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非光滑叶片对叶栅流道内通道涡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低速平面叶栅风洞中对光滑叶片叶栅及三种非光滑叶片叶栅进行了实验研究,以研究 与光滑叶片相比,非光滑叶片对叶栅流道内通道涡发展变化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与光滑叶片相 比,非光滑叶片对叶栅流道内的通道涡有明显的影响,通道涡的位置沿节距方向移向流道中心处, 沿叶高方向不变,通道涡的强度有所减弱。分析了非光滑叶片的影响原因。  相似文献   

2.
进行了带尾板的常规直叶片、正弯曲叶片、反弯曲叶片组成的三种矩型压气机叶栅在低速风洞上的实验研究,测量了叶栅出口流场,分析了零冲角下尾板对叶栅出口能量损失分布情况和二次流速度矢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尾板对压气机叶栅,尤其是弯曲叶片压气机叶栅出口流场有很大的影响,反弯曲叶栅的总损失最大。  相似文献   

3.
尾板对叶片弯曲作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小展弦比透平矩形静叶栅的低速风洞实验,研究了在不同冲角下栅后有无尾板叶片弯曲对叶栅气动特性改善作用的区别,实验结果表明,叶栅出口条件是影响叶片弯曲效果的重要因素之一。  相似文献   

4.
叶片倾斜和弯曲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具有常规直叶片、周向正倾斜250叶片和正弯曲叶片组成的三种压气机平面叶栅在平面叶栅低速风洞上进行了实验研究,详细测量了零冲角下三种叶栅的出口流场,通过实验结果的分析比较,并与流场显示结果及叶片表面静压测量结果相结合,讨论了叶片倾斜和弯曲对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的改善作用。  相似文献   

5.
通过小径高比环形透平静叶栅的吹风实验,探讨了在不同径高比和外壁扩张角叶栅中,采用倾斜叶片,对叶栅气动特性的影响。为排除离心惯性力对静压沿叶高分布的干扰,仅研究叶片倾斜效应,在矩形透平叶栅实验模型中,测得了叶片表面特別是负压面近喉部表面静压沿叶高的分布,揭示了叶片倾斜控制二次流损失的机理。  相似文献   

6.
本文介绍了在平面振荡叶栅实验台上对一组透平叶片进行非定常气动性能研究的方法和结果。叶片的振型为扭转振动,频率为1(Hz),振幅为2°,风洞出口气流速度为33(m/s)。实验研究了来流冲角和叶片间的振动相位差对振荡叶栅非定常气动性能的影响。实验测量了不同工况下的叶片表面的振荡压力分布,并用二维热线风速仪测量了叶栅流道內的振荡速度场。在此基础上对振荡叶栅的稳定性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不论叶片振动是否简谐,振荡压力的主频分量居绝对支配地位;2)叶片间的振动相位差和来流冲角对振荡叶栅的稳定性均有较大影响。  相似文献   

7.
大转角透平叶片弯曲形状对叶栅损失增长和分布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对具有大转角的常规直叶片、正弯与反弯叶片的三套大尺寸、低展弦比的矩形叶栅进行了低速风洞实验,详细测量了栅前三个、栅内六个和栅后一个轴向垂直面内的气动参数.实验结果表明,与常规直叶片相比,叶片的反弯曲削弱了马蹄涡和通道涡的强度,并抑制通道涡向叶栅中部发展,从而避免了上、下通道涡的汇合.因此,反弯叶片叶栅中的二次旋涡损失显著降低,流动特性大为改善.  相似文献   

8.
不同冲角下弯曲扩压叶栅出口流场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在不同冲角下对直叶片、正倾斜叶片、正弯曲叶片和S型叶片组成的四种平面扩压时栅的出口流场进行了详细的实验研究。通过与常规直叶栅的对比,分析了正倾斜叶栅降低根区二次流损失的原因,阐述了正弯曲叶栅在正冲角下改善叶栅两端区流动状况,降低能量损失的机理和S型叶栅降低根区损失、总损失系数对冲角变化不敏感的原因。结果表明,扩压叶栅中采用正弯曲叶片在一定条件下是可行的。  相似文献   

9.
叶片正弯曲对透平静叶栅叶片气动特性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报告了对一种具有常规直叶片和弯曲角分别为+10°,+20°及+30°的弯曲叶片的透平静叶栅的叶片表面静压分布进行实验测量的结果,分析了叶片正弯曲对叶栅叶片气动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对于该典型低展弦比小折转角的透平静叶栅,采用正弯曲叶片在叶片吸力面建立了一个沿叶高方向的“C”形静压分布,但并没有提高叶栅气动效率.  相似文献   

10.
一种典型透平静叶型叶片正弯曲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文报告了一种典型透平静叶型叶片正弯曲作用的实验研究结果。通过采用微型5孔探针测量了常规直叶栅和端部周向倾斜角分别为10°、 20°、 30°的正弯曲叶片叶栅的出口流场。定量分析了叶片正弯曲对叶栅出口二次流动能系数及其分布的影响,采用两种损失计算方法探讨了叶片正弯曲对叶栅出口二次流损失的影响,并讨论了不同弯曲角下的叶栅出口气流角变化。  相似文献   

11.
进口附面层厚度对弯叶片扩压叶栅损失的影响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通过人工加厚叶栅进口附面层厚度,考察了叶搬进口附面层厚度对弯叶片扩压叶栅损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进口附面层厚度增加时,叶栅两端区二次流增强,叶栅损失增大.采用正弯曲叶片在参考进口附面层状态和人工加厚附面层时均未得到叶栅损失的降低,而反弯曲叶栅损失的降低出现在参考进口附面层状态下.  相似文献   

12.
在高负荷涡轮叶栅中应用弯叶片控制流动分离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选择叶型折转角为113°和160°的两种高负荷涡轮平面叶栅,分别开展了直叶栅(STR)和正/反弯曲叶栅的流场测量和流动显示研究,讨论了叶片弯曲对壁面流谱和流动损失的影响.实验结果表明:当叶型折转角为113°时,适当的正弯叶片(DHP)可以减少叶栅流动损失;当叶型折转角为160°时,适当的反弯叶片(DHN)能提高叶栅气动性能.  相似文献   

13.
1前言近年来,压气机叶栅中应用弯曲叶片的研究已受到许多学者的重视l‘,‘]并得到了一些有益的结果。我们已完成的正倾斜、正弯曲和S型平面扩压叶棚的实验结果也表明,采用正弯曲方式的叶片可明显改善叶栅根区气流流动状况,延缓壁角失速,降低端区二次流损失【‘,‘1。为了对比在相同的叶片倾斜角下不同叶片堆迭线型式对叶栅流场的影响,进行了应用反弯曲叶片的压气机平面叶栅的实验研究,以期找出比较合理的叶片弯曲型式,从而降低叶栅的二次流损失。本文在0”、土5”和土10“冲角下,对叶片堆送线如图1所示的反弯曲叶片组成的扩压叶…  相似文献   

14.
前置导叶对后加载叶栅气动性能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详细测量了平行进口端壁附面层与设置导向叶栅两种进口条件下后加载涡轮叶栅的气动参数。测量结果表明, 导向叶栅的设置加强了实验叶栅内的横向流动,这就造成了“C”型压力分布(弯叶片)和具有正径向压力梯度的压力分布(直叶片)产生的位置较无导叶时提前了。  相似文献   

15.
弯扭叶片栅内减少能量损失机理研究的新进展   总被引:24,自引:2,他引:22  
根据实验结果和数值计算结果的分析,本文讨论了三维流场的压力分布对弯曲叶片型式的影响。进一步揭示利用弯曲叶片减小叶栅通道内能量损失的机理,弯曲叶片可以改变三维流场内的径向、横向和流向的压力分布。对于膨胀叶栅,采用正弯曲叶片可以显著的降低叶栅中的总能量损失系数。对于叶展中部伴有边界层强烈分离的导向叶栅,采用反弯曲叶片将有利于减小总能量损失。  相似文献   

16.
国内外学者对小展弦比透平静叶栅已提出了成熟的端壁流模型,但是对采取子午加速、附加栅栏、变弯度叶片和弯扭叶片诸减少二次流损失措施的叶栅倘缺少研究。本文通过弯叶片叶栅在不同冲角下的实验,探讨了叶片弯曲引起流向涡结构的变化及相应端部损失的降低,并在认识弯叶片端壁流模型的同时评价了它的变工况性能。  相似文献   

17.
1实验装置与模型叶片倾斜和弯曲的概念是针对小径高比环形叶栅提出来的。在短叶片环形叶栅中采用弯曲叶片的效果如何,本文作者对此进行了研究。同时也讨论了边界条件对静叶出口流场的影响。本实验是在哈尔滨工业大学的环形叶栅风洞上进行的。实验用的三套叶栅为:(1)常规径向叶片;(2)两端倾斜角为15”的弯曲叶片;(3)两端倾斜角为22“的弯曲叶片。其特性参数为:径高比为10.553,弦长b—31.Zmm,叶型安装角风一45.3“,进气角。0—90”,几何平均出气角。1—15”。出口马赫数M=0.26左右。(1)()(3)均为等截面叶栅,(2)…  相似文献   

18.
大折转角弯曲扩压叶栅变冲角性能研究   总被引:4,自引:3,他引:1  
实验研究了叶片正弯曲对某大折转角扇形扩压叶栅变冲角性能的影响。结果表明,叶片吸力面表面静压沿展向呈现明显的“C”型分布,促使端部附近低能流体向中径处迁移,且冲角越大,叶展中部低能流体积聚越多,损失增加明显;零冲角和负冲角时,15°、20°弯角正弯叶栅总压损失低于直叶栅,正冲角时情形相反,而25°弯角正弯叶栅损失在所有实验冲角下均大于直叶栅。因此,慎重选择设计参数是在大折转角扩压叶栅中成功应用叶片弯曲技术的前提。  相似文献   

19.
近些年,针对轴流式压气机和涡轮的叶栅实验研究越来越多,扇形叶栅实验作为叶型气动设计和性能验证的方法受到了广泛关注。本文以教研室跨音速扇形风洞为研究对象,介绍了扇形实验测试系统和试验件结构的设计,以及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和解决方案。文中分析了扇形叶栅收缩段出口流场均匀性对测试流场结构的影响,验证了叶栅进口安装可调导叶能够模拟实际工况下测试叶片进口的气流角和马赫数,并介绍了扇形叶栅侧板抽吸位置对流场内周期性的影响情况。本文为日后的扇形叶栅实验研究提供参考,同时提出了扇形叶栅吹风实验中有待进一步改进和提高的地方。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微型球头五孔探针对低展弦比大转角透平直叶片栅和反弯曲叶片栅栅内外流场进行了详尽测量,并开设静压孔测取了叶栅端壁和叶片表面的静压分布。根据实验结果,作者全面分析了叶片反弯曲对通道涡及静压场的影响,并明确提出:在大转角透平叶栅中,叶片反弯曲后,由叶片力在吸力面前部产生的沿叶高方向的反“C”型静压分布是控制通道涡减弱的关键,这也是叶片反弯曲作用的本质所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