作了复习,同时也将盐的知识充实系统了,更重要  相似文献   

7.
东北人民政府教育部编译的高级中学教科书化学第一册第一章‘盐及其制法’,内容极为丰富,大概地统计一下,这一章中共列举了八十七种盐、三十种氧化物、九种氢氧化物、九种金属和二十七种酸。是要在初中已习的酸、碱、盐的基础上进一步讲酸、碱、盐的相互关系,以期学生得到一个系统的概念。因此本章提到的元素、氧化物、酸、碱、盐、等物质相当的多。如不瞭解这一章编写的意义,必感觉内容太多,抓不着重点,尤其是一个方法又一个方法逐一的讲授,不容易得其要领,并且费时较多。现在把我个人所瞭解这一章的精彩处述出,供读者参考,并希望  相似文献   

8.
一、这一章的教学法 (1)苏联中学七年级化学教学法简明指南,杜宾宁著,人民教育出版社出版,第三章“氧化物、酸、碱和盐”的教学法,第98页。这章的重要任务,是通过对主要几类化合物性质的研究来使学生对物质认识得更具体,在教学过程中可以扩大学生先前获得的关于物质的知识。具体地来说,可以丰富学生的关于物质性质的概念;丰富学生关于化学反应的概念,使学生懂得化合物分类的初步概念;巩固学生自觉地写出物质的分子式和化学方程式  相似文献   

9.
一引言初中化学“氧化物、碱、酸、盐”一章主要的教学任务是: 通过介绍几种在国民经济上有重要意义的化合物,根据原子-分子学说使学生正确的形成关于氧化物、碱、酸、盐各类物质的概念以及了解其相互反应关系。在形成这些概念的过程中使学生体会到如何进行科学上的概括,从而逐步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由于这些概念对初中学生来说全是新的,要想先了解其中一类物质,必然要牵涉到另一类甚至于另外几类物质。因此氧化物、碱、酸、盐不论哪一类物质的完整概念也不可能一次就建立起来。所以在编写和讲授这部分教材时,除去概念本身的正确性和可接受性外,对讲授的顺序即如何使学生形成这些概念的方法的逻辑系统还必须予以充分的考虑。  相似文献   

10.
酸、碱、盐、氧化物的一系列知识,是明确无机物的基本概念的基础。而初中化学课进行到这一章,教材的深度与广度是比较旧课本有明显的提高。所以,我们有必要对这一章教材深入体会,做到融会贯通,深入浅出。一定要掌握住教材的精神与实质,才能达到这章的教学目的。一.深入教材的体会1.掌握原子—分子论,发挥教材的科学性与思想性——根据化学教学大纲的指示:“初中全部化学是以原子—分子论为基础的。”从一、二两章开始教物质及其性质与化学反应中,阐明原子—分子论的意义,并以原子—分子论观点解释物质性质及化学反应,基本上是可以使学生获得原子—分子  相似文献   

11.
研究“氮和磷”这个课题(在九年级)具有重大教养和教育的意义。在氮和磷的氢化物及氧化物的实例上使学生认识这些物质的新性质:氢化物组成硷和特种盐,硝酸与各种金属生成特殊反应和硝酸盐被热分解等现象。研究氮和磷也可能给予温习和综合研究一系列的基本化学概念:元素,单质和化合物,氧化物、硷、酸和盐。在这里也使学生认识氮化物在资本主义国家是把它主要的用作炸药,给人民带来巨大灾难和恐怖;但在社会主义国家里  相似文献   

12.
许多易溶并正常电离的盐类,在水溶液中都发生水解,如 NaCN,NH_4NO_3的水解产物为自由酸和自由硷。Na_3PO_4,(NH_4)_2SO_4的水解产物为酸式盐和自由硷。Ba(CN)_2,AlCl_3的水解产物为硷式盐和自由酸。Fe_2(SO_4)_3,Al_2S_3的水解产物为自由硷和自由酸。此外任何价型离子的强酸强硷的盐类如 KCl,NaCl,NaNO_3,Na_2SO_4,BaCl_2等溶于水都不发生水解。上述盐类中发  相似文献   

13.
师范学校和普通中学的化学裸本,对无机物分类一章的内容是有些出入的。高中课本在这章的内容里,归纳了初中化学的各项化学反应,并在复习的基础上加以补充;师范课本在这章的内容里,虽然同是复习性质,但比较简略些。如师范课本在盐的一节中,对盐的生成只说到是“由酸和金属反应的结果,或者酸和碱的反应结果”而对碱性氧化物和酸的反应以及酸性氧化物和碱的反应就没有归纳进去(在  相似文献   

14.
在容量分析中,一般用水作为滴定介质,因为它的溶解能力较大、价廉、容易纯化。但是有许多物质不溶于水或是由于滴定产物——盐的水解作用不能显出敏锐的终点,因而,迫使人们朝着采用种类丰富、性质多样的非水溶剂这一方向去寻找解决上述问题的途径,这是非水滴定在近年来所以得到很大进展的原动力。此外,又因为近代化学结构理论及酸硷概念的新进展,从理论上指导了非水溶剂的研究,因而在有机合成上和定量分析上的应用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这些情况可以从近年所发表的总结性的论著得知其概略,本文所要谈论的只限于非水溶剂在酸硷滴定上的应用、方法及其原理。  相似文献   

15.
本章的教学任务是在学生初中化学知识的基础上综合复习氧化物、硷、酸和盐的性质并进一步研究它们的成分、命名法、通性以及相互作用。结合化合、分解、置换和复分解等反应过程来进行研究。为了使学生掌握这些反应的真实情况,教师应结合讲授做适当的演示。仔细考虑布置并指导学生实验作业以及布置和检查学生课外作业。要求学生除掌握理论知识和实验本领以外能正确地写出本章所学的物质的分子式和方程  相似文献   

16.
颜士才 《化学教育》2021,42(15):7-7
正1 教材内容的深度分析与改进"复分解反应"是浙教版九年级《科学》第1章第6节的部分教学内容,根据新课标要求,学生了解复分解反应的含义、反应条件以及能够区分判定4种基本反应类型,能用于解释日常生活中的一些化学现象。就"复分解反应"编排次序来看,本章第1节首先引出了物质变化的概念及化学变化的本质。紧接着后面几节内容围绕物质的酸碱性、常见的酸、常见的碱、酸和碱的反应、几种重要的盐展开,尤其是在几种重要的盐的性质之后,  相似文献   

17.
第八课硷类——苛性钠、苛性钾及消石灰教学目的:使学生认识最重要的几种硷的性质和用途,并使其对可溶性硷的知识系统化。为了达到本课教学目的,可通过以下几个重点: 1.硷的定义及硷与碱的区别。 2.苛性钠,苛性钾,消石灰的性质及用途。 5.生石灰的制法及用途。进行本课时,应与第六章第三节碱类(68页)及本章第一节乙。盐酸的化学性质中的中和作用(84页)相联系。从复习该两节重点引出新课。检查学生知识: 1.酸类的成分和通性是什么? 2.什么叫做碱?你学过那几种碱? 讲授新教材:从提问第二题碱的意义是:“由金属与氢氧根化合而成的分子组成的物质,如果能溶于水的,就叫碱。”那么不溶于水的,又叫什么呢?它就称为硷(过去一度命名为(酉兼),现(酉兼)字已废  相似文献   

18.
离子交换剂或所谓离子交换树脂为含有酸性或硷性化学活性结构单位的固态难溶性物质,能以其“荷载”的离子与溶液中的离子进行交换。由于合成的离子交换树脂具有化学活性基团,故它与在工业上应用的和其极近似的非化学活性的合成塑料不同。离子交换剂具有不同直径的毛细管和微孔形成的巨大内表面,高化学稳定性和机械坚固性,它们实际上完全不溶于水、酸、盐和硷的溶液中,也不溶于有机溶剂(醇、醚等)。根据需要,选择不同的合成条件及原料可以合成不同物理性质及化学性质的树脂。依据其化学性质,离子交换剂可分为两类:由酸性  相似文献   

19.
中國烏头之研究 Ⅱ.紫草烏根中的植物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从云南大理县产的紫草乌根中,另分得一新植物硷,暂命名为紫草乌硷乙(isoaconitine),分子式为C_(34)H_(47)O_(11)N,熔点为144—146°,[α]_D~(20.5)=+28°,并制成多种结晶盐。紫草乌硷乙在微酸性或硷性溶液中水解时,除分得醋酸和六茴酸外,还分得胺醇C_(24)H_(37)O_7N,熔点不明显,约在118—123°,已制得其结晶的氢溴酸盐和四乙酸酯。紫草乌硷乙的部分示性式为C_(19)H_(20)(OH)_3(OCH_3)(N—C_2H_5)(CH_3OC_6H_4COO)(CH_3COO)。  相似文献   

20.
白福秦 《化学教育》1996,17(4):21-26
碳和碳的化合物,安排在“空气、氧”、“分子、原子”、“水、氢”、“化学方程式”等四章之后,“铁”、“溶液”、“酸、碱、盐”等三章之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