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唐洁 《物理学报》2013,62(12):129701-129701
BL Lac 天体OJ 287 是一个重要的Blazar天体, 光变具有准周期特点. 本文从密歇根大学射电天文台数据库收集了OJ 287射电波段4.8, 8.0和 14.5 GHz超过30年时间的观测数据. 由于天文观测资料的复杂性, 一些传统寻找周期的方法不是太理想. 近几年迅速发展起来的聚合经验模态分解(EEMD) 特别适合于具有非线性和非平稳动态变化特性的Blazar天体光变规律的研究. 运用EEMD方法对OJ 287 的3个射电波段流量分别进行多时间尺度分解, 各获得6个代表不同时间尺度局部特征信息的本征模态函数分量和一个趋势项. 研究结果表明: 4.8 GHz射电流量变化的主要周期是18.9, 11.9, 5.7 和2.4年; 8.0 GHz 的主要周期是12.2, 5.2和2.4 年; 14.5 GHz的主要周期是21.8, 12.0, 4.3和 2.4 年. 尽管3个波段流量变化主要周期大小有一定的差别, 但是存在着近似相同的变化周期12.0 和2.4年, 说明这3个波段可能来源于相同的辐射机制, 也证实了OJ 287 射电波段和光学波段具有相同的长光变周期12.0 年. 这些结论表明: EEMD 作为一种全新的非线性、非平稳信号处理方法, 可以更精确地提取Blazar天体中不同光变周期的分量. 关键词: OJ 287 光变周期 聚合经验模态分解  相似文献   

2.
欧建文  郑永刚  张雄 《物理学报》2014,63(23):239801-239801
理论研究指出随机振荡吸积盘可能引起活动天体的光变,然而观测数据分析表明光变中除了含有随机噪声外还存在混沌因素.将混沌因素引入到随机振荡吸积盘中,构成"混沌+随机"振荡吸积盘模型.通过分析扰动的相图,直观再现了混沌吸引子的状态.研究结果表明:在随机因素占主导时,光变混乱无序;随机因素与混沌因素相当时,光变上下起伏类似于心电图;混沌因素占主导时,光变具有一定有序性.模拟光变曲线的关联维与观测数据的关联维一致,表明模拟光变曲线与观测结果之间存在内在联系.  相似文献   

3.
H0323+022天体的光变特性和黑洞质量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从大量文献资料中,收集了BL Lac天体H0323+022光学V波段的大量观测数据,获得了H0323+ 022从1982年至2003年的长期光变曲线.给出了从2000年至2003年,使用云南天文台1米望远 镜和上海天文台的156米望远镜,对H0323+022进行光学波段近4年的监测数据,观测发现 了H0323+022在光学R波段有7min的短时标光变.色指数B—V与V波段的星等值有较强的相关性 ,对H0323+022 CCD测光的结果与Bai(1998)观测的结果ΔR=063 ΔI=081是 一致的.由观测所发现的短时标光变,推算出了BL Lac天体H0323+022的中心黑洞质量和辐射 区域. 关键词: BL Lac天体 光变曲线 短时标光变 辐射区域 中心黑洞质量  相似文献   

4.
唐洁 《物理学报》2014,63(4):49701-049701
基于密歇根大学射电天文台数据库中从1965年到2012年收集的类星体3C 345,3C 273和3C 279在射电8.0 GHz的光变数据,利用集合经验模态分解方法将这些类星体的光变资料分解为周期项、趋势项和高频项,并对分解后的高频项计算其饱和关联维数、最大Lyapunov指数和Kolmogorov熵,判断是否具有混沌性.结果表明,这些类星体的光变不仅具有周期性,也具有明显的混沌特性,表明类星体光变应为产生周期性运动的物理机制和产生混沌现象的非线性机制的综合结果.  相似文献   

5.
张皓晶  张雄 《物理学报》2007,56(7):4305-4311
从大量文献资料中, 收集了BL Lac天体S5 0716+714光学B,V,R,I波段的有效观测数据点共16818个, 获得了从1994年至2006年的长期光变曲线,光变曲线表明S5 0716+714天体存在完整的非正弦变化并且它的活动非常剧烈. 用功率谱方法分析了S5 0716+714天体的光变周期, 结果表明S5 0716+714天体存在的长光变周期为1.1年,Raiteri等人发现的3.3年周期可能是1.1年周期的叠合. 预期在2007年2月应该为S5 0716+714天体的再次爆发期. 关键词: BL Lac天体S5 0716+714 光变周期 功率谱方法  相似文献   

6.
类星体3C345的光变周期特性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董富通  张雄 《物理学报》2009,58(11):8116-8122
收集了类星体3C345光学B波段100多年来较为完备的观测数据,获得了其长期光变曲线.利用小波分析的方法对其中B波段28年的数据进行了多时间尺度分析,并用小波变换系数图展示了3C345光学B波段的爆发过程.通过研究发现了其中存在有450天,780天,1830天和3540天的近似光变周期.利用小波逆变换可以反映其光变在不同时间尺度上的演变特征,进而预测类星体3C345未来可能的光学爆发时间为2010年左右. 关键词: 小波分析方法 光变曲线 多时间尺度 小波变换系数图  相似文献   

7.
logistic模型的倍周期分岔控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唐驾时  欧阳克俭 《物理学报》2006,55(9):4437-4441
研究了logistic模型的倍周期分岔的控制问题,设计了各种线性控制器,得到了系统在控制前和控制后的分岔图,改变了动力系统的分岔特性.根据实际的应用目的可以设计不同的控制器,使倍周期分岔延迟或提前出现,甚至消失.适当选择控制器增益可以使分岔控制的效果更好. 关键词: logistic模型 倍周期分岔 分岔控制 控制器  相似文献   

8.
电流模式SEPIC变换器倍周期分岔现象研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李冠林  李春阳  陈希有  牟宪民 《物理学报》2012,61(17):170506-170506
以SEPIC变换器中前置电感电流为控制对象,建立了SEPIC变换器断续电流模式下的离散时间模型, 并分析了不动点的稳定性.通过相轨图、功率谱图以及分岔图, 发现电路中存在一种特殊的倍周期分岔现象——电路的运行状态经历了1倍周期、 2倍周期、4倍周期再到2倍周期、4倍周期,最终进入混沌状态.实验结果与仿真结果相一致, 证实了SEPIC变换器在断续电流模式下存在这种倍周期分岔现象.  相似文献   

9.
采用具有平行电极结构的介质阻挡放电装置,在大气压氦气条件下进行了一系列放电实验,观察了放电波形并对其进行了频谱分析.结果表明,在一定条件下随外施电压幅值的增加,大气压氦气均匀介质阻挡放电会由周期一态放电经周期二态、周期四态放电进入混沌态放电.研究验证了大气压氦气介质阻挡放电经倍周期分岔路径通向混沌的现象,不仅仅出现在数值仿真中,在现实实验中也是确实存在的.  相似文献   

10.
不连续导电模式DC-DC变换器的倍周期分岔机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王学梅  张波  丘东元 《物理学报》2008,57(5):2728-2736
根据一般迭代映射的倍周期分岔定理,从数学上论证了电压型不连续导电模式(DCM) Boost和Buck变换器中倍周期分岔现象产生条件,由此揭示了DC-DC变换器中倍周期分岔现象发生的机理,完善了该类变换器倍周期分岔分析的理论和方法. 关键词: 倍周期分岔 迭代映射 Lyapunov 指数 施瓦茨导数  相似文献   

11.
于淼  高劲松  张建  徐念喜 《物理学报》2013,62(20):204208-204208
传统方格型二维光栅与周期性缝隙阵列的组合薄膜结构具有雷达和光学波段双带通的电磁特性. 但由于其杂散光能量集中分布而严重制约它在高精度探测以及成像领域中的应用. 本文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组合薄膜结构, 即由满足一定约束条件的圆孔型二维光栅和十字缝隙阵列构成. 基于Fraunhofer衍射理论建立组合薄膜结构标量衍射模型, 通过对比两种组合薄膜结构的衍射光分布, 理论分析与实验测试均表明: 圆孔型光栅与十字缝隙阵列组合薄膜结构不仅能够提高其光学透过率, 而且还使其杂散光分布均匀, 降低了其杂散光总比率, 从而有效抑制杂散光, 进一步增强了二维光栅与周期性缝隙阵列组合薄膜结构在实际光学系统中的可靠性. 关键词: 二维光栅 组合薄膜结构 衍射光强 杂散光  相似文献   

12.
We introduce a method for calculating the amount of deflection angle of light passing close to a massive object. It is based on Fermat’s principle. The varying refractive index of medium around the massive object is obtained from the Buckingham pi-theorem.  相似文献   

13.
In this article, a new type of superimposing morphology comprised of a periodic nanostructure and a random structure is proposed for the first time to enhance the light scattering in silicon-based thin film solar cells. According to the framework of the Reyleigh-Sommerfeld diffraction algorithm and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random morphologies, we analyze the light-scattering properties of four superimposing morphologies and compare them with the individual morphologies in detail. 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uperimposing morphology can offer a better light trapping capacity, owing to the coexistence of the random scattering mechanism and the periodic scattering mechanism. Its scattering property will be dominated by the individual nanostructures whose geometrical features play the leading role.  相似文献   

14.
15.
倪晋平  田会  杨雷 《光学技术》2008,34(1):152-155
针对战斗部常规生产检验,提出了采用多个光幕靶、数据采集仪和位置标识器进行测速的方法。光幕靶探测破片穿过的时刻,数据采集仪记录波形并提取破片穿过光幕靶的时间,位置标识器可以识别破片飞行的方向角度,从而计算破片实际飞行的靶距。介绍了测速系统的组成,光幕靶设计以及测速系统的冲击与破片杀伤防护措施。采用战斗部静爆试验验证了所提方法,结果表明所提方法准确有效。给出了破片穿过光幕的瞬态波形。  相似文献   

16.
17.
We examine the interpretation of the light scalar meson nonet as bound states of the scalar diquark and the scalar antidiquark using the QCD sum rule approach. Our results are obtained by means of the operator product expansion (OPE) including operators up to dimension 8. They show no evidence of the coupling of the tetraquark states to the light scalar meson nonet.  相似文献   

18.
Vertically well aligned zinc oxide nanorods (ZnO NRs) were grown on p-GaN by electrodeposition (ED) and aqueous chemical growth (ACG) techniques and the structures were employed to fabricate white light emitting diodes (LEDs). Room temperature current voltage (I–VIV), photoluminescence (PL), and electroluminescence (EL) measurements were performed to investigate and compare both LEDs. In general, the I–VIV characteristics and the PL spectra of both LEDs were rather similar. Nevertheless, the EL of the ED samples showed an extra emission peak shoulder at 730 nm. Moreover, at the same injection current, the EL spectrum of the ED light emitting diode showed a small UV shift of 12 nm and its white peak was found to be broader when compared to the ACG grown LED. The broadening of the EL spectrum of the LED grown by ED is due to the introduction of more radiative deep level defects. The presented LEDs have shown excellent color rendering indexes reaching a value as high as 95.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ZnO nanorods grown by both techniques possess very interesting electric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but the ED is found to be faster and more suitable for the fabrication of white LED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