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19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62 毫秒
1.
采用FLS900型稳态荧光光谱仪对红色激光持续照射的正常离体血液和酒精中毒离体血液进行了荧光检测,得到了血液物质成分变化及荧光光谱特征随时间衰变的规律.研究结果表明:随着血液离体时间的延长,当407 nm的紫光激励时,在605 nm处的荧光峰峰位保持不变只是强度缓慢减弱,但两者均在离体后的14 h和10 h出现了谱形突变,并在474 nm处产生了一个强荧光峰.比较分析发现激光对正常离体血液的衰变有明显的延缓作用,对酒精作用破坏的红细胞也有部分修复功能,但当激光持续照射一定时间后却导致了细胞的形态改变进而加速了细胞的溶血进程,产生了大量的内源性荧光物质还原烟碱腺嘌呤二核苷酸.本文的研究结果能为血细胞活性衰变规律以及功能结构研究提供有意义的参考.  相似文献   

2.
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研究血细胞衰变规律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用激光诱导荧光光谱法研究了全血溶液在不同衰变时间的荧光光谱变化规律.经小白鼠眼眶取血后配成不同浓度的全血溶液,每隔三小时检测一次其荧光光谱,得到了全血溶液在整个衰变过程中不同时间段的荧光光谱.研究结果表明:存放在室温空气中的血液会随存放时间的延长,其628nm处的荧光峰产生红移,同时荧光峰强度也随之减弱.提出血液荧光光谱峰值红移是由于血细胞在老化过程中红细胞膜不同程度受损引起的.红细胞受损导致溶血,其中的血红蛋白大分子之间将发生共振能量转移,引起自吸收,从而使荧光光谱强度降低.其研究结果将会对研究血液细胞的衰变机理,理解机体细胞的衰变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相似文献   

3.
激光照射人血液荧光光谱变化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采用OMA Ⅲ微弱信号检测系统研究了人血液荧光光谱在激光照射下的变化情况。结果表明 :在6 32 8nmHe Ne激光诱导下 ,不同血液在 6 70 ,730 ,981nm附近出现三个荧光峰 ;荧光强度在一定范围内与照射激光功率呈线性变化关系 ;随着激光照射时间的增加 ,三个峰位上的荧光强度下降 ,8min后趋于隐定值 ;在激光照射过程中 ,三个峰位出现不同数值的移动。  相似文献   

4.
针对飞秒激光加工镍基单晶高温合金材料,在能量密度为0~12.8J/cm2和脉冲个数为0~8000范围内,对表面损伤和加工侧壁区域进行了显微形貌分析,研究了不同能量密度和脉冲个数情况下的损伤机制,不同损伤机制的损伤阈值和热效应。镍基单晶高温合金经飞秒激光加工后,呈现两种损伤机制,分别为非热熔性损伤和热熔性损伤,单脉冲损伤阈值分别为0.23J/cm2和1.21J/cm2,孕育系数分别为0.90和0.92。在此基础上,建立了损伤机制和损伤阈值与能量密度和脉冲个数的定量关系,实验结果对加工无微裂纹和无再铸层的高质量镍基航空器件的工艺选择有实际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5.
铕的时间分辨激光荧光光谱分析:Ⅰ方法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本工作是在自建装置上,利用时间分辨激光荧光光谱技术,选择Eu-TTA-EtOH液体荧光体系,建立了时间分辨激光荧光测定铕的方法。该测定铕离子的线性范围为0.0002-10μg/ml检测限为10^-5μg/ml。0.03μg/mlEu^3+标准样品EuTTA3,测定的相对标准偏差为4.7%,该法用于实际样品的分析测定,结果满意。结合铕的分析,对本方法选择化学体系的条件、测定装置的参数进行了讨论。并获  相似文献   

6.
黄志伟  陈金铠 《光学学报》1994,14(10):009-1016
实验获得了Ar^+激光514.5nm线诱导23Na39K分子产生的D1П→X1∑^+跃迁荧光谱,通过测量激光感生荧光光谱强度随泵浦功率,热管炉温度及缓冲气压变化规律,详细研究了其跃迁机制,用最小二乘法拟合获得23Na39K分子X1∑^+态振动动常数,理论计算了种跃迁谱支波长值及Franck-Condon因子和光谱强度值,与实验观测值符合得相当好,充分表明本文对激光感生荧光光谱的归属以及对各支谱线振  相似文献   

7.
激光处理对光学薄膜和激光玻璃损伤的影响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李仲伢  李成富 《光学学报》1994,14(3):81-286
用准分子激光和CO2激光分别对光学薄膜和掺钕磷酸盐激光玻璃进行激光预辐照处理,研究激光预辐照射对损伤阈值的影响,并对相关的机理作了分析。  相似文献   

8.
为研究金属Al保护、单周期及双周期增强反射膜在5ns脉宽的532nm激光器下的激光损伤阈值(LIDT),采用Comsol软件进行仿真及分析,仿真过程引入SiO2和Ta2O5的拉伸强度(膜层断裂应力)作为阈值条件,得到三种膜系的损伤阈值分别为0.318J/cm^(2)、1.325J/cm^(2)和3.382J/cm^(2),通过搭建实验平台进行激光阈值测试,采用1-on-1模式,选取50%概率的激光损伤点作为损伤阈值,测得激光功率分别为0.288J/cm^(2)、1.232J/cm^(2)及3.152J/cm^(2),与仿真结果较为接近,说明采用拉伸强度分析的该类模型更符合实际损伤,为此类膜系在实际应用中阈值的预测提供了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9.
叶成  邱荣  蒋勇  高翔  郭德成  周强  邓承付 《强激光与粒子束》2018,30(4):041003-1-041003-5
利用Nd: YAG激光器研究基频(1064 nm)与倍频(532 nm)单独辐照和同时辐照下熔石英的损伤规律,对损伤几率进行了测试,获得损伤几率曲线与典型损伤形貌。研究结果表明:双波长同时辐照下的初始损伤阈值总是小于单波长辐照下的初始损伤阈值;基频光中加入定量倍频光后,熔石英对基频光的吸收效率提高;并且双波长同时辐照下,熔石英损伤密度增大;原因主要是熔石英表面缺陷对不同波长吸收机制的差异。  相似文献   

10.
水溶液中DNA紫外辐射损伤的分子机制研究   总被引:5,自引:1,他引:5  
以激光喇曼光谱分析技术,对不同紫外辐射时间条件下DNA在水溶液中产生的损伤状况进行研究,结果表明,体外条件下单纯DNA水溶液中由紫外辐射直接造成C→T的可能性(具体反映在C→U这一过程中)是不存在的。胞嘧啶有C4原子处氨基减少可能,但并无假设衍生形成的尿嘧啶的C4O增色表现,不支持胞嘧啶脱氨基直接转变为酮式(成为尿嘧啶)的模型。胞嘧喧N4H变形振动的减色似可能证明胞嘧啶的亚氨基化,616cm^-1  相似文献   

11.
目前,激光是治疗葡萄酒色斑(Port Wine Stain,PWS)最有效的疗法.然而,由于选择性光热效应机理研究的欠缺,PWS的临床彻底清除率依然很低(<20%).本文利用鼠脊视窗模型研究了不同激光参数照射下血管中光凝块和血栓的演变规律,以期为开发新的治疗策略提供依据.实验结果表明,Nd:YAG激光(1064 nm)...  相似文献   

12.
通过25 MeV/u 86 Kr离子辐照叠层结晶聚对苯二甲酸乙二醇酯膜(PET), 在不同的电子能损(3.40-7.25 keV/nm)和离子注量(5×1011----3×1012 ions/cm2)辐照条件下, 对Kr离子在PET中引起的辐照损伤效应进行了研究。借助傅里叶变换红外光谱分析,通过对样品的红外吸收峰进行扣除基底后的Lorentz拟合,分析了与主要官能团对应的吸收峰强度的变化趋势, 研究了化学结构与组分在重离子辐照下的变化规律; 利用X射线衍射光谱仪测量, 研究了Kr离子在PET潜径迹中引起的非晶化过程,并通过对吸光度和非晶化强度随离子注量的指数衰减规律的分析, 获得了不同电子能损离子辐照PET时主要官能团的损伤截面和非晶化截面及对应的潜径迹半径。 At room temperature, polyethylene terephthalate(PET) foil stacks were irradiated by 25 MeV/u Kr ions in the electronic stopping power range(3.3--7.66 keV/nm) and the fluence range from 5×1011 to 3×1012 ions/cm2. The behaviour of the main function groups with fluence and electronic stopping power were studied by using 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FTIR) spectroscopy, the degradation of the function group was investigated with the Lorentz fitting subtracted baseline. The amorphous processes in the latent tracks of PET were studied by X ray diffraction(XRD) measurements. The Kr ion induced degradation cross section and amorphisation cross sections(radii) for different electronic energy loss were acquired from the experimental data(FT IR and XRD) by exponential decay function respectively.   相似文献   

13.
利用有限元法对脉冲CO2激光辐照K9玻璃样品中的温度和应力分布进行了数值分析。对半径为20mm、厚为2mm的圆盘样品的计算结果表明,K9玻璃的损伤由环向应力控制,体损伤先于面损伤产生,且光斑半径和脉冲数目对损伤闽值有较大的影响,在激光光斑半径为5mm,脉宽为10肛s的条件下K9玻璃的单脉冲CO2激光的损伤闽值为0.5J,相应的能量密度为0.637 J/cm^2。损伤闽值随光斑半径的增大而增大,随脉冲数目的增加而变小。讨论了样品半径和厚度对损伤结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样品半径在10-20mm范围内所产生的拉伸应力较小。  相似文献   

14.
薄膜内的杂质粒子极易诱导薄膜损伤,研究了金属粒子诱导HfO2薄膜损伤的特征,并基于金属粒子的热力学过程进行了分析。金属粒子对激光的强烈吸收将引起薄膜的熔化、气化以及电离,从而引起薄膜的剥离和脱落,形成圆状坑点;金属粒子对激光的吸收、热扩散以及热膨胀效应与其尺寸等密切相关;从温升规律分析,在相同激光能量辐照下,粒子大小引起的温升不同,从而形成大小不一的点坑状破坏点,且存在一个温升效应最强的粒径,最易引起薄膜的损伤;从金属粒子激光等离子体的辐射效应分析,金属粒子的辐射谱主要集中在紫外部分,辐射光子能量比入射激光光子能量强,具有更强的电离能力,从而加剧了薄膜的去除。  相似文献   

15.
准分子激光辐照HgCdTe半导体材料的损伤机理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利用光学显微镜和扫描电子显微镜对248 nm准分子脉冲强激光辐照的HgCdTe晶片表面进行了观察,观察到一些与红外波段内激光辐照HgCdTe晶片时大不相同的实验现象.研究表明,红外波段内1 064nm激光辐照HgCdTe半导体材料的损伤机制主要为光热作用,而紫外波段248 nm准分子激光对HgCdTe材料的损伤机制既包含光化学作用也包含光热作用.分析了准分子激光对晶体的机械破坏现象,同时对HgCdTe材料在激光辐照区的条纹产生机理进行了探讨,发现激光驱动声波理论模型比光学模型和热导波模型能更好地解释HgCdTe晶体表面的条纹现象.  相似文献   

16.
准分子激光辐照PVDF的拉曼和红外光谱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通过测量KrF准分子激光辐照前后PVDF的拉曼光谱和红外光谱,分析了PVDF经激光辐照后表面电导率大幅度提高的机理;采用逐点扫描拉曼成像技术,确定出激光辐照后PVDF的导电层厚度约为7.5μm。在拉曼光谱、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综合表征基础上,发现激光辐照后PVDF表面呈现出复合型微结构。  相似文献   

17.
双光束组合激光辐照光导型CdS光电探测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研究波段内和波段外组合激光对光导型光电探测器的辐照效应,实验采用532nm(波段内)和1319nm(波段外)双光束组合连续激光辐照光导型CdS光电探测器,分别改变两束激光的辐照功率,得到探测器的电压响应曲线。实验结果表明,光电探测器对波段内和波段外激光都有响应,但在激光开始和停止辐照瞬间探测器对两束激光的响应电压刚好相反。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电压响应随线性工作区间内的波段内激光功率升高而增大;随着波段内激光趋于饱和,对波段外激光的响应电压近似指数级下降。分析认为,光电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响应为光激发热载流子效应,是由自由载流子吸收激光能量产生带内跃迁引起的;波段内激光辐照影响探测器对波段外激光的吸收系数。  相似文献   

18.
弱激光调节血红蛋白活性的机理分析   总被引:1,自引:4,他引:1  
运用物理方法就弱激光对血液中蛋白质活性的调节,主要是对酶活性的激发与抑制进行了分析.认为在激光照射下,血液中蛋白质分子发生了喇曼散射吸收,分子的振动和转动能级发生了从低能级向高能级的跃迁,而且在光压的作用下,蛋白质分子的动能也增加了,从而血液中的蛋白质大分子的总能量E增加;从能量的观点说明,为什么小剂量激光照射时对酶有激活作用,而大剂量照射时则有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9.
A theoretical study of electron emission processes that occur at interaction of femtosecond laser pulses with bowtie compound nanoantennas is performed. A numerical analysis is conducted of the dependences of the spectra of ejected electrons on the features of the light pulses for different geometric parameters of the antennas. The calc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asymmetric nanoantennas have distinct advantages over symmetric configurations of the elements of compound antennas.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