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0 毫秒
1.
2.
3.
倾斜透平静叶栅的全三元流场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文献[1]首先提出了采用倾斜叶片来降低透平静叶损失的设想。此后有过许多研究都表明,适当改变积叠方式可以改变叶片表面径向压力分布,以达到控制附面层内低能量流体的流动、减少叶栅损失的目的。为了了解这种措施对流场的影响,本文以文献[7]中用传统周期性条件的全三元势函数程序,对文献[3]中径高比为3的实验叶栅(图1和2)求出了径向叶栅、正倾斜20°、负倾斜20°及复合倾斜叶栅(根部正倾斜20°,顶部基本径向)内的全三元流场,并对计算结果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4.
5.
1实验装置与模型叶片倾斜和弯曲的概念是针对小径高比环形叶栅提出来的。在短叶片环形叶栅中采用弯曲叶片的效果如何,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讨论了边界条件对静叶出口流场的影响。本实验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环形叶栅风洞上进行的。实验用的三套叶栅为:(1)常规径向叶片;(2)两端倾斜角为15”的弯曲叶片;(3)两端倾斜角为22“的弯曲叶片。其特性参数为:径高比为10.553,弦长b—31.Zmm,叶型安装角风一45.3“,进气角。0—90”,几何平均出气角。1—15”。出口马赫数M=0.26左右。(1)()(3)均为等截面叶栅,(2)… 相似文献
6.
7.
跨音速透平平面叶栅实验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主要根据三套叶栅的实验结果,分析跨音速透平叶栅槽道内波系产生和发展的过程以及它们对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文中讨论了极限工况、极限负荷和极限进气角等重要特性,明确了跨音速叶栅作功能力大而效率并不低的优越性. 相似文献
8.
9.
抽吸布局对弯曲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充分发挥附面层抽吸对叶栅流动的控制作用,通过数值模拟,将两种典型的附面层抽吸槽布局与不同弯曲叶片相结合以研究复杂三维气动布局对扩压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全叶高的吸力面抽吸能有效抑制吸力面中部的附面层发展,对降低叶栅主流损失最为有效;结合一定的叶片正弯曲,在叶片吸力面吸除进口流量2.27%的流体,最优的弯曲吸附式叶栅能将主流损失下降37.35%;但吸力面抽吸对角区分离的控制作用有限,裕度并未得到有效拓宽。紧贴于吸力面的端壁抽吸能有效吸除端区的低能流体,通过对角区分离的针对性控制,有效拓宽叶栅的工作范围;结合较小的叶片弯曲,仅在端区吸除进口流量1.48%的流体,便可将叶片的有效正攻角提高129.7%。 相似文献
10.
11.
12.
13.
14.
本实验室叶栅风洞自1976年投入运行,已经完成了30套叶栅实验。这些叶栅的工作参数都属于跨音速范围.这包括有蒸、燃气轮机,动叶和导叶,顶、中、根部截面的各类叶型.稠度范围是b/t=1~2.5,气流折转角范围θ=11°~125°.它们具有一定的广泛性和代表性。 相似文献
15.
数值研究了蒸汽透平静叶节距变化对级性能影响。选取典型高压透平级,通过增、减静叶数改变静叶节距,分别对原型(A)、静叶部分透光(B)、静叶完全透光(C)和静叶节距减小(D)四种设计情况进行了全三维定常计算分析,获取了透平静叶节距变化对级性能影响的认识,讨论了蒸汽透平叶片设计中的“无透光”工程准则,从而为处理静叶节距变化这一工程问题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16.
采用控制容积积分法和协调一致压力修正算法数值求解三维稳态时均N-S方程组,对一小展弦比透平动叶栅在旋转状态下的二次流涡系演变和三维气动特性进行了分析。计算结果表明,该叶栅上下端壁通道涡在叶展中部交汇,在该处产生强烈的横向流动并引起叶展中部能量损失急剧增加,使损失沿叶高的分布由常见的双驼峰型变为单驼峰型,同时还使叶展中部出口气流的欠偏转角大幅度增大。 相似文献
17.
18.
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