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低熔点合金     
应用低熔点合金胶接新工艺具有很多优点,下面谈谈部分低熔点合金,供参考选用。二、合金胶接工艺的优点1.不产生浓烟,工作环境卫生。2.合金不会与透镜表面粘牢,因而不易损伤透镜表面。3.在胶接时漏出的合金,容易去掉。4.熔点低,使用安全,消除了火漆胶接时不可避免的温度不均匀(温度不均匀容易使透镜变形并产生热斑点),因而低熔点合金可胶接最精密而薄的透镜。  相似文献   

2.
为解决荧光谱微检测系统中光学微透镜制作的困难,提出一种原位成形微透镜的制作方法,研究该微透镜的聚光性能,利用传统几何光学原理,分别推导出激发微透镜与检测微透镜的光线追迹方程,用该方程计算了2种微透镜的照射点分布几率,画出相应的分布曲线图,讨论了不同形状参数的微透镜对聚光性能的影响。研究结果表明,通过在光学胶中适当掺杂及打磨基底玻璃,可减小接触角,加大微透镜的形状参数,既能坚固透镜与基底间的粘接强度,又能提高微透镜的聚光本领。制作了使用原位成形光学微透镜的荧光谱微检测器,对生物荧光试剂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使用原位成形光学微透镜进行聚光,可使生物荧光谱强度提高4倍以上,通过在光学胶中掺杂以及打磨玻璃的办法,可以提高透镜的聚光本领约1.2倍。  相似文献   

3.
高质量光刻胶微小透镜阵列的制作   总被引:6,自引:1,他引:5  
高应俊  刘德森 《光子学报》1996,25(10):909-913
本文对光刻胶熔融法制作微小透镜阵列的机理进行了进一步深入的理论和实验研究,特别是提出和研究了非球面表面的形成问题。对微小透镜,特别是非球面形成过程的参数控制,例如对光刻胶小圆柱的高度、熔融光刻胶和基片的接触角的控制进行了较详细的讨论。我们制出了具有较好性能的微小透镜列阵,并给出了测量结果以及实物和成象照片。最后,给出了一种建议采用的实时控制高质量微小透镜列阵形成的装置方案。  相似文献   

4.
大口径,高精度光学透镜的光胶工艺技术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伍凡  许全益 《应用光学》1996,17(4):42-45
介绍大口径,高精度光学透镜光胶我对光学元件的技术要求,光胶环境要求,光胶的偏心调整原理及工艺技术方法,并给出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5.
针对小口径长焦距透镜传统火漆上盘法容易引起零件中心偏的问题,介绍了一种用平行平板上盘来加工长焦距透镜的方法。在加工透镜第二面的时候,取一平行度非常好的平板,将零件反扣在平行平板上,使零件和平行平板保持线接触,然后将透镜灌胶固定。采用这种方法加工(焦距f′=-6m,口径D=7.75mm)的透镜,其中心偏角平均为1′,而采用传统火漆上盘法加工同样的透镜,其中心偏角平均为5′  相似文献   

6.
作者在设计由一个单透镜和两个双胶透镜组构成的中倍显微物镜时,发现结构型式一定的物镜,玻璃材料选定后,色球差大小基本一定。因此,正确选择玻璃材料是减小色球差的关键。文中给出了色球差和玻璃光学常数之间的关系曲线,可供设计色球差小的中倍显微物镜时参考。  相似文献   

7.
本文研究了全息透镜在散斑编码光学信息处理中的应用.所用的全息透镜系采用最佳成象条件制备而成.最后给出用该透镜做散斑编码的多图象存储的实验结果.  相似文献   

8.
一实验装置 用两块象方焦距分别为f1和 f2、口径 D1 和D2大致相等的凸薄透镜,将它们沿表面直 径剖开,并各取其一,用胶将剖面粘住,形成一 块共轴横向组合透镜L。如图一所示,L对轴 上的实物单色点光源S在轴上形成两个实象 点S1、S2.显然,在上半圆透镜和下半圆透镜 两束成象光束的叠加区S1HS2内,将会出现 干涉现象.这种干涉和杨氏双孔、洛埃镜、双 面镜、双棱镜、比累剖开透镜等装置相类似,是 一种双光束分波前形式的干涉.原来的梅斯林 (Maslin)干涉装置和图一有些不同,,是将一块 凸薄透镜沿表面直径剖开,并使两半圆透镜共 轴地沿轴向错开…  相似文献   

9.
基于双干扰光路红外干扰模拟器的光束扩束技术,设计了微透镜阵列扩束系统,利用光刻胶热熔技术对微透镜阵列进行加工并对干扰模拟系统的能量收集效率进行测试.实验结果表明两干扰光路的能量收集效率分别为27.3%和26.9%,与设计结果30.8%基本符合;验证了微透镜阵列作为扩束元件在红外干扰模拟器中的应用价值,为红外成像仿真技术及多干扰光路红外成像目标模拟器的工程化研究提供了参考.  相似文献   

10.
<正> 一、引言采用块料玻璃加工透镜,须经胶条滚圆,这是从事光学冷加工的同志所熟知的。然而,自从一九七七年底以来,我厂在透镜粗磨中,基本实现了不胶条滚圆。实践证明,划方后的玻璃片不胶条是可以滚圆的。二、不胶条滚圈的缘由我厂原来加工透镜的粗磨工艺是:下料、磨平面、划方、胶条、画线、胶顶针片、滚圆、拆顶针片、拆条、清洗、铣磨球面。这种加工方法属于传统的古典工艺。这与别厂的加工工艺大同小异。所谓大同,就是在“下料(或者叫锯料、开料)、磨平面(或叫整平)、划方、胶条、滚圆、拆胶、清洗、铣磨球面”等方面基  相似文献   

11.
微透镜辅助显微镜实现超分辨成像观测,具有免标记、无损伤、实时、定域和环境兼容性好等优势.液体微透镜阵列具有均一、易操控的特性,可实现无复杂机械扫描与驱动的超分辨成像.然而,简单高效地精确控制成像距离是微透镜实现超分辨成像的关键技术挑战.本文利用紫外曝光技术,实现了光盘上光刻胶微孔深度的均一性.结合液体自组装技术,在微孔中填充甘油液滴,保证微透镜辅助超分辨的成像距离.在光学显微镜下实现了对226 nm光栅栅线的可重构超分辨观测与1.59倍成像放大.本文从液体微透镜的阿贝显微成像原理出发,通过理论与模拟解释了液体微透镜的成像放大与超分辨特性.由此可见,光盘上集成的液体微透镜阵列在光学纳米测量与传感等器件中展现了巨大的应用潜力.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介绍了在YG366高速抛光机上进行的透镜不胶盘单件抛光技术。这一新的抛光方法比弹性成盘法和刚性成盘法有许多优点:它省掉了许多辅助工序,缩短了抛光时间,所以生产周期短,效率高,成本低。同时给出了根据透镜的结构参数进行生产技术准备和评估抛光过程稳定性的公式。最后提出了进一步改进的设想。  相似文献   

13.
以国产设备、固着磨料和刚性胶盘为基础的光学透镜高效生产工艺,目前在全国很多光学厂家倍受重视,并正在迅速推广。为此,本文将把高效生产工艺的内容、组成和工艺流程介绍给大家,并着重介绍高效生产工艺中成盘铣磨、高速精磨和高速抛光之间的关系。同时举例说明刚性胶盘的设计及其在高效生产工艺中的影响和作用。  相似文献   

14.
<正> 一、引言光波导透镜是基本的光波导元件之一。已经报道过许多处理方法,有的与体光学相联系,有的取自微波学方法。在光波导中,实现聚焦的一个途径是在平面衬底上先做一个球面凹坑,随后在整个衬底表面(包括凹坑部分)上做成波导。这个凹坑区就叫做波导程差透镜。其截面示意图画在图1中。在这种形式的波导透镜中,存在几个问  相似文献   

15.
针对中短波碲镉汞(MCT)红外焦平面探测器的使用要求,设计了用于混合集成和单片集成且尺寸大小与探测器像元结构匹配的方形底折射微透镜阵列。采用热熔成形和(反应)离子柬刻蚀转移技术制作了多种红外材料微透镜,如Si、Ge、GaAs、蓝宝石以及红外玻璃(IRG-103和IRG-104)微透镜。针对混合集成和单片集成的不同要求,选用多种光刻胶如AZ6112和AZ6130等不同厚度的胶以及SUN-120P低熔点正型光刻胶,进行热熔和刻蚀实验,遴选分别适用于混合和单片集成的光刻胶。优化光刻胶和衬底材料的刻蚀速率比,得到高填充因子和合适光学参数的微透镜阵列。探究了SUN-120P低熔点正型光刻胶的特性和通过离子柬刻蚀转移视线实现零间距透镜的工艺。最后介绍了与MCT红外焦平面阵列器件的集成方式和工艺进展。  相似文献   

16.
针对传统点聚焦菲涅耳透镜聚光分布均匀性较差以及聚焦光斑形状与太阳能电池片不匹配的缺点,提出了一种分区多焦点叠加方形光斑均匀聚光菲涅耳透镜的设计方法。在传统圆形同心环带点聚集菲涅耳透镜的基础上截取4个缺角等腰直角三角形菲涅耳透镜单元,做无缝拼接形成分区域四焦点叠加的方形光斑均匀聚光菲涅耳透镜,通过这4个区域光的叠加有效改善了聚光的均匀度。基于光线追迹法,采用TracePro光线模拟软件模拟并分析了环距、缺角弦长、腰长等透镜结构参数对聚焦光斑形状、聚光均匀度、辐照度等光学性能参数的影响。结果表明采用该方法设计的透镜聚焦光斑形状为方形,聚光均匀度高达90%以上。  相似文献   

17.
透镜初级球差的横向剪切干涉条纹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利用玻璃平行平板构成简单的横向剪切干涉仪可以观察到单薄透镜形成的准直光束的剪切干涉条纹,由干涉条纹分布求出对应的几何像差和离焦量.用焦距为190 mm的单薄透镜做实验,实验结果与计算机模拟结果符合,说明可以从剪切干涉条纹的分布求出透镜的轴向调整误差和初级球差.  相似文献   

18.
关于透镜偏心差的问题,目前国内看法不一,生产中出现的矛盾较多。不久前制定的“几何光学常用术语、符号”国家标准(草案)中,对透镜的偏心差下了一个含糊的定义,即“透镜外圆中心轴和光轴的偏离程度”。把此问题暂做“悬案”。因此,无论从理论上,还是从实践上都有必要进一步研究透镜偏心差的问题。现将德国的关于偏心差的新标准刊登出来,作为参考,以期引起大家的讨论。  相似文献   

19.
本文从矩阵公式出发,通过对自聚焦透镜镜内虚、实截距的分析,给出一种测量聚焦常数g的方法,并确定出透镜加工过程的尺寸修正量。如采用分子散射法已测得g,则可利用本文导出的公式来做中心折射率测量。  相似文献   

20.
本文采用菲涅尔公式,分析了光线在穿过不同介质时入射角透射率的影响,发现光线中s偏振光的透射率总小于p偏振光,且随入射角的增大下降较快,故以s偏振光的透射率作为菲涅尔透镜的优化目标。依据斯托克斯倒逆关系推导出三棱镜对s偏振光的"最优透射条件",并以此为依据,对平板式菲涅尔透镜进行了优化。最后,对不同曲面菲涅尔透镜的透光率做了比较分析,发现圆柱面和抛物面是比较理想的用于设计曲面菲涅尔透镜的曲面。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