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296 毫秒
1.
大宝山多金属矿床为典型的金属硫化物矿床,其具有经济价值的成矿元素包括铜、铁、铅、锌、钨、钼等。矿床的成矿作用与岩浆和变质热液蚀变活动有着密切联系。矿区内构造断裂的广泛发育为成矿热液活动提供了通道和有效的成矿容矿空间,并在成矿后对矿体可以进行改造作用。该研究中在大宝山铜多金属矿床的三个断层剖面中,采集了断层泥、含矿脉体和蚀变围岩共8个样品。然后,对所有样品通过X射线衍射(XRD)和近红外光谱分析(NIR)两种光谱学方法进行了综合测试分析。在样品中多种蚀变类型矿物组合通过光谱学分析被鉴别出来,主要包括黄铁绢英岩化矿物组合(石英、绢云母、黄铁矿和黄铜矿等)、矽卡岩化矿物组合(透闪石、阳起石和石榴石等)和青磐岩化矿物组合(绿泥石、碳酸盐和黄铁矿等)。这些蚀变类型的矿物组合的表明矿区的岩石经历了多种热液蚀变作用的叠加。断层泥样品中则可以鉴别出蚀变围岩和含矿脉体的矿物成分,以及金属氧化物和硫酸盐矿物(黑铜矿、铜矾、钾铁矾和钾明矾石等),以及粘土矿物(伊利石、蒙脱石、高岭石和滑石等)。断层泥中的氧化和风化矿物指示了断层作用为岩石的物理和化学风化过程提供了有利条件。此外,根据三个断层剖面中蚀变围岩的NIR图谱,计算了白云母类矿物的结晶度参数(IC=Al-OH(2 200 nm)吸收峰强度/H_2O(1 900 nm)吸收峰强度)。在蚀变围岩样品中637平台的IC_1=0.078 71/0.037 76≈2.08; 793平台的IC_2=0.108 8/0.014 8≈7.35; 817平台的IC_3=0.098 6/0.039 1≈2.52。显然, 793平台蚀变围岩白云母类矿物的结晶度明显高于其他两个平台的样品。结晶度越高表明热液活动的温度越高,进而可以推测在793平台蚀变围岩的采样位置相对而言可能更接近于热液活动中心。综上所述,将XRD和NIR两种光谱学分析方法相结合有助于快速准确鉴别蚀变矿物的类型和结晶度,从而为矿床学研究和找矿勘探提供更加丰富的地质资料。  相似文献   

2.
近年来,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测试技术得以适用于地质领域。相比于采用一种测试技术来解释某些地质问题,地质工作者们开始尝试采用多种测试技术优优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研究的准确度。综合近红外光谱分析(N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两种现代测试技术,对扎木敖包矿床4202钻孔线不同层位采取的9个岩心样品进行测试分析,并对两种测试技术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表明,不同层位上的矿物成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从上至下不同层位的岩性分别为:第四系、第三系粘土砂砾层-泥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阳起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铁矿矿层-石墨矿层-云母石英片岩。不同深度的岩石成因上亦有所不同,主要发生了风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矽卡岩化的作用。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完善该矿区的地质特征,另一方面对于该区的勘矿、找矿及采矿亦有重要意义。此外,由于XRD可以初步提供矿物成分信息,NIR则可以在XRD测试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判断矿物存在与否,综合NIR和XRD的优点,采用两种现代测试技术相互结合的方法,较好地识别出样品中的矿物组成,提高了矿物成分鉴定的准确度。同时也表明在矿物光谱学的基础上,NIR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地学领域。  相似文献   

3.
内蒙古扎木敖包铁、石墨矿床钻孔样品的NIR和XRD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近年来, 科学技术的发展让越来越多的测试技术得以适用于地质领域。相比于采用一种测试技术来解释某些地质问题, 地质工作者们开始尝试采用多种测试技术优优结合的方法来提高研究的准确度。综合近红外光谱分析(NIR)和X射线衍射分析(XRD)两种现代测试技术, 对扎木敖包矿床4202钻孔线不同层位采取的9个岩心样品进行测试分析, 并对两种测试技术的测试结果进行比对和总结。结果表明, 不同层位上的矿物成分存在着一定的差异, 从上至下不同层位的岩性分别为: 第四系、第三系粘土砂砾层-泥岩-云母石英片岩-石英阳起石矽卡岩-矽卡岩化大理岩-铁矿矿层-石墨矿层-云母石英片岩。不同深度的岩石成因上亦有所不同, 主要发生了风化、碳酸盐化、绿泥石化及矽卡岩化的作用。研究结果一方面可以完善该矿区的地质特征, 另一方面对于该区的勘矿、找矿及采矿亦有重要意义。此外, 由于XRD可以初步提供矿物成分信息, NIR则可以在XRD测试数据基础上进一步判断矿物存在与否, 综合NIR和XRD的优点, 采用两种现代测试技术相互结合的方法, 较好地识别出样品中的矿物组成, 提高了矿物成分鉴定的准确度。同时也表明在矿物光谱学的基础上, NIR将会更加广泛地应用于地学领域。  相似文献   

4.
鄂豫陕地区是我国重要的绿松石产区,其中陕西白河位于秦岭东部,是绿松石的重要矿点之一。选取陕西白河县小东沟绿松石矿床的黄白色和绿色伴生矿样品,对其进行薄片观察、 X射线粉晶衍射测试、红外光谱仪和拉曼光谱仪分析的矿物学和谱学研究。测试结果表明样品为明矾石,还含有少量磷铝矾和高岭石。可观察到其呈脉状结构产出,表明具有多期次形成阶段,后期结晶颗粒较好,具有典型假立方体状的菱面体的结晶特点;该矿物红外光谱谱带主要分布在3 697~3 488 cm-1以及1 638~433 cm-1范围内,在3 697和3 620 cm-1处具有高岭石中OH导致的弱红外吸收谱峰;明矾石的拉曼光谱谱峰由SO42-振动导致,此外在3 700和3 626 cm-1处出现高岭石中OH的伸缩振动导致的峰位。结合该地区绿松石矿床风化淋滤特点,判断该区明矾石矿脉形成于低温富碱性环境下,当含矿溶液或围岩中形成绿松石所需成分不足时,趋向于形成明矾石,以脉状、块状形式产出,并共生有磷铝矾和高岭石矿物,为...  相似文献   

5.
采用柠檬酸钠为表面活性剂的水热法制备了NaGd(MoO4)2xEu3+(x=10%, 20%, 30%, 40%)和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对所制备样品的晶相、形貌、发光性质进行了表征。XRD分析表明NaGd(MoO4)2xEu3+和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均为四方相的白钨矿结构;红外光谱测试发现有SO2-4/BO3-3的特征吸收峰,这表明SO2-4/BO3-3被成功掺入基质;荧光光谱测试说明,在NaGd(MoO4)2基质中Eu3+掺杂量为30%时发光最强;通过研究NaGd(MoO4)2∶7%Eu3+, ySO2-4/BO3-3荧光粉的发射光谱,发现适量的SO2-4/BO3-3掺杂会使Eu3+的特征发射增强,且掺杂10%SO2-4或10%BO3-3后可以减少3%左右的Eu3+掺杂,起到了节约稀土掺杂量的作用。  相似文献   

6.
近期,在湖南郴州市东南15 km柿竹园铅锌矿区黏土层中发现宝石级铅磷灰石标本。因该矿物罕见,且与多种磷酸盐矿物的谱学特征类似,难以鉴别。本文采用常规测试方法结合红外光谱、拉曼光谱、能量色散X射线荧光光谱(EDXRF)和X射线粉末晶体衍射(XRD)分析技术,对该地区的4块铅磷灰石样品的微观结构、元素组成和光谱特征进行了综合测试和对比分析,并将其与鉴定特征类似的磷酸盐矿物进行了简单比较,以探讨该矿物的光谱鉴别特征。常规测试显示,该矿物为半透明黄绿~绿色六方柱微晶簇;晶面呈玻璃~油脂光泽;粒径0.1~0.8 mm,高0.1~1 mm;相对密度为4.487~5.331 g·cm3;白色条痕;Mohs(莫氏)硬度为4。样品的红外指纹光谱主要由磷氧四面体分别位于~1 090~1 010和~589~546 cm-1的伸缩和弯曲振动组成,与氟-铅磷灰石的特征指纹光谱一致。除PO3-4特征谱带外,部分样品在804~797和843~852 cm-1出现AsO3-4和CO2-3振动弱带,可能是结构中的部分PO3-4被替代所致。拉曼光谱分析显示,样品具有铅磷灰石特有的磷酸根基团位于976/936 cm-1的拉曼位移,402/426/558/586 cm-1系列PO3-4弯曲振动和170~214 cm-1晶格振动带。此外,820~826 cm-1谱带为(AsO4)3-特征振动。EDXRF半定性分析显示,样品主要由Ca,Pb,P,和Cl等元素组成,与铅磷灰石(Ca2Pb3(PO4)3Cl)的主要组成元素一致。XRD主要谱线的2θ角、d值和相对强度分别为10.603/22.351/28.261/31.047°,8.336 5/3.974 4/3.155 3/2.878 2°,59.1/36.4/30.0/100,分别对应100/110/210/ 211面网,与氟-铅磷灰石的衍射d值基本一致。综合样品的相对密度值、振动光谱和XRD数据等分析结果可知,实验样品属于铅磷灰石系列矿物中的氟-铅磷灰石。该工作对国内首次发现的氟-铅磷灰石的多种光谱特征进行了分析,为认识、准确鉴别该类矿物和进一步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运用X射线粉晶衍射、傅里叶红外光谱、拉曼光谱等光谱学方法,辅以静水称重法、扫描电镜、湿化学分析等矿物学测试手段,对近年来在福建寿山发现的寿山石新品种——豆耿石的谱学和矿物学特征进行了研究。XRD测试结果表明样品豆耿石的主要矿物成分是有序度存在差异的地开石;物相和多型分析表明除2M1型地开石外的杂质矿物成分有黄铁矿、明矾石、多型为2M和1Tc过渡结构的叶蜡石和2M1多型的伊利石;对红外光谱谱峰的分析显示与XRD测试结果相符的物相特征,表明样品以无序地开石为主;由于样品切片显微镜下性状表明样品中浸染色脉和不透明矿物的含量对样品外观颜色存在显著的影响,因此使用原位拉曼光谱手段对微区色脉以及不透明矿物进行测试,结果显示光谱谱峰、拉曼位移和拉曼散射峰均表现出典型FeS_2光谱特征,说明样品中对豆耿石颜色起重要作用的深色部分主要成分均为黄铁矿;扫描电子显微镜下可见地开石呈显微隐晶一微晶结构,部分样品局部可见深色浸染色脉包裹着显微粒状的黄铁矿,自形-半自形结构分布;结合各化学分析与光谱测试结果分析可知,豆耿石的物理和矿物学性质与其密度、有序度和内部显微形貌的均匀致密程度存在关联;豆耿石的颜色成因与前人研究的寿山黑田(黑色田黄)及坑头黑不同,主要为呈微晶分布(粒度范围3~20μm)的杂质矿物黄铁矿致色,基质地开石中的铁离子对呈色贡献不大。  相似文献   

8.
硒是动植物及人体生长必需的十五种微量元素之一,具有清除体内自由基、抗氧化、增强免疫力等功能,但其安全剂量的范围却很窄。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SEM)和X射线衍射仪(XRD)对湿法球磨制备的硫铁矿形貌进行了表征。SEM观测发现加乙醇助磨后的硫铁矿为粒径大小较均匀的球形颗粒团聚体,粒径范围在17~200 nm之间,平均粒径138 nm。XRD衍射图谱中的特征峰与FeS2衍射图谱中各峰位置基本一致,因此判定硫铁矿中主要化学组分为FeS2,且图谱中基本没有杂峰,表明制备过程中并未混入杂质,样品纯度较高。实验结果表明,该法制备的硫铁矿具有颗粒粒径小、比表面积大、反应活性高等优点。研究中利用X射线光电子能谱仪(XPS)对硫铁矿去除水体中SeO2-3的机理进行了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在较为广泛的实验pH范围(pH 2.2~11.5),硫铁矿均能有效去除水体中SeO2-3,去除效率(除pH值7.8以外)均达到90%以上;(2)硫铁矿与SeO2-3发生反应后,其主要组成元素的XPS特征峰结合能有所减小,表明硫铁矿表面发生了一定化学变化;(3)酸碱环境下硫铁矿去除SeO2-3的机理不完全相同,酸性环境下,硫铁矿对SeO2-3的去除是单纯的氧化还原过程,即硫铁矿中被酸活化的S2-2将SeO2-3还原为单质Se(0),并且酸性越强,SeO2-3去除效果越好;碱性环境下,SeO2-3的去除过程中氧化还原与络合反应并存,硫铁矿表面有络合态Fe(OH)SeO3和单质Se(0)两种存在形态,且碱性越强,络合态Fe(OH)SeO3含量越高。以上研究结果为硫铁矿去除固定水体和土壤中以SeO2-3为代表的可变价金属阴离子提供重要理论依据和应用基础。  相似文献   

9.
GdBaCo2O5+δ体系的滞弹性内耗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GdBaCo2O5+δ体系的低频内耗研究表明:体系中存在一个由额外氧运动引起的弛豫内耗峰;额外氧δ对这个弛豫内耗峰的大小、峰形及峰位有较大影响,反映了额外氧状态随δ而变化.当δ=0.005,体系中额外氧含量很少而接近零时,相应的内耗峰消失;δ达到一定数量后,出现弛豫内耗峰.由δ=0.278,0.407,0.421,0.515样品的弛豫内耗峰分析可得到体系随δ不同存在着三种不同的额外氧形态.此外,δ=0.421及0.515的样品在360K附近存在一个相变内耗峰,它对应着体系中的金属-绝缘体转变.  相似文献   

10.
紫金山金铜矿是我国大陆首例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型矿床。矿床上金下铜,金矿主要赋存在潜水面以上,与强硅化有关;铜矿主要赋存于潜水面之下,与明矾石化有关。明矾石有四种产出状态,分别为蚀变岩型、与铜硫化物共生型、后期脉状、粉末状。不同产出状态的明矾石具有不同的拉曼光谱特征和荧光散射背景。明矾石流体包裹体激光拉曼谱图显示:(1)从蚀变岩型、与铜硫矿化物共生型到后期脉状明矾石均具有明矾石特征性的谱带,只是受荧光散射影响逐渐减弱;粉末状明矾石具有与前三者不同的谱带特性,各谱带强度均较弱,荧光散射较强烈。(2)100~700 cm-1区间谱带可作为明矾石分子结构中阳离子类质同象置换的“指纹谱带”。蚀变岩型明矾石,161和234 cm-1峰变化明显,具有较广泛的Na对K的类质同象置换;与铜硫化物共生的明矾石,381和484 cm-1峰变化明显,指示Cu和Ga等阳离子对Al离子的类质同象置换;后期脉状明矾石,161, 234,484,508 cm-1峰值均比较稳定,Na对K和Si对Al的类质同象置换较少;潜水面附近的粉末状明矾石因荧光散射强烈,各个谱带强度均较弱。(3)明矾石的激光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配合使用,可为明矾石矿物研究提供完整的分子振动光谱特征,为明矾石的成因提供结构信息。在岩相学、矿相学、矿床地质、矿床地球化学、区域地质特征研究的基础上,通过明矾石的激光拉曼光谱(结合荧光散射背景)可进一步为紫金山金铜矿这个典型的高硫化型浅成低温热液矿床的形成机制提供演化进程信息。  相似文献   

11.
在内蒙古草原拜仁达坝矿区上部的地表覆盖层中均匀采集土壤样品,用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旨在探讨草原矿区土壤成分来源及其与地下岩体的关系。结果表明,该土壤样品主要由石英、石墨、碳酸盐、角闪石、云母、绿泥石、蒙脱石、伊利石、块磷铝矿、硬水铝石、蓝铜矿、赤铁矿等组成,说明了地表土壤成分不仅来源于地表岩体风化产物,与地下岩体及其围岩蚀变作用更加密切相关。土壤中所含蓝铜矿和赤铁矿主要来源于矿体氧化带,可作为找矿标志;蚀变矿物组合主要为绿泥石-伊利石-蒙脱石,推测该区域大致经历了钾化→硅化、碳酸盐化→绢云英岩化→泥化的蚀变过程。通过分析蚀变矿物组合,可以还原围岩蚀变及物理风化过程,为深部找矿以及矿床成因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信息,提高了找矿的成功率。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技术用于矿物、矿床研究方面,有着经济、快速的特点,能很好的鉴定矿区地表土壤中的矿物成分。尤其是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样品要求低,可以对样品进行快速批量的分析,具有其独特的优越性。随着近红外技术的发展,其在地质领域中将有越来越广泛的应用,并且能在找矿勘探中发挥重要的作用。  相似文献   

12.
东升庙硫多金属矿床氧化微粒的XRD,FTIR和XPS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XRD,FTIR和XPS现代分析测试技术对东升庙硫多金属矿床氧化微粒的物质组成、相结构和表面元素状态进行了表征以及转化机理研究。结果表明,样品主要由石膏、方解石、石英、白云母、针铁矿、有机质等组成,深部氧化带原生矿石主要发生了氧化、水解、脱水和碳酸化作用,且氧化过程、氧化条件不及地表氧化带复杂,未发现新的矿物,少见西北干旱和极端干旱气候条件下地表氧化带极其发育的硫酸盐类矿物。研究结果不仅可以用于该类型矿床氧化微粒矿物鉴定方面,而且对于这部分矿体的找矿勘探、采矿、选矿等方面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3.
在维拉斯托矿区深部矿井的不同中段共采集了六组断层泥样品,采用X射线衍射和近红外光谱现代测试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分析测试,旨在探讨断层泥的矿物成分特征及其与成矿作用关系。分析结果表明,(1)断层泥中含有低温蚀变的粘土矿物(如蒙脱石、高岭石、地开石、绿泥石等)和中高温热液蚀变矿物(如石墨、黑云母、叶腊石、重晶石、蛇纹石、透闪石、阳起石等),同时也含有与成矿作用密切相关的矿物成分(如铜锌氧化物、氯铜钒、蓝铜矿、斑铜矿等)。(2)不同深度的断层泥矿物成分有所不同,地表浅部以浅变质矿物为主,深部以变质程度较深的矿物为主。(3)从断层泥矿物成分、矿物成因及发展演化规律来看,断层泥主要形成于含矿热液活动时期及矿后构造,且后期经历了表生氧化作用。(4)通过分析断层泥蚀变矿物成分及其矿物组合特征可以推测,该矿床形成于中-高温热液环境下,经历了硅化、高岭石化、绿泥石化、萤石化及绢云母化等蚀变过程。因此,通过分析断层泥的矿物成分及其矿物组合特征,不仅对指导找矿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同时也可以对矿床成因类型的判断提供重要的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4.
成矿作用过程中,温压条件改变导致矿物溶解重结晶,溶液中溶质浓度发生变化。从溶液中析出晶体的粒度同时存在着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是复杂的动力学过程。当前对矿物在流体中溶解重结晶动力学研究主要使用高压釜或活塞圆筒等封闭设备测定溶液溶质浓度的变化或固相矿物的形态变化,降温淬火反应会影响样品的真实组成。使用可进行原位观测的金刚石压腔结合拉曼光谱分析技术,研究无水芒硝-饱和Na2SO4溶液随体系温度压力变化所出现的晶体溶解重结晶过程。通过原位观测无水芒硝溶解、结晶变化来探究硫酸钠晶体在不同温压条件下的溶解结晶动力学反应机制。结果表明常温条件下无水芒硝拉曼位移分别位于449.9,620.5,632.9,647.4,993.3,1 101.8,1 132.2和1 153.1 cm-1。随着体系温度的缓慢升高,固相Na2SO4的晶形不断发生变化,温度至193 ℃时无水芒硝(Na2SO4)完全溶解,降温重结晶出现了新的1 196.5 cm-1拉曼特征峰,重结晶晶体为芒硝(Na2SO4·10H2O);金刚石原位观测结果显示迅速升温过程中无水芒硝发生部分溶解重结晶,重结晶区域拉曼特征峰显示依然为无水芒硝。拉曼光谱定量分析结果显示,溶液中SO2-4,H2O的拉曼谱峰面积比值参数更能反映SO2-4浓度的变化, 体系达到溶解重结晶平衡状态时,SO2-4/H2O峰面积比值AR为(0.016 6±0.000 4),误差为2.4%。应用Johnson-Mehl-Avrami-Kolmogorov(JMAK)模型结合溶液中SO2-4/H2O峰面积比值变化对体系中固相无水Na2SO4的溶解重结晶过程进行动力学拟合,计算得出无水硫酸钠在109 ℃条件下的溶解结晶反应的反应级数为1.266 7,反应平衡常数为0.001 26。综上所述,水热金刚石压腔装置实验步骤少,过程简便,可避免由于淬火过程中退化交换作用等造成的误差,应用水热金刚石压腔原位观测的装置优势结合拉曼光谱定量分析技术可实现高温高压条件下矿物在水溶液中溶解结晶动力学过程的原位观察和测定,是一种高效的动力学研究手段。  相似文献   

15.
云南个旧富锡铜矿床表层土壤近红外光谱分析及其意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在个旧卡房矿区矿体上部的覆盖层中均匀采集土壤样,用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对样品进行测试分析。结果表明,近红外光谱技术能较好的识别出土壤中的矿物,包括蚀变矿物大致组合。将这些矿物组合与矿床的特征对比发现,土壤中的一些成分与深部矿体组份有一定程度的相关性,尤其是蚀变矿物,其与该区的蚀变条件是基本一致的。因此,推测土壤中的矿物成分可以用于指示深部矿体的一些信息,能为找寻该类型铜矿床提供一些依据。此外,矿床表层土壤近红外光谱信息是可以提供找矿依据的一种快速有效的研究手段,可以将其用于其他矿床类型的研究,尤其是为深部隐伏矿床以及地质环境较为脆弱的地区提供初步找矿依据。  相似文献   

16.
目前浮选提高重晶石品位的方法通常采用新型浮选药剂从低品位重晶石矿中进行分选,采用微波加热预处理矿物可提高浮选回收率,但微波对浮选药剂与矿物的作用机理还不清楚。微波加热技术近年来用于矿物加工、冶金与材料制备等领域,具有反应速度快、产品指标高等优点。以油酸钠为捕收剂,对微波预处理后的重晶石纯矿物进行浮选,并对不同微波作用时间下的重晶石浮选样品进行红外光谱检测,通过红外拟合平滑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计算分析,研究微波对重晶石浮选的影响机理。浮选试验结果表明,未经微波预处理的重晶石,在油酸钠用量为55 mg·L-1、pH值为8.0的条件下,浮选指标最佳,回收率为91.41%;而对比之下,经微波作用后的重晶石进行浮选,随着微波处理时间的增加浮选指标逐渐提高,且在微波作用60s时的回收率最高,达95.27%。基于浮选试验的红外光谱分析表明,重晶石未经微波预处理进行浮选,与油酸钠作用,在波数为3 004 cm-1处-CH2-的对称伸缩振动峰、2 953 cm-1处-CH3的反对称伸缩振动峰、1 119和1 077 cm-1处SO2-4的非对称伸缩振动峰均发生了红移,说明油酸钠在重晶石表面发生化学吸附;而经微波预处理后的重晶石浮选时,在波数为2 853 cm-1处-CH2-对称伸缩振动峰、2 923 cm-1处-CH2-反对称伸缩振动峰、2 958 cm-1处-CH3反对称伸缩振动峰、1 181,1 122和1 086 cm-1处SO2-4非对称伸缩振动峰、982 cm-1处SO2-4对称伸缩振动峰、635和610 cm-1处SO2-4弯曲振动峰,其峰位并未发生红移,但峰强随着微波作用时间的增加明显加强,且微波作用60 s时其峰强增加最明显;对微波处理后的红外光谱进行拟合平滑光谱和二阶导数光谱计算发现,在波数为2 958,2 923,2 853,1 181,1 122,1 086,982,635和610 cm-1处峰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且在微波作用60s时峰面积分别增加了1.84%,259.12%,761.15%,235.72%,145.61%,198.50%,641.16%,549.67%和744.97%,表明微波预处理并未诱发重晶石表面发生化学反应,但强化了捕收剂油酸钠与重晶石矿之间的化学吸附,使其与重晶石表面的化学吸附更加致密,吸附量增加,因此重晶石回收率增加,浮选指标提高。  相似文献   

17.
内蒙古卡休他他铁矿是一个矽卡岩型磁铁矿床,矿区内有多组成矿后期发育的断层。本研究采用近红外光谱(NIR)分析技术对矿区内地下,地表断层泥以及地表土壤进行分析,通过矿物特征峰鉴定发现地下断层泥主要成分为镁铁质矿物,地表断层泥成分为硅铝质矿物,而地表土壤成分则两者兼有之。三组样品的成分分析结果都与采样地的地质背景一致。研究表明,鉴于矿化区内断层泥的主要成分为断层活动形成的粘土及其他早期成矿期的蚀变矿物,近红外光谱分析技术十分适用于此类样品,利用近红外光谱分析,一方面可鉴定断层泥中粘土矿物,进一步推测粘土的蚀变原岩成分。另一方面有也可鉴别成矿期蚀变矿物的种类,从而对热液矿床的研究提供有用的信息。  相似文献   

18.
杭锦2#土是内蒙古鄂尔多斯杭锦旗地区发现的层状含铁天然矿物,利用X射线衍射、吡啶吸附红外光谱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技术对样品的性质进行了表征。X射线光电子能谱表明杭锦2#土骨架结构中Si和Al原子结合能与标准硅氧四面体和铝氧八面体中Si和Al结合能相比明显增加,表面存在Lewis酸位和Brönsted酸位,且杭锦2#土中铁物种以Fe(Ⅲ)和Fe(Ⅱ)形式存在于骨架结构中;非均相Fenton反应中杭锦2#土的Fe(Ⅱ)可与H2O2反应生成自由基(·OH)与Fe(Ⅲ),但反应速率慢且难以循环。酸活化后杭锦2#土中Si和Al的结合能进一步增加,铁物种部分转变为非结构铁并以Fe3+与Fe2+转移到样品表面;X射线光电子能谱、吡啶红外和氨气程序升温表征表明酸活化杭锦2#土表面Lewis酸位和Brönsted酸位增多;非均相Fenton反应中,酸活化杭锦2#土表面Fe3+与Fe2+可与H2O2循环反应,不断生成·OH并对甲基橙进行降解,且活化杭锦2#土表面Brönsted酸能够提供质子将H2O2包围,抑制其分解生成HO-2并提供更多的·OH,Lewis酸能增加杭锦2#土表面吸附氧(Oad)含量,而Fe2+可被Oad氧化为Fe3+,促进Fe2+/Fe3+之间的循环,同时在氧化过程中电子转移到Oad形成O·-2,O·-2能够与Brönsted酸提供的质子反应形成·OH,·OH与O·-2均为氧化性自由基,能够提升活化杭锦2#土非均相Fenton反应活性。此外,X射线衍射表明酸活化使杭锦2#土中CO2-3转化为对Fenton反应负面影响更小的SO2-4进而提升其非均相Fenton反应活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