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纪世华 《应用光学》1993,14(1):20-24
叙述红外-可见光成像监视系统工作原理、技术性能指标和传感器结构等,提出设计该系统时应考虑的参数。  相似文献   

2.
论述两类岸基光电探测系统;岸基光电跟踪仪和岸基红外监视系统。阐述其典型实例、特点及发展方向。  相似文献   

3.
讨论红外警戒及红外对抗系统的现状,介绍几种典型的红外警戒与红外对抗系统,对红外警戒与红外对抗系统今后的发展趋势作了展望。  相似文献   

4.
马品仲 《应用光学》1995,16(5):11-16
简述红外观测的重要性和要求,讨论采用红外探测器,红外观测仪器和部件的红外望远镜的红外观测系统的设计。  相似文献   

5.
于小兵 《应用光学》2000,21(C00):38-41
红外系统应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微型杜瓦瓶和致冷器(机)。有些红外制导导弹同于发射快,工作时间短,干脆不要杜瓦瓶;还有些发达国家的快速起动红外系统选择全金属型微杜瓦瓶配快速起动节流致冷器。另外,坦克热瞄具、飞机前视红外系统、军用手持热像仪等都是根据需要而选择不同的致冷系统。论述微型杜瓦瓶和致冷器在药外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6.
安连生 《光学学报》1998,18(7):28-931
研究了可见光系统星点检验方法在红外光学系统中的应用。以486DX2/66计算机为控制主宿机,完成对红外光学系统星点图像的数据采集、存储及处理,并在监视器上以不同的颜色或灰度显示像点形状,实现了对各种红外光学系统像点能量分布的测试,建立了一种红外光学系统成像质量的检验装置。  相似文献   

7.
衣同胜  袁立群 《光子学报》2002,31(Z2):279-285
本文就红外成像技术在靶场的应用,阐述了靶场应用的必要性、可行性以及注意的几个问题。分析了红外成像技术在靶场外弹道测量、图像传输和目标热场分布测量等方面的优势;通过理论计算,分析了红外成像测量系统选用的波段、可能达到的作用距离和测量精度等技术指标;结合靶场的工作实践,提出了红外测量系统在靶场应用中应重视的窗口选择、图像时延与传输、双目标识别以及标校等问题。  相似文献   

8.
折反式大口径三组元红外变焦距系统设计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分别论述了设计红外变焦距光学系统的曲线拟合法和解析法,并设计了大口径、三组元、机械补偿红外变焦距系统,系统的口径为500nm,系统焦距为750nm-3000mm。从计算结果看,设计的变焦距光学系统像面稳定,成像质量良好,接近或达到了衍射极限。  相似文献   

9.
红外隐身技术述评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讨论飞机、舰船及地面目标的红外隐身技术.目前飞机、舰船及地面目标采取的红外隐身措施,主要是综合使用冷却、屏蔽、遮挡和红外隐身涂料等手段,达到消除或模糊目标与背景间的温差。降低目标红外辐射的强度和亮度.限制目标红外辐射方向等目的。文中还评述了目标的红外隐身技术今后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10.
8~14μm波段折衍混合红外光学系统的热补偿设计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张羽  杨长城  杨坤涛 《光学学报》2005,25(11):535-1538
大多数军用和空间光学仪器的工作环境温度变化范围都较大,温度变化时光学元件的曲率、厚度和间隔都将发生变化,同时元件基体材料的折射率及所在介质的折射率也将发生变化。由于红外光学材料的折射率温度系数dn/dT较大,环境温度对红外光学系统的影响显得尤为严重。因此在红外成像系统中不得不加入主动或被动补偿机构,以补偿温度变化造成像面移动所引起的系统性能的降低。利用衍射元件独特的温度特性实现红外光学系统热补偿设计的方法,设计了波段为8~14μm、视场为16。的折衍混合红外光学系统。该系统使用硒化锌和锗两种红外材料,在一40~60℃的温度范围内的成像质量接近衍射极限,并且体积小、结构简单,重量轻。  相似文献   

11.
目前,以热辐射原理、热电转换原理、电子技术和计算机技术为依托的红外探测器、红外成像仪、红外遥感仪、红外气体分析仪、红外制导系统、红外跟踪系统等在军事侦察、刑事侦察、安全防范等领域得到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本文对安全防范技术中使用得最多的被动红外探测器作一扼要介绍.  相似文献   

12.
利用被动的红外探测方式,通过无线电扩展红外系统的作用距离,提供了一种地面侦察的手段.实验证明,该系统精确度高,实用性强,并可作为大学物理演示实验.  相似文献   

13.
焦明印 《应用光学》2012,33(6):1011-1013
 针对冷光栏F数为1.27的480×6元长波制冷型红外探测器,设计了焦距325 mm、F数达1.35、视场为±1.05°的用于红外警戒或搜索系统的6 片式光学系统,该系统光学透过率为76%,冷屏效率100%。  相似文献   

14.
在现有车载辅助驾驶系统中,可见光成像系统难以有效应用于夜晚、雨、雾、霾等低照度不良天气。红外成像系统有效克服了上述不足,但传统车载红外系统存在视场角小、视野盲区大的缺点。研究了超大视场红外系统的车载辅助驾驶应用,提出了基于安全距离和成像尺寸联合约束的超大视场红外系统关键参数论证方法。通过分析等距投影成像规律,建立了超大视场红外系统车载应用的安全距离约束模型和成像尺寸约束模型,以极限速度对应的探测最近距离和二维Johnson准则约束下的“发现”最远距离来验证超大视场红外车载系统的可行性,计算了视场角等关键参数。经过理论论证和分析,超大视场红外车载系统的镜头焦距/像元尺寸范围需在[276.1 521.3]范围之内。通过开展系统试验,设计了水平视场角为140°的超大视场红外成像系统,满足了对人的发现距离大于130 m的要求,进而可用于车辆辅助驾驶。  相似文献   

15.
红外探测系统尽早发现并检测出目标主要涉及两大关键技术:红外成像系统和信号检测处理。这里着重对红外小目标信号的检测进行了研究。红外图像主要由目标、背景、噪声3部分组成。目标检测系统的基本任务是对给定的图像,发现目标并给出目标的基本信息,检测模型如图1所示。  相似文献   

16.
综述了2000年舰用红外搜索和跟踪(IRST)系统的发展趋势和技术特点,并简介几种研制中的新一代IRST系统。  相似文献   

17.
微型杜瓦瓶及致冷器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于小兵 《应用光学》2000,21(Z1):38-41
红外系统应灵活选择不同类型的微型杜瓦瓶和致冷器(机).有些红外制导导弹由于发射快,工作时间短,干脆不要杜瓦瓶还有些发达国家的快速起动红外系统选择全金属型微杜瓦瓶配快速起动节流致冷器.另外,坦克热瞄具、飞机前视红外系统、军用手持热像仪等都是根据需要而选择不同的致冷系统.论述微型杜瓦瓶和致冷器在红外系统中的应用,并给出应用实例.  相似文献   

18.
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测量装置校准规范说明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王生云  郑雪  杨红  张玫  姜昌录 《应用光学》2007,28(6):806-808
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测量装置是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校准和检测的技术手段之一。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测量装置校准规范不仅应用于计量部门,保证计量部门日常校准工作的准确性、一致性和可溯源性,同时为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测量装置生产部门提供了技术依据,满足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测量装置用户在申请各种认证过程中对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测量系统的要求。简要介绍红外光学系统焦距测量装置校准规范的主要构成和主要参数校准方法及不确定度评定。  相似文献   

19.
1 引言目前,许多研究都集中于研制各种用途的中波红外成像系统。这些应用从工业用热成像一直扩展到探测车辆、导弹等的军用热成像。可反映中波红外成像目前技术水平的是加工碲镉汞、锑化铟等半导体探测器的线阵或面阵,并把它们组装到一适当光学成像系统。但是,材料和器件的产额低,这种器件不仅制作难而且成本高。本文介绍一种加工成本低用于中波红外成像的新型探测介质,具体地讲,这种新介质是一种可将中波红外  相似文献   

20.
为了给从事红外混合气体检测领域的研究人员提供一定的借鉴与参考,针对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中的光学复用结构以及检测方法进行了详细评述。目前,以量子级联激光器(QCL)、带间级联激光器(ICL)为代表的相干光源已逐渐取代热辐射红外光源、红外发光二极管(LED)等传统非相干光源,成为红外混合气体检测中的主流光源。相应地,具有超高探测度和极短响应时间的红外光探测器也逐渐超越以往的红外热探测器,占据红外探测器领域的主导地位。基于“复用思想”的光学复用结构则是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的核心,主要包括单光源复用检测结构和多光源复用检测结构。其中,单光源复用检测结构以其体积小、集成度高等优点成为构建便携式混合气体检测系统的重要选择;而多光源复用检测结构是时分复用、频分复用、波分复用等思想的具体化,并凭借其较宽的光谱覆盖范围、较高的光谱分辨率等优势成为当前混合气体检测系统中的主导结构。应用于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的检测方法主要有非分光红外(NDIR)光谱技术、波长/频率调制光谱技术、腔增强光谱技术以及光声光谱技术等。研究人员可通过对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各组成部分充分了解后,设计出实用的红外混合气体检测系统,对工农业生产、环境监测、生命科学等诸多领域都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