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7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3 毫秒
1.
受原油粘度的影响,利用核磁共振(NMR)测井获取的稠油储层的测井NMR孔隙度远低于地层的真实孔隙度,给稠油储层评价和NMR测井技术的应用带来极大挑战.为提高稠油储层孔隙度计算精度,必须对测井NMR孔隙度进行稠油校正.本研究选取我国南海东部盆地某油田韩江组10块代表性岩心样品,分别开展了原始状态、饱含稠油、残余油和饱含水状态的NMR实验.研究了孔隙含油相对体积对岩心NMR孔隙度的影响,并建立了基于地层深测向电阻率分类的岩心NMR孔隙度校正模型.将基于实验结果建立的岩心NMR孔隙度校正模型推广到实际地层,对目标区域A14井稠油储层实测测井NMR孔隙度进行处理的结果表明:本文提出的方法能够有效地校正孔隙含稠油对实测测井NMR孔隙度的影响,得到地层的真实孔隙度;校正前、后的稠油储层测井NMR孔隙度与常规气驱法测量的岩心孔隙度之间的相对误差由11.19%降低到4.84%.  相似文献   

2.
TDA(时域分析)方法是核磁共振测井的主要方法之一,在判断储层流体类型、性质和孔隙度计算方面有很大的优势,但在应用中却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针对TDA方法在流体识别中存在的一些问题,通过数值模拟不同条件的地层对其在油气识别中的影响因素及适用性进行分析. 研究结果表明:TDA主要用来识别轻烃,采用D9TW采集模式采集核磁自旋回波串,TDA能识别的轻质油粘度<9 mPa.s;长极化时间不变,短极化时间TWS提高到2 s,TDA能识别的轻质油粘度<4 mPa.s. 双TW回波串的差(差值信号,转换为孔隙度单位称为差分孔隙度)与地层孔隙度、含烃饱和度、含氢指数、极化函数等影响因素正相关. 对于低信噪比的核磁数据,综合各影响因素,发现烃的差分孔隙度要>1.5 p.u.,TDA方法才能有效识别油气和计算孔隙度.  相似文献   

3.
本文对具有特定横向弛豫时间(T2)的硫酸铜溶液进行了多回波间隔(TE)的核磁共振(NMR)实验,并利用数值模拟对32组具有不同弛豫分量的模型进行了变TE模拟实验,定量研究了TE对致密油气、页岩气等低孔低渗储层NMR孔隙度的影响规律.实验结果表明,随着TE的增大,各T2弛豫组分NMR孔隙度先维持在100%左右,然后迅速衰减,当TE增加到一定数值时,趋近于0;不同T2弛豫组分NMR孔隙度开始迅速衰减及最后变为0的TE值存在显著差异.根据不同T2弛豫组分NMR孔隙度与TE的关系,将整个NMR测量分为无损测量区、快速衰减区、无效参数区和仪器盲区4个区域.对特定弛豫组分而言,在快速衰减区弛豫组分损失量与TE呈对数关系,本文还给出了该区域NMR孔隙度的校正公式及方法.  相似文献   

4.
应用1D、2D NMR实验技术(1H NMR、13C NMR、DEPT、1H-1H COSY、1H-13C HMQC、1H-13C HMBC等)研究了靶向新药吉非替尼的结构,对其1H NMR和13C NMR谱峰作了全归属,并讨论了F原子对吉非替尼的1H、13C NMR的影响.  相似文献   

5.
川西气田雷口坡组四段白云岩储层具有良好的天然气勘探开发前景,但是储层分布具有较强的非均质性,利用常规测井和一维核磁共振测井方法判断储层流体性质存在多解性.通过分析川西雷四段白云岩储层地质特征与测井响应特征,开展岩心二维核磁共振实验,明确了实验室分析与测井过程中环境、参数等影响因素,建立了岩心分析结果的校正方法,明确了钻井液、束缚流体、可动水与天然气信号在二维核磁共振测井中谱分布区间,建立了基于T2-T1T1/T2R)的白云岩储层二维核磁共振测井气水识别图版.利用图版对川西雷四段储层流体性质开展评价,二维核磁共振测井解释结论得到了实钻测试结果的验证,该气水识别方法填补了常规测井、一维核磁共振测井在评价储层气水关系中的缺陷,可有效解决白云岩储层流体性质判别难题.  相似文献   

6.
陈璐  王玉兰 《波谱学杂志》2013,30(4):516-527
作为扁形动物门的代表动物,涡虫因其特殊的演化地位和极强的再生能力,迅速成为实验动物学、细胞遗传学、发育生物学和再生生物学等研究中的理想模式生物. 众多与涡虫相关的研究都取得了突破性进展,而其在核磁共振和代谢组领域的相关科研报道却极为匮乏. 该研究使用甲醇水提取方法获得了涡虫身体提取物样品,同时利用高分辨的1 GHz NMR谱仪对该样品采集了1H NMR谱图和5种2D NMR谱图(1H-1H COSY,1H-1H TOCSY,1H-1H J-RES,1H-13C HSQC和1H-13C HMBC). 通过归属得到涡虫身体提取物里所含有的53种代谢物质,包括氨基酸、糖类、脂类、有机羧酸、酮体、胺类、胆碱类以及核苷酸等. 这些物质覆盖了多种代谢途径,为涡虫代谢组研究提供了基本的NMR相关信息.  相似文献   

7.
2D NMR技术在石油测井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近几年,2D NMR技术得到迅速发展,特别是在核磁共振测井领域. 该文将主要介绍2D NMR技术的脉冲序列、弛豫原理以及2D NMR技术在石油测井中应用. 2D NMR技术是在梯度场的作用下,利用一系列回波时间间隔不同的CPMG脉冲进行测量,利用二维的数学反演得到2D NMR. 2D NMR技术可以直接测量自扩散系数、弛豫时间、原油粘度、含油饱和度、可动水饱和度、孔隙度、渗透率等地层流体性质和岩石物性参数. 从2D NMR谱上,可以直观的区分油、气、水,判断储层润湿性,确定内部磁场梯度等. 2D NMR技术为识别流体类型提供了新方法.  相似文献   

8.
流体流动的核磁共振(NMR)在线测量是一种高效、无损的探测方式,可广泛应用于管道流体输送过程、化学反应动态流程、河流流动等具有时移变化特点的过程在线检测.但是流动状态下样品流速会对NMR测量造成诸如磁化时间不充分、采集信号损失等不容忽视的影响.通过量化分析流动状态对NMR测量的影响因素,提出回波串校正方法,实现流动状态下的NMR流体测量.  相似文献   

9.
多孔介质渗透率的NMR测定   总被引:5,自引:1,他引:4  
介绍了利用NMR T2 弛豫数据求取岩心物性参数--渗透率的方法. 国外学者在分析了大量数据的基础上,建立了3种由T2 弛豫数据计算渗透率的模型,分别简称为SDR,Coates-cutoff和Coates-sbvi. 其中SDR模型不受束缚水计算方法的影响,但对岩心孔隙中流体的性质很灵敏,比较适合于水基泥浆地层. coates-cutoff和Coates-sbvi模型对束缚水的计算精度很敏感,可动和不可动流体孔隙体积的测定对渗透率的计算结果影响也很大. 此外,这三种模型对于低渗透率岩石的计算误差都较大. 通过对不同类型岩心的T2 弛豫特性和用常规方法测得的渗透率进行系统分析,在SDR模型的基础上所建立的渗透率测定方法(SDR-REV)有三个可调整参数,计算渗透率适用范围更大,计算的结果与常规实验值更接近. 把SDR-REV方法用于砂岩、砾岩、凝灰岩和火成岩四类岩心样品渗透率的测定,说明SDR-REV方法具有更普遍的适用性. 特别是对于中国普遍存在的低渗透岩心,测定结果更为准确.  相似文献   

10.
蛋白质溶液结构及动力学的核磁共振研究   总被引:2,自引:2,他引:0  
高场液相核磁共振技术作为解析高分辨率蛋白质结构的两大主要手段之一,在近二十几年的时间里得到了迅猛的发展. 一方面,随着谱仪硬件技术、核磁脉冲技术和蛋白质标记技术的不断发展,液相核磁共振技术所能够研究的蛋白质不断突破分子量的限制,可以达到几万,甚至几十万. 另一方面,液相核磁共振技术成功地应用于蛋白质分子动力学的研究中,是目前唯一能够对蛋白质多个位点同时进行动力学研究的实验方法,并且仍在不断地创新、发展和完善中. 本文从蛋白质溶液结构的解析和动力学的研究两个主要方面对液相核磁共振研究的基本方法进行简要的介绍,并结合实例介绍一些最新的研究进展.  相似文献   

11.
油井样品NMR T2谱的影响因素及T2截止值的确定方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T2 谱是核磁共振(NMR)测、录井技术应用与解释、评价的基础. 岩样T2 谱受仪器测量参数、样品性质(岩性、颗粒大小、样品粒度、样品干湿状态、孔隙流体含量及性质、磁化率、润湿性)及地层水矿化度等因素的影响. T2 截止值是T2 谱中最重要的参数之一,选取的科学性与准确性直接影响到核磁共振测量结果. 通过文献查询,对T2 谱的影响因素及T2 截止值的确定方法进行了分析.  相似文献   

12.
实验基于核磁共振技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检测的无损性,利用低场NMR技术测定热处理前后花旗松的纤维饱和点(Fiber Saturation Point,FSP).在-3℃和25℃条件下,对CPMG(Carr-Purcell-Meiboom-Gill)脉冲测得的信号进行横向弛豫时间(T2)分析,对比试样冷冻前后信号反演峰面积,确定试样吸着水饱和含量,得到不同热处理条件下花旗松的纤维饱和点依次为38.76%(对照材)、32.82%(180℃热处理)、29.40%(200℃热处理)、24.90%(220℃热处理).实验结果表明,热处理温度越高,纤维饱和点越低.该结果测试结果与木材学理论相符,表明NMR技术可应用于快速确定木材纤维饱和点.  相似文献   

13.
脂肪酸在哺乳动物的能量代谢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是合成细胞膜磷脂和其他生物活性化合物的重要物质.脂肪酸在血液中的溶解度很低,主要以与蛋白质结合状态存在,白蛋白是游离脂肪酸的主要运输者和储存者.因此,研究脂肪酸和白蛋白的相互作用具有非常重要的医学和生物学意义.本文主要利用基于核磁共振(NMR)的组氨酸选择性检测技术T2W-RD-WaterLOGSY研究天然同位素丰度人血清白蛋白(HSA)与脂肪酸的相互作用,结果发现脂肪酸结合前后,HSA的特征组氨酸谱图变化明显,部分组氨酸信号的相对强度随脂肪酸浓度的增加而不断减小,相应的滴定曲线分析表明HSA表面有两个强的脂肪酸结合位点.此外,部分谱线的化学位移变化说明HSA和脂肪酸的强结合还会引发HSA相应的构象变化.  相似文献   

14.
In this paper we present some initial results from a conceptual design study focused on the development of a novel frequency tunable gyrotron for 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 (NMR) spectroscopy with signal enhancement based on the utilization of high field radiation and dynamic nuclear polarization (DNP) technique. The first variants of both the electron optical system and the resonant cavity which have been designed aiming continuous frequency tunability in a broad frequency band are presented and discussed. The selected method for frequency tunability is based on the excitation of higher order axial modes and smooth transition between them. It was selected after a critical examination of the known theoretical and practical results related to the frequency control in gyrotrons. It is believed that the current conceptual design is an appropriate basis for development of the next (optimized) design which will include also a detailed design of other components (mode converter, output window etc.) and magnetic circuit (superconducting magnet and supplementary solenoids) as well as for the overall mechanical design and fabrication of the prospective gyrotron.  相似文献   

15.
本文通过手性二苯基乙二胺与异氰酸酯的衍生化反应,合成了一种C2对称的手性主体1.该主体可以手性识别其结构类似物:α-苯乙胺(客体2)、α-对甲氧基苯乙胺(客体9)以及它们的衍生物(客体3~810~13).高分辨核磁共振氢谱(1H NMR)显示了对映体识别中主客体间的氢键作用.结果表明,除含2个NO2的客体712外,主体1可以较易识别含有两个伯胺的脲和酰胺衍生物.研究还发现,主体1对脲衍生物2、9比对酰胺衍生物有更强的氢键作用,此外主体1对(R)和(S)-脲衍生物中的CHCH3基团也有更高的辨识能力.  相似文献   

16.
In a system in slow dynamic equilibrium two NMR methods are shown to be suitable for injecting magnetization from one resonance to another by means of slow chemical exchange. The combined outputs of the methods may be employed to measure the value of the off-rate constant kappa(off) in the complex. The methods are implemented experimentally using the complex of molecules composed of the enzyme Escherichia coli dihydrofolate reductase (DHFR) and the ligand folate. In an equilibrium solution with DHFR, folate is known to undergo chemical exchange between a free state and a bound state. The modified synchronous nutation method is applied to a spin of the folate molecule in the free and bound states; magnetization transfer occurs between the two sites due to the underlying exchange process. As a preliminary step for the application of the synchronous nutation method, a new one-dimensional 1H NMR technique is proposed which facilitates the assignment of the resonance of a spin in the bound state, provided the resonance of its exchange partner in the free state is known. This experiment is also used to obtain quantitative estimates of the transverse relaxation rate constant of the bound resonance. The numerical procedure necessary to analyze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the synchronous nutation experiment is presented.  相似文献   

17.
细胞色素c(cytochrome c,cyt c)是一个重要的多功能蛋白.在线粒体中,它作为载体传递电子.而在细胞质中,它可能会作为凋亡起始因子启动细胞凋亡程序.复杂的细胞质环境是否会对其构象产生影响,以及产生怎样的影响,目前仍然没有得到确证.本研究通过无标记的基于甲基的核磁共振(nuclear magnetic resonance,NMR)技术追踪了野生型酿酒酵母iso-1 cyt c在酵母细胞匀浆液中的构象变化.发现cyt c在细胞匀浆中至少存在4种不同的氧化态构象和1种还原态构象.而且随着时间的推进,不同构象之间发生转换.结果表明cyt c的构象会随环境改变,这可能与抵抗氧化应激相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