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16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70篇
化学   227篇
晶体学   2篇
力学   14篇
综合类   26篇
数学   37篇
物理学   161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12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1篇
  2018年   5篇
  2017年   10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19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16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23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1篇
  2003年   15篇
  2002年   16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12篇
  1999年   11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0篇
  1995年   7篇
  1994年   19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9篇
  1989年   3篇
  1988年   7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6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3篇
  1977年   1篇
  1965年   1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8 毫秒
371.
         下载免费PDF全文
Hsiang-Chun Wang 《中国物理 B》2023,32(1):18504-018504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two-dimensional (2D) materials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because of their unique properties.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of self-driven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s, a conductive band minimum (CBM) matched self-driven SnS2/WS2 van der Waals heterojunction photodetector based on a SiO2/Si substrate has been designed. The device exhibits a positive current at zero voltage under 365 nm laser illumination. This is attributed to the built-in electric field at the interface of the SnS2 and WS2 layer, which will separate and transport the photogenerated carriers, even at zero bias voltage. In addition, the Al2O3 layer is covered by the surface of the SnS2/WS2 photodetector to further improve the performance, because the Al2O3 layer will introduce tensile stress on the surface of the 2D materials leading to a higher electron concentration and smaller effective mass of electrons in the films. This work provides an idea for the research of self-driven photodetectors based on a van der Waals heterogeneous junction.  相似文献   
372.
本论文设计合成了基于1,3-二氨基胍盐酸盐、氨基胍盐酸盐的新型香豆素类荧光探针L1、L2。通过紫外-可见、荧光光谱的变化研究探针L1、L2对金属离子的识别效应。利用Job’s plot曲线确定探针L1与Co2+形成了1∶2的配合物,探针L2和Fe3+形成了3∶1的配合物,且表现为明显的荧光增强。探针L1对Co2+的检出限可达到10-6mol/L,探针L2对Fe3+的检出限可达到10-7mol/L。两种高灵敏度荧光探针有望应用于生物和环境监测领域。  相似文献   
373.
蛋白质翻译后修饰是赋予蛋白质生理功能的关键机制,其中可逆的磷酸化修饰在众多生命活动中起着开/关的作用,其异常变化通常与多种重大疾病过程密切相关。近年来,借助蛋白质组学技术和方法,磷酸化蛋白质的高通量、高精度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也得到了快速发展。本文综述了近年来基于“自下而上”策略的磷酸化蛋白质定量与化学计量分析方法的研究进展,包括磷酸化肽的富集方法、磷酸化肽质谱碎裂方式、定量分析方法以及磷酸化位点的化学计量分析方法,并对磷酸化蛋白质研究的发展趋势进行了讨论。  相似文献   
374.
闫新  李意羡  贾月梅  俞初一 《化学进展》2019,31(11):1472-1508
本文系统总结了糖苷化亚氨基糖的分离、合成方法与生物活性。天然存在的糖苷化的亚氨基糖根据其亚氨基糖部分的结构可以分为五类,大部分均具有重要的生物活性,尤其是糖苷酶抑制活性。此类化合物潜在的药理活性促进了相关合成方法的研究,根据糖苷键的构建方式大致可以分为酶催化的转糖基化反应和化学合成法,两者主要区别在于反应条件。酶催化的转糖基化反应条件温和,且能够减少保护基的使用,但在反应效率和选择性上仍需改进。化学合成法普适性高,有大量普通糖苷的合成经验可供借鉴,但存在反复上保护-脱保护的问题。通过以上两种合成方法,大量衍生物和类似物被设计和合成出来,大大丰富了糖苷化亚氨基糖的种类和生物活性。糖苷化亚氨基糖的生物活性往往与糖基结构和亚氨基糖环均有密切关系。作为传统糖化学与亚氨基糖的交叉领域,糖苷化亚氨基糖的结构多样性为发展高活性和选择性的先导化合物提供了优良的修饰骨架。因此,此类化合物有望在相关新药创制领域得到重要应用。  相似文献   
375.
通过失重法、扫描电镜和极化曲线法研究了玉米醇溶蛋白/十二烷基硫酸钠(zein/SDS)复合物对碳钢的缓蚀效应。在1mol/L盐酸溶液中,加入0.05‰zein对碳钢的缓蚀率为65.5%,而加入zein/SDS复合物(0.05‰zein+0~8mmol/L SDS)能够使碳钢的缓蚀率逐渐增高至90.1%。随着zein/SDS复合物中SDS浓度的增大,碳钢表面逐渐由深坑面腐蚀变为局部点腐蚀,最终趋于平整。极化曲线测试表明,zein/SDS复合物能够有效抑制碳钢表面电极反应的发生。纯zein与碳钢表面吸附的ΔGads值表明,zein在碳钢表面主要发生静电吸附作用,而zein/SDS复合物对碳钢的缓蚀效应主要来源于zein同碳钢表面之间的配位吸附作用,这是由于SDS类胶束之间的静电斥力引起zein空间构象的改变。  相似文献   
376.
文章研究了在700℃退火下,铝插入层调制镍和硅锗合金反应形成单相镍硅锗化物的生长机理.透射电镜测试结果表明,镍硅锗薄膜和硅锗衬底基本达到赝晶生长;二次质谱仪和卢瑟福沟道背散射测试结果表明,在镍硅锗薄膜形成的过程中,铝原子大部分移动到镍硅锗薄膜的表面.研究结果表明,铝原子的存在延迟了镍和硅锗合金的反应,镍硅锗薄膜的热稳定性和均匀性都得到了提高.最后,基于上述实验结果给出了铝原子调制形成外延镍硅锗薄膜的生长机理.  相似文献   
377.
亚氨基糖由于具有重要的糖苷酶抑制活性、抗病毒和抗肿瘤活性等已经在新药创制中显示出巨大的发展潜力。系统研究此类化合物的构效关系有望发现高活性和高选择性的先导化合物。氟代是考察构效关系的常用方法之一。本文总结了氟代亚氨基糖的合成方法与化合物的糖苷酶抑制活性。合成方法中氟的来源包括含氟砌块、氟代糖或氟代试剂,三种合成策略各有优缺点与适用范围。基于氟代亚氨基糖的糖苷酶抑制活性研究,本文初步归纳了一些有代表性的重要亚氨基糖的构效关系,明确了糖环完整性对化合物糖苷酶抑制活性的重要意义。在此基础上对亚氨基糖的侧链或并环环系修饰则可能分别影响抑制谱和糖苷酶抑制活性。氟代亚氨基糖的研究成果是对亚氨基糖化学的重要贡献,以氟代为工具,必将进一步完善与修正亚氨基糖的构效关系,为设计合成具有潜在药物活性的亚氨基糖类化合物提供依据,并极大促进相关的新药创制工作。  相似文献   
378.
         下载免费PDF全文
Solid reactions between Ni and relaxed Si0.7Ge0.3 substrate were systematically investigated with different Al interlayer thicknesses. The morphology, composition, and micro-structure of the Ni germanosilicide layers were analyzed with different annealing temperatures in the appearance of Al. The germanosilicide layers were characterized by Rutherford backscattering spectrometry, cross-sectio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scan 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 and secondary ion mass spectroscopy. It was shown that the incorporation of Al improved the surface and interface morphology of the germanosilicide layers, enhanced the thermal stabilities, and retarded the Ni-rich germanosilicide phase to mono germanosilicide phase. With increasing annealing temperature, Al atoms distributed from the Ni/Si0.7Ge0.3 interface to the total layer of Ni2Si0.7Ge0.3, and finally accumulated at the surface of NiSi0.7Ge0.3. We found that under the assistance of Al atoms, the best quality Ni germanosilicide layer was achieved by annealing at 700 ℃ in the case of 3 nm Al.  相似文献   
379.
苯并香豆素酯类衍生物的合成及荧光性质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以2-羟基-1-萘甲醛为原料,采用改进的Knoevenagel反应合成了苯并香豆素-3-羧酸中间体和4种不同链长的脂肪酯和芳香酯衍生物,采用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对所有化合物固体粉末的发光性能进行了研究.  相似文献   
380.
本文利用醇、氢氧化钠和氯苄反应合成了五种烷基苄基醚。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