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以1995年7月-2005年12月我国证券市场深沪两市的上市公司为样本,考察了价值溢价随规模变化的规律,并检验了CAPM能否解释价值溢价以及与权益帐面市值比B/M(或规模)无关的贝塔(β)能否与股票的平均收益相补偿.实证检验发现:1)中国股市存在一定程度的价值溢价,尤其是小规模(Size)价值股在平均收益上存在着明显的价值溢价,而大规模(Size)价值股则不存在价值溢价现象;2)CAPM能够解释我国股市从1995年7月至2005年12月期间的价值溢价.从CAPM对由不同规模(Size)和B/M构造的6个组合的回归结果来看,相对于贝塔(β)为常数情况下,允许贝塔(β)的每年变化会略微增加CAPM对平均收益能力的解释能力;3)在我国股市上,只有与B/M(或规模)有关的贝塔(β)才能解释股票的收益,而与B/M(或规模)无关的贝塔(β)则不能解释股票的收益.  相似文献   

2.
本文选取了我国1997-2003年证券市场上符合买壳上市条件的63家目标企业作为样本,对影响买壳上市溢价因素进行了理论分析和实证检验。论文基于合作博弈理论Shapley值分担法建立了多元回归模型以解决多重共线性变量产生偏倚性和负的多重性问题。研究显示:上市公司"壳"资源的溢价比率与每股净资产、资产负债率、货币性资产占总资产比率、市净率、股权集中度、净资产收益率等变量之间存在着显著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3.
本文采用2003年12月到2013年11月期间的金属类期货、农产品类期货,燃油化工类期货的数据,利用线性回归方法,对这三类期货的风险溢价、系统风险溢价和基差风险溢价的存在性进行了检验。研究结果表明:大部分商品期货存在风险溢价,同种商品期货风险溢价的存在性随到期日变化;资本市场对金属类和农产品类商品期货的系统风险溢价影响显著;绝大部分商品期货存在基差风险溢价。  相似文献   

4.
非理性投资者的心理会影响风险溢价。本文基于投资者的过度自信心理偏差构建了证券投资的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非理性风险溢价度量模型,并利用理性投资者和非理性投资者的相互作用,构建了证券投资的市场风险溢价度量模型,研究了非理性风险溢价对理性风险溢价和市场风险溢价的偏离问题。研究结论表明:非理性风险溢价偏离市场风险溢价的程度依赖于非理性投资者的市场价值权重。  相似文献   

5.
本文从流动性成本、流动性波动和到期日三个角度出发构建了衡量期货市场的综合流动性度量指标,并利用该指标对中国期货市场的流动性溢价问题进行研究。实证结果表明,流动性水平的差异对不同到期日期货合约的收益差异的影响存在差异性,当期流动性水平差异及其滞后期对收益差额的波动影响显著,其中,期货铜和铝市场中流动性对收益差额的影响存在过度反应→适度矫正的过程。  相似文献   

6.
银行间债券市场流动性溢价问题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董乐 《运筹与管理》2007,16(4):79-88
我国的债券市场是否存在流动性溢价?这一问题无论对理论还是实务都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使用聚类分析的方法,以2000年1月至2005年3月间银行间国债分笔交易数据为研究对象,从各种与流动性有关的指标寻找出了4种同向变动关系,并使用4种指标代表了这4种变动方向,随后检验了持有期为30日、60日、90日、180日和360日条件下债券收益与上述流动性指标的关系。发现价格影响系数在短期内显著并符号正确,意味着随着流动性增加,债券收益率下降。随着期限扩大为半年以上,无论是年报价笔数还是价格影响系数都表现出相反的符号,此时流动性越高的债券反而收益越高。这表明我们为本不具有流动性的资产支付了高额的价格,高流动性债券的价值则被低估。  相似文献   

7.
王萍 《运筹与管理》2006,15(2):119-123
本文是用上证180指数的180支样本股票所产生的数据和Robert Fernholz提出的新方法来验证规模效应在沪市A股市场的存在性。  相似文献   

8.
陈佳  李强  曾勇 《运筹与管理》2019,28(10):156-164
资产剥离会通过改变在位资产的构成而影响总资产风险收益特征。区别于已有研究将资产剥离看作看跌期权的通常做法,本文考虑企业剥离非核心资产并将资源重新聚焦于核心资产的一般情形,将资产剥离决策视作一种交换期权。运用实物期权方法和定价核技术,本文在连续时间框架下分析了资产剥离影响资产风险溢价的理论机理,并利用沪深A股上市公司数据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资产剥离对资产风险溢价的影响方向取决于非核心和核心两类资产风险溢价的相对大小,影响程度则由两类资产价值占比的差异和交换期权的价值占比共同决定;进一步,等待剥离的决策灵活性会削弱资产剥离的影响;年轻阶段的资产剥离更加可能对风险溢价具有提升作用。  相似文献   

9.
波动率风险溢价包含了关于投资者风险厌恶的重要信息,它的估计是金融计量学文献关注的一个核心问题。本文基于香港权证市场数据和GARCH扩散随机波动率(SV)模型,对香港证券市场的波动率风险溢价进行了估计研究。采用香港恒生指数和指数权证数据,通过建立基于有效重要性抽样的极大似然(EIS-ML)方法联合估计了GARCH扩散模型的客观与风险中性测度,进而得到了香港证券市场的波动率风险溢价。研究结果发现,在香港证券市场上,市场投资者对波动率风险进行了定价,即存在波动率风险溢价,且波动率风险溢价在绝大多数情形下为正,说明市场投资者总体表现为风险爱好。  相似文献   

10.
基本面价值加权投资组合是近年来在美国兴起的新型投资理论和技术.其基础是噪声市场假说和价格回归价值。本文回顾了基本面投资组合的相关文献,解释了其建立的理论基础和模型.本文还根据平滑市值权重技术,构建了基于中国股票市场的基本面投资组合,并和传统的市值加权投资组合进行比较。本文的主要结论是,中国市场1992年到2002年和美国市场类似呈现平稳价格噪声,基本面投资组合总体优于市值加权组合.股权分置改革初期市场低落,市场价格过度低估基本面价值,市值组合占优势。2005年下半年来股市呈现一定泡沫特征,市场价格对基本面价值有过度高估趋势,间接地证明了相关部门对股市过热的警告和监管是合理的.  相似文献   

11.
资本资产定价模型的改进及在中国股市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对于投资者来说,具备有效的评估价值和风险关系的理论工具十分重要.以中国股票市场的数据对资本资产定价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面对并不理想的检验结果,借用因素模型的研究方法,在传统模型中引入其他可能影响资产回报的因素,利用中国股市的数据对改进的模型进行了实证检验,并与传统模型的检验结果相比较,发现改进模型的解释力相对于传统模型有了显著的提高.  相似文献   

12.
本文以2000年1月4日至2011年4月1日的上证综指(000001)和深圳综指(399106)的日收盘价和日收益率为研究对象,根据随机游走假设,采用对数动态自回归模型、游程检验和单位根检验,对上海股票交易所和深圳股票交易所的市场有效性分别进行检验,结果表明沪深两市都基本达到弱式有效。由于上述检验无法证明两股市之间是否存在影响,价格水平是否互相包含,因此有必要验证沪深两市是否为联合有效。本文采用Johansen协整检验和Granger因果关系检验,结果表明上证综指的日收益率对深圳综指的日收益率有一定的预测作用,但沪深两市的价格不存在长期均衡关系,因此可判断沪深股市基本达到联合的弱式有效。  相似文献   

13.
Pareto分布中门槛值的确定及其在股票市场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本文根据Pareto分布与两参数指数分布之间的相互关系,利用两参数指数分布的拟合优度检验统计量给出了确定Pareto分布的门槛值的一种方法。利用道琼斯指数和上证综合指数的收益率序列说明所给方法,结果表明所给方法优于现有方法。  相似文献   

14.
对中国股市的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的价格与收益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的收益无论在牛市阶段还是熊市阶段都存在较高的相关性;熊市阶段大公司股票收益的自相关程度最高,存在一定趋势性.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的价格序列是单位根的,但不是协整的,二者的收益序列是稳定的,在牛市阶段和熊市阶段大公司股票与小公司股票收益之间存在双向的领先—滞后后关系.  相似文献   

15.
沪、深股市波动不对称性的实证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本支应用系数多变量EGARCH模型来研究我国沪深股市的波动不对性,结果发现:在全样本时期,收益率呈现深市向沪市的单向溢出,而沪深两市则都呈现显著的波动不对称性特征。分时段来考察,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前后呈现收益率由深市向沪市的单向溢出到双向溢出现象;而波动性的实证结果则显示,以B股对境内投资者开放为间断点,沪市波动不对称性有明显加强的趋势,而深市波动不对称性则呈现由不显著到显著的特征。  相似文献   

16.
基于CAViaR的DCC模型及其对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VaR是金融风险度量方面研究的热点.CAViaR模型可以用来直接计算单个资产的VaR,DCC模型可以用于刻画资产间的相关性.结合这两个模型,通过分位数估计方差的方法,提出了基于CAViaR的DCC模型来计算投资组合的VaR.对中国股市的实证研究表明其具有更好的效果.  相似文献   

17.
刘超  郭亚东 《运筹与管理》2020,29(10):198-211
近年来金融危机频发并表现出了易传染性,引起了众多学者的高度关注。以动态条件相关模型研究美欧股市与中、日、韩股市间的时变相关性,并结合内生多重结构突变模型划分危机传染阶段,选用溢出指数模型分析股市间的风险溢出特性;随后,定义股市间相互影响的联动模式并构建不同传染阶段的加权有向网络图分析股市间的联动行为。研究表明:美欧股市对中日韩股市有明显的传染效应,被传染的速度和持续时间均不相同;金融传染和风险溢出展现出一定的不一致性,危机期间日股的风险溢出效应强于美股;传染效应在联动网络中表现为联动模式的高聚类性和高联动性,相比欧债危机,次贷危机时期股市间展现出更强的联动行为;日股与美欧股市在两次危机中均表现出最强的联动性,其所受影响也最大。  相似文献   

18.
本研究以中国股票市场部分股票的日内逐笔报价与成交价作为资料来源。验证价格集聚现象是否存在于中国股票市场。实证结果发现,约有28%的报价和成交价的尾数集聚在0和5,显著拒绝等概率分布假设;且价格集聚程度还具有显著的日内效应,即开盘时段的价格集聚程度明显高于其它时段;价格集聚程度与价格波动性、买卖价差、成交笔数、价格水平都呈正向相关关系。  相似文献   

19.
陈典发 《应用数学》2004,17(1):26-30
本文讨论不定权益在一簇辅助市场中的上确界的到达性 ,该问题与限制市场中不定权益的对冲问题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