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篇
  免费   1篇
数学   1篇
物理学   1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2年   3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1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1.
1引言封闭方腔内多块孤立平板自然对流换热是许多电子设备散热的近似模拟,因此,了解封闭方腔内多块孤立平板的自然对流换热规律,对于电子设备的热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国内外许多学者针对这方面的问题进行了较为广泛的研究[1-5],许多学者研究了封闭方腔内一块或...  相似文献   
2.
本文以Watts提出的求解代数方程组的附加修正值法为基础,在油藏压力数值计算中,提出了一种加快油藏压力计算迭代收敛速度的分块修正技术.在计算过程中,将原来的整个计算区块一个修正值,改变成根据边界以及各计算区块孔隙度的不同,对不同的计算区域分块修正.通过计算表明,在同等计算条件下,分块修正技术较之单块修正明显加快了计算迭代收敛速度,最后本文对分块修正加快收敛速度的原因做了分析.  相似文献   
3.
微结构表面封闭式喷雾冷却传热特性   总被引:3,自引:2,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以蒸馏水为工质,在闭式循环喷雾冷却系统上,变化喷雾流量,研究了表面几何结构对喷雾传热性能的影响。从对流换热和相变换热比例关系的角度,对喷雾换热机理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与光滑表面相比,微结构表面可明显增强喷雾换热强度,这主要归因于相变换热的增强。表面温度较低时,直肋面换热效果最好 ;增大流量,光面换热增强,而直肋面变化不明显。表面温度较高时,方肋面换热效果最好;随着流量增大,所有面换热均增强。对于微结构表面,相变换热份额均大于50%,故而以相变换热为主;而光滑表面,即使在温度较低时,相变换热份额也大于20%。临界热流密度与三相接触线长度正相关,流量为15.9 mL/min时,方肋面、直肋面和光面的临界热流密度依次为159.1,120.2,109.8 W/cm2,蒸发效率分别为96.0%,72.5%,67.1%。  相似文献   
4.
利用基于多边形网格的有限容积法计算程序,考察了由三角形网格生成的三种多边形网格用于求解层流N-S方程组的数值特征.结果表明,收敛特性与多边形的构造方法无关,但计算结果的精度与网格类型有关,满足局部正交的PEBI网格精度最高,而由三角形形心相连构成的多边形精度较差.就方腔自然对流问题而言,在边界附近铺几层正交网格有利于提高努谢尔特数的精度.  相似文献   
5.
本文介绍了基于边的数据结果离散对流扩散方程的方法,编制了适用于任意多边形单元网格的有限容积法计算程序,利用方腔自然对流、外掠后台阶和移动顶盖驱等算例考察了三角形网格与多边形网格在数值计算方面的性能差别.结果表明,采用三角形网格收敛较慢且不容易获得网格无关的解,而采用与三角形网格对偶的多边形网格则收敛较快且易获得网格无关的解.  相似文献   
6.
本文以白油和水为实验介质,利用显微高速摄像系统结合图像处理技术研究了高压电场作用下油中100μm以下水滴群的聚结特性。结果表明:正弦交流、方波和交流脉冲电场作用下液滴聚结以偶极聚结、振荡聚结和链式聚结为主。不同频率时液滴都可成链,粒径较大、含水率较高时更容易成链。链式聚结主要有3种形式。方波和交流电场下形成的液滴链要比交流脉冲电场中形成的液滴链长。直流脉冲电场作用下液滴主要以偶极聚结、电泳聚结为主,没有发现液滴成链现象。  相似文献   
7.
非结构化网格的扩散通量计算方法评价   总被引:6,自引:2,他引:4  
本文分析对比了5种用于非结构化网格的扩散项的离散格式的精度和运算量。结果表明,除简单投影法外,其它方法的精度相差不大,但计算量差别较大。在此基础上,改进了Kobayashi的法向梯度法,克服了它对网格质量依赖较强和易于发散的缺点。总的结果表明在非结构化网格上提高扩散通量的计算精度仍然是一个值得继续研究的问题。  相似文献   
8.
网格单元形状对数值计算的影响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实现了二维非结构化网格上的N-S方程的离散,编制了非结构化同位网格上的SIMPLE程序,针对CFD/NHT 中几个有基准解的问题进行了试算考核。结果表明,在步长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四边形网格的收敛速度和解的精度都优于 三角形网格,尤其是收敛速度更明显;使用考虑边界贴体特性的边界层网格,解的精度优于均匀网格。  相似文献   
9.
超临界注汽油井中蒸汽参数的数值计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通过对动量方程、能量方程、散热方程等控制方程的离散求解,用稳态和瞬态相结合的方法,计算了超临界注汽油井地下垂直段、过渡段和水平段蒸汽参数(压力、温度等)和井简散热损失、压力降等随注入时间、注入流量和压力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表明,随着井深的增加,蒸汽压力在垂直段和过渡段的前半部分是增加的,而在过渡段后半部分和水平段则减小,且同一井深位置随流量增加蒸汽压力减小,注入蒸汽压力高于22 MPa时,井底蒸汽出口压力比入口高。同一井深位置每公斤蒸汽散热损失随流量的增加而减少,而随压力的增加无明显变化。井底蒸汽压力和温度在注入时间大约3天左右即趋于一稳定值,而井底热损失则随注入时间的增加而减少.  相似文献   
10.
以最佳正交分解(POD)技术为基础提出了一种快速预测油藏中油、水流动问题的方法.采用POD技术建立了水驱油藏中油、水两相流动的低阶模型.通过油藏数值模拟方法获得二维水驱油藏模型在时间0~500 d内的压力和含水饱和度的100个样本, 并从样本中提取出一组压力和含水饱和度的POD基函数.当注采参数不断变化后,采用已求得的POD基函数结合低阶模型对新的物理场进行预测.研究结果表明:POD方法能够快速、准确地预测出水驱油藏的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场,文中算例给出压力和含水饱和度场的预测误差分别不超过1.2%与1.5%,且计算速度比直接进行油藏数值模拟快50倍以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