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刘广山 《化学进展》2011,23(7):1558-1565
海洋放射化学研究海洋中放射性核素的含量分布和存在形式,并通过含量分布的时空变化研究海水中放射性核素的来源归宿和迁移变化规律,以及海洋各储库可能的储量。本文简述了国内外海洋放射化学的发展历史和一些成果。应用海洋放射化学的海洋学研究的主要内容是海洋环流,海水混合,海洋颗粒物动力学,和海洋放射年代学。海洋放射化学将来的重大研究方向是,海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通量与时间尺度研究,过去的海洋环境变化研究,和核电站邻近海域放射性核素的累积与生态效应研究。没有专门的大项目的支持,对海洋本质问题深入研究少,海洋物理化学研究不够深入,需要进行高水平设备建设与应用研究,是中国海洋放射化学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  相似文献   

2.
pH微电极法原位直接测定海水微表层的厚度   总被引:3,自引:1,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借助pH微电极和超微游标移动装置, 首次提出和建立了原位直接测定海水微表层厚度的方法, 这是海水微表层取样和研究上的重大创新. 应用直线相交法, 测定的海水微表层厚度约60 μm; 这不仅与按传统的平板玻璃法和“海水物理-化学突变层”测定的海水厚度为(50±10) μm一致, 也与国际文献报道的结果一致. 文中方法在海洋化学上将有重要的海洋生物地球化学意义.  相似文献   

3.
化学需氧量(COD)是反映有机污染程度的综合性指标,随着污染的加重及污染物排放总量控制的实施,COD的检/监测变得尤为重要.然而,海水中COD分析测试方法的研究与技术更新进展缓慢,可用仪器设备相对较少,开发可靠、稳定、高效的COD检测新技术及在线、原位、便携分析仪器已成为海洋分析领域中迫切需要解决的重要课题及发展趋势....  相似文献   

4.
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海水中微量铁和锌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海水中铁和锌为微量金属元素,在海水富营养化研究和赤潮调查的监测中,铁、锌是必测项目,但《海洋监测规范》中未见有关海水中铁的分析方法。  相似文献   

5.
现今世界沿海各国都在大力向海洋进军,海洋科学已与宇宙空间科学同样受到广泛的重视。海洋化学是海洋科学的重要组成部分。自十九世纪末,确定了世界海洋海水的化学基本组成,然后提出氯度、盐度的概念和精确地测定方法,以及溶解氧、碱度与氮、磷、硅等营养盐类的分析方法以来,海洋化学除为海洋水文、海洋地质提供了大量化学数据外,主要研究了世界海洋中营养盐类分布变化与生物生产力的关  相似文献   

6.
海洋是未来人类社会重要的能源宝库, 其中蕴藏了储量庞大且形式多样的能源, 海洋能源与资源的高效转化与获取对实现“双碳目标”具有重要意义. 催化技术是提高能源与资源利用效率和转化速率的关键技术, 对于海洋巨大的资源储量, 其显得更为重要. 单原子催化剂具有优异的可调控性、 高选择性和高活性位点利用率, 与海洋环境相容的单原子催化剂表现出良好的应用潜力. 本文对单原子催化在海洋氢能、 海洋能源转化和海水提铀等海洋能源领域的研究进行了综合评述, 并对单原子催化在海洋能源领域的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相似文献   

7.
高师化学教育实习资源库开发与思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陈凯  龙琪  薛蒙伟  马美华 《化学教育》2009,30(10):43-45
结合师范生教育实习面临的问题,介绍了开发高师化学专业教育实习资源库的方法和经验,探讨了资源库在师范生教学技能训练、教育实习中的必要性和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8.
1959年8—9月间,在纽约召开的国际海洋学会议上,Sillén 应邀作了题为“海水的物理化学”的讲演,此后又陆续发表了“海水与配位化学”等一系列文章讨论络合物化学与海洋化学的关系,以探索化学反应如何决定海水组成和海水中元素存在形式的,对海水体系的平衡计算作了一系列研究,提出了一些新概念。同时,也有一些海洋化学工作者从事过这一方面的工作。络合物化学与海洋腐蚀和防腐,与海水资源综合利用、与海洋污染及防  相似文献   

9.
在海洋化学的许多研究中,经常涉及到海水介质、大批量样品中氨基酸的快速灵敏的分析。此文就荧光分析法直接测定氨基酸的分析条件及影响因素等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10.
李莎  陈琳  吴纯正  郭明 《大学化学》2023,(12):157-164
化学课程为农林专业不可或缺的基础课,无机及分析化学是化学课程的必要基础。无机及分析化学的教学质量对促进化学类课程质量提高,进而促进农林专业课程的提升甚为重要。本文分析比较了当前无机及分析化学线上线下教学方法,探讨了浙江农林大学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存在的一些不足,提出无机及分析化学加强教学内容设计、交叉融合化学课程及专业课,缩小个体差异、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改进教学模式、加强课程思政建设等解决方案。并在无机及分析化学教学中实践,教学效果得到明显改善,学生的学习效率、学习能力及化学思维能力明显提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