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31篇
  免费   198篇
  国内免费   183篇
化学   336篇
晶体学   10篇
力学   103篇
综合类   16篇
数学   131篇
物理学   332篇
无线电   784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41篇
  2021年   38篇
  2020年   33篇
  2019年   37篇
  2018年   43篇
  2017年   36篇
  2016年   34篇
  2015年   29篇
  2014年   63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55篇
  2011年   80篇
  2010年   75篇
  2009年   73篇
  2008年   81篇
  2007年   81篇
  2006年   88篇
  2005年   107篇
  2004年   72篇
  2003年   56篇
  2002年   36篇
  2001年   33篇
  2000年   46篇
  1999年   35篇
  1998年   32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30篇
  1993年   24篇
  1992年   23篇
  1991年   34篇
  1990年   32篇
  1989年   38篇
  1988年   14篇
  1987年   28篇
  1986年   16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4篇
  1980年   3篇
  1974年   3篇
  1973年   4篇
  1965年   2篇
  1956年   1篇
  1955年   2篇
  1954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71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0 毫秒
21.
合成了一例四核化合物{[CuL Pr(NO3)2(H2O)]2}n(I),并通过IR、元素分析、UV-vis光谱、热重分析和单晶X射线衍射进行了表征.该化合物属于P21/n空间群,单斜晶系.晶胞参数:a=1. 216 9 (3),b=1. 248 1(4),c=1. 507 1(4) nm,β=82. 337(2)°,V=2. 288(1) nm3,Z=4,C17H17CuN 4O11Pr,M=657. 80,ρc=1. 909 g/cm3,μ(MoKα)=3. 098 mm-1,F(000)=1 292,GOOF=1. 050,R1=0. 065 2,wR2=0. 191 3,I 2σ(I).在化合物I中,双核片段利用酰胺氧原子得到了一个四核结构.通过硝酸根离子在轴向位置与铜离子配位,得到了一个二维网状化合物.  相似文献   
22.
李宁  尚森森  王连月  牛景杨  吕迎  高爽 《催化学报》2018,39(7):1249-1257
酯类在有机合成中作为基础材料广泛地应用于精细化学品, 农用化学品, 药物等的生产中. 传统生产酯的方法需要用到羧酸, 酸酐, 酰卤或酮类, 并经过多步反应完成. 往往会造成原材料的浪费, 并伴随副产物的产生. 因此用醇代替酸或其衍生物与另一种醇反应直接氧化酯化合成相应的酯具有很大的经济意义. 目前已有基于贵金属(如钌, 钯和金)的将醇类直接氧化为酯类的催化剂的研究, 但是贵金属的价格及其有限的资源限制了其在实际生产中的应用. 从经济发展和环境保护的角度出发, 开发基于非贵金属的用于醇氧化酯化的催化剂有重要意义.近年来, 碳材料由于成本低? 稳定性高? 电化学性能优异的特点而广泛应用于材料? 化学催化和电化学催化等领域. 此外, 杂原子和金属的引入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调节材料的组成, 电子结构和表面物理化学性质而进一步构建新的活性位点, 增强碳材料的催化性能. 另外, 由于多孔碳材料具有较大的比表面积和多样的孔结构, 作为催化剂载体比普通碳材料更优越, 使得底物更容易接触活性部位, 同时提高氧的传输能力. 然而, 活性钴物种因在热解过程中容易发生团聚而使原子催化效率降低. 因此设计和制备高分散且高效的催化剂对于实现醇氧化为酯有重要意义.钴基氮掺杂碳材料是一种有潜力的能将醇直接氧化到酯的经济, 高效, 环保的催化剂. 本文提出了一种方便, 快捷, 高效的醇直接氧化成酯的方法, 即利用直接热解大分子前驱体制备钴改性N掺杂介孔碳材料(Co-N/m-C), 用于醇直接氧化成酯反应中, 其中以900 oC下焙烧所制的催化剂活性最高. 该催化剂对于苯甲醇直接有氧氧化成苯甲酸甲酯反应的TOF值高达107.6 h?1, 远高于目前所报道的过渡金属基纳米催化剂的, 这得益于超分散钴物种与材料中吡啶氮之间的强配位作用及大的介孔比表面积. 对于不同结构的醇, 包括苄基醇, 烯丙基醇和杂环醇, 也能高收率地得到相应酯, 说明该催化剂具有普适性. 另外, Co-N/m-C-900催化剂经循环使用六次后没有显著的活性损失, 表明了该催化剂具有一定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23.
聚苯胺(PANI)与过渡金属氧化物(TMO)具有良好的物理和化学性质,但它们在很多领域的应用仍受到自身缺陷的限制。而PANI与TMO复合后形成的纳米复合材料,二者之间可产生协同及互补作用,能够有效地克服两种材料的缺陷、提高复合材料的电化学性能。本文综述了硬模板、软模板存在下管状、棒状、球状、纤维状、花状等不同形貌PANI-TMO纳米复合材料的制备,着重介绍了通过化学氧化聚合法在TMO表面聚合苯胺。还综述了不同形貌的纳米复合材料在超级电容器、锂离子电池、传感器等电化学领域的应用。  相似文献   
24.
以手性酒石酸(TA)分子诱导嵌段共聚物聚丁二烯-b-聚环氧乙烷(PBd-b-PEO)手性组装,通过除去TA分子形成手性多孔薄膜,并作为模板诱导手性金纳米粒子(Au NPs)手性组装。利用透射电子显微镜(TEM)和圆二色光谱(CD)表征了手性PBd-b-PEO/Au NPs复合薄膜的组装特性。结果表明:当手性Au NPs与孔道结构的手性一致时,更有利于手性Au NPs手性信号的表达。当手性Au NPs沉积量比较少时,复合薄膜只表现出手性Au NPs的手性排列信号;而当Au NPs沉积量大时,复合薄膜表现出手性Au NPs本身和组装体的共同手性信号。  相似文献   
25.
用溅射、光还原及电沉积法在n-TiO_2单晶电极表面上形成了大颗粒金岛.测量了这些电极和纯金电极在H_2SO_4溶液以及含有Fe~(3+)/Fe~(2+)的酸溶液中的光电化学极化行为.通过分析和比较这些曲线,确定了大颗粒金岛与n-TiO_2单晶的接触具有欧姆结性质.并借助于可换盘旋转环盘电极,在含Ce~(3+)的酸溶液中测量了裸TiO_2电极及载金的TiO_2电极上Ce~(3+)的竞争光电化学氧化.证实了以大岛形式在TiO_2电极表面上分布的催化剂只能催化暗反应,而不能催化光电化学反应.  相似文献   
26.
借助于可换盘旋转环盘电极在含Ce~(3+)酸性溶液中比较了n-TiO_2电极上载多孔铱层前后的竞争光氧化过程.观察到当铱以高度分散的针状多孔透光层在TiO_2电极表面分布时能够催化Ce~(3+)的光电化学氧化,并据此讨论了催化光电化学反应的基本前题.  相似文献   
27.
袁庆华  曹渊  李岩 《化学通报》2010,73(1):24-30
介孔材料具有均一的纳米级孔道、大的比表面积、稳定的骨架结构以及易于修饰的内表面,被广泛用作客体物质的载体。对于通过在介孔材料中封装稀土配合物、无机金属氧化物、含芳环有机物等得到的复合发光材料的发光性能已有广泛研究。综述了此类复合发光材料的制备方法、测试方法等的进展,并重点讨论了介孔微环境对客体发光性能的影响。  相似文献   
28.
采用离子自组装的方法,制备了侧链含有肉桂酸光敏基元和二苯乙烯荧光基元的新型超分子复合物PCAMSTIL.通过核磁共振(NMR)和红外光谱(FT-IR)表征了该超分子复合物的结构,并用热重分析(TGA)、紫外可见光谱(UV-Vis)和荧光光谱(FL)研究了其热稳定性和光学性能.将PCAMSTIL旋涂成膜,薄膜经过266 nm偏振脉冲激光辐照后,肉桂酸发生轴向选择的[2+2]加成,薄膜垂直于激光偏振方向的紫外可见吸收明显大于平行方向的吸收,证实薄膜具有取向性.取向薄膜的最大吸收二向色性取向值最大可达0.103,优于一般肉桂酸材料的取向性,肉桂酸分子的取向也引起二苯乙烯荧光分子的协同取向,荧光偏振发射比可达1.73.  相似文献   
29.
度洛西汀的合成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介绍了近年来抗抑郁新药度洛西汀的各种合成方法,并评述了其优缺点。参考文献13篇。  相似文献   
30.
研究了醇钠存在下取代苯胺与氯甲基硅烷在二甲基甲酰胺中的反应,的产和的经元素分析、IR和H NMR光谱鉴定为N-硅甲基-N-甲酰基苯胺衍生物。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