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8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46 毫秒
1.
高温冲击拉伸试验技术   总被引:1,自引:2,他引:1  
在自行研制的高速旋转盘式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上。采用扁平哑铃状的试件。用耐高温无机胶使试件两端分别与输入杆和输出杆的叉口粘接;采用自行研制的高温炉对粘接后的试件进行快速接触加温,初步形成了800℃以下的高温冲击拉伸试验技术。对SUS304不锈钢板(厚度为1.1mm)实施常温至537℃的冲击拉伸试验和准静态拉伸试验。初步探索表明SUS304不锈钢是温度相关和应变率相关的材料。且在准静态和高应变率加载下均出现了高温脆化现象(室温至537℃)。  相似文献   

2.
红外瞬态测温装置及其在冲击拉伸试验中的应用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夏源明  饶世国 《实验力学》1990,5(2):170-177
为研究材料在高速变形时的性态和破坏过程以及热力偶合问题,作者自行研制并设计了一套红外瞬态测温装置,同时对它进行了整体动态标定.并利用该装置在摆锤式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机上首次获得了三种不同材料的试件在冲击拉伸过程中的瞬态温升曲线,得到了一些颇有意义的结论。  相似文献   

3.
摆锤式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和低温动态测试技术   总被引:17,自引:4,他引:17  
  相似文献   

4.
材料动力学试验技术远比准静态力学中的复杂,为了模拟各种速率的冲击加载过程,试验装置设计就成为关键问题之一.特别是针对材料动态拉伸性能的测试,目前的冲击拉伸装置还没有统一标准,因此本文基于一维弹性应力波原理设计了一套双气室间接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该装置采用了双气室对称布置的方式,通过气体转换器实现气路的转换,克服了现有气动式冲击拉伸设备结构复杂、密封要求严格的缺点.本文利用该装置对2A12T4铝合金试件的冲击拉伸性能进行了测试,并数值分析了应力波在杆系和试件中的传播效应.通过试验测试和数值分析论证了该冲击拉伸装置实验的可靠性和设计的合理性.  相似文献   

5.
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一维试验原理有效性的论证   总被引:9,自引:1,他引:9  
汪洋  夏源明 《实验力学》1997,12(1):126-134
本文对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建立了简化的含有多个轴向和环向的物理和几何间断面的空间轴对称线弹性动力学系统模型,用二维有限差分法和自编的BBID-Ⅱ程序进行数值分析,并提出双虚边界法来计算物理间断面上的位移。用多种方法,特别是通过将包含内部界面的非均质变截面二维轴对称圆杆的泊松比退化为零,然后求得其差分数值解,再将此差分数值解与一维等效简化变截面非均质圆杆的解比较的方法,对有限差分方法和有限差分程序BBID-Ⅱ进行了较充分的考核。数值分析成功地模拟了弹性应力波作用下的冲击拉伸试验过程,在线弹性的框架内论证了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的试验原理成立的基础和条件  相似文献   

6.
固体材料在冲击拉伸载荷作用下常常会断裂成多个碎片(碎片化),固体材料碎片化的物理机制是多点损伤同时在固体中成核和发展,导致固体多处破坏。自 Mott 对固体的动态碎裂问题进行了开创性研究后,几十年来,对固体动态碎裂机制的研究一直是应用物理学、力学、航天和兵器工程等领域共同关心的重要课题。本文介绍了在冲击拉伸载荷作用下固体的动态碎裂研究的发展历史,给出相关的理论分析、实验研究和数值模拟的研究进展,特别针对现有的各种关于碎片尺度、碎片分布、以及碎片化物理机制的理论模型进行了较详尽的阐述和讨论,最后指出现有实验和理论研究中仍然存在的关键科学问题及进一步的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7.
套管式冲击拉伸实验装置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介绍了几种常见的冲击拉伸实验装置,并做了简要的评述.提出了一种改进后的套管式冲击拉伸实验装置,该装置直接产生拉伸脉冲,消除了反射式冲击拉伸实验装置中两种干扰信号的影响,得到了远比反射式冲击拉伸实验更为理想的透射波形.运用改进后的套管式冲击拉伸试验装置对几种板材材料进行了动态拉伸实验,得到了这几种板材在600/s,1200/s,1800/s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与静态应力应变曲线相比较,反映了这几种板材具有明显的应变率效应.根据实验结果中动态与静态应力应变曲线的一致性,分析了这种套管式冲击拉伸实验装置的优越性与有效性,它能更好地反映材料的动态力学性能.  相似文献   

8.
对带有哑铃状扁平形试件的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系统,建立了含有个物理和几何间断面(包括内部交界面)的三维弹塑性有限元模型,采用动态增量非线性有限元程序ADINA对该模型进行了数值分析。在弹塑性框架内初步论证了杆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一维测试原理有效性及其近似成立的条件,并与文献「1」进行了比较。  相似文献   

9.
高导无氧铜的临界冲击拉伸速度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基于气炮系统,提出了一种新的临界冲击拉伸速度实验方法。实验装置主要由2部分组成:气体炮系统驱动弹丸和弹丸击靶牵引多根拉伸杆试件。采用该实验方法对高导无氧铜进行了临界冲击拉伸速度实验。对于一维应力的临界冲击拉伸速度实验,探讨了一种完全热耦合的在颈缩区域计及塑性约束系数以及空穴增长与聚集效应的数值模拟方法。高导无氧铜的临界冲击拉伸速度实验的数值模拟结果表明,采用Zerilli-Armstrong本构关系预估的实验临界冲击拉伸速度比采用Johnson-Cook本构关系预估的更符合实验。  相似文献   

10.
摆锤式块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的动力学系统简化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本文对摆锤式块杆型冲击拉伸试验装置进行了较完整的动力学系统简化分析。用差分方法和特征线方法进行了数值分析,并和试验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本文的分析方法和计算程序是正确的和可靠的,该试验装置是合理的,可以得到材料在一定平均应变率下的应力应变曲线。本文还用数值分析的结果解释了试验中出现的现象,指出了试验系统的匹配问题,给出了判断试验装置最大打击应力的方法。  相似文献   

11.
材料冲击拉伸实验的若干问题探讨   总被引:15,自引:5,他引:15  
本文提出了一套反射式的分离型Hopkinson拉杆,并对不锈钢材料(1Cr18Ni9Ti)进行了冲击拉伸试验,具体讨论了冲击拉伸试验过程中试件螺纹联接部分所引起干扰信号,试验段应变值确定以及试件尺寸和形状所引起的二维效应。  相似文献   

12.
纤维增强复合材料高应变率拉伸实验技术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本文对基于分离Hopkinson杆的反射式纤维增强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实验技术进行了研究讨论。对加载杆中可能影响拉伸应力波波形实验分析的所有干扰波进行了较系统地定量分析研究,认为产生于试样端头与加载杆界面处的两主要干扰波对希望得到的应力波的测量和判别具有严重的不利影响,因此拉伸实验设计必须避开该主干扰波的重叠影响。文中对动态拉伸实验装置、实验要求及信号采集等作了分析。根据对试验结果的分析,针对复合材料动态拉伸实验技术的若干问题提出了一些处理方法和建议,诸如干扰波的规避、冲击信号合理测点的选取、加载杆长度匹配、复合材料拉伸试样的设计要求以及加载连接等问题。这些方法和建议包括在加载杆特定段上贴应变片,考虑到实验的准确性一般不用反射波进行数据计算处理,尽量缩短试样标距等。  相似文献   

13.
铝-镁合金5A06在瞬态热冲击条件下的力学性能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热强度试验,测试并确定航空航天材料在复杂高速热冲击条件下的强度极限等关键参数,对于航空航天材料和结构的可靠性评定、寿命预测以及高速飞行器的安全设计具有重要的意义。针对强度设计手册中没有航空航天材料在高速热冲击环境下的强度极限等表征参数的现状,使用自行研制的高速飞行器瞬态气动热试验模拟系统,对铝-镁合金材料5A06在多种不同的瞬态热冲击条件下,进行气动加热模拟与热载联合试验研究,得到在瞬态热、力学环境的共同作用下铝-镁合金5A06材料的强度极限、承载时间等力学性能变化状况。为研究分析航空航天材料和结构在高速热冲击环境下的承载能力和结构减重提供了可靠依据。  相似文献   

14.
超高温、大热流、非线性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技术及相应的极端高温环境力学测试技术,是高超声速飞行器防热材料和结构安全设计中事关研制成败的关键技术。本文介绍了自行研制的可实现高至210℃/s的极快非线性升温速率、能够生成高达2MW/m2的瞬态非线性热流密度、实现高达1500℃超高温氧化热环境的石英灯红外辐射式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系统。基于这一性能优越的超高温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系统,发展了如下超高温热环境力学测试技术:1)提出对环境光变化不敏感的主动成像数字图像相关方法,实现了C/SiC复合材料1550℃高温变形的非接触、全场光学测量;2)发展了1400℃超高温热/力联合试验环境下SiC/SiC复合材料结构的断裂特性试验测试技术。本文还简要介绍了高速巡航导弹翼面结构900℃高温热振联合试验,950℃高温非线性热环境下的蜂窝结构隔热性试验等研究内容。本文所发展的超高温气动热环境试验模拟技术和高温热环境力学测试技术,对航天航空领域高超声速飞行器的研制具有重要的军事工程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15.
本文介绍了直接接触式加热器及金属板材800℃压缩试验技术。用自动描绘的力变形曲线测得弹性模量E和屈服强度σ_(0.2)。该试验技术所用设备简单,耗电少,操作方便,并提高了工作效率和试验精确度。  相似文献   

16.
利用摩擦诱导选择性刻蚀的方法,可在砷化镓表面加工一系列的纳米结构;该纳米加工方法无需掩膜,且加工效率高、成本低,具有应用前景.为了进一步研究砷化镓表面摩擦诱导选择性刻蚀的特性,优化加工参数,本文作者在不同温度下利用H_2SO_4-H_2O_2溶液对砷化镓表面进行选择性刻蚀,考察了刻蚀后所形成的凸起高度及砷化镓表面粗糙度随刻蚀时间和刻蚀温度的变化规律,阐释了温度对砷化镓表面刻蚀的影响机制;最后从加工高度和表面粗糙度着眼,探讨了砷化镓表面摩擦诱导选择性刻蚀的最佳条件.本研究为砷化镓表面选择性刻蚀加工的条件优化提供了重要依据.  相似文献   

17.
Epoxy networks are thermoset polymers for which an important structural length scale, molecular weight between crosslinks (M c), influences physical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In the present work, creep compliance was measured for three aliphatic epoxy networks of differing M c using both macroscale torsion and microscale 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at temperatures of 25 and 55°C. Analytical relations were used to compute creep compliance (J(t)) for each approach; similar results were observed for the two techniques at 25°C, but not at 55°C. Although creep compliance measurement differe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there were clear correlations between M c, glass transition temperature, T g, and the observed time-dependent mechanical behavior via both techniques at 55°C, but these correlations could not be seen at 25°C. This work demonstrates the capacity of depth-sensing indentation to differentiate among epoxy networks of differing structural configurations via J(t) for small material volumes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相似文献   

18.
Wettability alteration to intermediate gas-wetting in porous media by treatment with FC-759, a fluorochemical polymer has been studied experimentally. Berea sandstone was used as the main rock sample in our work, and its wettability before and after chemical treatment was studied at various temperatures from 25 to 93°C. We also studied recovery performance for both gas/oil and oil/water systems for Berea sandstone before and after wettability alteration by chemical treatment. Our experiment shows that chemical treatment with FC-759 can result in: (1) wettability alteration from strong liquid-wetting to stable intermediate gas-wetting at room temperature and at elevated temperatures; (2) neutral wetting for gas, oil, and water phases in two-phase flow; (3) significant increase in oil mobility for gas/oil system; and (4) improved recovery behavior for both gas/oil and oil/water systems. This work reveals a potential for field application for improved gas-well deliverability and well injectivity by altering the rock wettability around wellbore in gas condensate reservoirs from strong liquid-wetting to intermediate gas-wetting.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