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文获取类型
收费全文 | 10912篇 |
免费 | 2331篇 |
国内免费 | 4653篇 |
专业分类
化学 | 8198篇 |
晶体学 | 555篇 |
力学 | 865篇 |
综合类 | 692篇 |
数学 | 1690篇 |
物理学 | 5896篇 |
出版年
2024年 | 31篇 |
2023年 | 93篇 |
2022年 | 351篇 |
2021年 | 356篇 |
2020年 | 357篇 |
2019年 | 386篇 |
2018年 | 388篇 |
2017年 | 544篇 |
2016年 | 368篇 |
2015年 | 545篇 |
2014年 | 678篇 |
2013年 | 929篇 |
2012年 | 833篇 |
2011年 | 978篇 |
2010年 | 943篇 |
2009年 | 1050篇 |
2008年 | 1158篇 |
2007年 | 1113篇 |
2006年 | 1007篇 |
2005年 | 859篇 |
2004年 | 684篇 |
2003年 | 510篇 |
2002年 | 581篇 |
2001年 | 599篇 |
2000年 | 617篇 |
1999年 | 391篇 |
1998年 | 209篇 |
1997年 | 131篇 |
1996年 | 126篇 |
1995年 | 120篇 |
1994年 | 125篇 |
1993年 | 128篇 |
1992年 | 112篇 |
1991年 | 75篇 |
1990年 | 73篇 |
1989年 | 76篇 |
1988年 | 67篇 |
1987年 | 54篇 |
1986年 | 44篇 |
1985年 | 38篇 |
1984年 | 39篇 |
1983年 | 33篇 |
1982年 | 25篇 |
1981年 | 23篇 |
1980年 | 7篇 |
1979年 | 18篇 |
1976年 | 3篇 |
1966年 | 3篇 |
1964年 | 2篇 |
1959年 | 5篇 |
排序方式: 共有1000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利用幅值约220 kV、脉宽约4 ns的高压纳秒脉冲源,对高压氮气亚纳秒气体开关放电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实验结果表明:当气压在3~10 MPa间变化,间隔距离在0.6~1.2 mm间变化时,氮气间隙击穿电压随气压和间隙距离的增大而增大,并随气压的增大略呈饱和趋势,最高击穿电场约为2 MV/cm。开关输出电压波形的上升时间变化范围为145~190 ps,该上升时间随气压、击穿电场以及间隙距离增大而减小。 相似文献
102.
考虑空气柱的水力旋流器内流场的数值模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水力旋流器内流场进行了数值模拟.旋流器内液相和气相的湍流模拟采用了雷诺应力模型(RSM),边界条件采用速度进口、压力出口.在同一工况下选用三维模型及二维简化模型、分别用VOF模型及刚盖法对空气柱进行处理,就空气柱形成、切向及轴向速度与相同条件下试验测量的结果进行比较.结果表明,三维模型计算结果较二维简化模型与实验值吻合得更好,但二维简化模型在降低精度不大的前提下大大减少了计算时间.对空气柱的处理,选用VOF模型得到的结果更准确,而刚盖法减少了计算用时. 相似文献
103.
104.
105.
川西平原还田秸秆腐解释放DOM的光谱特征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为掌握川西平原保护性耕作模式下还田秸秆腐解过程的光谱学特性,追溯还田秸秆对川西地区生态系统结构的影响过程,采集了该地区主要种植作物油菜、水稻的秸秆样本,利用紫外-可见吸收光谱(UV-Vis)、三维荧光光谱(3D-EEM)和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FTIR)三种光谱学表征手段,阐明秸秆各腐解阶段溶解性有机质(DOM)的光谱学特征,对比不同农作物秸秆快速淋溶阶段DOM(0~0.5 d)与腐解过程(0.5~90 d)的光谱学特征差异性,解析其变化机理。结果表明: 还田秸秆腐解过程中DOM的光谱学特性差异明显,伴随着芳香性物质的溶出、降解以及新生腐殖类物质的形成;由秸秆快速淋溶阶段释放DOM的E2/E3值最大而SUVA254值最小可知该阶段溶出的物质芳香性和分子量相对较小;其芳香性组分的溶出主要集中在腐解前期(≤10 d),表现于该阶段E2/E3值逐渐减小且SUVA254值逐渐增大,DOM中多糖峰、芳香C和酰胺峰变弱;难分解的纤维素、半纤维素和大分子蛋白质主要在腐解后期被降解;DOM中酚类、羰基类和羧酸类物质数量增加,使得DOM与有机污染物、金属离子的相互作用增强,进而调节农田土壤中污染物的迁移转化过程。本研究为川西平原秸秆还田的环境意义提供了基础数据和新证据,为该地区农业废弃物处理与资源化提供了依据。 相似文献
106.
熔石英玻璃是高能激光系统中不可缺少的光学材料,其损伤问题一直是限制系统能量提升的瓶颈之一。通过纳秒激光脉冲诱导熔石英玻璃样品产生断裂,并使用多光谱手段对断裂前后样品进行检测,从而在实验和理论上了解了样品断裂形貌及内部相变结构成因,并从宏观到微观上统一解释了断裂形貌和相变结构的关系。在激光等离子冲击波作用下,熔石英发生断裂,且冲击波作用过程中在玻璃内部产生了推动裂纹扩展的尖端环向应力。在尖端环向应力作用下,不同损伤区域形成了不同扩展速度和长度的裂纹, 按照裂纹形貌特性差异可以将断裂区分为雾化区、羽毛区、镜面区三个部分。使用透射光谱、能量散射光谱检测损伤前后样品,发现裂纹的产生引起了玻璃透过率和带隙的下降,且断裂区出现氧原子游离或缺失;使用Raman光谱检测样品损伤前后不同形貌区,发现等离子冲击波使熔石英中Si-O-Si键断裂并发生重组,导致镜面区、羽毛区、雾化区三元拓扑环和四元拓扑环宏观上对应的斯石英相和柯石英相的相对含量依次升高,破坏了材料的固有原子结构特性,使材料断裂区向高密度相转变。氧游离的发生会在玻璃内部产生的大量缺陷,从而使得玻璃透过率及带隙下降,严重影响了玻璃的性能。 相似文献
107.
船尾伴流场-导管-螺旋桨互作用噪声预报研究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研究了导管螺旋桨低频离散谱噪声辐射机理和预报方法。依据线性声学原理,导管螺旋桨噪声场为螺旋桨直接辐射噪声与导管散射噪声之和,并利用速度势面元法分析流场,得到导管螺旋桨非定常力,将其作为FW-H方程的源项,求解得到螺旋桨直接辐射声。导管散射声通过Kirchoff积分方程求解获得。由于导管桨的导管是短导管,其算例分析计算表明,低频情况下导管散射声级远小于螺旋桨直接辐射声级。并将导管螺旋桨离散谱噪声级与测量所得的实桨离散谱噪声级进行了比较,证实导管螺旋桨离散谱噪声理论预报结果能够较合理的反映实桨离散谱噪声的量值。 相似文献
108.
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心可舒胶囊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采用HypersiL ODSC18(4.6mm×250mm,5μm)色谱柱;流动相:甲醇-乙腈-水=79:5:16(V/V/V);柱温:30℃;流速:1mL/min;检测波长:210nm。齐墩果酸在2.04—81.6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熊果酸在5.00—80.00μg/mL浓度范围内线性关系良好(r=0.9998),齐墩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0.54%,RSD为1.56%,熊果酸的平均回收率为101.10%,RSD为1.13%。该法简单、准确、快捷,可用于心可舒胶囊中齐墩果酸和熊果酸的含量测定。 相似文献
109.
110.
Theoretical Study on the Propagation of Acoustic Phonon Modes in Single-Wall Carbon Nanotubes by Different Potential Models 下载免费PDF全文
Propagation of a heat pulse in (10,0) zig-zag carbon nanotubes, modeled by the Brenner-H and Tersoff bondorder potentials, respectively, is investigated using a molecular dynamics simulation. The longitudinal acoustic mode, twisting phonon mode, and second sound waves are observed in the simulation. The time variations of speed and intensity of the above three phonon modes are in good agreement with the previous works based on the Brenner-I potential. Higher speed and weaker peak intensity are observed in the simulation of the Tersoff potential. The inherent over-binding of radicals and the non-local effects in Tersoff's covalent-bonding formula may play an important role in the heat pulse propagating simulation. 相似文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