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78 毫秒
1.
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合锌的合成与发光性能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设计合成了水杨醛缩对硝基苯胺(HL)及其锌配合物(ZnL2),用元素分析、IR、热重分析等方法对产物结构进行了表征。并采用循环伏安法研究了配合物ZnL2在DMF和DMSO溶液中的电化学性质,可以观察到1个单电子氧化还原过程,对应于配合物分子内Zn2+/Zn+电对的电子转移过程。并对比研究了两个化合物在甲醇、无水乙醇、DMF溶液中的荧光性质,荧光光谱表明,配体与配合物在甲醇、乙醇、DMF溶液中能够发射较强的荧光,配合物ZnL2发光机理为金属离子微扰下配体的π*→n发光。  相似文献   

2.
用水杨醛和溴为原料合成5-溴水杨醛,然后用5-溴水杨醛与间苯二胺、对苯二胺反应,合成了两种新的5-溴水杨缩芳胺双席夫碱化合物.利用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进行表征.  相似文献   

3.
李光华  丁国华 《发光学报》2011,32(11):1115-1119
制备了间氨基苯甲酸缩3,5-二氯水杨醛希夫碱,利用红外(IR)、核磁(1H NMR)、质谱(MS)和元素分析对化合物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它的荧光性质和热稳定性。对化合物的紫外可见(UV-Vis)光谱和荧光光谱的研究表明,该化合物在DMF溶液中具有较好的光致变色和热致变色性能。化合物的吸光度值和最大发射波长与时间或温度呈线性关系,进一步说明该化合物是性能良好的光致变色及热致变色材料。  相似文献   

4.
N-水杨醛缩-1-十六胺光致变色过程的光谱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用时间相关荧光光谱、紫外-可见吸收光谱研究了长链Schiff碱N-水杨醛缩-1-十六胺在溶液中和固态时的光致变色行为。通过观察荧光强度的变化对该化合物在固态时的光致变色的动力学进行了初步研究。  相似文献   

5.
以偶氮间苯二酚磺酸和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为原料,利用偶氮间苯二酚磺酸的羟基、磺酸基与4,4/-二苯甲烷二异氰酸酯分子中的异氰酸酯基,通过A2+B3方法缩聚合成超支化偶氮聚氨酯,利用合成聚合物分子外围的羟基与丁二酸酐/偏苯三酸酐反应,改善超支化偶氮聚氨酯的溶解性.并通过IR、TG等对目标聚合物进行表征.采用UV-Vis光谱研究了合成偶氮聚合物的光致变色特性.结果表明:目标偶氮聚氨酯π→π*跃迁最大吸收峰为425 nm,偏苯三酸酐改性超支化偶氮聚氨酯与超支化偶氮聚氨酯π→π*跃迁最大吸收峰基本一致,丁二酸酐改性超支化偶氮聚氨酯偶氮基团π→π*跃迁最大吸收峰由425 nm红移至501 nm.  相似文献   

6.
张英兰  金昌根 《发光学报》1989,10(3):219-224
本文首次报导了采用碱式碳酸盐和氟化铵一步合成MeF2:Mn2+长余辉材料新方法。研究了各种条件和Mn2+浓度对荧光粉的影响,所得到的MgF2:Mn2+发射为橙红色,主峰在590nm,色度值为x=0.559,y=0.438,余辉大约200ms。荧光粉呈现均匀圆球状的颗粒,属于四方晶系。  相似文献   

7.
为获得高效的发光液晶材料,将席夫碱结构单元引入α-氰基二苯乙烯体系,合成了(Z)-2-(4-((E)-4-丁氧基-2-羟基苯乙烯氨基)苯基)-3-(4-丁氧基苯基)丙烯腈(BHPA)。通过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光谱,研究其聚集诱导发光增强(AIEE)性质;利用热重分析(TGA)、差示量热扫描(DSC)、偏光显微镜(POM)研究其热力学性质和液晶性质。结果表明,BHPA是具有AIEE特性的发光液晶材料,取向的BHPA膜具有发光各向异性,其线偏振度约为0.41。  相似文献   

8.
发光液晶材料的合成及发光特性研究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陆红波  张超  吴少君  邱龙臻  杨家祥 《发光学报》2015,36(11):1227-1232
具有聚集诱导发光增强效应的发光液晶材料,能有效地解决一般发光材料聚集时荧光猝灭和液晶自组装之间的矛盾,在液晶显示等领域有极大的应用价值。本文报道了一种自发光液晶材料(2Z,2'Z)-2,2'-(1,4-亚苯基)二(3-(4-己氧基)苯基)丙烯腈(PHPA)。研究了PHPA的聚集态发光性质、溶剂化效应、热力学性质及发光各向异性。结果表明,PHPA同时具有聚集态诱导发光增强效应和液晶性,其有序取向的薄膜发出的光具有各向异性。该发光液晶材料应用于液晶显示将能简化器件结构、增加亮度、对比度和能效。  相似文献   

9.
赵建章  赵冰 《光散射学报》1999,11(2):173-176
用稳态和时间分辨荧光光谱研究了N,N’ 双水杨醛缩 1,2 环己二胺(N,N’ bis(sali cylidene) 1,2 cyclohexanediamine,BSC)在固态和四氯化碳、氯仿溶液中的光致变色行为。发现经过光照,BSC的荧光光谱发生了明显、快速的改变,并且光致变色过程可重复进行。  相似文献   

10.
螺恶嗪化合物光致变色行为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针对螺恶嗪化合物光致变色的实验现象,通过分子力学和量子化学理论计算表明螺环分子受光照后开环形成能量相近的酮式结构,呈蓝色,停止光照后 又回复至张力能相对较 小的螺环 结构,草图色褪去。  相似文献   

11.
纳米ZnO微晶的合成及其发光特性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以醋酸锌和尿素为主要原料,利用沉淀-水热法一步合成了纳米ZnO微晶。用XRD,TEM,FTIR等测试技术及光致发光光谱(PL)对纳米ZnO微晶进行了表征,并对其发光特性进行了分析。研究表明:该合成方法操作简单,得到的纳米ZnO颗粒基本无团聚,结晶性较好,平均粒径约为17.2 nm,并在500~750 nm范围内出现宽的PL峰, 呈现出纳米材料的发光特征。  相似文献   

12.
采用微波辐射加热法,以壳寡糖为原料,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壳寡糖希夫碱的金属配合物,其结构经紫外吸收、红外光谱、元素分析、ICP光谱和热重分析确认。该法具有反应时间短、温度条件易控、操作简便等特点,是一个值得推广的绿色合成方法。  相似文献   

13.
在低热固相条件下,氢氧化物M(OH)2(M=Co,Cu,Zn)与1,6-己二胺缩双水杨醛Schiff碱配体(H2L,C20H24N2O2)反应制得了配合物ML。元素分析、X射线衍射、差热-热重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和摩尔电导进行表征,确定了配合物的化学组成,推断其结构。  相似文献   

14.
合成了新的配体安息香缩苯胺和新的铕配合物Eu(BZA)3phen,并用元素分析(EA),IR,1H NMR和UV对配合物进行了表征;配合物Eu(BZA)3phen在波长310 nm激发下,发出以铕的特征发谢谱线612 nm左右为主的强荧光,对应跃迁为5D0→7F2;安息香缩苯胺对铕离子具有敏化作用,是铕配合物的良好配体。  相似文献   

15.

Spectral characteristics of native oxygen-related defects existing in the crystalline lattice of AlN were studied. Features of photoluminescence observed under exposure to ultraviolet light together with those of the photostimulated luminescence testify the recombination character of luminescence. The mechanism of luminescence of oxygen-related defects is proposed.  相似文献   

16.
晁淑军  于洁  李琴 《光谱实验室》2010,27(5):1710-1714
合成了邻氯苯甲酰肼缩水杨醛及Zn()、Co()、Ni()配合物,通过元素分析、红外光谱、紫外光谱、核磁共振氢谱对化合物进行了表征,用X射线单晶衍射测定邻氯苯甲酰肼缩水杨醛的晶体结构。  相似文献   

17.
合成了重稀土高氯酸盐甲基苯甲酰甲基亚砜配合物RE(ClO4)3·L5·C2H5OH(RE=Gd,Tb,Dy,Tm,Yb;L=C6H5COCH2SOCH3).经元素分析、稀土络合滴定、摩尔电导及热重分析确定了配合物的组成,测定了配体及配合物的IR谱、1H NMR及铽配合物的磷光光谱、荧光激发和发射光谱,根据荧光发射光谱数据计算了铽配合物的各能级值.  相似文献   

18.
以液态金属镓为媒介,利用热蒸发法合成大量非晶SiOx纳米管,这些纳米管管径均匀分布,平均约80 nm,长度大于10μm,且管内外径比例较小.分析发现,在实验过程中,熔入金属镓液滴中的硅元素和氧元素结合并从液滴的表面饱和析出,形成以镓为中心的非晶SiOx纳米管状结构.在室温中,利用260 nm的激发光源激发SiOx纳米管,发现在蓝光波段附近发出强而稳定的PL谱线,这可能与样品中的氧缺陷和空位有关.  相似文献   

19.
本文在40℃下制得了5-氯水杨醛,使其与硫脲缩合合成了一种含N、O、S的新型Schiff碱配体,该配体与铜(Ⅱ),锌(Ⅱ)能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其组成,结构已由元素分析和红外光谱所表征。  相似文献   

20.
利用直流电弧放电合成非晶碳氧化硅(SiCO)纳米线,不使用催化剂和模板,独立的SiCO 纳米线沉积在石墨锅的表面.通过XRD、SEM、TEM、XPS、FTIR等对SiCO纳米线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纳米线长度为20~100 μm,直径为10~100 nm,Si原子同C原子和氧原子分享成键组成SiCO单元.SiCO纳米线的光致发光谱在454和540 nm呈现了强而稳定的白色发光峰. SiCO纳米线的生长机制为等离子辅助气―固生长机制.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