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92 毫秒
1.
低能离子注入引起生物体诱变效应的机理一直是人们关注的问题.DNA是辐射作用的靶,文章对低能氮离子注入胸腺嘧啶后的样品进行了XPS研究,发现注入后C,N,0三元素的质量百分比的相对值发生了变化,N,O含量下降,C含量明显增加.精细结构分析发现,O(ls)峰的峰位发生偏移,N(1s)峰由注入前的单峰变为3个峰,C(ls)峰由注入前的2个峰变为注入后的单峰,说明注入后各元素所处的化学环境和物理结构都发生了较大改变,N 注入能导致胸腺嘧啶分子结构的破坏,改变原结构状态.  相似文献   

2.
根据量子化学理论,应用Gaussian09W程序中密度泛函理论(DFT)B3LYP方法,在6-311++G(d,p)基组水平上,研究了胸腺嘧啶与水分子团簇C_5H_6N_2O_2·(H_2O)n(n=1~4)分子团簇的基态结构以及红外光谱.通过对C_5H_6N_2O_2·(H_2O)n(n=1~4)分子团簇的结构优化,获得了团簇最稳定的结构.AIM程序分析表明:分子团簇间形成了氢键,而且电子密度ρ的强弱也反映了红移和蓝移的大小.之后使用Veda4软件对C_5H_6N_2O_2·(H_2O)n(n=1~4)分子团簇红外光谱的振动频率进行了分析,并对振动频率进行了比较.最后,分析四种最稳定结构的分子团簇的红外光谱表明O-H…O和N-H…O氢键的形成使得O-H和N-H之间伸缩频率减小,发生了红移;O-H…N氢键使O-H之间的弯曲振动频率变大,发生了蓝移.  相似文献   

3.
DNA碱基分子胞嘧啶和胸腺嘧啶的太赫兹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太赫兹时域光谱技术获得了DNA碱基分子胞嘧啶和胸腺嘧啶在0.1―3.5 THz的特征吸收谱,发现胞嘧啶在2.53 THz的特征吸收细节信息。采用考虑了周期性边界条件的赝势平面波密度泛函方法对胞嘧啶分子晶体进行了结构优化和晶格动力学计算,模拟重现其太赫兹特征吸收光谱,并成功辨识了胞嘧啶在0.1―3.5 THz的所有特征吸收峰。研究结果表明,这些重要的生物分子在太赫兹频段表现出鲜明的光谱特性,胞嘧啶分子3.5 THz以下的吸收特性均来源于由分子间氢键支配的外振动模式。  相似文献   

4.
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对胸腺嘧啶在银胶和银岛膜上的吸附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光谱分析表明,胸腺嘧啶吸附在银胶和银岛膜表面后其分子结构发生了互变异构,由原来的酮式结构变成了烯醇式结构.在银胶和银岛膜表面胸腺嘧啶主要以N(3)去质子化异构体的形式存在.胸腺嘧啶通过O(7)和N(3)倾斜地吸附在银胶颗粒表面,通过O(8)和N(3...  相似文献   

5.
Guo H  Bi LH  Ding L  Mo YJ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2011,31(12):3273-3276
利用激光刻蚀法制备了具有化学纯净表面的银岛膜,该岛膜有很好的表面增强特性。利用表面增强拉曼光谱和表面增强红外光谱对胸腺嘧啶分子在银岛膜表面的吸附状态进行了对比研究。表面增强拉曼光谱中CN和C—O伸缩振动模式的出现表明胸腺嘧啶分子由原来的酮式结构变成了烯醇式结构;C(4)O伸缩振动谱带明显增强和N(3)的去质子化异构体特征峰的存在证明胸腺嘧啶分子是通过O(8)和N(3)的共同作用倾斜地吸附在银岛膜表面。对10-5 mol.L-1胸腺嘧啶在银岛膜表面上的红外光谱利用欧米采样器进行了反射法测量,发现其红外吸收增强了200倍。红外信号分析的结果支持了胸腺嘧啶分子通过O(8)与银表面发生相互作用的论断,同时也可得出胸腺嘧啶倾斜地吸附在银岛膜表面的结论。  相似文献   

6.
胸腺嘧啶振动光谱的DFT理论研究及与实验结果的比较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文章运用DFT(density functional theory,密度泛函理论)计算了Th(Thymine, 胸腺嘧啶)的分子振动光谱,计算时,作者采用了B3LYP混合泛函和6-31G基函数组, 并对重原子和轻原子使用离散函数和极化函数;考虑到胸腺嘧啶晶体粉末中每两个分子之间可能形成氢键,作者加入两个水分子来模拟晶体内分子间氢键的影响。同时,在实验上测量了胸腺嘧啶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理论计算结果与实验结果基本一致,结果表明,同已报道的计算结果相比,文章的计算结果总体上更接近实验值。通过理论和实验数据的比较分析,对胸腺嘧啶的每个振动模式进行了归属。  相似文献   

7.
紫外辐射对小牛胸腺DNA水溶液影响的拉曼光谱研究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报道了小牛胸腺DNA水溶液经9,20,40min紫外辐射的拉曼光谱图,紫外线的辐射照度为1868W·m-2。实验结果表明波长为2537nm的紫外光在起主要作用的紫外辐射对DNA的损伤是严重的,短短10min的紫外辐射就使1094cm-1这个强峰分裂成几个小峰,说明DNA的构象受到破坏,DNA的构型发生变化,部分单双键发生了断裂,出现了各种各样由于DNA键断裂产生的多核苷酸;4种碱基均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碱基间的氢键造成断裂,其中嘧啶、嘌呤碱基受到的损伤较为严重;紫外辐射对脱氧核糖也产生了破坏。另外,该实验也表明,在水溶液中,DNA以B型结构为主,局部的A型结构仍然存在。  相似文献   

8.
强流脉冲离子束在靶上的能量密度分布是其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解决现有束流能量密度诊断方法的不足,利用红外成像仪测量靶背面的温度分布,从而建立了强流脉冲离子束能量密度分布的红外诊断方法。对能量密度1 J/cm2量级、脉冲宽度为102 ns量级的束流,该方法测量误差好于5%,空间分辨率可达到1~2 mm,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点,是强脉冲能量沉积分布的一种高效迅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9.
强流脉冲离子束在靶上的能量密度分布是其研究和应用的一个重要参数。为了解决现有束流能量密度诊断方法的不足,利用红外成像仪测量靶背面的温度分布,从而建立了强流脉冲离子束能量密度分布的红外诊断方法。对能量密度1J/cm2量级、脉冲宽度为102 ns量级的束流,该方法测量误差好于5%,空间分辨率可达到1~2mm,具有操作简便、成本低的优点,是强脉冲能量沉积分布的一种高效迅速的诊断方法。  相似文献   

10.
尝试使用高分子材料作为银溶胶的稳定剂,以吡啶作为内标化合物研究胸腺嘧啶浓度与其SERS信号强度的关系。在胸腺嘧啶的浓度为2×10-4~1×10-3 mol·L-1的范围内,谱峰强度之比与胸腺嘧啶的浓度之间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线性回归方程为y=3.143x+0.348 7, 线性相关系数R2=0.975 4。  相似文献   

11.
块菌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5,他引:1  
块菌是珍稀野生食用菌,其蛋白质和糖类含量较高,块菌多糖具有潜在的药用价值。文章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技术(FTIR)对五种云南野生块菌作了研究。结果表明,块菌属真菌有其独特的光谱特征,全谱最强峰为出现在1 042和1 077 cm-1附近的强双峰。在脂分子的羰基峰1 742 cm-1及糖类异构体的指纹区1 200~750 cm-1,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块菌的光谱有明显差异,另外,正常块菌和霉变块菌的光谱亦有明显差异,主要体现在谱峰吸收强度的变化上,部分谱峰吸收强度比的变化表明,块菌样品变质前后,其蛋白质和糖类物质的含量发生了变化。FTIR光谱提供了块菌成分的有关化学信息,为鉴别块菌和区分块菌的种类、质量提供了简便快捷的手段。  相似文献   

12.
毛头鬼伞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利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法(FTIR)研究了人工栽培与野生的毛头鬼伞,及其液化前后的菌盖样品。毛头鬼伞的红外光谱主要由蛋白质、多糖的特征吸收峰组成。人工菌与野生菌的光谱差异表现为蛋白质和多糖的特征峰强度比,野生菌的多糖特征吸收峰要比人工菌的吸收峰明显。菌盖液化黑色物与液化前的菌盖光谱相比,多糖特征峰明显减弱,表明菌褶液化现象主要是多糖的变化。红外光谱结果为毛头鬼伞的进一步的开发研究提供了参考信息。  相似文献   

13.
本文报导我们利用激光拉曼光谱获取低能离子束生物诱变信息的初步探索。初步的研究结果表明拉曼光谱可以给出离子注入前后生物分子结构突变或重组,分子结构突变与注入剂量的关系,分子的光催化修复、自然修复以及离子注入改变的光敏性等信息。  相似文献   

14.
刘飞  刘刚 《光散射学报》2013,25(2):192-197
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仪测试了成株期油菜正常植株和根肿病植株的花瓣、叶片、主根、须根四个部位的光谱。光谱显示:两种植株花瓣和叶片中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多糖类和油脂类物质;正常植株主根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和木质素;根肿病植株主根中的主要成分是纤维素、木质素和蛋白质类物质;两种植株须根中的主要成分是木质素和纤维素。对正常和病变植株相同部位的光谱在3600~2800cm-1、1800~1200cm-1和1200~700cm-1三个范围进行了相关分析,花瓣间、叶片间的相关系数在0.971以上,相关度较高;然而主根间、须根间的相关度较低,主根在1800~1200cm-1光谱范围的相关系数只有0.688,须根在1200~700cm-1光谱范围的相关系数只有0.618。结果表明,FTIR可以区分根肿病对油菜不同部位的影响,有望为油菜根肿病的研究提供光谱信息。  相似文献   

15.
金沙青叶胆是常用彝药之一,具有独特而显著的药用价值。本文采用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方法(FTIR)对金沙青叶胆的根、茎、花不同部位进行了分析研究。研究表明,其根、茎、花的红外光谱有较大的相似性,主要吸收峰位置基本相同,它们共同显示出该药材独特的红外指纹特征,三者所含主要物质成分基本相同,由此说明在彝医临床应用中将该药全草入药具有其合理性,但其根、茎、花的红外光谱的吸收峰位置、个数、强度、峰形又有一些差异,表明其不同部位所含的化学成分及其相对含量存在一定的差异。本文的分析研究为临床应用及开发利用该彝药提供了科学依据。  相似文献   

16.
The mineral lamprophyllite is fundamentally a silicate based upon tetrahedral siloxane units with extensive substitution in the formula. Lamprophyllite is a complex group of sorosilicates with general chemical formula given as A2B4C2Si2O7(X)4, where the site A can be occupied by strontium, barium, sodium, and potassium; the B site is occupied by sodium, titanium, iron, manganese, magnesium, and calcium. The site C is mainly occupied by titanium or ferric iron and X includes the anions fluoride, hydroxyl, and oxide. Chemical composition shows a homogeneous phase, composed of Si, Na, Ti, and Fe. This complexity of formula is reflected in the complexity of both the Raman and infrared spectra. The Raman spectrum is characterized by intense bands at 918 and 940 cm?1. Other intense Raman bands are found at 576, 671, and 707 cm?1. These bands are assigned to the stretching and bending modes of the tetrahedral siloxane units.  相似文献   

17.
野生食用蕈菌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4,自引:3,他引:14  
测试了野生食用蕈菌子实体不同部位的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结果显示,同一蕈菌的菌盖皮、菌褶、菌盖肉、菌柄的红外光谱显示差异,红菇科红菇属的青头菌、大红菇的菌盖皮与其他部位的光谱有较大差异;鹅膏科鸡 菌的菌褶与其它部位的光谱有明显区别。表明蘑菇同一子实体不同部位的化学组成有差异。通过蘑菇不同部位的红外光谱有可能区分不同种类的蘑菇。  相似文献   

18.
双重傅里叶变换红外椭偏光谱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介绍一种新型红外椭圆偏振光谱实验系统。实验中采用了对光子能量和方位角作双傅里叶变换,及同步旋转检偏和超偏器(RAP)的方法,根据傅里叶变换的四个余弦交流分量,计算相应的光学常数。经过对实验系统各误差来源的分析和纠正,提高了实验精度,使误差控制在1%以内。测量了Au等样品的红外介电函数谱,并用德鲁得(Drude)模型作拟俣运算,获得了与理论计算相一致的结果。  相似文献   

19.
20.
J. Yarwood 《光谱学快报》2013,46(6-7):193-200
Several recent reviews1–3 have emphasised the current interest in the study of infrared band shapes in condensed phases. Potentially such data can provide very valuable information4–7 about the nature of the rotational and translational motions of individual molecules and about the intermolecular forces between them.7 However, because of the possible ambiguities arising in the interpretation of such data, (for example, there may be several contributions to the overall band shape7c,d) it is clear that detailed studies on simple, symmetrical molecules are required before studies on more complex systems are attempted. This has been generally recognised and a number of simple (mostly linear and symmetric top) molecules have now been studied4–10 in the compressed gas, liquid and solution phases. We have started a systematic study of simple nitriles and their weak molecular complexes. We report here some interesting data for the symmetric top molecule acetonitrile in the pure liquid and in solution in the “inert” solvent carbon tetrachloride. As far as we are aware the only previous work published on rotational diffusion in acetonitrile is the magnetic resonance work of Bopp.1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