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466篇
  免费   349篇
  国内免费   477篇
化学   818篇
晶体学   24篇
力学   83篇
综合类   34篇
数学   235篇
物理学   514篇
综合类   2584篇
  2024年   36篇
  2023年   148篇
  2022年   177篇
  2021年   173篇
  2020年   124篇
  2019年   125篇
  2018年   58篇
  2017年   81篇
  2016年   82篇
  2015年   115篇
  2014年   187篇
  2013年   159篇
  2012年   176篇
  2011年   208篇
  2010年   182篇
  2009年   183篇
  2008年   237篇
  2007年   208篇
  2006年   190篇
  2005年   172篇
  2004年   128篇
  2003年   119篇
  2002年   127篇
  2001年   109篇
  2000年   94篇
  1999年   75篇
  1998年   85篇
  1997年   59篇
  1996年   69篇
  1995年   60篇
  1994年   69篇
  1993年   61篇
  1992年   53篇
  1991年   57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2篇
  1988年   18篇
  1987年   12篇
  1986年   11篇
  195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29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为探究不同还原糖与南极磷虾粉酶解液的美拉德反应(Maillard Reaction, MR)产物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以核糖、木糖、果糖、葡萄糖和半乳糖与南极磷虾粉酶解液进行MR, 检测其中间产物含量、褐变程度和感官品质, 并通过气相色谱-离子迁移谱(GC-IMS)和气相色谱-质谱(GC-MS)联用分析其挥发性风味成分. 结果表明, 核糖MR产物的中间产物含量最高, 褐变程度最大, 且色泽明亮、澄清均匀, 带有浓郁的虾香味. GC-IMS显示不同MR产物的挥发性风味物质有明显差异, 通过指纹图谱和主成分分析可以有效地区分. GC-MS则表明不同挥发性物质的含量和特征化合物造成MR产物的风味差异, 其中糠醛、2-环戊基环戊酮、2,5-二甲基吡嗪、顺-2-甲基-2-丁烯醛和吡嗪分别是5种还原糖MR产物的特征挥发性成分, 它们赋予了不同MR产物不一致的风味特征. 通过聚类热图可以直观展示不同MR产物挥发性物质的差异情况. 综合表明, 两种技术相结合, 互补优势, 获得了不同还原糖MR产物更全面的风味成分信息, 更加全面地反映不同还原糖MR产物中挥发性成分的差异, 可为南极磷虾粉MR还原糖的选取和风味产品的进一步开发提供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992.
张鑫鑫  靳映霞  叶晓松  王茺  杨宇 《物理学报》2014,63(15):156802-156802
采用磁控溅射技术在Si衬底上以350?C沉积14 nm的非晶Ge薄膜,通过退火改变系统生长热能,实现了低维Ge/Si点的生长.利用原子力显微镜(AFM)和拉曼(Raman)光谱所获得的形貌和声子振动信息,对Ge点的形成机理和演变规律进行了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在675?C退火30 min后,非晶Ge薄膜转变为密度高达8.5×109cm-2的Ge点.通过Ostwald熟化理论、表面扩散模型和对激活能的计算,很好地解释了退火过程中,Ge原子在Si表面迁移、最终形成纳米点的行为.研究结果表明用高速沉积磁控溅射配合热退火制备Ge/Si纳米点的方法,可为自组织量子点生长实验提供一定的理论支撑.  相似文献   
993.
本文先在大块液膜体系中以环已烷甲酸为载体,通过正交设计,系统地研究了各种因素对希土离子输送作用的影响规律。比较了相同条件下RE~(3+)(希土)同Na~+,NH_4~+、Ca~(2+)和Fe~(3+)等离子的输送作用。发现在适当条件下,无皂化的羧酸载体对RE~(3+)离子具有良好的输送效果,同时证实,羧酸输送RE~(3+)离子是通过三个H~+离子与一个RE~(3+)离子的交换,而当载体皂化时,皂化的载体直接与接收相H~+离子发生交换,从而降低了羧酸对RE~(3+)离子的输送和分离效果。 在大块液膜研究的基础上,建立了一个以无皂化的环烷酸为载体的乳状液膜体系,从模拟离子矿的硫酸铵浸出液中萃取希土,通过正交试验确定了最优的液膜萃取条件,希土萃取率达96%以上,富集度30~40倍。  相似文献   
994.
王栋  张伟  蒋兴宇 《物理》2011,40(9):588-593
文章介绍了作者所在的实验小组近年来在用表面微纳米技术研究细胞生物学方面取得的进展.由于细胞的尺寸在数微米到数十微米之间,应用微纳米技术可以精细地调控细胞微观环境.作者所在的实验小组应用微流控系统以及表面化学修饰等方法,对细胞正常行为和病理行为进行了一系列研究.通过设计力学刺激装置,对细胞骨架的主要成分———肌动蛋白对细...  相似文献   
995.
曾涵  龚兰新 《应用化学》2012,29(6):682-690
采用不同结构的高分子聚合物与纯化的多壁碳纳米管(MWCNTs)共混的方法,制备得到聚合物非共价功能化多壁碳管复合物,测定了这些载体对漆酶(lac)的担载量、固定漆酶的比活力及稳定性.以固定漆酶的复合物修饰玻碳(GC)电极后,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这些电极在无氧磷酸盐缓冲液(PBS)中的直接电化学行为及催化氧还原活力,粗略地测定了固定漆酶与电极间电子转移的速率常数.实验结果表明,当聚合物中含亲漆酶基团或能与漆酶活性中心发生相互作用的官能团时利于直接电子转移,而且复合物固定漆酶保持了游离漆酶的天然构象.这些电极中,lac/NIPAM-co-BPCP-M WCNTs/GC(NIPAM-co-BPCP:N-烯丙基-1-苯甲酰基-3-苯基-4,5-2H-4-甲酰胺基吡唑-co-N-异丙基丙烯酰胺)在无氧PBS中发生直接电子转移的式电位(605mV)更接近漆酶活性中心的式电位(580mV),具有较快的异相电子转移速率(0.726s-1),较高的漆酶担载量(103.5mg/g)和固定漆酶比活力(1.68U/mg),较高的催化氧还原能力(氧还原起始电位820mV,在650mV时的催化峰电流为85.5μA)以及良好的重复使用性和长期使用性.  相似文献   
996.
研究了4种带dppm〔二(二苯基膦)甲烷〕桥配体的钯-铑异双金属配合物的XPS谱,得到了在配合物生成过程中Pd、Rh及Cl结合能的变化,揭示了它们所处的化学环境,解释了这4种配合物生成过程中所发生的配体迁移、氧化还原及金属-金属成键过程。  相似文献   
997.
郑州城区鸦科Corvidae 混群鸟冬季大集群栖宿与环境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鸦科Corvidae混群鸟大嘴乌鸦Corvusmacrorhynchus、秃鼻乌鸦C.frugilegus、白颈鸦C.torquatus、寒鸦C.monedula、达乌里寒鸦C.moneduladauuricus先后于郑州城区冬季大集群栖宿,大集群种类与数量逐年增加,多达10520只余.6年(1998.11~2004.1)6次往返(每年11月来,翌年3月去)季节性迁徙,3次迁移冬季大集群栖宿地,2004.1.29,鞭炮噪声催促,被迫远飞漂游,显示了鸦科混群鸟冬季栖宿大集群、大领域、高警觉、善荡游特征及其对绿色环境、声环境等的选择与适应的复杂行为.  相似文献   
998.
利用晶体生长模拟软件CGSim,模拟了引晶过程中晶体的直径对晶体生长初期晶体的热流密度和轴、径向温度梯度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引晶直径的减小,晶体肩部的热流密度减小,轴向及径向温度梯度减小,因而能有效的减小晶体内的热应力,减少晶体位错及小角度晶界缺陷,提高晶体质量,模拟结果得到了实验的验证.  相似文献   
999.
基于迁移学习和AlexNet的驾驶员行为状态识别方法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决传统基于神经网络算法的驾驶员行为状态识别系统精度过于依赖大量训练样本的问题,本文提出将迁移学习理论和AlexNet引入到驾驶员行为状态的识别研究中。首先对驾驶员行为特征及状态进行深入分析,对驾驶员7种驾驶状态进行了定义,构建了驾驶员状态信息采集系统;然后对基于卷积神经网络的驾驶员状态识别方法研究,建立了驾驶员状态数据集,构建了基于AlexNet卷积神经网络的状态监测系统,通过迁移学习完成了卷积神经网络识别模型。最后通过实验验证了本文提出的驾驶员状态识别算法对7种驾驶员状态识别的有效性。实验表明:该系统准确率达到97.8%,且在实验设备中运行速度达到70帧/分钟,满足较高的准确率要求与实时性要求。  相似文献   
1000.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in mammalian nuclear transfer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Somatic cloning has been succeeded in some species, but the cloning efficiency is very low, which limits the application of the technique in many areas of research and biotechnology. The cloning of mammals by 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 (NT) requires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of the differentiated state of donor cell to a totipotent, embryonic ground state. Accumulating evidence indicates that incomplete or inappropriate epigenetic reprogramming of donor nuclei is likely to be the primary cause of failures in nuclear transfer. This review summarizes the roles of various epigenetic mechanisms, including DNA methylation, histone acetylation, imprinting, X-chromosome inactivation, telomere maintenance and expressions of development-related genes on somatic nuclear transfer.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