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77篇
  免费   21篇
  国内免费   100篇
化学   194篇
力学   9篇
综合类   2篇
数学   729篇
物理学   64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9篇
  2019年   14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13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16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61篇
  2012年   57篇
  2011年   63篇
  2010年   56篇
  2009年   85篇
  2008年   68篇
  2007年   88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27篇
  2003年   25篇
  2002年   25篇
  2001年   36篇
  2000年   30篇
  1999年   2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9篇
  1995年   8篇
  1994年   12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5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1篇
  1982年   3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2篇
  1977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文[1]将Rn 中Kuhn-Tucker的条件推广到了序线性拓扑空间中,文[6]从另一角度出发把著名的Jensen 不等式推广到了序Banach 空间之中,本文在[1],[6]启发之下,以锥为工具给出了序线性拓扑空间中的凸算子在矩阵极值中的某些应用,从而利用变分的方法得到了广义最小二乘解的一个新证明.  相似文献   
992.
聚苯乙烯微球表面的聚集态结构和苯基堆砌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用扫描隧道显微镜(STM)研究微乳液聚合法制备的聚苯乙烯微球.STM图像显示这种聚苯乙烯微球的表面具有不同的聚集态结构.在表面的某些区域,聚合物链没有相互缠结现象,而是有序地堆积在一起.在适当的情况下,同一条链上的苯基还会堆砌起来,形成一种平行移位的结构,其类似于苯双分子的最稳定结构.还用STM研究了用苯溶胀过的聚苯乙烯粒子,并观察到了类似螺旋结构的聚合物链以及扭曲的聚合物链.在聚苯乙烯微球中,聚合物链段和苯基的有序堆砌状态的存在,是因为苯乙烯单体已经在微乳液内的某些区域堆砌成有序的状态.  相似文献   
993.
Metallo-supramolecular systems have been adsorbed in a controlled way onto graphite surfaces and visualized with molecular resolution for the first time. A parallel or orthogonal arrangement of the metal coordination arrays is evident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ligands (see picture). Furthermore, simple nanomanipulations were performed by extracting single grids from the layer.  相似文献   
994.
李君瑞  李晓红  丁玥  吴鹏 《催化学报》2015,(11):1995-2003
介孔碳材料由于具有规整的孔道结构、表面疏水性、化学惰性、大的比表面积和大的孔体积等特点,在催化领域的应用备受关注,不仅可以直接用作催化剂,还可以作为催化剂载体负载金属活性中心并用于催化反应.介孔碳材料作为载体用于加氢反应已有报道,并且其催化活性明显优于活性炭材料.有序介孔碳材料的代表之一CMK-3可以经过SBA-15翻模合成.采用浸渍法将氯铂酸负载到CMK-3载体上,经过甲酸钠还原制得质量分数为5%的Pt/CMK-3催化剂.小角XRD谱表明CMK-3保留了p6mm对称性,介孔结构完好;从广角XRD谱可以看出,金属铂粒子的衍射峰比较宽,说明铂纳米粒子分散比较均匀. CO化学吸附和透射电镜(TEM)的表征结果进一步证明铂纳米粒子分散得比较均匀,平均粒子大小约为2.5 nm (CO化学吸附), EDX结果表明铂的实际担载量为4.7%.将Pt/CMK-3催化剂用于硝基苯及其衍生物的液相加氢反应中,发现溶剂对反应结果具有很大的影响.首先参考以前的工作,选用水和乙醇体积比9:1的混合溶液为溶剂.在298 K和4 MPa氢气条件下,50 mg催化剂可以将21 mmol硝基苯在10 min内转化98.4%,产物苯胺的选择性高于99%;活性明显高于商品化Pt/C催化剂(相同条件下转化率为88.7%).在此基础上,把Pt/CMK-3催化剂用于含有不同取代基的硝基苯衍生物的液相催化加氢反应,含有吸电子基团如氯取代的硝基苯衍生物转化率为(21.4%–77.7%);苯环上含有给电子基团如甲基时,硝基甲苯加氢反应的转化率为(83.3%–98.0%);而给电子能力更大的基团如甲氧基取代的硝基苯衍生物的转化率却并不高.一方面是由于电子效应导致氯取代的硝基苯衍生物活性偏低,另一方面是由于空间位阻导致邻位取代的硝基苯衍生物活性相对其它位置取代的衍生物转化率偏低.考虑到部分反应物在混合溶剂中溶解度较低,可能导致加氢反应过程受到影响,从而影响反应结果,所以又选用无水乙醇溶剂进行了比较.首先仍用50 mg催化剂于硝基苯催化加氢反应,发现在乙醇溶剂中,21 mmol硝基苯在5 min内可以完全转化;当把硝基苯的量增加到5倍时,转化率为22.2%,苯胺选择性高于99%.因此,在乙醇溶剂中将催化剂用量减半,结果在5 min内21 mmol硝基苯衍生物均完全转化为对应的芳香胺化合物;除了硝基氯苯发生脱氯副反应外,其它衍生物选择性都很高.为了更好地区分不同取代基硝基苯衍生物的加氢活性,将2-氯硝基苯和2-甲基硝基苯的用量增大至105 mmol,反应过程中保持氢气压力恒为4 MPa,并使反应在5 min后中止,此时测得2-氯硝基苯催化加氢的TOF值为28.3 s–1,而2-甲基硝基苯的TOF值高达43.8 s–1. X射线光电子能谱(XPS)显示Pt/CMK-3表面含有带一定正电的铂物种,推测此物种有助于吸附硝基的氧原子,从而活化底物,促进加氢反应的顺利进行.最后还考察了Pt/CMK-3催化剂在硝基苯加氢中的循环使用性能,发现催化剂可以循环使用至少14次,活性没有任何下降.对反应滤液进行ICP分析,发现滤液中并没有铂离子流失;对使用过的催化剂进行透射电镜表征也没有观察到铂粒子聚集现象,说明催化剂的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995.
在基于优势关系下的不协调目标信息系统中引入了部分一致约简的概念, 并得到了部分一致约简的判定定理以及辨识矩阵, 建立了不协调目标信息系统的部分一致约简的具体方法, 同时通过实例验证了该方法的有效性, 从而为优势关系下信息系统的知识发现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96.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a geometric approach for computing controlled invariant sets for hybrid control systems. While the problem is well studied in the ellipsoidal case, this family is quite conservative for constrained or switched linear systems. We reformulate the invariance of a set as an inequality for its support function that is valid for any convex set. This produces novel algebraic conditions for the invariance of sets with polynomial or piecewise quadratic support functions.  相似文献   
997.
Nano and single-atom catalysis open new possibilities of producing green hydrogen (H2) by water electrolysis. However, for the hydrogen evolution reaction (HER) which occurs at a characteristic reaction rate proportional to the potential, the fast generation of H2 nanobubbles at atomic-scale interfaces often leads to the blockage of active sites. Herein, a nanoscale grade-separation strategy is proposed to tackle mass-transport problem by utilizing ordered three-dimensional (3d) interconnected sub-5 nm pores. The results reveal that 3d criss-crossing mesopores with grade separation allow efficient diffusion of H2 bubbles along the interconnected channels. After the support of ultrafine ruthenium (Ru), the 3d mesopores are on a superior level to two-dimensional system at maximizing the catalyst performance and the obtained Ru catalyst outperforms most of the other HER catalysts. This work provides a potential route to fine-tuning few-nanometer mass transport during water electrolysis.  相似文献   
998.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