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陈立冰  谭鹏  董少光  路洪 《物理学报》2009,58(10):6772-6778
提出利用二粒子部分纠缠态概率性地实现开靶目标的非局域量子可控非(CNOT)门的操控方案.首先考虑利用3个二粒子部分纠缠态实现3个靶目标共享的非局域量子CNOT门的受控操作,然后将该方案推广到N个靶目标共享的情形. 在该方案中,控制端Alice的局域正定算符值测量(POVM)起着关键作用,给出了该测量算符的数学表式.值得注意的是, 用二粒子部分纠缠态可确定性地实现非局域CNOT门. 关键词: 二粒子部分纠缠态 非局域可控非门 开靶目标 正定算符值测量  相似文献   

2.
周视搜索系统对点目标的作用距离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提出了影响周视搜索系统对点目标的作用距离的具体参数,从目标特性、大气背景特性及系统本身光机电特性等角度推导了作用距离的数学公式,针对点目标,分别基于靶面照度、靶面对比度、探测概率、虚警率及系统带宽等参数推导了一定目标、大气及系统特性条件下周视搜索系统的作用距离的计箅公式.该公式分析表明目标辐射强度与作用距离争近似上升抛物线关系,大气消光系数与作用距离量下降段抛物线关系,系统焦距与作用距离呈正比关系,目标固有对比度与作用距离呈非线性关系.针对给定虚警率的特定搜索任务,系统信噪比与作用距离呈近似下降段抛物线关系,系统驻留时间则与作用距离呈近似正比关系.最后通过仿真实验证明,当目标辐射强度值达70 J/(s·sr),目标固有对比度达到4以上且大气消光系数在0.1以内时,500 mm焦距的周视可见光搜索系统对点目标的作用距离达100 km以上,周视红外搜索系统对点目标的作用距离达60 km以上.  相似文献   

3.
高洪元  李晨琬 《物理学报》2014,(12):460-469
为了解决认知无线电系统中最大和网络效益和用户间公平性联合最优化的多目标频谱分配难题,基于量子蜂群理论和膜计算,提出了一种新的离散多目标组合优化算法—–膜量子蜂群优化.所提算法在基础膜可以搜索到单个目标的全局最优解,在表层膜获得兼顾网络效益和公平的Pareto前端解.通过膜间的通信规则、量子觅食行为的协同演进和非支配解排序可获得能同时求解单目标和多目标优化问题的多目标优化算法,并与经典的敏感图论着色算法、遗传算法、量子遗传算法和粒子群算法等频谱分配算法在不同的目标函数下进行仿真性能比较.仿真结果表明:在不同网络效益函数下所提的膜量子蜂群频谱分配算法都能够较好地找到单目标最优解,优于经典的频谱分配算法和已有的智能频谱分配算法,还可获得多目标频谱分配的Pareto前端最优解集.  相似文献   

4.
多个部分非相干光孤子的相互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黄春福  郭儒  刘思敏 《物理学报》2007,56(2):908-915
基于相干密度理论,数值地研究了在饱和对数非线性介质中多个部分非相干光空间孤子之间的相互作用. 数值结果表明,在非相干参量较小情况下,非相干光孤子的相互作用与相干光孤子的相互作用规律较类似. 当非相干参量较大时,强的非相干性模糊了孤子之间的相位关系,孤子间的相互作用主要以非相干相互吸引作用为主. 特别是在非相干参量较大而且孤子初始相对相位差为π的情况下,多个部分非相干光孤子可并行传播形成稳定的阵列孤子. 利用多个非相干光孤子的不同相互作用形态写入各种阵列波导,为实现光控制光、导向光提供了一种可能性. 关键词: 多个部分非相干光空间孤子 空间光孤子的相互作用 相干密度理论 饱和对数非线性  相似文献   

5.
束安  裴浩东  段慧仙 《光学学报》2021,41(6):157-165
针对在轨服务任务如何在近距离处获取空间非合作目标的相对位置和姿态的难题,提出一种三目立体视觉测量方法.首先利用三台呈等边三角形布置的大视场可见光相机获取图像;然后采用所提方法对特征点进行匹配;接着采用RANSAC方法解算被测目标在世界坐标系下的位姿参数;最后通过对非合作卫星模型的静止、位置移动和姿态转动进行实验.实验结...  相似文献   

6.
基于多步长梯度特征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   总被引:1,自引:3,他引:1  
万明  张凤鸣  胡双 《光学学报》2011,(10):98-103
针对低信噪比红外图像中弱小目标检测难的问题,在分析红外弱小目标各向梯度特征的基础上,提出了一种新的红外弱小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基于红外弱小目标各向梯度均快速下降的特征,首先根据目标大小在待检测点上、下、左、右选取4个参考点,根据多步长下待检测点与参考点之间的最大梯度特征,判定潜在目标;然后通过连续3帧检测信息的融合,确...  相似文献   

7.
多量子阱中注入载流子的非均匀分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施炜  黄黎蓉  段子刚  冯玉春 《光子学报》2006,35(9):1313-1316
根据多量子阱中注入载流子的输运机制,计算了多量子阱中注入载流子的非均匀分布.引入不均匀度参量Asy来衡量载流子分布的不均匀程度,分析了各种敏感因素对载流子非均匀分布的影响.指出注入载流子分布的非均匀性,随量子阱数、注入电流、量子垒高度的增加而显著增加,随工作温度的升高而减小.  相似文献   

8.
马少斌  张成文 《应用光学》2021,42(6):1056-1061
为提升复杂环境装甲目标的检测精度,提出了一种显著目标检测算法,该算法通过视觉注意机制与联合金字塔上采样模块分别获取视觉注意机制约束的低层次特征与多尺度池化语义特征,利用聚合策略进行融合,提升低对比度或遮挡情况下的目标表征能力。测试结果表明,文中算法对复杂场景下多尺度目标均取得了良好的检测效果,其精度、召回率与平均精度分别为72.2%、71.4%与77.1%,能够满足实际应用需求。  相似文献   

9.
采用广义惠更斯-菲涅耳原理和矩阵光学理论,研究了湍流大气中偏振部分相干激光波束从发射机到目标和从目标到接收机双程路径的闪烁特性。将产生任意偏振光束的琼斯矩阵和ABCD传输矩阵进行结合,围绕接收机处波场四阶矩展开推导,得出双程路径下偏振部分相干激光波束在接收机处的闪烁指数表达式,数值分析了大气折射率结构常数、激光波束的波长、束宽、相干长度对接收机处光强闪烁指数的影响。结果表明:偏振部分相干激光波束的闪烁指数随着目标与发射机之间距离呈现先增大、到达峰值后逐渐减小的变化趋势;相干性差的光束产生的闪烁指数小,相干长度微小的变化将会产生较大的闪烁指数变化,相干性好的光束产生较大的闪烁指数,但是相干长度的变化对闪烁指数的影响很小。  相似文献   

10.
非合作目标相位式激光测距中目标漫反射特性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阐述了目标的漫反射特性对非合作目标相位式激光测距仪中光功率探测的重要性.设计了一种测量漫反射性能的实验装置,并测量了几种材质的漫反射特性.针对实验结果分析了漫反射特性与不同材质和不同入射角的关系,并指出在其他条件相同时,目标的反射特性还与入射光的波长有关,因此,在选择测距仪的光源时还应考虑被测物表面的反射特性.  相似文献   

11.
采用Dobson半经验模型和电介质复介电常数表示土壤介电常数的实部和虚部,用指数型分布粗糙面和Monte Carlo方法模拟土壤表面,运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研究土壤表面与部分埋藏多个矩形截面混凝土柱复合模型的电磁散射.结果表明:复合散射系数随散射角振荡变化;土壤表面高度起伏均方根、土壤含水率、目标介电常数、入射角对复合散射系数影响较大;土壤表面相关长度、目标截面宽度、高度、间距、倾角对复合散射系数影响较小;目标埋藏深度对复合散射系数几乎没有影响.与其他数值计算方法比较,采用时域有限差分方法既可获得较高的准确性,又可减少计算时间和内存占用量.可以用来计算地、海粗糙面与附近任意多目标的复合散射.  相似文献   

12.
实验测量了不同空间相干度的部分相干光在实际大气湍流中传输的闪烁指数。结果表明:随着入射光空间相干度的降低,闪烁随光传输距离增长而增加的趋势变得缓慢,甚至出现减小的情况。此外,与完全相干光的闪烁指数随着径向距离的增加而增加不同,部分相干光的闪烁指数沿着光斑径向距离的增加不一定增加,而有可能出现降低。相干度越低,该效应越明显。  相似文献   

13.
研究了两个纠缠的二能级原子通过多光子跃迁与单模相干光场进行耦合相互作用系统中两原子纠缠的演化特性.计算分析表明,两个原子之间的纠缠呈现出周期性的演化特性,初始两原子的状态、原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相干光场的参数以及跃迁光子数对两个原子的纠缠有着显著的影响;并发现两原子初始处于某最大纠缠态时,两原子会永远处于该最大纠缠态,因此这一类最大纠缠态可以作为一种量子信息存储器. 关键词: 量子纠缠 部分转置矩阵负本征值 纠缠原子 相干态  相似文献   

14.
研究了两个纠缠的二能级原子通过多光子跃迁与单模相干光场进行耦合相互作用系统中两原子纠缠的演化特性.计算分析表明,两个原子之间的纠缠呈现出周期性的演化特性,初始两原子的状态、原子间的偶极相互作用、相干光场的参数以及跃迁光子数对两个原子的纠缠有着显著的影响;并发现两原子初始处于某最大纠缠态时,两原子会永远处于该最大纠缠态,因此这一类最大纠缠态可以作为一种量子信息存储器.  相似文献   

15.
为了抵抗满载时的负载,轨道车辆制造时车体底座会保留一定向上的挠曲变形,这就要求在进行铝蜂窝板和地板胶铺设前对车体底座表面面型进行测量。提出了一种基于点状目标图像测量原理的车体底座面型测量方法,该方法用CMOS相机对车体底座上的4个LED目标进行图像测量,这4个LED形成关联多目标点。先对CMOS相机采集到的LED目标图像用均值滤波、动态阈值二值化处理和轮廓提取的方法进行预处理,再通过灰度质心法,提取出多个光斑的位置。通过判断各光斑的位置和大小,排除可能存在的伪目标点或遮拦,根据提取到的光斑数量的不同,采用不同的参考点进行比较。在任意一个LED目标被遮挡时,算法仍能有效地解出被测LED目标中心位置。实验结果表明,LED靶标中心提取的最大偏差小于0.06 mm,完全能满足车体底座面型测量的需求。  相似文献   

16.
李康宁  郭永刚  张波  林鹏 《声学学报》2021,46(6):905-912
针对单线阵左右舷模糊问题,提出了结合盲源分离的非直单线阵多目标左右舷分辨算法。该算法首先通过离散傅里叶变换将阵列接收信号离散化为若干个窄带频谱分量,之后对每个频点的窄带数据讲行盲源分离,得到每个频点上各个来波信号的导向向量;然后通过常规波束形成对各个导向向量进行方位谱估计,并根据左右舷抑制比进行单目标左右舷分辨,确定各个频点上的来波方向;最后对所有频点上的来波方向进行聚类,得到各个真实目标的方位,从而实现多目标左右舷分辨。仿真实验中,相比常规波束形成方法(CBF)和最小方差无畸变响应算法(MVDR),该算法更准确地估计出了目标数目,且保持了较快的计算速度;海试数据处理中,该算法排除了目标镜像的干扰,准确估计出了船只目标的轨迹。仿真及海试数据处理均表明,该算法可以分辨真实目标与目标镜像,具有比CBF和MVDR算法更好的左右舷分辨能力。  相似文献   

17.
从推广的惠更斯-菲涅尔原理出发,推导出了部分相干电磁光束的偏振态在湍流介质中传输的表达式。并以电磁高斯-谢尔模型(EGSM)光束为例,研究了湍流对电磁高斯-谢尔模型光束偏振态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对于轴上点,湍流介质的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趋于最大值的速度越快,达到的最大值越小;光斑越大,偏振度达到最大值的位置离光源越远,在光斑增大的过程中,偏振度所达到的极大值会先增大后减小,最后保持与光源相同的偏振度不变。对于轴外点,一个固定的z,光的偏振度随着离轴距离的增大而逐渐下降,并最终等于零。折射率结构常数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而下降得越缓慢;光斑越大,偏振度随离轴距离的增大下降得越快。  相似文献   

18.
采用蒙特卡罗模型AMPT研究了\sqrt{s_{_{\rm NN}}}=130GeV Au+Au碰撞中部分子相互作用对两粒子横向动量关联的影响, 结果表明部分子相互作用 对两粒子的横向动量关联有重要的贡献. 还计算了AMPT模型中\sqrt{s_{_{\rm NN}}}=130GeV Au+Au碰撞的两粒子横向动量关联与碰撞对心性的依赖关系并与来自STAR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发现AMPT的理论预言很好地符合实验数据.  相似文献   

19.
针对多传感器数据融合和目标识别的特点,提出了改进的对向传播网络(MCPN),并与Dempster-Shafer(D-S)证据推理相结合,实现了决策层数据融合目标识别.文中利用仿真数据对所提出的网络训练算法和融合结构进行了实验研究.结果表明:改进后的对向传播网络识别性能优于传统的对向传播网络(CPN),融合后的目标识别率较单传感器明显提高.最后,将该方法应用于前视红外(FLIR)和可见光摄像机目标跟踪系统对算法和融合结构进行验证,结果表明文中提出的方法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20.
李高清  付文羽 《应用光学》2009,30(6):944-948
 根据光束在介质中传输强度二阶矩计算公式,推导出部分相干平顶光束在增益或损耗介质中传输的M2因子解析表达式,并将高斯 谢尔模型光束在增益或损耗介质中的传输作为特例统一于一般表达式中。研究结果表明:部分相干平顶光束在增益或损耗介质中传输时的M2因子与光束传输距离、光束相干长度、光束阶数及介质的特性有关。光束在增益或损耗介质中传输的这种特性为应用和控制光束传输提供了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